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2.39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bb2f8d5cfdfeb0b3f2e302fe6a9af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地理试卷(问卷)(考试时长:10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教师:王芳审核教师:赵娟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了奥运历史上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
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主要得益于()A.政策支持B.市场需求C.资源禀赋D.技术支撑2.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使用的“绿电”主要是()A.水电和风电B.水
电和光电C.风电和光电D.风电和核电3.北京冬奥会使用“绿电”的主要意义()①改变火电在电力生产结构中的主导地位②助力首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③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④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D2.C3.B【解
析】【1题详解】北京冬奥会技术上针对北京冬奥会设计了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为冬奥场馆的“绿电”运行提供保障,因此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主要得益于技术支撑,D正确;政策的支持、丰富的资源条件为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都不是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的主要原因,排除AC;市场对于“绿电”需求较大,但不是本次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的原因,B错误;故选D。【2题详解】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绿电”主要是指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通过张北柔
性直流电网工程输入北京电网,因此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使用的“绿电”主要是风电和光电,排除ABD,选C。【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绿电”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属于清洁能源,北京冬奥
会使用“绿电”,可以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助力首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助力首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②③④正确,B正确;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资源状况,本次北京冬奥会使用“绿电”还不能做到改变火电在电力
生产结构中的主导地位,①错误,排除ACD;故选B。【点睛】目前,我国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北京冬奥会是城市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
间站开讲。航天员介绍,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下图为开讲前空间站组合体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组合体()A.位于地球大气的平流层B.飞行于地球东半球的上空C.飞行角速度为
15°/小时D.正下方的地表处于黑夜中5.据航天员讲述,在空间站观看的月亮比地球上更明亮,这是因为()A.空间站与月球的距离近B.受云和大气的干扰小C.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D.空间站受地球引力小【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中国空间站运行高度约离地表400~450千米左右,因此图
中时刻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应位于地球大气高层大气(离地面5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A错误;图中显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在太平洋东部上空,因此应飞行于地球西半球的上空,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因此飞行角速度约为240°/小时,C错误
;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3月23日15:23,空间站正下方大约位于西九区附近,区时约为1:23,而此日当地大约昼夜等长,因此此时应为黑夜中,D正确。故选D。【5题详解】人们观察天体的明亮程度与大气、云雨的干扰作用密切相关,空间站处于高层
大气层,大气非常稀薄,无的云雨天气,因此干扰小,因此在空间站上观看的月亮比地球上更明亮,B符合题意;空间站环绕地球公转,空间站与月球的距离不一定比地表与月球的距离近,而且地球与月球相隔约38万千米,这点距离差可以忽略不计,排除A;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空间站受地球引力小,与观察月亮是否更明亮无关,排除CD。故选B。【点睛】中国空间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
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洋浦半岛盐田村有独特的千年古盐田,洋浦古盐田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盐田村从事制盐的家庭仅有30多户。如今,盐田周边区域建立了造船厂、浆纸厂等工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推测古盐田产量最高的时段是()A.12月至次年2月B.9~12月C.6~8月D.3~5月7.目前,盐田村盐工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A.退田还海工程的实施B.海平面不断上升,淹没盐田C.劳动力技术水平低D.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答
案】6.C7.D【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盐田产盐主要是通过晒盐技艺完成,因此对气候要求高,一般需要降水少、气温高的时段,而千年古盐田海南岛西北部,所处位置在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而夏季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利于晒盐,因此推测古盐田产量最高的
时段应该是夏季的月份,6~8月最符合,C选项正确。【7题详解】根据材料描述,盐田周边区域建立了造船厂、浆纸厂等工厂,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就业机会增多,盐工大量外出务工,因此D选项正确。退田还
海工程的实施对盐工流失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海平面不断上升,淹没原有盐田,但也可以形成新的盐田,B选项错误。洋浦古盐田晒盐技艺是古法流传下来的,工艺较成熟,劳动力技术技艺水平高,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盐场形成需要的条件:1.降水量较少
、蒸发量较大的气候;2.广阔、平坦的泥质滩涂;3.盐度较大,且水质较好的海水等。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从湖面吹向陆地的风)和岸风(从陆地吹向湖面的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
均风速逐时距平曰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现象变化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的改变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9.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A.偏东风B.
