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1.214 KB
  • 2025-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 )语文试题 .docx,共(10)页,41.21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6097a71577cc5de497f0fbd0639da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几年间,本书作者(熊培云)陆续接受了《新京报》《南方都市报》《钱江

晚报》《湖南经济文化》等媒体的采访,就本书的写作及其他若干问题做了简要的回答。以下是节选的部分内容。问:土地流转改革被称为自实行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以来乡村财产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农村经济、乡村治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意味着土地可被农民换

成“看得见”的资产,这算是不小的进步吧?熊培云:有了土地流转,农民可以互换土地、出租、入股,对土地的使用灵活了,这些无疑是有进步的,但进步得还不够。没有土地,农民就没有灵魂。说得多好!凡事都有个根本。就像我们常讲的,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宪法,这个国家就少了灵魂;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责任与关爱

,这个社会也少了灵魂。将土地还给农民本是件很有希望的事情,私有产权不仅可以抵挡权力的入侵,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的议价权。这些年大家之所以赞美物权法,正是因为受保护的物权不仅保障了民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构成了针对权力的防御与分权。如果产权能够得

到真正地保护,一个人失去权利也不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情,因为他其他方面的权利是有保障的。有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认为土地一旦开放,许多城里人就会到农村去买地,然后呢,农民会不顾一切,为了换酒喝或者给孩子交学费把自己的土地卖掉,最后的结果是农民无家可归了。我觉得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且不说没几个人会因

为买酒喝而卖土地,如果一个国家逼到孩子连学费都交不起,应该反思的不是为什么农民要卖土地,而是为什么农民会穷到要卖土地。上述担心与推理同时有悖于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常识,即个体才是自己利益的最终判断者。问: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

,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城里过得并不好,有的甚至睡在广场上、桥洞下,可为什么他们还要去呢?农民是心甘情愿被城市绑架吗?熊培云:不是农民被城市绑架了,而是被贫困绑架了。绝大多数农民是因为农村收入低才到城里去,城市只是给他们提供机会的地方,

而不是痛苦的源泉。从心理上说,他们背井离乡可不是想在城市里“受虐”。城里的花花绿绿的确足够吸引他们,但我也注意到许多中老年农民更愿意在乡村生活。对于他们(甚至包括一些年轻人)来说,城市只是个开眼界、见世面、多赚点钱的地方,而

不是他们生活、更不是养老的地方。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农民赚了钱就回家盖房子。当然,他们多半也没有能力在城里买房子。问:很多人感慨“回不去故乡”,您也多次著文提到对于故乡沦陷的担忧与伤感。农村对您意味着什么?熊培

云:有故乡是件美妙的事情。孟子讲:“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意思是说,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故乡何尝不是一种恒产。我讲“有故乡者有恒心”“有故乡者有敬畏”也是相同的道理。利希滕伯格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对于人类来说,天堂也许是最容易的发明

了”。托·富勒也讲过,“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一生的普通人,总想进入天堂。”两句话合起来就是想去天堂的人跟着发明天堂的人跑。结果是我们把有瑕疵的尘世抛弃了,而完美的天堂也没有得到。中国乃至历史上的很多悲剧,就是为了建设一个个天堂,而毁坏了各自的家乡。完美的世界并不

存在,回到故乡,是承认人的条件与局限,承认自然的法则,承认理想的恒久。所以我今天特别想说,有故乡的人不稀罕天堂,也不会跟着别人跑,他只要一点一滴的建设他的故乡。我还想补充的是,故乡对于我而言,更是一个精神家园。我的乡愁不只是关于过去的,更

是关于将来的,有时候也是一种转型期的乡愁。而且故乡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个村庄,它是一组变幻的意象。有时候它是天上的一片云,有时候它是大地山川中的万物,有时候它又是一个城邦。你熟识那里的每一个人,你们曾经在一起居住与生活,你们是一个

命运共同体。(摘编自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材料二: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

