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30)页,54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e7d867a56ef58c3d238da8a144e3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乐山市高中2022届教学质量检测生物第Ⅰ卷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B.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C.病毒的繁殖可以不依赖细胞进行D.蓝藻的单个细胞就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
的基本单位。从结构上看,植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动物按照由大到小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由: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组成的,除病毒外,其它的微生物的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由细胞组成的。从功能上看,细胞能独立
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代谢的基本单位,具有分裂、遗传的功能,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除病毒外,最小的生物体为单细胞生物。【详解】A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C错误;D、蓝藻是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可完成各
种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描述错误的是()A.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C.一个蓝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D.分子和原子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
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
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C、蓝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蓝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D、分子和原子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D正确。故选A。3.下
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A.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物象,再转光圈换成高倍镜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此时可以换用平面镜调亮视野C.低倍镜下视野中发现污渍,若换成高倍镜后污渍消失,则该污渍位于低倍镜上D.高倍镜下看到
一草履虫顺时针运动,则其实际上为逆时针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高倍镜使用步骤:对光→低倍镜观察→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高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可以调节大光圈或凹面镜。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
螺旋,不准调节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放大是指边长放大,面积放大倍数为边长×边长。显
微镜观察细胞时,污物存在的位置可能是目镜、物镜或装片。可以通过换用目镜、物镜及移动装片确定污物的具体位置。移动装片如果污物跟着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反之则不在装片上;转动目镜如果污物跟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反之则不在目镜上;转动转换器,如果污物消失,则污物在物镜上,反之则不在
物镜上。【详解】A、使用高倍镜前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物象,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A错误;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此时可以换用凹面镜或大光圈调亮视野,B错误;C、低倍镜下视野中发现污渍,若换成高倍镜后污渍消失,则该污渍位于低倍镜上,C正确;D
、高倍镜下看到一草履虫顺时针运动,则其实际上为顺时针移动,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真核和原核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与细胞质B.人体内也存在原核细胞,如:成熟红细胞C.大部分动物是真核生物,少部分植物为原核生物D.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而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答案
】A【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
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详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结
构,A正确;B、人体成熟红细胞属于真核细胞,B错误;C、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D、原核细胞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二、三阶段都耗氧B.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生成ATP
最多C.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二阶段生成水D.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二阶段生成ATP【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酶6CO2+12H2O+能量。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
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
TP);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酶2CO2+2C2H5OH+能量;C6H12O6酶2C3H6O3+能量。2.无氧呼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C6H12O6酶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丙酮酸+4[H]酶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或2丙酮酸+4
[H]酶2乳酸(细胞质基质)。【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A错误;B、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生成ATP最多,B正确;C、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水的生成,C错误;D、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一阶段生成ATP,D错误。故选B。6.下图中甲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乙是细
胞中部分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甲图为细胞鲜重,则B最可能是蛋白质B.若乙图为细胞干重,则a最可能是C元素,b最可能是O元素C.若甲图为细胞干重,则A最可能是蛋白质D.若乙图为细胞鲜重,则b最可能是C
元素,c最可能是N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的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详解】A、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第二的
化合物B最可能是蛋白质,A正确;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是C元素,第二的元素b是O元素,B正确;C、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A最可能是蛋白质,C正确;D、细胞鲜重含量第二的元素b最可能是C元素,第三的元素c最可能是H元素,D错误。故选D。7.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
验”描述错误的是()A.煮熟的鸡蛋清遇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B.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C.检测还原糖时,应向组织样液先加斐林试剂甲液D.用花生子叶切片观察脂肪时,需要用体积分数50%酒精洗去浮色【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煮熟的鸡蛋清肽键没有被破坏,遇双缩脲试剂仍会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B、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B正确;C、检测还原糖时,应先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再加入组织样液检测,C错误;D、用花生
子叶切片观察脂肪时,需要用体积分数50%酒精洗去浮色,D正确。故选C。8.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下列关于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学上,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就是氨基酸B.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C.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不同D.婴儿比成年
人多一种必需氨基酸——组氨酸【答案】A【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详解】A、氨基
酸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化合物,A错误;B、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B正确;C、由氨基酸结构通式可知,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侧链基团不同,C正确;D、婴儿比成年人多一种必需氨基酸-组氨酸,D正确。故选A。9.蛋白质是生
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多样性与以下哪项无关()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存在差异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C.形成肽键的方式千差万别D.肽链盘区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
