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803.572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803.57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a009dc9b85e6f1936aaa08d2b57b5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高一下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李霞审题人:崔翠婷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1.古埃及人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冀,

相信人死后可以重生;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与悲观色彩,不相信灵魂不朽,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非永生。人生观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形态存在着差异B.各民族存在性格差异C.遭受的生存压力不同D.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

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两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两地人民在人生观上有较大差异,C项正确;两地人民人生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不同,而非经济形态、性格差异和改造自然能力不同带来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2.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

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庄园法庭不仅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杀人故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这说明A.封君封臣制度受到严重冲击B.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色彩C.政府和

非政府共同治理基层D.普通民众致治参与度得到提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强调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可知庄园是基层单位,具有一定自治色彩,B项正确;封臣

庄园内部处理事务,不会冲击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的作用,排除C项;这是封建庄园内部事务的处理,与个人参与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

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神灵创造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反映A.两河流域的文化色彩B.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C.伊斯兰教影响较大D.

恒河流域文学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材料可以反映出两河流域的文化色彩,A项正确;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并非亚述帝国,排除B

项;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因此史诗《吉尔伽美什》不可能受到伊斯兰教影响,排除C项;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恒河流域的文学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4.“在这个王国有着这样一部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内容涉及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

、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以下对这个王国的评价正确的是A.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B.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C.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D.诞生了佛教并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

材料“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结合所学可只是古巴比伦王国,A项正确;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是亚述帝国,排除B项;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是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排除C项;佛教是古印度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5.

公元前5世纪以来,在亚非欧三大洲先后出现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据如表可知,()三大帝国统治概况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统治概况1.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地方)行省制2.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

税收系统1.政治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地方)行省制2.措施:推广希腊文化1.政治制度:(中央)元首制(地方)行省制2.措施:基督教定为国教A.治国方略存在借鉴与创新B.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C.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了主流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帝国的统治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有借鉴和创新,A项正确;“阻碍”表述错误,排除B项;“主流”表述错误,排除C项;“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6.有人认为,《史记》中

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道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第一个过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是唐朝人杜环,著有《经行记》。元朝的汪大渊曾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今摩洛哥的丹吉尔港,也到过东非沿海地区,并在撰写《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以上材料可以用来

说明A.中非交往都有记录B.中非交流源远流长C.中非贸易地区广泛D.中非官方交往为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和元朝时期都有资料记载中非之间有交往,可见,中非交流源远流长。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

,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中非贸易范围的广泛性,排除C项;材料中显示中非之间的交往有官方也有民间,没有侧重方向,排除D项。故选B项。7.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曾这样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

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下列关于汉朝和罗马帝国交往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大强国相互之间有官方的直接往来B.罗马垄断了与汉朝的商贸路线C.西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

甘英出使大秦D.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相互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

交流。2世纪时,先后有三批来自罗马的商人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到达洛阳,D项正确,排除A项;罗马垄断了与汉朝的商贸路线,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排除C项。故选D项。8.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

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阿克苏姆王国位于如图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埃塞俄比亚位于东北非,所以阿克苏姆王国应在此,B项正确;A是东非、C是南非、D是西北非,与埃塞俄比亚所在地

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9.从公元4世纪末期开始,居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纷纷南下,进入罗马国的边境地区并不断袭扰罗马。西罗马帝国末期,许多日耳曼人的分支部落都建立起了东、西哥特王国等封建国家,并皈依了基督教。由此可见,这次民族大迁徙A.促进了欧洲民族大融合B.

促使欧洲进入封建社会C.灭绝了古代罗马的文化D.导致罗马帝国东西分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促使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建立起新的封建国家,这是欧洲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到民族融合,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古罗马文化并未灭绝,排除C项

;罗马帝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存在诸多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0.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生地,在西非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成为当地主

要居民的是A.埃及人B.班图人C.加纳人D.马里人【答案】B【解析】【详解】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但西非的主要居民是班图人。因此,西非培育出甜高粱、西瓜等农作物的是班图人,而不是加纳人和马里人,更不是东北非的埃及人,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中

世纪时期,多位英国以及欧陆各国君主不断加强王权,树立国王权威,但很少有君主敢于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拥有一些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未产生"王在法上"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A.未出现相对强大的王权B.没有法律意

识和思想的指导C.教会势力依旧十分强大D.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的西欧王权受到限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世俗贵族、教会对王权形成一定的分权和制约,因此出现材料中现象,C项正确。“未出现相对强大的王权”与材料“不断加