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

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访者提到,土地流转改革是关于乡村财产制度的变革,对农村经济、乡村治理

都产生了重大影响。B.在产权得到真正保护的情况下,一个人失去某种权利也无关紧要,因为他必然会获得其他方面的权利。C.“在城市里过得并不好”、城市房价贵等问题是中老年农民更愿意在乡村生活而不愿意留在城市的原因。D.材料二认为,一块土地上所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过剩的人口需要离开,去寻找新的合适生存

的土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访者发问时提到受访者“对于故乡沦陷的担忧与伤感”,可见采访者了解受访者的作品及基本观点,为采访做了充分准备。B.基于“个体才是自己利益的最终判断者”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可知农民不顾一切卖地,最后发生无

家可归的情况可能性不会太大。C.面对很多人追求天堂而抛弃“有瑕疵的尘世”的社会现象,受访者指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即引导其建设自己的故乡,因为故乡即是天堂。D.有在广西靠近瑶山区域拼命垦地的,也有在云南地区找不着地的“孤魂”,可见宣泄出外寻找土地的过剩人

口命运并不相同。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重宪法,国家才有灵魂;有责任与关爱,社会才有灵魂。由此类推,可以更好地理解有了土地,农民才有灵魂。B.“有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一段引入“虚拟论敌”,通过反驳、补充支撑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充分。C.受访者化用孟子“

有恒产者有恒心”为“有故乡者有恒心”,使表达更易理解,也增强了论证的准确性。D.受访者引用并综合利希滕伯格和托·富勒两人关于“天堂”的论述,旨在表明珍惜并建设故乡的重要性。4.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材料一空缺处的一项是()A.时代到了,一棵小草也能掀翻一块石

头。B.坐在自己的房屋里,他可以像王子一样不受侵犯。C.一个人只有拥有土地才有价值,才有灵魂。D.呵护家乡,就是呵护精神后院、灵魂的庙宇。5.从土地和农民的关系这一角度,如何理解“故乡何尝不是一种恒产”?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他要一颗纽扣施蛰存在战地医院服务了八个月的薛小姐,回到昆明来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的我负责五百七十四号病床,在这个病床经过的伤兵,少不了三四十个,然而我只记得他这么一个。当他第一天上午

被抬来移放在这个病床上,吴医官揭开那遮盖在他身上的灰毡的时候,我吓了一跳。为什么?我并不是害怕那满身的血迹,那我已经看惯了。我所觉得可怕的倒是一个伤兵的反常情形。原来他在笑。他张开了嘴,从满嘴的血和污泥中间,我看

出了他的确在笑。我立刻想到这一定是个伤害了神经的,听说有一个伤兵就是这样的变成了疯人,永远的疯了。吴医官检视的结果,并不致命,虽然流了许多血。大腿上中了一弹,左手被炸掉了一个手掌。我们给他洗拭掉血污,用了药,包裹了那条腿和没有了手掌的手,他居然就睡熟了,一声也没有痛楚地叫

喊。我当时就觉得很怕,只怕他醒了会跳下床做出不知怎么样可怕的事情来。然而他睡得很好,一睡就睡到第二日天亮。早晨八点钟去接班的时候,我看见他已经醒了,可是还在笑。我觉得有点奇怪,大概他成了一个白痴。当我走近他床边前的

时候,我发现他仿佛并没有损害了任何神经,因为他的两颗忍俊不禁的眼乌珠还会跟着我的走路而移动,并且,居然会很清楚地说:“给一杯水喝。”侧着嘴喝完了水,他好像很满足了似的行着深呼吸,渐渐地闭上眼睛。没几秒钟,又睁开了眼睛,心里在想些什么似的呆看着。

最后,又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笑。但是,这回,我发现了这并不是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的感官的人的痴笑。“怎么样?辛苦呢,朋友。什么地方痛?”他并不回答,只笑,似乎完全在想自己的事情。此外的行为就是睡眠了。大概是个乐观而缄默的人,我终于这样断定了他的性格。一天,当他的伤口差不多已有七

