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281.542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281.54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9d67e7a583dbf3394436ccdae129a3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通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必修4.一、现代文阅

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当下,文艺评论愈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创作者不买账、读者不认可的尴尬境况。笔者认为,文艺评

论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而接地气就是要接通与文艺作品、与语言文字、与创作心态上的在地之气。②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作品与接受者进行对话的中介,通过它把好的作品推介给观众,让不完善的作品得到改进

,从而引领观众的审美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风气。可以说,文艺作品是批评者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看到不少文艺评论处在一种悬浮状态,没有紧紧依附作品说话,而是评论与作品两层皮,这种自说自话在读者看来必然会成为无机而缥缈的不知所云。首先要深入到作品内部,把其内部

肌理搞清楚,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言之有物、掷地有声。这就需要批评者在艺术家和接受者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把艺术家让渡出的空间和意义给填充起来,展示给接受者。这种“填充”的过程就是批评者深入作品、细读作品进行挖掘的实践过程,对作品深入得越透,挖到的东西才越深刻、精准。③打通语言文字的

在地之气就是要平实自然。语言平实是文艺评论接地气的最直接表现。然而,很多批评者似乎欠缺把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再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动不动就跑到高深、抽象的理论上去,试图用学理上的细织密缝来掩饰观点和内容上的欠缺,这其实是大部

分学院派的通病。直白并不等于苍白,这需要很深的造诣。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说过,在牛津,写作和聊天如果用大词,会被认为是一件粗俗的没有品位的事。他们认为最高层次的学术其实是说大白话,有水平的人应该用很小的词讲很深刻的道理。“只有对自己的才华怀有无限信心”的评论家才敢用最简单平实的语言来

表达。我们想象中的真理一定是个瘦子,要把说法拧干、压实,露出里面的干货。④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真诚坦率。戏剧家田禽在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戏剧运动》一书中感慨道:“一位认真的剧作家是如何的期望戏剧评论家能在创作上

予以指导!然而,可惜的是批评家们只做到主观的‘捧’与‘骂’,而忽略了以客观的态度写出对于戏剧各方面坦白的、诚恳的、深入的和富有指导作用的批评文字。这样的批评家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批评家,因为他没有说出他的内心话……”尽管近80年过去了,这段文字读来仍具当下感。虽

然没有了那个时代的“捧”与“骂”,今天的文艺评论在“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上仍存在很大欠缺。批评家在写作之前先要问问自己面对作品是否足够坦诚,是否时刻把艺术标准放在首位来褒优贬劣;艺术家也要以平和心态、敬重之心来面对指出自己不足的批评家。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批评

家和艺术家之间彼此坦诚相待,才是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⑤以一颗坦诚之心,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文艺作品的内在最丰盈地展现出来,这是我心目中文艺评论该有的样子。(摘编自赵亮《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中国文化报》2021年12月2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下文艺评论“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境况形象地说明了创作者与读者的脱节。B.作者引用俗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为了阐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者从事创作的土壤。C.文艺评论接地气最直接表现是语言平实,

这需要文艺评论家对自己才华怀有无限信心。D.文艺评论应该以坦诚之心,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文艺作品的内在最丰盈地展现出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了当今文艺批评的“繁荣景象”和“尴尬境况”,并顺势提出了中心论点

。B.第②③④段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由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开始,最后写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C.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第③段最后“真理一定是个瘦子”,运用比喻论证;第④段运用引用论证。D.文章以立论为主,也有反面分析,如第③段先正面提出分论点,再剖析不良现

象,最后正面阐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文艺评论往往语言简洁直白,但直白并非苍白,这需要评论者造诣精深而无须学理支撑。B.作者认为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要真诚坦率;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C.作者认为忽略了以客观的态度去写批评文字、只

从主观上“捧”与“骂”的评论家是没有灵魂的。D.作者认为批评应自由;批评家和艺术家彼此坦诚相待,有助于文艺评论与艺术创作之间良性互动。【答案】1.B2.B3.D【解析】的【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是为了阐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者从事创作

的土壤”错误,由第二段“可以说,文艺作品是批评者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知,文中引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为了阐明“文艺作品是批评者须臾不可离开的土壤”。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

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第②③④段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错误,分析文本可知,第②③④段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如何“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打通语言文字的在地之气”“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对三个分论点的分析论证并无轻重主次之别

