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9.345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共(9)页,29.3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e6cd8c7dcf60e74fb05e985977b3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二(上)开学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在雅典,由公民中抽选的官员来确定每年戏剧节所上演的剧目,并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

戏剧制作人。而且,表演的内容常常同城邦及其公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就体现了公民对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战争的态度。雅典的这些做法()A.奠定了公民政治的基础B.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征C.增强了城邦的公民意识D.拓展了民众的文化空间2.公元前1600年左右,掌握西亚商

业霸权的阿拉米人和掌握地中海商业霸权的腓尼基人吸收了埃及的象形文字以后,逐渐将其简化为22个字母。同时,阿拉米人将这种字母传播到西亚各地;腓尼基人也将它由海上传入希腊,逐渐演变成希腊字母。字母文字的发展可用来论证()A.商业交往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B

.文明交流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C.阿拉米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源头D.西方字母文字的发展具有一致性3.法国国王路易九世(1226—1270年)大力推行司法改革,规定王室法庭有权审理重大案件和复审地方法庭的判决;实行募兵制,建立了一支训

练有素的常备军,以逐步取代骑士服役制度;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这些举措旨在()A.强化王权B.确立封君封臣制C.统一货币D.推动司法权独立4.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欧非三大洲,他们贩卖丝绸、香料、宝石、药材、奴隶

等等。首都巴格达不仅是帝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世界巨大的商业城市。各式各样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运到巴格达再转销世界各地。这表明()A.巴格达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B.阿拉伯商品物美价廉且种类繁多C.阿拉伯商人促进了东西方物产

的交流D.阿拉伯商人垄断了亚欧非之间的贸易5.科潘是公元5~9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玛雅城市,考古学家在科潘遗址发现了通往城市中心广场的游行大道,以及交织着阶梯型金字塔神庙、广场和官殿的人造卫城,那里矗立着大

量的精美石碑。这些发现可以佐证,玛雅人()A.完善了城市功能B.开创了发达工商业C.创造了灿烂文明D.建立了集权制国家6.学者朗格认为哥伦布“对异教徒的态度并不公正”,“新大陆的当地居民完全有理由把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称作该诅咒的日子

”。这一评价立足于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A.在美洲大陆传播了基督教B.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C.直接成为黑奴贸易的路线D.造成了美洲族群的混合7.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

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A.商品经济繁荣B.新兴国家独立C.土著文明转型D.早期殖民扩张8.有人这样描述18世纪的法国:“妇女像男子一样活跃,有着一样的追求,使用同样的武器,这武器就是巧妙的言谈,迷人的风度,若隐若现的魅力,体察入微的感知,对时机准

确的辨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法国()A.启蒙运动的发展B.男女平等的实现C.政治革命的成功D.人文精神的萌发9.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

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说明法国大革命()A.遭到了欧洲反动势力的围攻B.稳定了法国的社会政治秩序C.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改变了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10.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

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法案颁布后,曼彻斯特的工业家发起反谷物法运动,逐渐演变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包括相当部分的工人参与其中。到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这一过程说明了当时英国()A.阶级矛盾得以逐渐缓和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流行C.农业生产已经严重滞后D.土地贵族在议会中占主导11.在组织公社选举的宣传中,一份通知强调巴黎“享有自治的权利,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事务”。另一份选举布告也指出:“巴黎人民取得了全部政权……从而为共和国的其他城市做出表率。”类似

布告和声明在公社存续期间还发布有很多。这表明巴黎公社()A.赢得法国民众的普遍支持B.成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C.成为其他城市自治的表率D.构建全国统一政权的美好愿景12.1815年后的60年里,欧洲国家间没有发生重要的殖民地争夺,当时

很多社会集团对海外殖民地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1870年或1880年左右,殖民地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到1900年,“先进国家”瓜分了大半个世界,把这些地区变成了殖民地、保护国或势力范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

得到加强B.列强开始重视争夺海外商品市场C.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13.英国教育创造了“熟悉外国语言、文化,接受自由主义、理性的思想意识的新印度人”,“就血统和肤色而言是印度人,

但就爱好、见解、道德和才智而言是英国人”,“他们崇拜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开始用西方思想作为标尺来衡量印度,发出了学习西方、复兴印度的呼声”。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推动印度人民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B.缓和了英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冲突C.

