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00.392 KB
  • 2024-09-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3)页,100.3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3898bdee851458d0c6dd345a0b744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沧州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021.6.3命题人(满分:100分测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人藏

礼于器,对青铜礼器的使用在数量、形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周人列鼎通常为单数,奇数的鼎与偶数的簋(guǐ)配合使用;而在山东半岛及黄淮、江淮流域的东方族群则盛行“偶数用鼎”。这一现象反映出()A.贵族集团内部等级森严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C.分封

制下地方独立自治D.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2.西周时期,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政府设司市进行管理。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B.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重农抑商政策已然形成D.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3.邹衍本齐国人,因不满齐湣王之政而到燕国,成为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又回到齐国,而从未受到非议。吴起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遭诬陷辄另投明主。如此现象,不一而足。这说明()A.“士”阶层反复无常不堪重用B.

特殊环境提供了良好人才际遇C.分封制无法维持而被各国废除D.用人机制促进了官僚政治产生4.如表是《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农学文献的主要内容,由此推知,当时()篇名内容《上农》提出了重农的主张《任也》提出了十个问题,包括使用

土地、整地作畦、中耕除草等方面问题《辩土》对《任地》中提出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回答《审时》各种作物与时间季节的关系A.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逐渐形成C.铁犁牛耕等生产技术普遍应用D.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立国之本5.有学者认为:“由于西周天下秩序的特征所在,地缘

体系最为隐秘而不为强调,地缘政治活动也隐藏于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人伦体系最深处。……从先秦到秦汉帝国时期,地缘政治思想也经历着竟雄式向着控驭式转变的历史过程。”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汉时期“地缘政治”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等级制度逐渐走向

消亡B.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C.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D.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6.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如表整理自该书。由如表可推知,该书集中反映了东汉()月事一月祭祖、上椒酒于家长、祈丰年、命成童以上习《五经》、命女红织布、种春麦、瓜果等、酿酒作酱、伐竹木。二

月祭太社、习射以备不虞、命缝人浣冬衣、种药制药、卖粮食、收薪炭。三月令蚕妾治蚕室;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无或务他,以乱本业,有不顺命,罚之无疑;种稻、豆、麻等;赈济族人;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之寇。A.小农经济的生产状况B.大地主田

庄经济形态C.土地公有制发展情况D.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7.北齐律所规定的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这表明北齐()A.政权推行严刑峻法B.政局动荡国家分裂C.法律具有伦理色彩D.

儒学具有法律效力8.如表是秦朝至唐太宗时期各阶段的地方行政区划数量表(单位:个),据此可知()时代州郡(国)县秦—481000余西晋191711232北周与陈2636171562隋文帝时300余—约1500隋炀帝时—1901255唐太宗时10

300余1500余A.县制是封建国家地方治理的基础B.政权更迭不利于有效的基层治理C.魏晋南北朝的行政档案保存最好D.隋唐的节度使制度危害中央集权9.唐初在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和翰林院设置学士,《文献通考》中评论道:“学士之职

,本以文学语言备顾问,出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武则天时又设北门学士,名为撰写著作,“实际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据此可知,唐代学士的设置()A.加快了中枢机构权力转移B.部分地分割了宰相的事权C.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D.进一步

完善了内外朝制度10.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

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11.北宋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进士录取额十倍于唐代。南宋时期,弥封、誉录等法因文官过多而日益受到破坏。同时,宋代科举杜绝引荐,纯以试卷定取舍,使得单有文采却不懂治国理民的人可能选在高第。这说明了宋代()A

.选官彻底打破门第限制B.考试制度难以选拔真正优秀的官员C.科举考试难以取得突破D.统治者“重文”导致选官弊端丛生12.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

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13.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藏书万卷的私人藏书家;唐代私家藏书有了

进一步发展,藏书万卷者人数很多;到了宋代,私人藏书更加兴盛,拥有藏书最多者达十余万卷。这表明()A.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科技进步助推文化发展C.文化专制现象逐步消失D.地方教育体系日趋完备14.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

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15.下表为唐到宋各绘

画题材画家人数汇总人物山水花鸟唐朝(上)(618—756)40167唐朝(下)(757—841)103415建隆元年一熙宁七年(960—1074)563143熙宁八年一乾道三年(1075—1167)429184推动唐宋绘画之变的原因主要是()A.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B.市