,所以采用的是并列式论证结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无须学理支撑”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很多批评者似乎欠缺把模糊的想法清晰化、再用简洁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动不动就跑到高深、抽象的理论上去,试图

用学理上的细织密缝来掩饰观点和内容上的欠缺,这其实是大部分学院派的通病”,这是说很多批评者的通病,他们试图用“学理上的细织密缝来掩饰观点和内容上的欠缺”,并不是说“无须学理支撑”。B.“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要真诚坦率;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

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错误,内容错位,文中说的是“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紧贴作品、深入实践”“连通创作心态的在地之气就是要真诚坦率”。C.“作者认为……”错误,张冠李戴,选项表述是作者所引述的戏剧家田禽在1944年出版的《中国戏

剧运动》一书中有关内容的概括,且根据后文“虽然没有了那个时代的‘捧’与‘骂’”可知,作者的观点与田禽的观点有不同之处。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智慧农业通过构建集环境监控、

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借助物联网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准化操作,通过传感设备检测环境的物理参数,对土壤、大气、水等生产环境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使之符合农业生产环境标准……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精准检测

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化。智慧农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使农业生产经营者更加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

生长数据等,更加准确判断农作物生长需求……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作为集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助于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

、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的不同,将智慧农业分为了四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

化养殖。(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西欧模式(以英国为例)决定因素人少地多,现代工业发达人多地少,农业科技进步快人地适中,现代工业发达主要措施不断改进农业机械技术,以农用机械取代人力畜力加速化肥工业化,发展生物科技

,使用小型农用机械同步推进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发展成效成为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和人均耕地最多的国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改良了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用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率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

动生产率对我国的启示促进大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重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加快推动我国生物科技研发,促进小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政府加强推动我国农业适当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强研发、利用农用机械,重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适用区域我国东北、西北等农

业人少地多的区域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我国中部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等人地适中的区域图3:世界上典型的三种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搜狐网)材料三: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

、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

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

科研分工、合作指导以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

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时泥污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另外,由于我国农机设备

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摘编自《现代农业规划》)4.下列对材料二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当前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中,数据平台服务和

无人机植保占据了约75%的份额。B.2015-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逐年增加,2020年近268亿元,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增加。C.美国、日本、西欧模式这三种世界上典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均重视加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D.世界上三种典型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启示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智慧农业需要构建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而对互联网并不依赖。B.智慧农业是集

保护生态、发展生产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C.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例如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可以借鉴美国模式。D.只要加强本土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就可以消除我国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高素

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的现象。6.针对材料三关于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简要概括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答案】4.A5.B6.(1)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建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

(3)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提档升级。【解析】【4题详解】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我国当前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中”偷换概念,材料二“将智慧农业分为了四大典型应用场景,分别为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

精细化养殖”,而图1中所示的百分比也是指向“四大典型应用场景”,而非“农业应用方式及类型”。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曲解文意,智慧农业“对对互联网并不依赖”的判断与文本中“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

技术……”的表述明显相悖。C.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图3可知,“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多地少的区域可以借鉴美国模式”表述错误,应当表述为“……可借鉴日本模式”。D.不合逻辑,“就可以消除我国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高素质人力资

本流失严重的现象”的推断过于武断,加强本土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只是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和管理人员匮乏等问题。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当前我国农村

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概括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建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结合“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概括出: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

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结合“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概括出: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提档升级。(三)课内文段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

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

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

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

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

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自

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C.第五段中有五处引号,第二、三处表否定,第四、五处表特指。D.第五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前文揭批了“拿来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送去主义

”。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请说说你的理由。9.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答

案】7.B8.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9.①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②“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

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理解错误。”文章这

样行文表现为的目的是先破后立,为后文写“拿来主义”作铺垫。C.“第二、三处表否定”理解错误。第三处引号不是表示否定,而是表示“特指”。D.“前文揭批了‘拿来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送去主义’”理解错误。应该是“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故选B。【8题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从词义词性上来说:“拿着”意为用手握着,“展览”意为展示实物、图片,以供观览、欣赏,二者属于中性词;“捧”意为用双手托,含恭敬之意“挂”意为借助绳索、钩子、钉绳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含招摇之意,二者用在此处带有奚落讽刺意味。此处使用“捧”“挂

”能够形象、深刻地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低三下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极具讽刺意味。依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能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情节、语段作用的能

