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二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教学教案:3.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含解析【高考】.doc,共(4)页,135.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5415a346d196f4aaef3d44a8d0be7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解法研究教学设计教材地位与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在高考中的地位: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特别是含参不等式,把导数,不等式,函数,三角,几何,数列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覆盖知识点广,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多,解题方法灵活,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
素质。正因为其涉及内容较广、表现形式多样、思维层次较高,因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变更主元法,二次函数性质(判别式法,单调性),分离参数法,数形结合法等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参数范围的常见策略与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
,选择恰当的方法,确定不等式恒成立中的参数范围.2、通过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解法研究,理解换元、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变更主元法,二次函数性质(判别式法,单调性),分离参数法,数形结合法难点:根据不同
条件用适当方法求参数范围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中学数学的一类重要题型,它散见于许多知识板块中,载体较多,而且不少情况下题意较为隐含。正因为其涉及内容较广、
表现形式多样、思维层次较高,因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二)例题精讲一、利用二次函数性质2例1(1)若一元二次不等式08322−+kxkx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则k的取值范围为())0,3.(]0,3
.[)0,3.[]0,3.(−−−−DCBA(2)上题若改为“若一元二次不等式08322−+kxkx对于]3,1[x恒成立”,则k的取值范围是.归纳:1、在R上恒成立问题,利用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函数),0(0)(
2Rxacbxaxxf++=有:(1)Rxxf在0)(上恒成立;(2)Rxxf在0)(上恒成立.2、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问题,分类讨论:设2()(0).fxaxbxca=++(1)当0a时,],[0)(xx
f在上恒成],[0)(xxf在上恒成立(2)当0a时,],[0)(xxf在上恒成立],[0)(xxf在上恒成立二、分离参数法例1(2)(方法二):若一元二次不等式08322−+kxkx对于]3,1[x恒成立,则k的取值范围
是.归纳:若在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或上、下界)问题求解。(1)为参数)aagxf)(()(恒成立3(2)为参数)aagxf
)(()(恒成立三、利用一次函数单调性,变换主次元处理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某些问题时,若能适时的把主元变量和参数变量进行“换位”思考,往往会使问题降次、简化。例3:已知]1,1[−a时不等式024)4(2−+−+axax恒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为()A、),3()2,(+−B、
),2()1,(+−C、),3()1,(+−D、)3,1(归纳:给定一次函数)0()(+=abaxxf,若)(xfy=在],[nm内恒有0)(xf,则根据函数的图像(直线)如图1,图2,图1图2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0)(00)(0nfamfa或,亦可合并成
0)(0)(nfmf另:(1)若在],[nm内恒有0)(xf,同理通过一次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得结论.(2)若区间是),(nm,要注意所得不等式等号的取得.(三)合作探究探究1已知函数])1(lg[22a
xaxy+−+=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探究2设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如果不等式2(1)(2)faxxfa−−−对于任意[0,1]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用不同方法)
探究3已知对于任意的)1,1(−a,函数03)42(2−+−+axaax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xyonmomnyx4(四)总结知识方面:题型与方法:数学思想:(五)课后练习1、已知xxxxgaxxxf4042)(,287)(2
32−+=−−=,当]3,3[−x时,)()(xgxf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已知函数Rxeaxxxfx+=,)()(3,若)(xf在区间)1,0(上单调递减,求a的取值范围.3、创新设计P87训练3,课时作业:T2,T5,T8.教学
反思本节课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浓郁,学生积极探讨,踊跃发言,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40分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宽松和谐、平等外向的教学环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乐学、会学。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欣赏美、感受美。可以激发热爱
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是枯燥的,尤其是严密的定理、公式以及逻辑推理,繁琐运算,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对数学厌恶心理,这也是许多高中学生学不好数学原因之所在。本节课体现了让学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数学活动中,如何关注数学本质,让学生体验“数学化”,即如何让学生分析和研究活动中出现的现
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经历归纳、概括、抽象,将客观事物数学化或数学本身逻辑化的过程;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过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