【文档说明】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答案.docx,共(9)页,22.59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809b0db61df8a629a6245fa54568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3月联考高二级年级历史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AADBBA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BDBBD1.【答案】B【解析】据材料“许多处于这一区域的南朝边境将领在北朝军事压力和南朝内部矛盾冲突的促使下纷纷
北降,一些将领和民众甚至在不徙其居的情况下成为北民”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由于北方实力壮大与南方联系逐渐加强,有利于推动南北方各族的融合,促进双方的交流,故选B项;北方实力强大的趋势并未改变汉族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有利于民族融合,但“化解了各族矛盾”过于绝对,排除C项;经济重心
南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并未受到阻碍,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出土的汉代《养老图》画像砖描述了官员向持有鸠杖的老者进奉食物的画面,这体现出国家的尊老敬老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孝亲敬老属于儒家伦理,汉代敬老养老的国家制度表明社会治理融入儒家伦理,故
选C项;在《礼记·祭义》就记载“周人贵亲而尚齿”,“尚齿’,就是敬重老年之意,这说明先秦时期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因此汉代不是敬老风气开始形成的时期,排除A项;文化上的宗法观念,比如尊老敬老等内容的影响一直存在,政治上的宗法制度则在春秋战国以后衰亡,排除B项,豪强士族地位显
赫需要展现豪强士族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特权,而材料主要强调官员向老者进奉食物,体现老者受到社会尊敬和国家扶助,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秦、汉、唐律中对直系亲属的“殴”“贼”“詈”等犯罪行为进行严惩,维护“大
父母”“祖父母”“父母”的权益,这体现出秦汉和唐朝的法律注重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故选A项;据材料“大父母”“祖父母”“父母”等可知,不仅仅是“父权”,其次,法律进行了犯罪规定,说明存在犯罪现象,并不代表“日益凸显”,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刑峻法是秦朝的治国思想,汉唐
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主导思想,排除C项;亲属犯罪会直接导致家族内部矛盾尖锐,影响社会稳定,但不会“直接”危及皇权至尊,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代选官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各省乡试定额录取,会试分区按比例录取,保证各地均有一定比例士人进
入官僚队伍,借此增强各区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巩固政治统治的基础,故选A项;题干中未涉及考试程序的变化,故排除B项;录取比例变化未必会增加录取总额,封建官僚数量未必会增加,故排除C项;江南士人凭借考试成绩入仕,并非特权,故排除D项。5.【答案
】A【解析】1581年张居正改革处于明后期,而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故选A项;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清丈全国土地不能根本遏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明朝官商勾
结使商业税极低、皇室宗亲的俸禄等导致府库空虚,排除C项;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优势地位,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若修铁路既成,调兵极便,何处有警,瞬息长驱”可知刘铭传认为修建铁路可以迅速调兵,有效组织兵力应对外敌对台湾的侵略,故选D项
;材料中刘铭传主要从国防建设的需要论证修筑铁路的重要性,而不是台湾的政治意义和战略地位,排除A项;刘铭传所强调的“海疆有事”主要针对欧美列强的侵略,排除B项;“若修铁路既成……”说明刘铭传主要强调的是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加
强铁路建设,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以及“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可知,其目的在于反对本国封建军阀以及帝国主义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在“二大”上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故选B项;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其制定革命的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A项;中共三大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排除C项;七大的召开是在1945年,其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
入党章,另外,军阀通过国民大革命已经基本被推翻,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由材料“1942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可知,这一做法是抗战时期边区实行的“三三制”原则,这一政策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了团结抗战形势的需要,故选B项;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的是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A项;标志着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C项;1937年国共合作以后,苏维埃政权改为边区政权,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1982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突出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表明国家更加重视保障公民权利,故选A项;材料所述为宪法结构的变动,宪法是国家的基本大法,是法律的基础,并非法制体系,排除B项;材料所述宪法结构的变化,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属于政治方面,并非经济方面,排除C项
;D项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的基本方略,时间不符,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材料“下表列举了多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领奖服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被蕴含在服饰中,并借助国际赛事
在特定场合环境得到宣扬和传播,故选C项;运动服装种类多样,材料仅涉及到领奖服的设计理念属于审美环节,没有明确其具体功能,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没有明确体育与文化间的具体关联,排除B项;体育精神
超越国界、种族和文化,体育活动有利于世界间和平,但材料仅涉及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没有明确体育活动的作用,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埃及的太阳历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这一划分与农业息息相关,说明该历法是为农业服务的,故选C项;太阳
历是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涨落情况制定,说明其是经历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并不是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的认知,排除A项;历法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率,但生产力提高主要标志为生产工具的进步,排除B项;古代埃及对水利工程作用的认识无法从材料中判断,
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之前,印度洋是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业贸易通道”及所学可知,其主要商品是中国的瓷器和亚洲的香料,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咖啡是随着非洲奴隶贸易开始传遍世界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将美洲的烟草运往各地
销售,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英国设置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等机构”可知,英国设置这些机构是为解决城市住房短缺、贫民窟密布、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故选D项;工业革命使生产组