力。作者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看似乎是绕了个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两者与“送去主义”是对立的,作者这样写,就可以将

二者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把“拿来主义”衬托得也更加突出。总的来说,作者批判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之后,又一针见血地揭示“送来”的实质,然后提出“拿来主义”,一“送”一“拿”,将二者严格区分,既可以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以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木直中绳𫐓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曰”与“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两句中的“君子”含义相同。B.“学不可以已”与“如是而已”(《师说》)两

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C.“而绝江河”与“河内凶”(《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河”字含义相同。D.“用心一也”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一”字含义不同。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以“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需要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

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13.把文中

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10D11.C12.A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汇积水流

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画出圆圈,即使又晒干了,它也不会再挺直了。“绳”

为“中”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C。“不”是否定词,用来修饰动词“挺”,表明木头的状态,“不复挺者”中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能力。A.前句中“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句子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后句中“君子”也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句子译为“莲花,是花中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所以,两句中的“君子”含义相同。B.前句中“已”意思是“停止”,句子译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后句中“已”与“而”连用,意思是“罢了”,句子译为“像这样

罢了”。所以,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C.前句中的“河”是泛指大江大河,句子译为“却可以渡过大江大河”;后句中的“河”是专指“黄河”,句子译为“黄河以北遭遇荒年”。所以两句中的“河”字含义不相同。D.前句中“一”意思是“专一”,句子译为“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后句中的“一”是数量词,译为“一块

”,句子意思是“况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秦国的意愿而使大王您不高兴。”所以,两句中的“一”字含义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运用举例论证说明”错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

喻论证。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知”,通“智”,智慧。(2)“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善”,形

容词作名词,善行;“神明”,心智澄明。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取得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地合乎取直的墨线,但是(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整天地冥思苦想,(

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的方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

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

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

)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

浊酒杯。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

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于现实观照的结果。15.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4.C15.①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②韶光

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怨天尤人”

与“孤独者”错。杜甫忧国忧民,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孤独,也并非只为个人的际遇伤怀而怨天尤人。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先看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找出前两联所描写的景物,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然后概括画面。“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写到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风是急的,带来的自然是寒凉之意;天是高远的,自然让天底下的诗人感觉到生命的渺小;猿啸是哀的,引发的自然是伤感之情,再加上无边萧萧落下的树叶,这是一幅凄凉的秋景。根据

这些即可概括画面特点。再看第二个问题。作者在这两联中借助写景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诗中来看,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分析作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

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了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看法“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扪参历井仰胁息②.以手抚膺坐长叹③.王无罪岁④.斯天下之民至焉⑤.金戈铁马⑥.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扪”“膺”“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

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从题材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官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

”“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______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______。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又由于矿物颜料的吸光作

用,当光线暗淡时,青绿色的颜料便会散发出宝石般的光芒,______,让人称奇。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7.大气

磅礴叹为观止摄人心魄18.①强调的重心不同:改句重点落在动词“铺开”上,强调画面的铺开;原句重点落在修饰语“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上,强调画面布局巧妙,景象丰富,意境深远,更符合原文逻辑。②语言节奏不同:改句形式偏长,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长短交错,节奏舒缓,韵律感强,更适合表现《千里江山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雅致,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全景式地展现”形容画作的气势,应填“大气磅礴”。大气磅礴:形容气势浩大。第二空,此处形容画作好到极点

,应填“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第三空,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应填“摄人心魄”。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

强调侧重点来看,原句以分句形式在强调突出画面的修饰语——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是一种审美感受;相比而言,改句只是在正常突出万千景象是缓缓铺开的。前文在描述画面:丘陵、群峰、幽谷和溪流。所以原句先描述画卷“铺开”,再描述画面审美感受,逻辑感更佳(从直觉感受到深

层审美体验)。从句式运用来看,很明显原句多用短句,先长后短,有变化,而改句就是一个长句。从表达效果来看,短句的使用会舒缓语气节奏,韵律感更强。原句使用短句,丰富了句子形式和节奏,故文学感更强,和前后文风也保持一致(前面也用了不少短句),相比而言,改句就稍显普通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

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①。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②,没有创新就

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传承精华,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

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

人才之基。守正创新要从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开始。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的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③。中医

药必将让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请分别用一个判断句概括前三段的主要内容。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②创新是为了提升③传承就失去未来20.①传承精华和守正创新是相辅相成的;②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

