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6)页,24.4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ba1b914f62d6757e6b06f4b4763da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3月份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前期,“
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学派争论如同“水火”。战国后期,荀子提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韩非子的学说兼采道家之长。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诸子学说A.相互争鸣论战的特点B.随着社会转型走向没落C.呈现出融合的趋势D.原本存在着内在的联系2.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
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指A.儒家的和谐思想B.儒家的德治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D.道家
的无为思想3.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4.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
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5.董仲舒提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
“德政”,“为政而宜于民”;朱熹认为“为政以德者,不是把德去为政,是自家有这德”,“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二者的主张A.与传统儒家思想根本不同B.在"德政"方面明显对立C.有利于统治者施行"仁政"D.分别吸收了道、佛的思想6.孟子讲“觉”,佛教讲“
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
远7.王阳明在解释《大学》时认为,所谓“修身”,即“为善去恶”,必其心先欲为善去恶,故《大学》谓“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表明王阳明A.注重人的内心修养B.强调修心重在修身C.恪守儒家礼仪道德D.认为除恶既是扬善8.王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
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其撰写的《南赣乡约》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这说明“乡约”的实行A.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冲突B.使儒学丧失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C.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D.促使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9.明代顾炎武在《精卫·万事有不平》一诗中借精卫填海典故,写下“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等诗句。这反映了顾炎武A.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张扬自我的人
生态度D.严重背离儒家思想内涵10.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
位11.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2.清代有
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
权益的诉求13.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14.苏格拉底说:“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学的真
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承认原始宗教的权威性B.反思雅典民主的缺陷C.强调个人感觉的重要性D.对道德与理性的思考15.明朝后期的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
《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追求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人性解放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变革16.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一方面把人与神相比,甚
至将人置于神之上;另一方面又认为唯有人才具有理性和精神,任何动物都不能与人性的伟大相提并论。这种认识A.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B.否定了神灵的存在C.将人作为研究的重点D.意在颂扬人的理性17.但丁的《神曲)中描写
主人公在幽暗森林迷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前来相教,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临别时维吉尔说:“我用智力和天恩把你带到这里,此后让你自己的欢乐来引导你,……你再不用期望我的言语或手势;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这反映出A.文艺复
兴反对专制压迫强调理性B.思想家虽抨击宗教但仍信仰教会C.文艺复兴倡导遵从个人价值判断D.人文主义思潮动摇了教会的统治18.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
变了设计理念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D.哥特式建筑完全退出历史舞台1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
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20.马丁.路德剥夺了教会和高级教土们作为上帝恩慈的中间人的特殊地位,同时动摇了罗马教会的基础,从理论上使罗马天主教完全无立足之
地。这主要源于他A.提出因信称义B.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C.主张廉洁教会D.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1.法国大革命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负责,也有人指出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
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理解准确的是A.启蒙思想得到一定反思和挑战B.理性成为判断是非唯一标准C.启蒙主义思潮否定了教皇权威D.启蒙思想是社会动荡的根源22.“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
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是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卢梭的思想主张是A.公共意志论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三权分立说2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
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即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这一主张A.奠定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B.彻底摒弃了存在已久的君主制度C.有效维护了法国公民的合法权益D.促成了法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2
4.欧洲的历史文化具有“批判性”。康德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就是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康德时代集中批判的是A.封建社会的等级和专制制度B.各种繁琐的宗教仪式和规定C.教会的禁欲苦行与自身腐败D.天主教“灵魂获救”的骗
局25.有学者统计,从1789年到1800年,在世界58项重大科研成果中,法国有23项,占总数的40%。同期,英国只有13项,占20%。与英国相比,当时法国科技发展比较有利的因素是A.最终确立了共和制B.工业化程度较高C.科学理性精神盛行D.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
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
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
”,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
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4分)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6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材料—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
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
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并
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6分)材料二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的主要因素。(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影响。(4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
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
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4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
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2分)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
,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3)据材料三,与商鞅
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分)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3月份考试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C2.A3.D4.B5.C6.B7.A8.C9.B10.C11.B1
2.C13.B14.D15.C16.A17.C18.C19.C20.A21.A22.C23.A24.A25.C二、材料解析题(26题14分、27题20分、28题16分,共计50分)26、(14分)参考答案(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
司法。(4分)(2)条件:商鞅,军功;梭伦,财产。(4分)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2分)不同作用:商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梭伦: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4分)27、(20分)参考答案:(1)内容: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学习汉族典章
制度。(4分)表现:礼仪文化的建构;服饰风俗的交流;声韵之学的互动。(6分)(2)因素: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吸纳南方贤才。(6分)影响:北方民族间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4分)28.(16分)参考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
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4分)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4分)(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2分)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4分)(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
(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