体现印度对宗主国的文化完全认同D.受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思想的影响14.有学者研究指出,一战爆发前,很多国家的青年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学生与知识分子争先恐后地报名参战。他们幻想着战争带来的洗礼,认为这场战争是最高的正义、是重获新生的象征,并且都有着自己所坚信的理由而支

持战争、投身于战争,甚至献身于战争。该学者此番言论意在说明()A.战争引发文化教育转型B.思想狂热助推战争C.政府利用舆论煽动战争D.各国矛盾空前激化15.1914年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参与第一

次世界大战。9月3日,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从青岛背面向德军发起进攻;9月18日,在崂山仰口湾登陆,从正面向青岛发起进攻。11月7日,德国驻青岛总督麦尔·瓦德克向日军投降,日德青岛大战结束,日本占领青岛,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日德青岛大战()A.结束了欧洲殖民统治B.致使

山东主权被收回C.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动摇了欧洲中心地位16.“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的时候,首都(巴黎)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

…”材料可用于说明()A.一战中的民族主义情绪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源C.欧洲民众对一战的反思D.文学作品对公众情绪的诱导17.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产品生铁、钢、煤的生产量统计表(单位:百万吨)。表中生铁、钢、煤的产量变化主要是因为()项目国家集团时间1914年8月1

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2216255015钢192116255816煤394331346355851340A.战争刺激国家生产机器开动B.美国参战

扭转双方力量对比C.德国的战争潜力被急剧消耗D.战争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18.有学者指出:“欧洲帝国主义在一战中的自我毁灭使它们失去了在拉美的吸引力。相反,墨西哥革命和俄国革命却使很多拉美人看到了希望。同时……(拉美的)反美主义进入一个新阶段”。这说明

一战后的拉美()A.殖民体系开始解体B.民族文化多元性日益明显C.政治文化开始形成D.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19.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特别是英法)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挑战,实行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

,换取与法西斯妥协,从而保住自己既得利益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A.直接促使《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B.延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有效维护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20.1941年

7月,斯大林发表演说,“我们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将同欧洲和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此演说()A.标志二战全面爆发B.为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C.宣告了联合国成立D

.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21.1931年,国联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不加以制裁。1934—1935年,国联袒护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这()A.严格遵循了国联成立的宗旨B.改变了世界多极化的国际格局C.表明

欧洲中心地位开始动摇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22.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出席国有25个,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会议有42个国家出席,到80年代末成员国增加到100个以上,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人口总数的1/2,包括了第三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建立了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B.促使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C.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成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23.二战后,西欧政府摒弃了20世纪30年代的保护主义和紧缩政策,扩大了财政开支与预算,几乎到处都在对基础设

施和机械制造领域进行长期投资。这主要是因为战后的西欧()A.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B.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面临严峻的经济困境D.不断完善福利国家制度24.二战后,英国在非洲推行的是所谓“宪法改革”和允许殖民地“分阶段独立”的政策。法国也先后使用了“法兰

西联邦”和“法兰西共同体”的形式,给予法属殖民地以“半自治”和“自治”的地位。这些调整旨在()A.维持殖民势力和影响力B.缓和其与殖民地的矛盾C.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D.加强对殖民地直接控制25.1956年,

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沉重打击了英法在非洲殖民统治C.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D.最终促成

了埃及人民建立共和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帝国时代,虽然意大利本土也在进行道路建设,但发展最快的却是帝国各行省的道路建设。帝国后期,罗马在道路方面的作为,更多的是体现在对道路的维修和保养上。伴随着帝国扩张到达极限,因军事扩张而延伸

的道路也走到了它的顶峰。由于帝国版图的急剧扩大,所征服地区地形地势复杂性的增加,罗马人对道路建设的通常特点加以变通或改变所谓的罗马标准。如在山区地带,罗马道路不能修直,便沿着山谷和缓坡而建。道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皇帝控制下的国库,也有一部分来自皇帝的府库或其他途径。被征服行省

的道路建造与维修费用也有由当地行省自己负责的,这种道路被称为自治市道路,而把国家建造的道路称为帝国道路。材料二道路是罗马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伴随着罗马对周边地区统治的确立,如何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就成为统治者面临的新任务。从一定程度上看,罗马道路就是罗马统治的有形标志在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主张