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排除A项;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席位,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工人运动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济贫会属于社会救济机构,排除C项。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蒸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产生,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降低了旅游成本,使旅游可以成为大众的活动,且便利了长途旅行,故选B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
,排除A、C项;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其不是长途旅行等盛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有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到1914年这类组织已增加到30多个”“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也建立起来”,结合所学20世纪初世界连为
一体,可得世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故选B项;材料叙述了19世界以来官方和非官方性质的各种国际团体建立,未见世界物质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主权国交往的法律规则,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争端解决,并且据所学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国际冲突
增多,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据材料“1969年,美国国防部……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局域网络”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就是为了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且1969年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出于两极格局下
冷战对峙的需要,将军事和美国信息技术相联系,服务于国防,故选D项;材料体现信息革命得到美国国防部的支持,科技界的态度材料没有说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家与美国科技革命发展情况的对比,无法得出美国是新时代科技革命的中心,排除B项;1946年电子计算机时代已经开启,“开始”说法错误
,排除C项。17.【答案】(14分)(1)主导因素:人口分布密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卫生观念及生活习惯;温度、气候与生态环境;外来输入;医疗条件。(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影响:瘟疫给人类带来灾难,造成人口减少,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发展受阻,政治动荡,
甚至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和风俗信仰。(4分)但瘟疫使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加科学,改善公共卫生的意识得到加强,人工免疫、医疗救助方面得到普及和推广,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4分)【解析】(1)据材料一“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
、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可知,人口分布密度和交通便利程度;据材料一“急性传染病尽管数量繁多,但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重要性明显超过其他地区”可知,卫生观念及生活习惯;据材料一“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78%以上,加
之对外交往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伴随新的疫病尤其多发”可知,温度、气候与生态环境;据材料一“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可知,外来输入疫病也会导
致瘟疫爆发;据材料一“但是随着清代医药和社会救疗事业的进步,江南瘟疫的频数虽然不断增加,但由此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呈下降之势”可知,医疗条件。(2)据材料一“在时间上江南的瘟疫频数在有清一代呈不断增多之态势,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
、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疫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疫病的发生导致人口死亡,阻碍江南经济的发展;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疫病发生甚至会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据材料二“人们开始认为疫气是不正之气混入病气、尸气以及其他秽浊之气而形成
的,这无疑促进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对瘟疫病原的认识更加接近现代认识”可知,促使时人对疫病的认识更加科学理性(或病菌说被国人接受并融入传统医学);据材料二“由于水质状况的恶化,改善水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随之加强,诸多疫病开始加入卫生方面的考
虑”可知,时人的预防、卫生观念和行为也取得了进展、产生了公共卫生的观念与意识;据材料二“在人工免疫方面,国人不仅发明并推广了人痘施种术,甚至比欧洲还顺利的推广和普及”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据材料二“由传统社会救济慈善机构逐步
向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方向发展,这为近代医院的推广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基础”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官僚和社会对疫病治疗活动有所发展;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为后世疫情防控提供宝贵经验。18.【答案】(14分)(1)原因:一战爆发,给民营航运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民国建立后,颁
布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法令、条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虞洽卿审时度势,调整经营策略。(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6分)(2)影响: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的近代化和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
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打破各地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及对世界的整体认知等。(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8分)【解析】(1)据材料一“
1918年和1919年,利用外国轮船减少和运费高涨的机会扩大公司经营”可得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我国的经济侵略,给民营航运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据材料一“他募集新股,购置一批大船(超过1000吨位),将三北业务扩展到长江、
南北沿海以及东南亚和日本的航线”、“‘一战’后,外国航运势力返回中国,接着运价下跌,……三北只好放弃海外业务,但保留了南北沿海航线以及与鸿安组成的长江联合航运”可得虞洽卿审时度势,调整经营策略;据材料一可知三北公司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结合所学民国初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
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其原因有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事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此起彼伏,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可从国内因素、国外因素概括三北公司在1914至1919年发展迅速的原因,可得一战的
爆发,给民营航运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法令、条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2)据材料二“近代轮船航运在中国的出现……就是对古老中国的强大震撼和冲
击”可得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据材料二“这种影响和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商业的变化、城市的兴衰更替和交通运输功能改善本身,而是会波及和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中华大地的各个方面”,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轮船航运业对中国