强王权,树立国王权威”不符,排除A项;“没有法律意识和思想的指导”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的西欧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形成于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2.(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劫掠持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士兵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致富的。经过三

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上述材料主旨说明()A.苏丹穆罕默德实行专制统治B.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C.当时的帝国国教是伊斯兰教D.是东罗马帝国灭亡的真实记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经过三天,苏丹

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可知,材料说明苏丹是政教合一的领袖,实行专制统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战争的灾难性,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国教是伊斯兰教,排除C项;材料强调

的是苏丹的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3.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对荣誉的追求也是导致地

理大发现的一个原因。这表明A.文艺复兴孕育了新航路开辟的因素B.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全球扩展C.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D.新航路开辟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探险家、航海家们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人”,这体现了人文主义,

说明文艺复兴为他们提供了思想动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全球其他地区是否有人文主义,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因素,排除C项;文艺复兴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而非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故选A项。14.1535年起,西班牙为了统治西属美

洲,先后建立四个总督区。总督的主要职责是A.负责殖民地的军事保障B.负责殖民地的行政管理C.负责殖民地的司法裁决D.代表国王直接管理殖民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四个总督区是西班牙王室在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主要权力机构,总

督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及印度等地事务院的指示,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D项正确;ABC项只是总督职责的一部分,不符合主旨,排除A

BC项。故选D项。15.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B.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C.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D.西葡占据最有利的通

商路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东西贸易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新航路,说明西葡占据最有利的通商路线,D项正确;A、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英荷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探索新航路是被迫的,而非主动寻找,因此C项不能解释材

料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6.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等地曾经是货物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但16世纪后先后出现了里斯本,塞为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再后来是伦敦等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此变化A.推动了欧亚间新航路的开辟B.推动了股份公司的相继创立C.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的

发生D.反映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6世纪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项正确;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股份公司的出

现以及价格革命的出现与贸易中心转移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7.与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资本主义关系长期局限于城市工商业范围之内相比,英国到17世纪上半期,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相当高

,这使得英国社会结构从领主一农奴双层式等级制向地主一农业资本家一农业工资劳动者三层式非等级制转变,社会力量的重心正从封建大贵族一边转向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乡绅一边。这表明()A.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更

成熟B.大陆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于英国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促进了经济发展D.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英国到17世纪上半期,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相当高,这使得英国社会结构

从领主一农奴双层式等级制向地主一农业资本家一农业工资劳动者三层式非等级制转变……”可得出,材料强调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力量发展壮大,其开展革命的条件更加强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法的比较,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大

陆,排除B;当时英国还没有确立君主立宪,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封建制度解体的影响,排除D。18.卢梭说:“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做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为人民所亲自批

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卢梭的这一主张A.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B.论证了分权要义C.彰显了人民主权思想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答案】C【解析】【详解】卢梭认为人民的议员只是为人民办事的,只能秉承人民的意志,由此可知主权应该是人民掌握的,体现了

人民主权的思想,故选C;卢梭不主张开明专制,排除A;论证了分权的要义的是孟德斯鸠,排除B;康德道出了启蒙的真谛,排除D。19.有学者指出,由于独立前经济基础落后、资本主义因素薄弱,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由于宗主国局势变化而发生的“早产”革命。革命仅使得土

生白人取代宗主国贵族,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由此可知()A.拉丁美洲革命并未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革B.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尚未真正完成C.欧洲殖民统治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反抗D.拉丁美洲各国开始进入现代化的启

动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由于宗主国局势变化而发生的‘早产’革命”、“革命仅使得土生白人取代宗主国贵族,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及所学知识可得,独立后,除巴西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各国大多数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

治,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尚未真正完成,B项正确;拉丁美洲将殖民者赶走后经济社会有所变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反抗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拉丁美洲各个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进入现代化的启动阶段,不符合题意

,排除D项。故选B项。20.1791年9月,巴黎出版置名小册子《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美国各州宣言的比较》。把人权宣言的每一条同美国各州的宣言进行了比较。这一现象反映了A.《人权宣言》影响深远B.美国革命对法国的影响C.启蒙思想影响美国民众D.法国大

革命摧毁旧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的出版社将《人权宣言》和美国各州的宣言进行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在先,由此可知,美国的革命对法国产生了影响,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人权宣言》本身的影响力,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对象是法国而

非美国民众,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法国大革的命对于旧制度的摧毁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21.《欧洲文明的进程》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

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1689年《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789年《人权宣言》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可得出其强调近代西方一些国家民主制度不成熟,结合所学可得出,近代德国建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专制色彩浓厚,符合观点,D项正确;ABC项的民主较为成熟,排除A