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答案】8.B9.C【解析】【8题详解】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根据材料,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当湖口吹南风,也就是吹湖风,当湖口吹北风也就是吹陆风,因此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也就是湖陆风的转换,因此导致该日
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湖陆风转换与天气现象无关,A错误;下垫面短时间内不会改变,C错误;当地为季风区,季风风向是季节变化的,不是日变化的,D错误。所以选B。【9题详解】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则鄱阳的风向转换时间就是进贤的风向转换时
间,该日18时进贤的风向为偏北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所以鄱阳的主要风向也是由湖泊吹向陆地,为偏西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湖陆风会影响局地小气候。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
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1、白天,吹湖风。带来湿润的空气,甚至带来丰沛的降水,使环境含水量变大。2、夜晚,吹陆风。带走陆地上的温度,使夜晚降温速度加大。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站,是我国科学家对南、北极地区开展多项学科
考察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表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南极秦山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建站时间1985年2月20日1989年2月26日2009年1月27日2014年2月8日
2004年7月28日10.南、北极地区建站月份不同的原因是()A.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B.南极地区地势高,北极地区地势低C.南、北极地区气候差异显著,冰川厚度不同D.南、北极地区季节相反,极昼出现的时间不同11.科考队员要去南极进行科
学考察,应该携带的物品有()①特制羽绒服②雨伞③墨镜④防风面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解】南、北极地区建站月份不同的原因是南、北极地区季节相反,
北极多在夏季7月建站,北极出现极昼现象,便于施工;南极12、1、2月为夏季,出现极昼现象,便于施工,故D正确;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和月份无关,故排除A;南北极地势不同、气候差异不同,和建站月份无关,故
排除BC,故选D。【11题详解】科考队员要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应该携带的物品有特制羽绒服、墨镜、防风面罩、保暖鞋等物品。南极用不到雨伞,故排除②,故C正确,故选C。【点睛】极地科学考察几乎拥有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51个国家参与,包括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
她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显和角逐,在政治、科学、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甘蔗是多年生作物,收获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
新分枝生茎。世界食糖生产原料以甘蔗为主。读1996~2005年世界食糖产量四大国的产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鲜有甘蔗种植,二者的差异在于A.前者冬季温度低,后者冬季温度高B.前者夏季温度低,后者夏季温度高C.前者冬季温度高
,后者冬季温度低D.前者夏季温度高,后者夏季温度低13.图所示四国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生产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有①温带国土面积广大,雨热同期②河流冲积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③热带国土面积广大,水热充足④
高原、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甘蔗种植需要较多的热量,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四川盆地受到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时气温低于四川盆地,因
此制约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甘蔗种植。夏季时这两地都高温多雨,都有利于甘蔗的生长。C正确。故选C。【13题详解】图所示四国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巴西,该国有广阔的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其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和东南沿海地区,高原、平原面积广大,地
形平坦。③④正确。巴西热带面积大,热带雨林气候土壤贫瘠,①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降水充沛,全年温度较高、平原或地形平坦的区域、太阳辐射较充足的地区。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它对热量要
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有可能遭受冻害。我国南方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平原、三角洲,是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俄罗斯东部雅库茨克地区冻土发育广泛,植被类型丰富、覆盖度高。研究发现,植被因为反射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影响地表温度,从而影响冻土层厚度
;通过截留积雪和降低风速影响气温,从而间接影响冻土层厚度。下图示意俄罗斯雅库茨克地理位置及其中部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④代表的植被类型为()A.针叶林B.阔叶林C.草原D.草甸15.该区域冻土层厚度季节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4.D15.A【解析】【14题详解】读图,自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在森林到草原的过渡区,林草混生现象明显,水分条件变差。①植被位于山上,为针叶林,A错误;随海拔降低