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穷理尽性的时代精神D.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16.元朝,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再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至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制府、州、县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销。这一规定()A.存在集权与分权双重性B.旨在强化君主专制C.导

致地方割据势力出现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7.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柄国,权震主。申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耄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谇四起”。这实际上说明明代内阁()A.始终是皇帝的附属机构B.对皇权形成了巨大威胁C

.辅政的功能得到了体现D.权力因首辅而不断膨胀18.有学者指出,清初,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应对、参与决策是非制度化的,一切但凭皇帝之好恶;但军机处出现以后,入值军机者必须在三品以上,皇帝必须顾及社会舆论、臣工态度等因素。如乾隆初年,鄂尔泰、张廷玉二人“暗结党援,排挤

不睦之人”,乾隆虽然知之甚悉,但只能曲加包容,不能将其赶出军机处。该学者意在强调,军机处的设立()A.降低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皇帝的用人权C.有利于中央机构的分权制衡D.有利于保障官僚队伍的基本稳定19.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乾隆继位后在《大清律例》中增

加一款新的“条例”,把地方政府重新清丈田亩和强令农民自首开垦之荒地列入违法行为。该条例()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B.标志着古代法律体系完善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20.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三代以后

,文与武固不可合矣,犹田之不可复井,刑之不可复肉矣。……汉以后之天下,以汉以后之法治之”。王夫之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看法是()A.道随器变,法因时改B.崇尚实学,反对空谈C.主张法治,反对人治D.道在器先,重道轻器21.崇尚耕读的明初学者吴与弼教导弟子:“秀才,若为慵懒,他日何从到

伊川(程颐)门下,何从到孟子门下?”;清代思想家颜元也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逞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由此可知()A.劳动的道德教化价值受到重视B.土农界限已被突破C.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初步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

强化22.明末《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凡珍珠必产蚌腹”“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据此可知,《天工开物》()A.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体现了科学实验

的方法C.展现了江南商品经济风貌D.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23.如表是1843年前后中英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对比表。由此可知()货物单位1843年前旧税率1843年新税率税率减少百分数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匹29.93

6.9578.64二等白洋布匹32.536.9578.64本色洋布匹20.745.5673.19斜纹布匹14.925.5662.73A.英商在华倾销获条约支持B.中国民间设厂限制被取消C.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大

增D.中国民族企业被外资侵吞24.有学者指出,19世纪后期清朝许多地方官员随意加征税收。如浙江巡抚在杭州增设税卡,使茶叶经过多次周转才能运达宁波,并在宁波缴纳出口税之后再由外国轮船运往上海,所加收的税款也不上交国库。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官吏不谙近代贸易体制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步履维艰C.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渐衰D.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趋于劣势25.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

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B.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C.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D.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26.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

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这反映了()A.通过舆论强化对官员的监督B.允许民间新闻出版的自由C.开创中国人自办报刊

的先河D.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27.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受命在北京换约受阻,他宣称:“赴京师乃攸关权利而非出于恩赐”,于是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次换约风波带来的影响(

)A.促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办厂合法化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C.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

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特征29.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

近代化之路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30.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四次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国各航线的营业份额。这些合同的签订()航线次数份额单位长江

北洋上海——宁波上海——福州ⅠⅡⅢ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招商局55423840604444375550505055505050太古45383535—28283245505050————怡和—202725

40282831————50505050A.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B.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C.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D.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22分,

32题13分,33题20分,共55分。3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五代后晋刘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

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效法)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

拟以为口实乎!《唐太宗入冥记》——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1)根据材料,指出刘昀与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12分)32.(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与森有礼,双方就辫发衣冠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辫论内容如下:李鸿章:贵国近来所举行之事几乎无一不应表示赞赏,而唯独

对贵国改变旧有服制,模仿欧洲习俗一事不以为然。森有礼:我国旧有服制宽松爽快,极为适合无事安逸度日之人,但完全不适合忙碌勤劳之人。虽能适应过去的状态,但时至今日,已觉得其甚为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制,我国从中获益不菲。李鸿章:衣服制度,乃人们追怀祖先遗愿的一种体现。作为子孙,应该对其表示尊重

