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共(9)页,40.8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b78af173e18c10b5b16fd85f1140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2021级二月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何军平审题人:陈亮考试时间:2023年2月23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学者曾经提出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说,认为
《红楼梦》有两个鲜明而对立的世界,即“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个主张主要是针对索隐派“旧红学”和考据派“新红学”的积弊而发。不论索隐派苦苦追寻的“家国历史”之谜,还是考据派的“自叙传”说,都有将文学真实与历史真实、生活真实混淆之嫌。如何更加完整、准确地把握《红楼梦》的文
学世界,“两个世界”说无力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笔者认为,《红楼梦》应该有三重世界:一是诗意的世界,二是现实的世界,三是哲学的世界。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重世界的存在,对《红楼梦》的理解与阐释都将残缺不全,甚至走向谬误,对《红楼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判就会大打折扣。“
诗意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园之内的世界,它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但在具有诗人气质的贾宝玉看来,处处充满了诗意;“现实的世界”主要指大观园之外的世界,伴随着贾宝玉的成长,大观园的诗意色彩渐渐消退,贾宝玉需要去直面更加现实的人生。《红楼梦》通过吸收中国传统儒、释、
道思想的精华,从入世、出世两方面对人生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形成了“哲学的世界”。“诗意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互不搭界的关系,“哲学的世界”在它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红楼梦》中,哲学的世界并非抽象的存在,而是
通过神话、太虚幻境、一僧一道等艺术形象具体呈现出来的。有学者认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这是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将它们都归入了“理想的世界”。事实上,以太虚幻境、警幻仙境等为代表的哲学世界高高在上,统摄着大观园之内与大观园之外的世界,是比大观园更高层次的存在,是在提醒读者透过生
活的表象,认清生活的本质。我们不妨借用老子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哲学世界的认识。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抽象的规律,“一”是具体而完整的事物,“二”指事物矛盾的两极,“三”指两极之间的一个任意点。由于“三”是任意的,所以它能够代表事物的千变万化。
《红楼梦》中,“诗意”和“现实”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两极形态,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游移于诗意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可见,片面地强调“诗意的世界”或者“现实的世界”,并不能涵盖作者思想的全部。如何在“诗意”和“现实”之间,探寻一
条恰当的人生道路,这才是研究《红楼梦》人生哲学的关键所在。文、史、哲不分家,是中国人文传统的一大特色。《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正是文、史、哲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红楼梦》的“三重世界”而言,“诗意的世界”最具“文”的色彩,“现实的世界”则比较接
近于“史”。不论是对“文”的欣赏也罢,对“史”的批判也罢,都不应忽视《红楼梦》中还有一个哲学世界的存在。欣赏《红楼梦》,如果只是停留在文、史层面,最终不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思考人生,则无异于买椟还珠。就《红楼梦》哲学
世界的研究而言,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王国维等学者涉足其间,但整体而言,成果有限。在《红楼梦》的三重世界中,这是研究成果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未来红学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红学研究要想取得突破,需要打破文史研究自我封闭的怪圈,将哲学研究引
入其间。(摘编自郭皓政《<红楼梦>的三重世界》)材料二:探讨《红楼梦》哲学,首先应注意体现于全书的哲学视角,而“大观”正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哲学视角,我们可称之为“大观视角”或“大观眼睛”。所谓“大观眼睛”,便是哲学
性的宏观眼睛,或称没有时空边界的宇宙极境眼睛。《红楼梦》的哲学是悟性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概念、范畴的运作,而是浸透在作品中的哲学意蕴。《红楼梦》的哲学还是艺术家哲学,而非哲学家哲学。哲学家哲学是抽象的、思辨的,与艺术实践是相脱离的;艺术家哲学是感性的、具
体的,与艺术实践和审美实践紧密相连,甚至是直接由艺术实践呈现出来的。另外,《红楼梦》还有其自身的哲学主体特色,可以说,它是一种以禅为主轴的兼容中国各家哲学的跨哲学。它兼收各家,又有别于各家,是一个哲学大自在。曹雪芹对于儒家有许多嘲讽,但能否就此做出本质化判断,说《红楼梦》是
绝对反孔反儒反封建,恐怕不能。以儒家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一视角来观看《红楼梦》,就会发现:贾宝玉与儒家的表层结构,即儒的政教体系、伦理纲常等,确实格格不入,尤其对仕途经济之路和变形变态的谋取功名利禄之思,更