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有关。【详解】A、据分析可知,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不同有关,A错误;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C、不同蛋白质形成肽键的方式是相同的,蛋白质的多样性与其无关,C正确;D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肽链盘区折叠形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D错误。故选C。1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A.观察核酸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将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使用B.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酸彻底
水解会形成8种产物C.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正确操作步骤是:取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D.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破坏染色质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
分布的实验原理:(1)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水解:盐酸能够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详解】A、观察核酸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将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使用,A错误;B、口腔上皮细胞中有DN
A和RNA两种核酸,彻底水解会形成1种磷酸,2种五碳糖,5种含氮碱基(A、T、G、C、U),共8种产物,B正确;C、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正确操作步骤是:取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C正确;D、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
,盐酸的作用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以及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正确。故选A。11.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正确的()A.并非所有细胞都含有脂质B.脂肪必定含C、H、O,有些含N,是动植物共有的良好的储能物质C.磷脂所含元素为C、H、O、N、P,在脑
、肝脏、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D.过量胆固醇会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因此人们饮食要避免摄入胆固醇【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有隔热、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
分;胆固醇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所有细胞都含有细胞膜,而细胞膜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A错误;B、脂肪只含C、H、O,是动植物共有的良好的储能物质,但没有N元素,B错误;C、磷脂所含元素为C
、H、O、N、P,在脑、肝脏、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C正确;D、过量胆固醇会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人们饮食要避免摄入过量的胆固醇,D错误。故选C。12.生命离不开C元素,下列关于C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生命的核心元素B.碳链是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的基本骨架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D.C
元素是人体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S,其中氧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详解】A、碳元素是生物
体内最基本的元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A正确;BC、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元素,BC正确;D、C元素不是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人体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B.植物叶片发黄可能与缺Mg有关C.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人体老化的特征之一是含水量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
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2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
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也有少量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错误;B、植物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缺Mg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的,B正确;C、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D、人体
老化的特征之一是含水量下降,代谢减慢,D正确。故选A。14.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种类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
膜表面的糖蛋白D.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绝大多数信息交流需要的结构,但胞间连丝不需要。3.细胞膜有三大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A正确;B、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甲
胎蛋白、癌胚抗原会增加,B正确;C、植物细胞依靠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时不需要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C错误;D、细胞膜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正确。故选C。15.对图四种细胞器描述错误的是()A.甲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甲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
乙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C.甲、乙、丙、丁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D.丁与合成脂质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线粒体,乙是高尔基体,丙是叶绿体,丁是内质网。【详解】A、甲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
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乙是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B正确;C、甲、乙、丙、丁都含有生物膜,都含磷脂和蛋白质,C正确;D、丁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D正确。故选A。16.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飞翔的鸟类胸肌细胞
中的线粒体数多于不飞翔的鸟类胸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B.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不一定由线粒体提供C.观察线粒体实验不宜选用菠菜叶肉细胞作材料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需要用甲基绿溶液染色【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
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
,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一般来说飞翔的鸟类需要的能量多,故胸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也多于不飞翔的鸟类胸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A正确
;B、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B正确;C、菠菜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会对线粒体的观察产生干扰,C正确;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溶液染色,D错误。故选D。17.下列关于细胞核
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离不开核孔C.细胞核之所以能控制遗传和代谢是因为细胞核内储存有遗传信息D.所有细胞中的核糖体形成都与核仁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
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
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
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B、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B正确;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储存的遗传信息能控制遗传和代谢,C正确;D、原核细胞没有核仁,其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故选D。18.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一切膜结构相互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称为生物膜系统B.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在成分和结构上是相似的C.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都有增大膜面积的结构,可以为酶提供更多附着位点D.细胞器膜的存在可以让多种代谢反应互不干扰,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2.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不同生物膜的结构不同,在成分上有差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3.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
)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内一切膜结构相互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物膜系统,A错误;B、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在成分和结构上是相似的,B正