商业、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可得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的近代化和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利于打破各地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及对世界的整体认知等。
19.【答案】(12分)(1)特征:世界城市化进程总体呈加快趋势;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发展中国家;二战以来,世界城市化重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分)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讯技术发达;各国工业化水平程度不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70
年代发生经济危机;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出现现代化建设浪潮;发展中国家原有城市化水平低,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任答两点4分)(2)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源问题、流行病传播等(任答两点2分)方案:建
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学习各国经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做好国家层面发展规划、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学习宣传,改变人们思维观念等。(3分,任意3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全世界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经历了从5.1%到46%的快速发展,说明世界城市化进程总体上呈加快趋势;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的对比来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7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水平停留在38.4%,这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发展中国家;从具体过程来看,二战以来,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只增长了21.5%,但是发展中国家增长了21.7%,而且发展中国家相比增长了一倍多,这说明战后世界城市化重点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城市化的发展深受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国家政策环境和历史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新型通讯工具的普及极大地密切了人类的联系,从根本上促进了人
口向城市的集中;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批人口涌向城市,寻找更加优越的就业机会、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从国家宏观发展环境来看,发达国家在战后经历了“黄
金时期的繁荣”以后陷入了滞涨危机的泥潭,而发展中国相继获得独立,积极发展民族经济,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客观上促进了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从历史传统来看,发展中国大多经历了漫长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经济长期发展落后,所以原有的城市化基础薄弱,存在一定的后发优势。
(2)第一小问问题,据材料二“评估对气候的影响”“环境:要不要给大自然付报酬”“人口老龄化”可知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环境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据材料二“城市交通:控制供应与需求”“全世界人口有50%住在城市”可知城市人口集中与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使城市化发展面临着交通问题;据材料二“电力:
发展之能源”“能源:能用得起、多样化、洁净与安全”可知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在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也存在巨大的矛盾,所以城市化发展还面临着能源问题;据材料二“流行病:国家化的、城市的治疗方法”可知当前人口集中、环境问题的出现还引发了流行病传播的问题。第二小问方案,据材
料二“绿色经济:政策调控的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网络”可知解决城市化发展问题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政府在政策上要做好顶层规划,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据材料二“海平面上升:对城市的威胁”“全世界人口有
50%住在城市”可知当前很多城市化问题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所以解决这些城市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也要相互学习,提升各自的城市治理水平;最后,城市的环境的维护还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努力,所以政府还需要加强学习宣传,市民自身也要不断改变自身的思维习惯,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贡
献自身的力量。20.示例:中华文明一直延续没有中断是有条件的。从地理条件上,中华文明所处的区域东临大海,北面是荒漠戈壁,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横断山脉,既不利于中华文明对外交往,客观上也增加了外来势力扩张的困难。近代以前,除了北方落后的游牧文明,其它强势文明都未能强势扩张到中华文明所处区域。在政
治上,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体制。由于这一制度的成熟稳定,效果明显。不仅汉朝延续了这一制度,历朝历代包括蒙元和满清王朝也加以继承。在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经营方式。唐
代曲辕犁的出现,表明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思想文化上,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秦朝统一文字,汉代独尊儒术,中华文
明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文化。宋代儒家学者在吸收佛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系统完善的理学体系,重建了人们的信仰。在民族关系上,一方面汉族主导的中原王朝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治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积极向中原王朝选拔,各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总之,中华文明特
定的历史条件,使得无论外来文明如何冲击,都不会中断,反而因为新的文明因素的加入而更加发展。【解析】据材料“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可得,袁行沛主张中华文明一直延续没有中断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地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历史。具体而言,从地理条件上,中华文明所处的区域东临大海,北面是荒漠戈壁,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横断山脉,既不利于中华文明
对外交往,客观上也增加了外来势力扩张的困难。近代以前,除了北方落后的游牧文明,其它强势文明都未能强势扩张到中华文明所处区域。在政治上,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体制。由于这一制度的成熟稳定,效果明显。不仅汉朝延续了这一制度,历朝历代包括蒙元和满清王朝也加以继承。在经济上,春
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经营方式。唐代曲辕犁的出现,表明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思想文化上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秦朝统一文字,汉代独尊儒术,中华文明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文化。宋代儒家学者在吸收佛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系统完善的理学体系,重建了人们的信仰。在民族关系上,一方面汉族主导的中原王朝高度重
视少数民族的治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积极向中原王朝选拔,各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可得,中华文明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得无论外来文明如何冲击,都不会中断,反而因为新的文
明因素的加入而更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