,气温升高,②植被为阔叶林,B错误;在东南方向河流沿岸分布有水生植物,越靠近河岸水分条件越好,因此④植被为草甸,D正确;离河岸地势较远较高处,水分条件变差,③植被为草原,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森林冠层能截留
积雪和降低林下风速,直接影响林下积雪的累积和消融过程,所以甲地由于较茂密森林的冠层存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温低,加之林下风速更小,导致林下气温低,地温低,且地温的季节变化小,季节性冻土的消融变化幅度小,A正确。乙地植被较为稀疏,
较甲地地温变化幅度大,导致该区域冻土层厚度季节变化幅度大,B错误;草甸草原,植被低矮,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所以夏季地温较林地高,冻土层消融的厚度大;冬季草地降低风速弱,降温幅度大,地温低,因此草地地温的季节变化大,冻土冻融的季节差异大,CD错误。故选
A。【点睛】森林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或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在岛屿上,有种神奇的现象,叫“淡水透镜体”。顾名思义,就是在岛屿的地下,有一块凸透镜一样,中间
厚四周薄的浅层地下水。形成这种淡水透镜体,岛屿必须达到一定的面积才行。随着我国吹沙填岛的进行,岛礁越来越大,礁盘的下方会慢慢形成淡水透镜体,这时能够让打的井里涌出汩汩清泉。南海的岛礁,只要越填越大,也会生成这种天然的“水库”。
“淡水透镜体”在南海岛礁上的发现,不仅帮我国解决了急需解决的水问题,也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关于影响人工岛“淡水透镜体”形成说法正确的是()①岛屿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当地的降水量②岛屿面积扩大,集水面积扩大利于淡水透镜体形成③降雨
量越大,入渗补给量越多,淡水透镜体越厚④砂石的集中堆砌可过滤海水中的盐分,减弱海水入侵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17.虽然有“淡水透镜体”的作用,但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岛屿地下淡水的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B.开采周期长C.重化工业发达
,水质差D.岛屿面积小,储存条件差,储量较少【答案】16.A17.D【解析】【16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淡水透水镜”的形成需要岛屿到达一定的面积才行。而岛屿面积扩大,对于当地降水量增加无太大的影响,作为岛屿,深处海洋之中,本身降水量较为丰富,主要是怎样去集水的问题,随着面积扩大,
集水面积也随之扩大,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进入地下,形成透水镜,故①错误,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人工岛主要是通过“吹沙填海”形成的,由于面积的增加,随着降水量增加,下渗水量也逐渐增加,导致地下淡水增多,透水层增厚,故③正确;集中堆砌的砂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海水渗入程度,但是无法过滤海水中的盐
分,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②和③,答案选择A。【17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岛面积较小,因此形成的淡水透水镜有限,储存的水量有限,如果用于生活生产,水源就会不足,故D正确;人工岛屿一般海拔较低,水位较高,开采难度小,时间较短,故AB错误;人工岛屿一般情况下不做产业或者工业的布局,因此
不会污染水质,故C错误。答案选择D。【点睛】淡水透镜体的形成过程主要受两种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一种是长时间尺度的动力学机制,主要受控于大气降雨的入渗补给及地下水的向海排泄,即淡水透镜体的内部流速较大且从岛礁中央指向边缘,不断将因弥散进入的咸水向外推移,以维持淡水透镜体
的产生及存在。另一种是短时间尺度的动力学特征,主要由潮汐产生,造成淡水透镜体的垂直震荡,加剧了咸淡水之间的弥散作用。该研究有助于完善岛礁淡水透镜体的理论体系,为岛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
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与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其地质作用最相符合的是()A.地表起伏加剧堆积作用B.地表逐渐破碎搬运作用C.洼地扩
大加深溶蚀坍塌D.岩层裂隙增多流水下切19.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①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②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③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④岩石溶蚀,加速垮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下列措施与七百弄地区可持续发展无关的是()A.利用深洼
地貌,进行旅游开发B.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C.扩大水稻种植,实现粮食自给D.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答案】18.C19.A20.C【解析】【分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
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可知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岩溶作用所导致,再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流水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产生岩石裂隙,岩石裂隙不断变大变深,从第二幅图还可看出洼地两边岩石坍塌,所以其主要是受洼地扩大加深以及溶蚀坍塌形成,C正确
;深洼地的形成主要是溶蚀作用,而不是地表起伏加剧堆积,A错误;从图中的溶洞、地下河等图例可知,为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地表破碎搬运和流水下切无关,B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使得“深洼地”保持相对稳定,①正确;