BC项。故选D项。22.大批贵族通过圈地挤占了劳动者的生存空间,佃农被赶出土地,剥夺了生产资料。贵族们的圈地行为使畜牧业异常繁荣,农业却迅速的衰落下去,趋于萧条。可事实是,圈地运动却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下面对圈地运动理解正确的是()A

.圈地运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B.英国国王限制圈地运动,大力提倡农业生产C.圈地运动促进了农民增收D.圈地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剥夺佃农的生产资料,改造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畜

牧业,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资金和劳动力,并非直接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A项;英国国王限制圈地运动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圈地运动促进了农民增收与“农业却迅速的衰落下去,趋于萧

条”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3.“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最早实践这一主张的事件是A.正义者

同盟的成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第一国际的成立D.巴黎公社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第一国际最早实践了材料中的主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促进了工人阶级的

国际联合,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4.二百多年来,法国人民为全人类贡献了《国际歌》和《马赛曲》两首不朽的歌曲。1879年,法国修订宪法,将《马赛曲》定为国歌。此时法国的政体是A.共和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君主专制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879年,法国修订宪法,将《马赛曲》定为国歌”可知,此时法国为民主共和政体,A项正确;美国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点

睛】25.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很少拥有大区域殖民地,大约只侵占了10%左石右的非洲土地,然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出现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殖民者对拥有非洲资源十分向往B.欧洲殖民大国

间的民族主义竞争C.欧洲列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欧洲帝国主义势力瓜分殆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大国先后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由自由资本

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主导其对外殖民活动的垄断资本具有极强的扩张性,对海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导致了材料所述列强几乎侵占整个非洲这一现象的出现,C项正确;殖民者对资源丰富的非洲十分向

往,这在19世纪中叶之前就已存在,排除A项;“民族主义竞争”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并不是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的根本原因,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6.帝国主义在瓜分

非洲的过程中,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下列事件都A.以失败而告终B.促进了独立思想的传播C.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D.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有利于推动本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从而促进独立思想的传播,故选B;19

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取得了胜利,排除A;这些反抗斗争并不全是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排除C;这些斗争反抗的对象是帝国主义,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并不正确,排除D。故选B。27.如图所示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整体趋势。与“③”对应的是A.英国宪章运动B.《共产党宣言

》问世C.巴黎公社运动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D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问

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产生,属于①从空想到科学,排除B项;巴黎公社运动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属于②从理论到尝试,排除C项。故选D项。28.“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且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

则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这一规定体现的国联原则是A.民族自决B.全体一致C.均势原则D.委任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

材料“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委任统治,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重新瓜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体一致,排除B项;材料未

谈及均势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29.下图为1919年英国漫画家创作的政治漫画《桥上的豁缝》。图中山姆大叔躺在桥的一端,背靠“关键基石:美国”,悠然自得。桥对面指示牌上赫然写道“国际联盟的桥由美国总统设计”,而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架起的桥,中间却有一个豁口,

其大小形状与关键基石相匹配。该漫画的主旨是A.强调美国在国联中的地位B.表达对国联建立的不满C.批评美国掣肘国联的行为D.敦促美国放弃孤立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架起的桥……与关键基石相匹

配”可知,掌握关键基石的美国拒绝加入国联,导致国际联盟成为非常脆弱的组织,即英国漫画家批评美国掣肘国联的行为,C项正确;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排除A项;漫画并非不赞成国联的建立,而是担忧国联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批判美国不加入国联,而不是敦促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30.1921年底,针

对当时俄国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经济乱象,列宁在会议上强调“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还退的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这种后退,A.勾画出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B.适应了国内战争的战时需要C.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D.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详

解】根据“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可知列宁是主张利用货币和市场来发展经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要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为了恢复经济从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没有勾画未

来理想社会蓝图,排除A项;适应了国内战争战时需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排除B项;斯大林体制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31.下表所示为20世纪初期印度本土与外国输入丝织品的比例。据表可知,当时印度时间印度本土纺织品的比例外国输入

纺织品的比例机器纺织品手工纺织品1916~1917年35.1%16.3%48.5%的1921~1922年44.8%27.2%28.0%A.纺织工业的生产实现了机械化B.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超过了英国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抵制了经济侵略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已经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与1916--1917年相比,1921--1922年,外国输入印度的丝织品比重下降,印度本土纺织品比重上升,说明印度本土的纺织品更受欢迎,这主要得益于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的开展,C项正确;印度本土纺织品中手工纺织品还占有相当的比重,不能说明实现了机械化,排除A项;仅仅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无法证明印度的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超过了英国,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争取印度独立,20世纪初还没有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32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了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些政策都()A.顺应了国家战略调整需要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余粮征集制、固定的根食税、农业集体化运动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是国家战略调整需要表现,A项正确;余粮征集制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没有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C项;