确;C、线粒体通过内膜折叠形成嵴,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为酶提供更多附着位点,C正确;D、细胞器膜的存在可以让多种代谢反应互不干扰,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D正确。故选A。19.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
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离不开离子泵C.离子泵在无氧条件下无法工作D.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离子
泵种类和数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简单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扩散)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通过离子泵进行主动运输来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B正确;C、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为离子泵工作提供能量,C错误;D、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功能
不同,离子泵种类和数量也不同,D错误。故选B。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水分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自由进出细胞C.低温环境对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影响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答案】A【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简单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葡萄糖等【详解】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已死亡,糖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结果,A错误;B、水分子属于小分子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正确;C、低温环境会影响分子的运动及能量的供应,对物质的跨膜运输都有影响,C正
确;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顺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A。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渗透作用的发生离不开选择透过性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B.动物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一定会吸水涨破C.蓝藻在一定浓
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D.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处于分离状态时,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从低浓度一侧扩散到高浓度一侧的现象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
差。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详解】A、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A错误;B、动物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吸水,但不一定会涨破,B错误;C、蓝藻细胞没有大液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C错误;D
、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处于分离状态时,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正在吸水,处于正在复原过程,D正确。故选D。22.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分子以镶、嵌入、贯穿的方式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B.细胞膜的流动
性强弱是不变的,即使温度发生变化C.胞吞胞吐、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都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流动镶嵌模型中,细胞膜两侧的蛋白质并非均匀分布【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
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
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详解】A、蛋白质分子以镶嵌、嵌入
、贯穿的方式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细胞膜的流动性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错误;C、胞吞胞吐、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都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细胞膜两侧的蛋白质分布不均匀,具有不对称性,D正确。故选B。2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
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用蛋白质作为底物B.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应设置两个组,实验组加入适量的酶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蒸馏水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时,应先用设定的温度分别处理底物
和酶液后,再混合【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如
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详解】A、探究pH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影响反应速率,A正确;B、利用蔗糖作对照,蔗糖是否被水解,用碘液都无法检测出来,B正确;C、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应设置两个组,
实验组加入适量的酶溶液,对照组加入无机催化剂氯化铁,C错误;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时,应先用设定的温度分别处理底物和酶液后,再混合,保证混合前有相同的温度,D正确。故选C。24.如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
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段与b段之和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图中b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C.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反应条件后,a段的高度将升高D.
若将Ⅰ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段的高度将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图,分析可知a段与b段之和由初态到发生反应的活化状
态所需的活化能较高、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段由初态到发生反应的活化状态所需的活化能较低、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b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a段与b段之和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
需要的活化能,A正确;B、图中a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故b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B正确;C、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反应条件后,降低的活化能减少,a段的高度将升高,C正确;D、无机催化剂也能降低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故b段的高度将降低,D错误。故选D。2
5.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所得的物质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B.ATP的结构简式可A-T~P~PC.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只有ATPD.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结
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所得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A正确;B、ATP的结构简式可A-P~P~P,B错误;C、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主要是ATP,还有磷酸肌酸等,C错误;D、生物体内的ATP含量不
多,通过与ADP的快速转化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D错误。故选A。26.下列关于有氧呼吸描述错误的是()A.需要多种酶参与B.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C.只能以葡萄糖作为底物D.并非所有反应都生成ATP【答案】C【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酶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详解】A、有氧呼吸需要多种酶参与,A正确;B、有氧呼吸
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B正确;C、有氧呼吸主要以葡萄糖作为底物,也可以以脂肪等其他有机物作为呼吸底物,C错误;D、并非所有反应都生成ATP,也可能生成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D正确。故选C。27.将酵母菌培
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细胞洗涤后破碎,并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细胞器的沉淀两部分,分别放入甲、乙试管中。取第三支试管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并编号为丙。向3支试管中同时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
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试管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酶6CO2+12H2O+能量。1.有氧
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酶2CO2+2C2H5OH+能量;C6H12O6酶2C3H6O3+能量。2.无氧呼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C6H12O6酶2丙酮酸+4[H]+少量