是深恶痛绝。在这个层面上,贾宝玉以至《红楼梦》是反儒的。然而,在儒家的深层结构上,即对日常情感、世事沧桑的注重以及赋予人和宇宙以巨大情感色彩的文化心理特征,却也进入到贾宝玉的生命中。脂砚斋所透露的曹雪芹在全书结束时排出的《情榜》,给宝玉的考语是“情不
情”,也就是说打破情的世俗规定,把情推向不情人和万物身上。因此,笼统地说《红楼梦》反对儒家道德和反对儒家哲学,就显得过于简单了,至于说贾宝玉是“反封建”那更是“本质化”了。曹雪芹对道教也有表层深层之分,他调侃贾敬的炼丹术,但又认同
庄子的破对待、任逍遥的哲学。他对佛并不迷信,所以才有了“女儿两字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两宝号更尊荣”的思想,才有了笔下人物宝钗的调侃“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第26回)。《红楼梦》非常伟大,不仅其文学内涵说不尽,而且其哲学内涵也说不尽,仅就与中国哲学各流派的既吸收又超越的关系,就有
开掘不尽的意蕴。(摘编自刘再复《〈红楼梦〉哲学论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历史”说和“自叙传”说易混淆《红楼梦》文学、历史和生活“三种”真实,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文学世界。B.《红楼梦》“三重世界”的评论模式体现了中国文
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具有普遍意义,也是未来红学发展的重点方向。C.《红楼梦》的哲学是艺术家哲学,其哲学意蕴寓于艺术实践与审美实践中,没有以理性代替艺术,用思辨代替审美。D.认为《红楼梦》对儒家道德和哲学持否定态度的观点是笼统又简单的,应从儒家的表层和深层结
构的视角综合考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说对作品的理解诠释有偏差,对思想和艺术价值评判有欠缺,所以对红学研究无意义。B.欣赏文学作品,需要全面考量文史哲的作用,如果只停留在
文史层面,就会本末倒置,从而进入自我封闭的怪圈。C.丫鬟晴雯被害死后,宝玉长歌当哭,以《芙蓉女儿诔》祭奠她,验证了《情榜》给宝玉考语“情不情”的合理性。D.曹雪芹能辩证看待儒教道教,但对待佛教却不甚支持,由笔下人物宝钗的调侃“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可见端倪。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
选项中不能体现《红楼梦》的“哲学的世界”的一项是()(3分)A.王国维说:“《红楼梦》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在此。B.英国汉学家霍克思认为:“《红楼梦》中‘梦’
的真假有无,体现了‘空’‘假’‘中’三谛圆融思想。”C.鲁迅说:“《红楼梦》最大的特点是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D.评论家王博认:“《红楼梦》庄禅并称,重其同而略其异。”4.两则材料都围绕《红楼梦》哲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4分)5.《红楼梦》第五回中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请结合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及对本判词的理解,分析妙玉“三重世界”的具体表现。(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妈妈王愿坚我们司的冯司长是个女同志,
五十一岁了。她一直体贴入微地关心着我们,好像我们是她亲生亲养的一群孩子。但有时却让我们感到奇怪:每天上班时,秘书给她送来公函、文件,她总是照例翻检一遍,然后问一句:“没有?”秘书点点头,她就轻轻地叹口气,脸上蒙上一层失望的、凄然的神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闷在心里的疑团终于解
开了。那是1954年的一个下午,会客室来了一个戴皮帽子、穿灰呢大衣的青年,会客单上名字叫忆平。冯司长默念着名字,便急急赶来。但显然他们并不认识。司长眼睛直盯着那人的脸。随着司长的视线,我看见那人的额角上有一块小小的疤痕。那青年嘴巴张了几张,却从衣袋里掏出一件东西来。我一看,是一只孩子戴的红骨
小手串。只见冯司长惊叫了一声:“平平!”张开两手扑上去;那人也叫了声“妈妈”,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了。“冯司长的儿子来了”的消息飞快地传开来了。晚上,我们几个年轻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司长家里,央求她给我们
讲讲她们母子的故事。“这孩子和小黄一样大,”她指着我说,“今年是二十六岁。我俩分开的那年他还不足六岁。那是1933年。”冯司长便开始了缓慢的讲述:当时,我和他爸爸都在汕头做地下工作,平平留在我的身边。我当时的公开职业是给一个挑花工厂的老板做佣人。利
用早上买菜的时间,我可以开展活动。娘儿俩的生活很困难,每月刚够买米吃饭。平平还总受老板儿子的欺负。一天清早,我接到指示,要我到上海去,把一批文件和材料转给中央,上级同志要我明天下午到他那儿去拿路费,买票上船。当我领着平平去时,那个同志竟出事了。两个警察抬着一大包东西从门里走出来。一个三岁多的小
女孩正在喊爹叫妈地哭。那正是这个同志的孩子。我打发平平偷偷把那个小女孩领过来,抱到怀里哄着。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铅:没有钱,怎么上得去船?任务可怎么完成啊!我躲在码头旁一户人家门前,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瞅到上船的机会。天亮时门开了,一位围着围裙的大嫂挎个竹篮走出来,一眼就看得出是这家
的佣人。她看见我们,就问:“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只得撒个谎:“母亲病重了,想去上海看看,没上去船。”话一出口,不由得心里一酸,流下泪来,这倒也真像了。说话间孩子醒了,又嚷着要吃。那大嫂叹口气,进去端出一大碗稀粥。她拿话安慰我,我从心里感激她,说:“大嫂,实不瞒你说,
我缺盘缠呀!”“这,这不好办。”她为难起来。但看来又不愿让我伤心。她看看我,又摸摸孩子,半天,忽然想起什么。“大妹你别见怪,我倒有个办法,你把一个孩子留给我东家做小的,你带上钱去上海。以后你多忙活点,有了钱,多花些钱还怕孩子赎不回来?”你们知