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计划经济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33.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C.意大利侵略得

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意大利法西斯的理解。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联对意大利的纵容。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的题意。所以选C。详解】34.1936年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没收了英国公司棉花种植园的60万英亩土地;1938年,又没收

了意大利公司的水稻种植园和大型剑麻种植园。政府将这些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和合作农场经营。这些改革A.巩固了大庄园制度B.完成了墨西哥农业现代化C.利于发展民族经济D.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卡德纳斯改革将外国公司的大种植园没收分配给本国农民和合作农场,

这就增强了本国经济的实力,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C项正确;这一做法并不是巩固大庄园制度,排除A项;“完成……现代化”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公有制地位,不能说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故选C项。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得到空前提升,同时苏联在军事

上成为了唯一能和美国相抗衡的大国;传统欧洲国家元气大伤,直接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国内一片废墟亟待重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渐活跃。这说明A.两极对峙格局即将出现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强权政治已一去不复返D.

国际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冲击了国际体系的稳定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摇摇欲坠,这说明国际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D项正确。材料不能完全体现,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出现于美苏争霸

退潮、民族独立国家大量出现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二战结束后展开全球争霸,强权政治依旧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36.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政府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9月,苏联

驻美大使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战争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美苏两国外交官的认识A.标志美国对苏联开始发动冷战B.表明美苏意识形态发生冲突C.表明两国关系由合作转向对抗D.反映了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苏联驻美大使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战争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可以看出美苏两国外交官认为两国关系由合作转向对抗,C项正确;标

志美国对苏联开始发动冷战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两国关系由合作转向对抗,不是美苏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两国关系由合作转向对抗,不是反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排除D项。故选C项。37.二战后,英国艾德礼政

府先后在煤炭、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部门推行国有化。与此同时,政府还实行福利政策,如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放补助金,为全体国民免费医疗等。这些做法表明英国()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调控B.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工党政府在煤炭等重要部门推行国有化,实行为全体国民免费医疗等福利政策,表明英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A项正确;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英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英国并未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38.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也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独立的国家或没有加入两个竞争的集

团,或被开除出其中的某一集团,还有尚未获得独立的广大旧殖民地区存在。这体现了两极格局A.不稳定性B.不平衡性C.不完全性D.不对称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集团都未能将所有国家纳入其争霸的阵营,体现了两级格局的不完全性,C项

正确;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美苏两个集团力量的对比,“不平衡性”“不对称性”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D项。故选C项。39.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美国人都能在平等与友爱中生活,推动

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下列有关此次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前美国用纳税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B.使广大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C.迫使美国国会宣布种族隔离政策为非法D.美国从此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美国黑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终于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C项正确;运动前美国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排除A项;广大的妇女获得选举权,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无关,排除B

项;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40.2012年,第1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伊朗举行,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首席议员说:“与其说是‘不结盟’,还不如说是‘反美国家联盟’,(它的)首脑就是新主席国伊朗的哈梅内伊,加上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和津巴布韦的

穆加贝。”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遭到了美国的极力破坏B.从团结合作走向分裂C.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认为不结盟运动是反对美国的,这正说明不结盟运动威胁和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对不结盟运

动的破坏,排除A项;B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夸大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排除。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4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

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

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

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

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答案】(1)英、德、法三国输

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2)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

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第(1)问,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将材料数据纵向对比,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依据材

料出处,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缩减,原因在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即可。第(2)问,材料二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一战对印度

的影响。英国殖民地的身份是印度卷入战争的原因。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审题,要求回答“直接后果”,根据材料第二部分概括即可。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限于分值,简要回答即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

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春天;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42.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

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

为世界的中心。——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材料二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国际会议主要内容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同盟回答订一系列条

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1921-1922年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

使英日同盟终止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2)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这一体系的影

响。【答案】(1)特点: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说明: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经济上,西欧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其它地区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2)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在对战败国宰割的基础.上重新瓜分了世界;协调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列强共同奴役中国的局面: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依据材料“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一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一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

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可以得出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说明:依据材料“1763至1914年”、“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一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一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政

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经济上,西欧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其它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

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小问2详解】名称: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中的国际会议和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依据材料“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对战败国宰割的基础.上重新瓜分了世界;依

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等信息,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从协调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列强共同奴役中国的局

面;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等角度分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