地表水向深洼地汇聚,使得沉积作用增强,可能导致“深洼地”变浅,②正确;地壳相对稳定并不会使岩石溶蚀加速垮塌,而是流水带来的沉积物堆积使其变浅,也不会导致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有利
于将资源优化转化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AB不合题意;七百弄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同时扩大水稻种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符合题意;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
态移民,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D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会形成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如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
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为21.图中悬崖形成的先后次序是()A.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B.悬崖Ⅱ
、悬崖Ⅰ、悬崖ⅢC.悬崖Ⅰ、悬崖Ⅲ、悬崖ⅡD.悬崖Ⅱ、悬崖Ⅲ、悬崖Ⅰ22流水侵蚀导致该区域()A.高原面积变大B.地势西高东低C.山脉高度变高D.地势起伏变大【答案】21.C22.D【解析】【21题详解】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
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III;当上溯至II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
悬崖II,所以形成的先后次序是悬崖I、悬崖III、悬崖II,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受流水侵蚀,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与原来平坦高原相比,地势起伏增大,D正确,A错误。受流水侵蚀,山脉高度会下降,C错误;总体地势降低,形成
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B错误。故选D。【点睛】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西高止山西侧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地表径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溯源侵蚀形成陡崖,使河流不断延长。气温直减率是指高度每升高100m的气温降低值,
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秦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我国大陆典型的气温直减率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两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信息反映出()A.南坡空气对流运动春季最明显B.南坡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北坡C.北坡气温直减率最低值出现午夜D.北坡受冷空气影响气温直减率较大24.夏季,太白山南坡的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类活动B.土壤C.植被D.坡度25.推测
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变化状况是()A.东坡夏季小于冬季B.西坡冬季小于夏季C.夏季东坡大于西坡D.冬季东坡小于西坡【答案】23.A24.C25.B【解析】【分析】【23题详解】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只能判断白
天气温直减率大于晚上,不能直接判断午夜的气温直减率是否最小,C错误;4-10月北坡气温直减率大于南坡,D错误;当南坡气温直减率低于北坡时,南坡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北坡,B错误;图中3-5月,即春季,南坡气温直减率最高,而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说明南坡春季
太阳辐射强,大气受热明显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明显,A正确。故选A。【24题详解】夏季,太白山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直减率较小,且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直减率较小,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与人类活动、土壤相比,植被遮蔽对太阳辐射强度影响最大,由材料无
法判断南坡和北坡的坡度信息,故选C。【2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故太行山东西坡气温直减率均是夏季大于冬季,A错误、B正确;夏季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在小于西
坡,C错误;冬季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弱,气温直减率小于东坡,D错误。故选B。【点睛】从根本上看,山地的气温直减率主要受近地面气温状况和空气升降热力过程的影响。近地面气温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大。空气
升降过程中,湿度越高,气温直减率越小。其他因素大多通过影响这两个方面间接对气温直减率起作用。如太阳辐射增强,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大。进一步可以推出,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夜晚。冬季
,随着河水水位的涨落和气温的冷暖变化,黄河河床上可以形成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其中冰层一般较薄(5~25cm)。下图为一种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形成图上多层冰与泥互层过程中,黄河水
位()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波动上升D.波动下降27.原岸边(边滩、心滩或河道)冰层被淹没于河水底部,融化为残余冰层的条件是()A.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短B.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长C.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时间短D.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