道,潮汕地区有一种风俗——兴买儿女。名义上是儿女,实际上是买劳动力。这个提议太意外了,我脑子“嗡”的一声。那大嫂见我不吭声,叹口气:“唉,这倒成了拆散你们母子了……”说完,悄悄地提上篮子,走了。我情不自禁地把两个孩子拉到怀里。看看这个
,又看看那个。小女儿长得真俊秀,她大概已经见不到她的爹妈了。作为一个同志,我怎么也得想法把她带大。再看看平平,头上被东家孩子打的伤还没好,叫绷带衬着。我怎舍得把他扔到陌生的财主家里去受罪呢?也许我去找个地方,做个十天半月的工,省吃俭用地积些钱?不行,时间不允许;也
许我去沿门乞讨?也不行,身上的文件呢?……现在,就只有这条路能走了,可我下不定决心。那大嫂回来了。她从篮子底下摸出两个炸糕递给孩子。我再也不能犹豫了,一把揪住她的衣襟:“大嫂,就,就照你说的办吧!”我的眼泪忽地涌了出来。“当真?”“当真!”“那,是哪个呀?我领孩子进去看看。”我紧咬着牙,
抬手向平平一指。那手哇,足有千斤重。约摸一个钟头以后,大嫂领着孩子出来了,手里拿着三块银圆,两张契纸。我在契纸上按了手印,然后从三块钱里拿出一块,递给她:“这钱你存着,孩子要有个三灾八难的,费心给请个大夫治治。”说完,我再也抑制不住了,抱着孩子放声哭起来。孩子叫着:“妈妈,买到票就回来
呀!”“回来。”回来的可能是极小的。我最后把孩子的手抓过来贴在脸上亲着,我的手触到了一件硬硬的东西,原来是那副红骨小手串,前天他被东家儿子打我买来哄他的。我脱下了一只,狠了狠心,抱起女儿就走了。走出十多步,我扭回头。我看见了孩子的泪汪汪的大眼。走出二十多步,我
扭回头。我看见了孩子那高高的小鼻子,那扭歪了的小嘴巴。我不敢再回头了。走,走,走出好远,我听见了孩子的叫声:“妈妈!”就这样,我和我的儿子分别了!她的话停住了。屋里静得很。一位女同志唏嘘地哭起来。“这些年来,我想尽办法找他。胜利后我自己跑去找过,才知道那家是地主,土改时逃到香港去了
。但我不死心,我还在找着,找着……“忽然,你们看见,昨天他来了。孩子的经历是他刚才告诉我的。是党帮我找到了他。那时我正在狱中,孩子就托给一个女同志收养。后来,这个同志被派到苏联学习,把孩子带到了苏联。”她情不自禁地拉住忆平的手,长长抽了口气:“
整整二十年哪!谢谢党!我把他扔掉了,党把他找了回来。”屋里慢慢活跃起来。忆平激动地又往母亲身边偎了偎,低低叫了声:“妈妈!”1957年1月22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司长在革命年代能关爱出事同
志的女儿,当了司长后能亲切关心下属,这些都反映出她淳朴善良、温和慈爱的形象特点。B.几个年轻人央求冯司长讲述她们母子的故事是出于好奇,这与《祝福》中特意寻来听祥林嫂讲故事的鲁镇人的心态基本一致。C.文中冯司长讲故事占了较大篇幅,讲到尾声时,满屋寂静,有人
唏嘘哭泣,这主要是因为冯司长口才好,讲故事的能力强。D.忆平额角的疤痕是他当年受老板儿子欺负的明证,但他却因祸得福,就是这道疤痕,让母亲确认他就是自己的儿子,母子团聚。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的的A.冯司长每天翻检公函和文件
后问一句“没有?”,这一不同寻常的表现设置了悬念,增添了文章的叙事波澜。B.冯司长母子相认部分采用旁观视角,以“我”的眼睛观察,将场景镜头化,突出了画面感。C.围着围裙的大嫂端来稀粥给孩子,又拿来炸糕,这些细节反映出她作为底层
人的善良心地。D.文中采用倒叙手法写了潮汕人买“儿女”当苦力的风俗,也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8.小说以“妈妈”为题,请简述这一称谓在本文中的丰富内涵。(6分)9.妈妈卖掉亲生儿子,这一有悖于常情的情节在本
文中却显得十分真实,请对作者的艺术处理技巧(形象塑造、情节发展、叙述视角、主题表达等)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②,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
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③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乙)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
长庾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
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
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
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节选自《唐才子传》)(注)①李
邕:诗人、书法家。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
府胄曹参军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对他人称字是出于
礼貌和尊敬。B.“天宝十三载”,“天宝”是唐玄宗的第一个年号,“天宝初年”属于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C.“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D.辟,古代指授予
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
得烂醉。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4分)(2)力士耻之,摘其《清平
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4分)14.李白在长安时,“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后来,却又愿被“永王辟为府僚佐”。这表现他怎样的思想品格?(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别
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
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
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1)《氓》中,作者以“,”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女子为了心中恋人,不顾生命危险,爬上毁坏倒塌的墙头,翘
首以待意中人的情景。(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4)屈原在《离骚》中写到自己忍受委屈和指责,接着以“,”两句表现作者要以