分好了的时候,当他又在莞尔而笑的时候,我禁不住要对他发生兴趣了。我就问:“喂,朋友,你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老是笑?有什么好笑的?”“不死,不该笑笑吗?”这是他进院后,除了要茶水之外的第一句话。我不知怎样回答他才好。他的话不是很对吗?当一个伤兵发现他自己毕竟死不了的时候

,不很高兴吗?我觉得不应该放过他这个高兴说话的机会,便看着他的脸。终于,是他先开口了:“你在想我多么怕死,是吧。”我说:“那没有什么,谁都怕死,不过……”但是他摇摇头:“我们当兵的谁都得等着死,怕死的也不当兵啦。哪儿有不死人的打仗?你说我怕死

吗?不是,我也从来没怕过死。这会儿我就抵准死完了,可是活过来一看,死不了,这才够高兴。我高兴就笑。哎,人生在世,高兴了干嘛不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出了院我就得先算一道命,到底还有些什么福享的。”说了他又非常快乐地笑了。谁看到他那样天真地笑,谁都会觉得高兴

,所以我也笑了。这时候,刚有一个慰劳队进来,挨着每一个病床送东西。他一边笑一边检视着这些东西。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重要事情似的,敛尽了笑容,抬起头来向左右看了一眼,仿佛要招呼什么人似的。于是我又走到他床边去。“我想起来了!”他说,“是了,薛小姐,你去告诉他们,下回送东西给前线的弟兄,千万

不要忘了针线和纽扣!喂,纽扣最要紧,可是为什么没有人送纽扣来?”“纽扣,为什么?”我觉得太奇怪了,我问。他又笑起来,好像炫耀一些没有人看见过的宝物一般。“就是纽扣,衣裳上的纽扣。我就是为了一颗纽扣,差一点死了。你说,一件军衣上哪一颗纽扣最要紧?喉咙底下第一颗。“前几天那么冷,今年发下来的棉衣没

有一个纽扣安牢的。我的那一件,头天穿上身,第一个纽扣就给我扯掉。我把它揣在口袋里,想找一根针线来缝牢,可是等了七八天没法儿找到一个针一股线。北风从敞开的领口里吹进来,吹进来,吹得满肚子冷,那可真难受。好容

易有那么一天碰到一个弟兄在缝破衣,我就借针线来使一使,谁知道一摸口袋里,找不到那个纽扣了,翻转口袋来也还是没有,多糟!“从此我就天天等纽扣,什么地方去找一颗纽扣来缝上这个漏风洞呢?谁会给我送一颗纽扣来呢?“我就为了一颗纽扣打仗啦。有个东洋兵正在爬过来,爬过来,一个弟兄就开了枪,一枪

就把他打翻了。我一想,不错,他衣裳上不是也有纽扣吗?我就跳出壕沟去。我不管人家怎么嚷着劝,为了要得到一颗纽扣。我才走到那死鬼旁边,才蹲下去想摘下那纽扣来,就听见耳朵边一缕风,一个嘘声,我觉得那么的一震,完啦。

我心里一下子想,这回就死啦。“谁知道死不了,我给送到这里来了。当我醒回来一看,想一摸,手呢?才知道单单丢了一个手。我才笑起来,你说这不该笑吗?他们会不会给我换一件新棉衣?要是换,请你告诉他们,第一个纽扣要缝紧,别马虎。“可是,我一醒过来就想到我这个手牺牲得

太冤了。我何必一定要在那死鬼身上找纽扣?我把自己衣裳上最底下那一颗扯下来,缝在上边不就成了吗?脑袋给想糊涂了,老是想不到,你说这不傻吗?我现在就成天笑自己太傻了,要是为了这颗纽扣送了命,那不是更冤吗?”“这就是一个永远很高兴的伤兵的幽默故事。”薛小姐说,“你想到过一个纽扣对于前方士兵的意