时间长28.上游地区修建大坝最可能导致下游地区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A.出现时间提前B.消融时间推后C.泥沙层变厚D.分层不明显【答案】26.C27.A28.D【解析】【26题详解】冰层上游泥沙沉积,说明泥沙层的形成过程中,河水必须淹没冰层,而随着多层冰与泥互层的形成,下一次河水的水位必须要高过
上一次河水的水位才能淹没新的冰层,故黄河水位呈现波动上升,C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27题详解】冬季,未结冰河水水温高于0℃,而材料中指出,冰层一般较薄,因此,当流动的河水淹没较薄冰层时,冰层会迅速融化,或者在流水的作用下被冲刷侵蚀,只有河
水水温低,且冰层被淹没时间短,才不会全部融化,而形成残余冰层,A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A。【28题详解】冰与泥互层现象的形成与消融受气温影响更大,与上游地区修建大坝关系较小,排除A、B选项。大坝的修建会导致下游含沙量减少,冰与泥互层中的泥沙层变薄甚至消失,最可能出现分层不明显,D选项
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气候寒冷的冬季,黄河表面基本被冰雪覆盖。随着河水水位的涨落和气温的冷暖变化,黄河河床上可以形成多期冰-泥互层,按成因可分为类:沉积型和侵蚀充填型。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沟道治理一直是重中之重。沟道治理主要包括淤地坝、水库、谷坊等工程建设,其中淤地坝一直是
建设重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人择沟道而居,繁衍生息。因此,当地有着悠久的打坝治沟历史,也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说法。下图示意小流域治沟造地后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29.图示小流域打坝治沟效果最显著的工程是()A.1号坝和2号坝B.2号坝和3号坝C.3号坝和4号坝D.4号坝和5号坝30.对“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合理解释是()A.打坝蓄水,调节了小流域的气候B.打坝抬田,增加了耕地种植面积C.打坝淤地,改善了土壤水肥条件D.打坝降坡
,减轻了小流域沟道发育【答案】29.B30.C【解析】【29题详解】由图可知,在2号坝和3号坝之间,打坝建库后,其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抬升显著,治理效果较好,故B正确;1号坝和2号坝、3号坝和4号坝、4号坝和5号坝之间的地下水水位抬升
稍差,说明治理效果稍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小流域打坝治理可起到拦截泥沙、固沟淤地的作用,改善土壤水肥条件,获得高质量的耕地资源,从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C正确,打坝蓄水,调节了一定的区域小气候,但对农业提高产量影响较小,A错
误;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并不小,只是高质量的耕地较小,打坝抬田,增加了耕地面积,但这并不是打坝增产粮食的主要原因,B错误;降坡防水土流失与打坝增产粮食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保塬:工程措施:平整土地
,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网,造林以用材林,果林为主,形成林粮,果粮间作生态农业体系。农业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科学田间管理,选育良种,地膜覆盖等。(2)固沟:工程措施:主要沟道,打坝於地,拦泥蓄水。生物措施: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二、综合题(
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
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
局面,符合“海上粮仓十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1)指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海洋条件。(2)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3)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答案】(1)夏季水
温高,冬季海冰破坏;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2)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3)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
,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莱州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为材料,涉及风电场选址的区位条件、风力发电机底座的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莱州湾海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海水结冰会对风电场建设产生影响;项目在海洋上施工,海水盐度大,对建筑材料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海洋上风浪大,风暴潮等恶
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2)风力发电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可从改善生态、渔业、海洋空间利用等方面分析;人类建设风力发电机破坏海洋生态,鱼礁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起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人工鱼礁构建海洋生
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渔业产量;实现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的利用率。(3)“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可以从风电(能源)和牧场(渔业)两方面阐述;风电是清洁能源,