。控制道路是对国家控制的工具之一。共和国时弋最关键的理念之一是“道路对国家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罗马道路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打开罗马世界的道路交通网络图可以清楚看到,在整个帝国版图内,越是统治成熟的地、通路此越宽广和优良、越是统治牢固的地方道路就越密

集。边远地带稀疏的逍路标志着罗乃会国的扩张已经达至极限。——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定雄《罗马道路与帝国统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时代道路建设的主要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道路建设

与帝国统治的关系。(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1215年,为平息贵族和教士对自己的不满,英国国王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英国形成了“有限王权”的传统。1258年,为平息一触即发的贵族叛乱,亨利三世同意了贵族会议起草的《牛津条例》,

建立起雏形国会。1297年,国会正式获得了批准赋税征收的权力。14世纪初,国会又获得了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成为王国的最高法庭。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英国国会从1341年起分为上、下两院。上议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由地

方骑士和市民代表组成。——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英国议会选举法颁布于1406年,以后实施了四百多年,选区分布、选民人数和议员选举程序都变得极不合理。1830-1832年实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废除了一些小选区,设立

了若干新选区,选民人数由40万人增加到60万,但仍不足全体成年居民的5%。1867年、1883年继续进行议会改革,选民人数增加二百多万,仍不过全体成年居民的8%,人口半数的妇女仍然不是选民。直到1918年和1928年两次

颁布新选举法,才最终实现了不分性别和财产资格的成年公民选举制。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历史上导致政治制度变化的政治斗争始终在加强着法制化的趋势。——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古时期英国形成了哪些政治传统。(8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展过程的特点。(10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人们一度试图凭借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和强制措施,在一个小农国家里直接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节生产与分配,匆匆忙忙

地将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公共所有,并尽力在众多领域立即消除商品生产,这其实就是将准备建设的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摘编自姜义华《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坚实根基》材料二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

列宁领导俄共(布)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厚植现代化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利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思路,通过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驾驭来确保新经济政策的社会主义方向。——摘编自李东明《列宁在俄国现

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材料三1924年后,逐渐确立的斯大林模式是一个实现国有化和准国有化(集体化)的一种在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整个运行机制和体制缺少活力,具有很大封闭性、保守性,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制约了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

力的持续发展,其失败不是偶然的。——摘编自张光明《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若干思考之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探索和建设

现代化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答案:C2.答案:A3.答案

:A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D8.答案:A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A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B18.答案:D19.答案:D20.答案:D21.答案:D22.答案:B23

.答案:C24.答案:A25.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0分。26.(20分)答案:(1)特点:因军事扩张而建设;存在地区差异(各行省道路建设发展较快);呈现出阶段特点(后期道路建设主要体现在

维修和保养上);道路建设遵循实事求是(相对灵活);资金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国库);伴随扩张而不断扩展。(10分)(2)关系:道路建设是罗马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道路建设巩固了罗马的统治;控制道路是对国家统治的途径之一);道路建设促进了罗马疆域内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道路建设巩固和扩大了罗马统治

的基础;罗马道路的建设状况折射出罗马帝国的兴衰;边远地带稀疏的道路标志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已经达至极限。(10分)27.(18分)答案:(1)传统:英国王权受到制约(形成制约王权的议会政治);议会成为共商国是的平台或议会雏形的形成;

议会获得税收、颁布法律的权力;形成等级代表会议与国王相结合的统治形式等。(8分)(2)特点:继承了英国的文化传统;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以议会立法的方式确立完善民主政治;民主范围不断扩大;政治制度发展与法制化加强相伴随;在妥协中确立发展民主政治。(10分

)28.(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应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针对政权初建时期所采取的阶段性举措,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其过度依靠国家力量支配甚至管控经济发展的举措是一条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错误道路,不符合苏俄实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新经济政策采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符合苏俄经济社会的实际,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取得了一定成效。斯大林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使苏联体制不断僵化。因此,在探索现代化道路时

,应坚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示例二——论题:现代化建设应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阐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导致了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面对这一现实状况,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汲取经验教训,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立足苏联(俄)实际国情的前提下,通过征收粮食税、允许私营企业和外国资本一定程度的存在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斯大林

统治后期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的举措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无论是斯大林还是其后继者都未对苏联模式作出适时的、合理的调整和有益的突破。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深化发展模式,保证建设

道路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持续性。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