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修(三)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8 古代文论选段.pptx,共(37)页,4.54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7b3a681da994e6f17d77fa6b7fca6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选修(三)《古代文论选段》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常用字“言”“常”“格”“志”“经”。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3.掌握状语后置句的规律特点。课文概览课题作者文体核心内容《毛诗序》节选子夏/卫宏(无定论)文论(议论文)在“诗言志”的基础
上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为赏析诗歌提供了“情”“志”两个切入点。《典论·论文》节选曹丕肯定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诗品序》节选锺嵘提出了“物感说”,认为诗歌是外在事物变化与
内在情感萌发相结合的产物,外在事物触发了内在情感的萌发。为赏析诗歌提供了“知人论世”的切入点。《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把写作过程喻为植物生长过程,根是感情,苗是语言,花为声韵,果实为实义。强调内容要靠形式表达,语言一定要音韵优美。《题画》节选郑燮提出了“
三竹”说: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概括了作画的过程,传递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作画经验,揭示了艺术创造过程中从观察生活到艺术构思再到艺术表现三个阶段。《人间词话》节选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说”,认为景
真情真方为有境界。读书、做学问要经过“悬思——苦索——顿悟”三境界。单篇梳理基础积累古代文论选段课文8一、基础夯实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
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节选)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志()②永歌()③不知()志意,志愿咏歌,歌唱不知不觉2.理解性默写《毛诗序》中,作者先是对“诗”下了定义,认为诗歌是“____________
”,接着阐释了诗歌在内和在外的两种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得分点:形、不足、嗟叹)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节选)4.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经()②翰墨()③见()④假()治理写作表现借5.理解性默写《典论·论文》中,曹丕从“有利于国家”和“有益于自
身”两个角度,高度评价“文章”的两大功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6.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得分点:尽、止、常、无穷)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
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
怨。”(锺嵘《诗品序》节选)7.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若乃()②祁寒()③辞()④陈()⑤长歌()至于严寒辞别铺陈放声歌唱8.理解性默写①《诗品序》中,锺嵘列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观,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②《诗品序》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对偶句说明诗歌是人们表现悲欢离合的最好形式。③《诗品序》中,作者在列举了四季迭相更替、万物盛衰变化、社会动荡不安、人际悲欢离合等事例以后,连用两个反问句说明诗歌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9.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美好的集会时以诗为寄托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时依托诗来表达哀怨。(得分点:嘉、亲、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
易《与元九书》节选)10.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先()②始()③切()④深()超过开始切合,贴近深入11.理解性默写《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把诗歌的感情、语言、声音和内容分别用植物的各个重要部位作比喻,其中
涉及植物的“根”“枝叶”“花朵”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根情苗言华声12.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是以情感为根,以语言为苗,以声韵为花,以道理为果实。(得分点:判断句;根、苗、华、实,意动用法)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
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郑燮《题画》节选)13.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勃勃()②倏()③相()欲望强烈的样子迅速,极快相貌,形象14.理解性默
写①《题画》中,郑燮举“成竹在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②《题画》中,最能体现郑燮绘画理论和实践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定则也意在笔先者者化机也趣在法外1
5.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的说来,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可作品出现的情趣却在
法则之外,这是精妙的灵感啊。[得分点:则、趣、化机,判断句(总之……)]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16.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格()格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
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
人间词话》节选)②遽()③许()迅速赞同17.理解性默写①《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二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词要以境界作为最高标准”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④《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有境界”下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以境界为最上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故能写真
景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发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发表意见(多指在会议上)②不知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义:_________今义:不知道③寄身寄身于翰墨古义:_____今义:(在某地)临时
停留或暂住④长歌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古义:_________今义:较长的歌二、重点梳理1.古今异义词用语言表现出来不知不觉寄托放声高歌词语例句义项(1)言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②与善仁,言善信(《〈老子〉八章》)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琵琶行》)⑤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2.多义实词言语,语言说话著作无实在意义一字为一言(2)常①二者必至之常期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马说》)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规律,准则⑤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同“尝”,曾经一定经常,常常平常,普通(3)格①有境界,则自成高格②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④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抗御,抗拒格调推究,研究格式,标准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嘉会寄诗以亲②感人心者③根情,苗言,华声,实义3.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表现亲密使动用法,使……感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根/苗/花/实例句句式特点(请指
出标志词)①莫先乎情,莫始乎言②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③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乎判断句标志词:非被动句5.文化常识(1)《毛诗序》,是一篇__________专论文章。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所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
序,分为大序和小序。大序为《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的序言,小序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一般而言,《毛诗序》是指大序。(2)《典论·论文》,为三国魏文帝______所撰,是
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诗歌理论曹丕(3)《诗品》,是南朝梁国______所著的评诗专著,是现存最早的诗论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发展到新的阶段,被视为
历代诗话之祖。(4)《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__________著作。它已初具理论体系,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锺嵘文
学批评【特别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诗之可学而能者,尽天下之人皆能读古人之诗而能诗,今天下之称诗者是也;而求诗之工而可传者,则不在是。何则?大凡天资人力次序先后虽有生学困知之不同而欲其诗之工而可传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我今与子以诗言诗,子固未能知也;不若借事物
以譬之,而可晓然矣。(节选自叶燮《原诗》,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凡天资人力/次序先后/虽有生学困知之不同/而欲其诗之工/而可传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B.大凡天资人力次序/先后虽
有生学困知之不同/而欲其诗之工/而可传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C.大凡天资人力/次序先后/虽有生学困知之不同/而欲其诗之工而可传/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D.大凡天资人力次序/先后虽有生学困知之不同/而欲其诗之工而可传/则非就诗以求诗者也/√“次序先后”作上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诗之
工”“而可传”为递进关系,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天下之人”与“年寿有时而尽”(《典论·论文》)两句中的“尽”字含义不同。B.“今天下之称诗者是也”与“称其气之小大”(《上枢密韩太尉
书》)两句中的“称”字含义不同。C.“而求诗之工而可传者”与“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姜夔《扬州慢》)两句中的“工”字含义相同。D.“而可晓然矣”与“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苏武传》)两句中的“晓”字含义相同。√D项明白/通知。A项全
/完。B项称说,说/符合,相配。C项均为工巧,精巧。【参考译文】作诗可以学会,说的是,全天下的人都能够通过读古人的诗歌学会作诗,今天所说的诗人就是这样;但如果想把诗作得工巧并让它流传下去,其关键并不在此。为什么呢?大概人天生的资质能力有差异,虽然有的生下来就知道的,有的是通
过学习才知道的,还有遇到困惑才学习知道的;但想要把诗歌作得工巧并流传下去,那就不能只是通过研读诗歌能做到的。我现在如果跟您仅以诗歌自身的范畴来讨论作诗,您一定不能明白;不如我们用其他事物打个比方,这样您就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