前贤为榜样,保持清白,坚守正气,献身正道的决心。(5)《李凭箜篌引》中“,”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三、课本知识巩固及语言文字运用。(14分)18.下列对文中
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氓》)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束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B.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食(《离骚(节选)》)皇考
:古代有王族血统的人对已故父亲的美称,屈原和楚王同姓,故用此称。考,称已故的父亲。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下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
雀东南飞》)“黄昏”、“人定”:均为十二时辰之一,“黄昏”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A.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离骚
(节选)》)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B.屈心而抑.志兮(《离骚(节选)》)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C.夙兴夜.寐(《氓》)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D.鸷鸟之不群.兮(《离骚(节选)》)足以荣.汝身(《孔
雀东南飞》)20.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B.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21.下列各句的
句式与“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B.夫晋,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2分)A.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B.固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五柳先生传》)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3.下面是《大卫·科波菲尔》谋得斯通姐弟诱骗大卫去做童工的片段,文中划线句都
隐含着“大卫要去当童工”的推理结论,请指出①②③处的逻辑错误。(3分)那天晚上昆宁先生就在我们家过夜了。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我把椅子放在一边,正要走出屋去,谋得斯通先生把我叫住了。他接着就郑重其事地走到另一张桌子前面,他姐姐正坐在那里写什么东
西。昆宁先生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里朝窗外看。我就站在那里看他们几个人。“大卫,”谋得斯通先生说,①“对年轻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干活儿的地方,不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就像你那样。”他姐姐插嘴说道。“简·谋得斯通,请把这事儿交给我吧。我说,大卫,对年轻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干活儿的
地方,不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对于像你这样的小孩子,尤其是这样。你的脾气需要好好地改一改,最好的办法就是强迫它去适应干力气活儿的那一套规矩,把它压弯,把它压断。”②“在这里,拧,可是不行的。”他姐姐说,“拧脾气要打掉。必须打掉——也一定会打掉!”他看了他姐姐一眼,一半
是责怪,一半是赞同,然后他接着说:“我想你也知道,大卫,我没有很多钱。至少现在你知道了。你已经受了不少的教育。受教育要花很多钱。③即便不用花很多钱,而且我也供得起你,我也觉得呆在学校里对你一点儿好处也没有。你的出路就是到外面去闯一闯,而且越早开始越
好。”2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近日随着旅游业的复苏,朋友圈打卡的各地山寨版“白宫”作为又一国产“土味现代建筑”再次引发网友热议。事实上,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土味”在网络流行语中是俗气、反潮流
、不洋气等一类词汇的统称。不只在建筑界,作为一种独特的“审丑”趣味,“土味”近年来在大众文化领域似乎呈现出某种蔓延趋势。“土味文化”为何如此盛行?①,这是一种审美的缺失,正如木心先生所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当一个民族的美学教育,跟不上物质充盈的步伐,不仅各种喜剧、闹剧随之而
来,悲剧也会接踵而至。”“土味文化”盛行之下,如何让其中的错误价值观念和不良信息丧失其寄生土壤,提升全民审美水平至关重要。总体而言,培养和提高青少年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以及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②。美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③,而是贯穿
于个人成长始终的。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子也
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每一个时代都有坚守自我、拒绝顺应与改变的人,《卫风·氓》中国的弃妇、赋《离骚》的屈原、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梦游天姥的李白,等等,改变与顺应有得也有失。在继往开来的
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论据的定向概括与定向分析,将作为本次作文评分标准的重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