医药发扬光大;③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21.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前文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可知此处描述对象为“中医药”,

结合“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与后文“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的描述,此处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命运,故可填“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第二空处,前文说“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由“;”可知,此处和前文是并列关系,结合后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

,可知此处是在谈“创新”,故可填“创新是为了提升”。第三空处,前文说“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由“;”可知,此处和前文是并列关系,结合前一句话“没有创新”,可知此处论述的是“传承”,故可填“传承就失去未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段,关键语句

为“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谈的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故可总结为“传承精华和守正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第二段,段首开门见山总结段意“传承精华,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因为要用判

断句概括主要内容,故可总结为“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第三段,段首开门见山总结段意“守正创新要从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开始”,段尾接着总结“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故可总结为“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中医药必将让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获得无限生机”主客颠倒,逻辑错误,应该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所以改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湖北武汉一位八旬老人方宝康火了。他今年85岁,在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街701社区生活了几十年。调解邻里关系、处理家庭纠纷、组建社区巡逻队抓小偷……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他是出了名的“爱管闲事”。退休后,方爷爷自学法律知识、参加资格考试,获得了司法部门授予

的“法律工作者”资格证书,成为一名法律服务志愿者。在此后的20多年,他主动为条件困难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不但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为其出诉讼费。有周边居民说他“傻”,但方爷爷却说“傻人”越多,社会才会越来越好。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奉献成就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85岁的方宝康老人就是在用自己的奉献寻找生命的意义。奉献是“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奉

献中隐含着一种友善、给予和关爱他人的高层次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同样收获着喜悦。就像方宝康爷爷一样,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被社会需要的满足。徐本禹,放弃了公费读研,而选择走进大山深处进行支教。在这里

,不通水、不通电,也不通路,在本就十分艰苦的生活中,他依旧在生活费中省出一半的钱资助孩子上学。有人骂他傻,他却淡然回应:“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真正无私的奉献,必定是幸福的。

正如鲁迅所言:“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去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奉献是“守得清贫,耐得寂寞”的淡然。对于方宝康爷爷自掏腰包助人的行为,有人说他傻,但方爷爷却说“傻人”越多,社会才会越来越好。有些人只追求功名利禄,倾其一生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些人却

能够在平淡中找寻生命的意义。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他的杂交水稻培育技术更是“摇钱树”,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跻身富豪之列,然而他却从来没想过要这样做。作为老车迷的他,座驾只是几万元的国产车,他穿的衬衣都是几十块钱的便宜货。他把获得的奖金都放到了基金会,用于奖

励杂交水稻研究。他说过,“对物质别要求太高,一千多元的衣服和五六十元的衣服没什么区别。”奉献是“实干为要,躬行不辍”的行动。奉献不能停留在心想、论道的阶段,须久久为功,方能积善成德。方宝康爷爷数十年如一日奔走服务他

人的志愿之路上,丰富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之后,放弃了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他这一干就是二十几年,“绿了荒山”,却“白了头发“。他最后将价值数亿的林场无偿捐赠给

了国家,留给当地一片绿水青山。他无私奉献,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的伟大誓言,用自己的六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群众心中竖起一座高大丰碑!人生在世,总有些空城旧事,年华未央。总有些季节,一季花凉,满地忧伤。但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奉献都会使自己

的平凡生命彰显伟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方宝康爷爷的人生事迹,根据材料中的“出了名的”的爱管闲事”,“主动为条件困难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不但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为其出诉讼费”等,我们可以感受到方爷爷

身上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有人认为他“傻”,这些人是站在利己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方爷爷的行为,他们不懂助人为乐是更高层次的满足和快乐。方爷爷认为这样的“傻人”越多,“社会才会越来越好”,体现无私奉献、乐于助

人精神具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写作时可以围绕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精神的价值、意义等展开。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奉献成就生命的意义。人只有对社会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接着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奉献需要:1.需要心中装满忠诚与信念。一个人志

存高远,双脚就能充满前进的力量。2.甘愿淡泊于功名利禄。奉献意味着舍弃,明辨公与私、看清舍与得。3.需要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应当用奉献的精神,去获取生命的美好。立意:1.用无私

奉献与乐于助人传递温暖,创造幸福生活;2.做照亮他人的蜡烛,点亮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之火光……3.奉献者能获得人的尊严、人格的完善、人性的温暖、人生的充实。4.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奉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

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