义没有?”一九四〇年六月十二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仅是薛小姐负责的一张574号病床就安顿过三四十个人,可见抗战中的牺牲、伤残之巨,这为战士的故事提供了背景。B.战士入院后从未痛楚地叫喊

,只是一味地笑,呆想,睡觉,薛小姐认为他是个乐观而缄默人,文章最后也证实了她的判断。C.纵观全文,战士爱笑,既是为自己抵准要死却大难不死而开心,也是为发现了自己为一颗纽扣差点牺牲生命的“傻”而自嘲。的D.作者并未亲历亲见,却细致入微地叙述了一个战士的故事

,喜爱中有敬意,还通过一颗纽扣这个细小之物表达了对抗战事业的思考。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讲述了抗战中的一件事,主体内容由薛小姐展开,而事件的真相又由战士揭示,给人以曲

折有致、别有洞天之感。B.流血、伤亡是战争本来面貌,但本文却着力写战士受伤前后都心心念念一颗纽扣,表现了生动活泼的人性,令人动容,以小见大。C.本文中人物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口头讲述特点,很符合人物身份,如战士说话时多短句,常重复,爱反问,话题或内容时常跳跃等。D.慰劳队的出现是故事的核心内容,

正是因为战士检视慰劳物品时想起针线、纽扣,急着让薛小姐转告慰劳队,从而才展开了纽扣故事的全貌。8.在与战士的交往过程中,薛小姐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9.本文的题目是“他要一颗纽扣”,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揣摩作者以此命题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圣人之辞,可为也;使人信之,所不可为也。是以君子强学而力行。〔疏.〕“圣人之辞,可为也”者,谓可依放而得之;“使人信之,所不可为也”者,有其

辞而无其德,人不信也。“君子强学而力行”者,《儒行》云:“夙夜强学以待问,力行以待取。”言圣人之所以能使人信者,不惟其辞,而惟其学与行。故求为圣人者,亦不惟务为圣人之辞,而当务为圣人之学与行也。《缁衣》云:“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中论·贵验

》云:“孔子曰:‘欲人之信己也,则微.言而笃行之。’”皆其义。(《法言义疏·修身》)材料二:客问于某曰:“张荆州之行,子将何以告之?”某应之曰:“吾将告之以讲学。”客笑曰:“若是哉,吾子之迂也!荆州早岁发策大廷,天子亲擢为第

一,盛名满天下,吾子顾以讲学告之,不亦迂乎!”某曰:“子以吾所谓讲学者果何也耶?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自足,自足则画矣。信如子言,荆州若挟是数者以居,则仆尚何道?惟荆州方且退然若诸生,曾无一毫见于颜面,此仆之所以叹息..慕

向,而讲学之说是以敢发也。的“盖天下之物众矣,纷沦轇轕,日更于前,可喜可怒,可慕可愕,所以荡耳目而动心志者,何可以数计?而吾以藐然之身当之知诱于外一失其所止则迁于物。夫人者,统役万物者也,而顾乃为物役,可乎哉?是以贵于讲学也。天下之事

变亦不一矣。几微之形,节奏之会,毫发呼吸之间,得失利害,有霄壤..之势。吾朝夕与之接,一有所滞塞,则昧几而失节。其发也不审,则其应也必盭〔注〕。一事之隳,万事之所由隳也,岂不可惧乎?是以贵夫讲学也。夫惟讲学而明理,则执天下之物不固,而应天下之变不胶。吾于天下之物无所恶,而物无以累我,皆为

吾役者也。“然所谓讲学者,宁有它求哉?致其知而已。知者吾所固有也,本之六经以发其蕴,泛观千载以极其变,即事即物,身亲格之,超然会夫大宗,则德进业广,有其地矣。”(《南轩先生文集·送张荆州序》)[注]盭:同“戾”,乖戾,罪过。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

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吾以A藐然之身B当之C知D诱于外E一F失其所G止H则迁于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指对古书的详细注解,与《谏太宗十