海上风电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一方面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海洋牧场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扩展渔业空间范围,从而提高渔业产量,供应市场需求,保障渔业产品供应安全。【点睛】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铁皮石斛是多年生兰科草本植物,珍贵中药材,被誉为“药中黄金”,属药食同源植物,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高。野生铁皮石斛多生长在海拔约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缝隙中和树上,喜湿怕涝,适宜温度为15~28℃,不耐高温和寒冷,生长周期长达数年
,成熟后可多年采收,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安徽、浙江等地区。浙江(如图)是我国最早实现铁皮石斛人工种植的地区,该省多采用大棚规模化人工种植铁皮石斛,多使用油脂含量较低的松树皮及木屑作为培养基。浙江拥有我国最完整的铁皮石斛生产、加工产业
链,主要产品有铁皮石斛鲜品、胶囊、片剂、口服液和饮料,以及经国家批准生产的铁皮石斛保健品,共40余种,占全国铁皮石斛保健食品总数的70%。(1)简述浙江采用温室大棚人工种植铁皮石斛的原因。(2)分析当地种植户多使用油脂含量较低的松树皮及木
屑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原因。(3)为减少伏旱对铁皮石斛生长的不利影响,推测当地农民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4)与云南相比,分析浙江发展铁皮石斛加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答案】(1)铁皮石斛市场价格高高,经济效益好;大棚种植能缩短铁皮石斛生长周期入及便
于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保障稳产增产;人工培倍植铁皮石斛技术进步。(2)油脂含量低,吸水性能好,利于增加培养基的保水性能;木屑、松树皮孔隙大,利于提高培养基的透气性。(3)打开大棚,加强通风;大棚顶部用黑色遮阳网
,减弱光照;喷雾降温;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度。(4)种植技术更成熟,原料充足;位置优越,更接近消费市场;交通等基础设施更为完善。【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铁皮石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铁皮石斛是属药食同源植物,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而且市场价格高,种植铁皮石斛收益大,经济效
益好;铁皮石斛喜湿怕涝,适宜温度为15~28℃,不耐高温和寒冷,大棚种植能够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能缩短铁皮石斛生长周期,保障稳产增产;拥有我国最完整的铁皮石斛生产、加工产业链,人工培倍植铁皮石斛技术进步
。【小问2详解】铁皮石斛喜湿怕涝,适宜温度为15~28℃,不耐高温和寒冷,油脂含量低,吸水性能好,利于增加培养基保水性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木屑、松树皮孔隙大,利于提高培养基的透气性,保证根系不腐烂。【小问3详解】温室大棚种植比较封闭,种植打开大
棚,加强通风,进行降温;大棚顶部用黑色遮阳网,减弱照射到大棚内的光照,削弱大棚的保温作用;向作物直接喷雾进行降温;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度,满足作物本身需水量,同时蒸发也可以降温。【小问4详解】浙江是我国最早实现铁皮石斛人工种植的地区,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
术更成熟,原料充足;浙江比云南经济发展好,而且周边省份发展水平也高,位置优越,更接近消费市场;浙江地处平原地区,靠近海洋,交通等基础设施更为完善。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饱和水汽遇冷附着于地面物体凝华而成。吉林市区
溯流而上十五公里,丰满水电站库区-松花湖,冬季冰冻如铁,但从大坝底部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却是4℃,图甲为吉林省等高线图,图乙为吉林市雾凇景点分布图。的(1)描述丰满水电站所在河段河流流向。(2)结合
图乙推测容易导致凌汛产生的河道特征。(3)试推测水库放水防凌的时机选择在“开河前”还是“封河前”?(4)冬季水库放水时,下游两岸常常形成雾凇,简析“雾”“挂”形成的自然条件。【答案】(1)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自东南流向西北。(2)河道弯曲、狭窄;河道浅,河心滩多;河床纵比降缓(河道坡
度小、落差小);导致水流缓慢,极易卡冰,抬高水位。(3)封河前;水库底部放出的水水温较高(4℃左右),提高下游河流的水温;提高流速;减少下游结冰长度;延缓结冰时间。(4)放水时江水温度高,水面和大气之间水一气温差大,水汽大量蒸发,空气
湿度大;放水期间风力弱,水汽不易扩散;冬季多晴天,夜晚漫长,气温下降快,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华在树枝上而形成“雾”“挂”。【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吉林省等高线图、吉林市雾凇景点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河流流向、凌汛、雾凇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从图甲看,吉林省东南为长白山,地势较高,西北则较低,推断出丰满水电站河段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小问2详解】松花江所在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容易结冰;结冰时,水流缓慢
,又极易卡冰,抬高水位,产生凌汛;由图乙中看,河道较窄,排水、排冰不畅,易发生凌汛;河道弯曲,水流速度较慢,排水、排冰不畅,易发生凌汛;河道较浅,河水易结冰,易发生凌汛。【小问3详解】要通过放水防凌的能起到提高下游河水温度
的作用,“开河前”,流域整体温度较低,下游河道仍是结冰状态,通过放水加快下游河道融化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易引起下游河水泛滥,加重凌汛;“封河前”,下游河段尚未结冰,通过放水可提高下游河水温度,延迟下游结冰时间,能起到防凌汛效果,故时机选择在封河前。【小问4
详解】“雾”“挂”是一种水汽凝结现象。放水时水库来水温度高较高,使河流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大;雾的形成需要风力弱,大气稳定性好,推断出“雾”“挂”形成时应有此条件;水汽凝结需要降温条件,冬季时,此区域降水少,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日出前气温低,空
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华在树枝上而形成“雾”“挂”。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