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同步练习 第1.2课《离骚(节选)》 Word版无答案.docx,共(8)页,141.5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040f30d46c11dd10d4cb40f1ff3cf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2课《离骚(节选)》课时同步练习班级:姓名:第一部分:文言基础练习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惟草木之零落兮B.来吾道夫先路C.偭规矩而改错D.芳菲菲其弥章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肇.锡
余以嘉名肇:开始B.謇朝谇.而夕替谇:谏诤C.忍尤.而攘垢尤:厉害D.岂余心之可惩.惩:因受创而戒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偭规矩..而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③宁溘死以流亡..兮④自前世而固然..⑤何方圜..之能周兮
⑥伏清白..以死直兮⑦忽反顾..以游目兮⑧佩缤纷..其繁饰兮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⑧D.②③④⑤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B.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之以.揽茝C.①屈心而.抑志
兮②忍尤而.攘垢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5、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肇锡余以嘉名①恐年岁之不吾与③蹇朝谇而夕替④谣诼谓余以善淫⑤步余马于兰皋兮⑥不吾知其亦已兮⑦高余冠之岌岌兮⑧虽
体解吾犹未变兮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C.①④⑤/②⑥/③⑧/⑦D.①④⑤/②⑦/③⑥/⑧6、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
”是指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也用“风骚”泛指文学。B.《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摄提:"摄提格"的简称,文中指寅年,以六十甲子为运转周期。D.孟陬:孟春正月。正月为陬,又为孟春月,故称。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逝去,却没有机
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的人生道路艰难险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但早晨进谏晚上却被免职的句子是:,。(4)屈原在《离骚》中“,”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
造谣中伤。(5)屈原在《离骚》中,用“,”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愿意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的精神。(6)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7)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塑造了一个戴着高高的帽子、佩着长长的宝剑的特立独行的高士形象。(8)屈原在《离骚》中,“,”
两句抒发了与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似的情感。第二部分:阅读提升练习(一)课内阅读理解阅读课文《离骚(节选)》,完成8-9题。8、下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于用夸张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仁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侯的小人,怎
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坚强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
感。9、第三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四段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仁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分析。(二)课外阅
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九歌·国殇(节选)屈原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抉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于国事者叫国殇,本诗是一首取民间“九
歌”祭神之意来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B.战士携带宝剑、硬弓出征时就没打算生还,即使受到身首异处的惩罚依然义无反顾。C.本诗节选部分,前半部分描述刻画战士的形象,后半部分议论抒怀,叙述、描写、抒情和谐交融,脉络清晰。D.本诗节选部分抒情的方式和《离骚》用“香草美人”托喻不同,而是直抒其情,有阳刚之美
。11、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离骚》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开创,其中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发展。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还是单纯的触物起兴,()。《离骚》是具有浓
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一篇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确立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中,
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
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12、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变幻莫测水溶交融光照千古B.瞬息万变天衣无缝千古流芳C.日新月异浑然一体千古绝唱D.变化莫测浑
然一体千古流芳1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竟然在《离骚》中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的审美意象群。B.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则在《离骚》中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的审美意象群。C.《离骚》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
意象群。D.而在《离骚》中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粽叶飘香,端午又至。“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须求真谛教后人念屈原。”赛龙船、吃粽子、挂艾草、放纸鸢、荡秋千……多少年来,这些深深的记忆,总
是被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端午文化也随着他们的脚步,走向世界各地。而一颗小小的粽子,就是家的味道,端午节的份量,就是祖国在心中的重量。端午佳节,源远流长,即便跨越千年,至今依旧有着生动的内涵、动人的力量。家国情怀、爱国精
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今天我们又念屈原,就如同往年一样。有别于其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特殊性在于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祖灵信仰、家庭义务与宗族社交,而更多指向了“家与国”“个体与民族”的有机联结。国人之所以在端午节一次次追忆屈原,就是感佩于其忧国忧民、品行高洁的人格魅力,就是感
动于其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沉之爱。15、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老李问:“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C.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
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D.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16、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第四部分:微写作17、按要求写作。《离骚(节选)》部分运用了多
种手法来增强诗歌韵律感、音乐性,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第1.2课《离骚(节选)》课时同步练习答题卡班级:姓名:选择题:题号123456810121315答案非选择题第7题:(1),。(2),。(3)
,。(4),。(5),。(6),。(7),。(8),。第9题:第11题:第14题:第16题:第17题: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