思疏》中的“疏”意义不同。B.微,小、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意为“没有”,两处词义不同。C.叹息,即叹气,与《琵琶行》中“我闻琵琶已叹息”的“叹息”词义相同。D.霄壤,指天地,比喻相去甚远,“霄壤

之势”与成语“天壤之别”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要让人信服,不仅靠文辞,还要身体力行,材料一引用《儒行》《缁衣》等文章中的语句进一步强调了“行”的重要性。B.材料二提出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天下事物“多”且“变”,学习的

意义之一就是让人明白道理,应对变化,不拘泥于外物。C.张荆州名满天下,为人正直谦逊,南轩先生虽未曾与他谋面,却心生思慕之情,所以想趁送别之际向他表达对学习的看法。D.以六经为本阐发意蕴,纵观历史探究变化,亲身追寻事物本源,南轩先生认为这样学习,能帮助学者

提升品德,增长学问。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求为圣人者,亦不惟务为圣人之辞,而当务为圣人之学与行也。(2)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自足,自足则画矣。14.两则材料均涉及“学”的目的,而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②吟。【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勤,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

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勤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为了入山采

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

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山路崎岖曲折,诗人沉醉其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2)“微”字有丰富的内涵,有时形容轻微、微小,如《石钟山记》中“______

_”;有时形容语言含蓄精妙,如《屈原列传》中“_______”;有时表示否定的意思,如《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3)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说“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古代诗歌中不乏借黄河或长江抒发豪情的句子

,如“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今年轻人对玩梗的喜爱更上一层楼。玩梗就像在迷宫中寻找乐趣,是一种巧妙的语言艺术——

用解为构、颠覆或附和的方式,艺术性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见解。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词”,大到家国社稷,小到(A),都可涉及。这些被赋予崭新意义的“新词”,大都出自年轻人的手笔,也大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出自华为发布会上的“遥遥领先”,原本多用来夸大、赞赏某

些事物或场景,有种“(B)”的意味,但伴随着mate60惊艳亮相,华为用这台“争气机”再次证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遥遥领先”开始代表了更多的情绪——夹杂着三分骄傲三分认真四分热血,寓意了DDDD(懂的都懂)。“显眼包”指从人群中(C)、获得关注的人。讨厌的“显眼包”是爱出风头的跳梁小丑,喜

欢的“显眼包”是活泼外向、自带C位气场的人。这些梗大多幽默风趣,因此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进而让人们走向模糊底线、缺乏原则的群体认同。所以,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网络玩梗,努力引导营造良好的公共讨论氛围。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或俗

语。19.材料最后一段有两处隐藏的逻辑谬误,请指出并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富一下火车就紧张了,他的嘴张着,肌肉僵硬,天还有点凉,但汗出了一层又出一层。奇怪的是我

们都穿了我们最好的衣服,现在却显得那样的破旧和灰暗。而且手黝黑,手怎么一下子就黝黑了呢?五富一直扯着我的衣襟,前脚总是磕碰着我的脚后跟,我让他不要扯我的衣襟,不扯我的衣襟又怕他走丢。①没事的,五富,你到我前边走,我说咋走你咋走。楼是一幢一幢高低胖瘦往空中戳着,路上架路,曲里拐弯,在人和车搅和

得像蚂蚁窝一样的闹市里,我是能分辨出方向的,虽然没有太阳却知道哪儿是东哪儿是西。我得轻松一下,我说五富,我问你,一头牛……我话没说完,五富说:牛?哪儿有牛?!我恨他,②我说:一头牛,牛头朝东,尾巴朝哪儿?五富说:朝西。我说:错!朝下。五富想了想,是朝下。20.有人认为正如②处用“我

说”一样,①处也应加上“我说”。结合语境,谈谈你的看法。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如改成:“现在却显得那样的旧和暗,而且手也黑了。”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如图所示,甲骨文中的“立”字,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的形象。“立

”字原本也兼有“位”的意思,“人”下面的一条横线,标记了所处的位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3495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