,并让其万世传承才对。……阁下对贵国舍弃旧有服制,模仿欧洲风俗,将贵国独立的精神委诸欧洲的支配,难道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森有礼:不仅丝毫不感到可耻,而且我们反而以此变革为骄傲。此变革绝非外部强加给我们的,完全是根据我国自己的喜

好作出的决定……李鸿章:我国决不会实行这样的变革。只是诸如武器、铁路、电信以及其他器械等,为必要之器物,他人最擅长之处,才不得不从国外引进。——木村匡:《森先生传》,摘编周程《中日现代化进程中观念冲突之一斑》根据上述辩论场景,结合当时时局,自拟一论题,并进行分析阐述。(13分)33.(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唐代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等四大港;而宋代北自京东路,南至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不再是零星的点状分布,而是受经济和贸

易状况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自成体系的区域。根据宋朝的市舶制度,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到市舶司领取公凭,回舶时必须赴市舶司接受抽解。未设立市舶司的港口贸易必然受到限制。宋政府常常用市舶司的废立调节各港口的地位。——摘编自黄纯

艳《宋代海外贸易》材料二口岸是内地水路来往或由水路改其他水路航线的旅客和货物转载设备的总称,包括沿海口岸和内地口岸两种。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五个沿海口岸为对外的通商商埠,外国人可以在这五口自由居住与贸易。随着此后历次战败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陆续订

立,中国被迫增开更多的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作为条约口岸,即所谓的“约开口岸”。到了1894年,条约口岸的数量增至35处,且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就经济方面而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活动的中心。——摘编自林矗《通商口岸对近代经济与教育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贸易港设置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通商口岸设置的背景和影响。(14分)沧州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标准答案一、选择题(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

DBBBCBCABADBBC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ABDAAAACCABDCD二、非选择题(55分)31.(22分)(1)态度:刘煦持赞赏(理解、同情、肯定等

)态度;司马光持否定态度。(4分)原因: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换频繁,统治者大都通过政变上台,《旧唐书》迎合了时局的需要。北宋时期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儒家伦理道德和忠孝观念的影响,便于统治者寻找借鉴、吸取教训。(6分

)(2)《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分别是成书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官修史书,具有权威性。但是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并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观史实,且受时代所限有矛盾之处,须加以辨析并与其他史料印

证。(6分)《唐太宗入冥记》是武则天时期的民间话本,属于文学作品,体现当时的一种民间舆论,属于近代发现的新史料,可对研究“玄武门之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民间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需谨慎使用。(6分)32.

(13分)示例1:论题:李鸿章、森有礼对服饰的认识折能够射出两国近代改革程度的差异。(2分)论证:李鸿章坚持“中体西用”思想,认为服饰制度是祖先定制,不应轻易改动。森有礼认为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改不适宜经济社会发展的服饰制度。服饰制度的变革是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方面,李鸿章、森有礼的对

话可以看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接受西方进步文明更为彻底,中国则抱持中国传统文明对待进步文明态度保守,两国近代化改革指导思想存在较大差异。(概括材料中双方观点并进行充分阐述7分)总之,甲午中日战争中,通过近代化改革强大起来的日本获胜,近代化改革中相对保守的

清政府惨败,说明结合世界发展形势,接受适合本国的进步文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方能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时局特点并进一步阐述提升4分)示例2:论题: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时代潮流)论证: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民族危机严重,并且都

迈出了改革的步伐。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李鸿章认为服饰制度是祖先旧制,不应改动。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传统文化。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说明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森有礼主张更改不适宜社会发展的服饰制度,能

够紧跟时代潮流。明治维新不仅体现在服饰方面,更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一场全面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取得了成功。综上所述,李鸿章与森有礼的辩论折射了近代两国改革程度的差异

,两国改革一成一败也说明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33.(20分)(1)特点:数量增多、设置点向南延伸;在市舶司管制之下;分布受经济和贸易状况影响。(6分)(2)背景:列强不断侵华,不平等条约陆续签订;晚清政府的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影响:贸易主权的丧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

生变迁;便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利于沿海和沿江城市近代化。(8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