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2丙酮酸+4[H]酶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或2丙酮酸+4[H]酶2乳酸(细胞质基质)。【详解】由题意可知,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
化碳和酒精;乙试管中是线粒体和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反应;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综上最
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试管只有丙试管,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的反应物和场所,分析题干信息明确甲乙丙试管中的结构和物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有氧呼
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28.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B.需要用无水乙醇作为层析液分离色素C.滤纸条上出现多条色素带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
黄色、橙黄色、黄绿色、蓝绿色【答案】C【解析】【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分
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
量相关。【详解】A、加入碳酸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B、需要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溶解色素,B错误;C、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C正确;D、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橙黄色、黄色、蓝
绿色、黄绿色,D错误。故选C。29.为探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对相应装置准确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实验条件液滴移动(mL/h)光照强度(l
x)CO2浓度(%)100.05左移2.2428000.03右移6.00310000.03右移9.00410000.05右移11.20515000.05右移11.20615000.03右移9.00A.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小
室中的CO2浓度B.在1500lx光照强度和0.05%CO2浓度条件下,植物每小时产生13.44mlO2C.在0.03%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的光饱和点在1000~1500lx之间D.与第4组比较可知,限制第3组液滴右移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答案】C【解析
】【分析】阅读题干和表格可知本题是考查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小室中的CO2浓度相对稳定,A正确;B、在1500lx
光照强度和0.05%CO2浓度条件下,植物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11.2mL/h,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是2.24mL/h,故植物每小时产生13.44mlO2,B正确;C、在0.03%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的光饱和点在1000lx左右,C错误;D、组别3和4相比,光照强度1000,CO2浓度分别是
0.03和0.05,限制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D正确。故选C。30.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A.光能→活跃的化学能B.光能→稳定的化学能C.光能→活跃的化
学能→稳定的化学能D.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答案】A【解析】【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基粒类囊体膜上叶绿体的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2、ATP有
机物、ADP、Pi、水物质变化a.水的光解:a.CO2的固定:2H2O光能、色素4[H]+O2b.ATP的生成:ADP+Pi+能量酶ATPCO2+C5酶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酶[H]、ATP(CH2O)+C5+H2O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
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②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
供原料;③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详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光反应阶段,该过程能将光能→活跃的化学能,A正确。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31.农作物吸
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4NH﹢3NO﹣)和硝态氮(3NO﹣)。已知作物甲对以硝酸铵(43NHNO)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4NH﹢和3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4NH﹢和3NO﹣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农作物对离子的偏好性可体现细胞膜具有
______________(特性),这种偏好性直接由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成分)决定。(2)为了探究作物甲对哪种离子更为偏好,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将其补充完整①配制适宜浓度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
______。②预期结果与结论:若_____________,则作物甲对4NH+更为偏好;若_____________,则作物甲对3NO−更为偏好。【答案】(1).选择透过性(2).蛋白质(3).培养液中4NH﹢和3NO﹣的剩余量(4).剩余的4NH﹢比3NO﹣少(5).剩
余的4NH﹢比3NO﹣多【解析】【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1)农作物对离子的偏好性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种偏好性直接由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决定。(2)为了探究作物甲对哪种离子更为偏好,可以把
甲放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前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即可以得出结论。实验思路:把作物甲放入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培养液中NH4﹢和NO3﹣的剩余量。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
偏好吸收NH4+;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实验设计,需要注意几点:培养液应该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避免其他氮源对实验的影响;预期的结果和结论要一一对应。32.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
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下图甲、乙为两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丙、丁表示人的浆细胞中抗体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某些物质或结构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1)与乙细胞相比甲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与乙相比,蓝藻细胞最显著的区别在于_______
_____。(2)上图两细胞中能表示浆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该细胞中直接参与抗体的合成、加工、运输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3)(此问都填序号)用含H标记的氨基酸来培养人的浆细胞,测得相关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则a、b、c依次表
示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相关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则d、e、f依次为______________。【答案】(1).4叶绿体(2).14(大)液泡(3).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型的细胞核(4).甲(5).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6).④⑤③(7).⑤①③【解析】【分析】分析图甲:该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其中①~⑦分别表示细胞膜,囊泡,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分泌的物质,线粒体。分析图乙:该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其中1~1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
,染色质,核膜,核基质,核孔,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
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图丙中a、b、c分别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包裹蛋白质转动至高尔基体和其融合,然后高尔基体又以小泡形式转运至细胞膜和细胞腹融合,在此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
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故图丁中d、e、f分别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详解】(1)与乙植物细胞相比,甲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和14大液泡。与乙真核细胞相比,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型的细胞核。
(2)上图甲细胞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动物细胞,能表示浆细胞。该细胞中直接参与抗体的合成、加工、运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3)据上分析可知,a、b、c依次表示④核糖体、⑤内质网和③高尔基体,在此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
少),故图丁中d、e、f分别为⑤内质网、①细胞膜、③高尔基体。【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其过程判断图甲和图乙中各细胞结构的名称,同时能够明确图丙中各种细网胞结构的名称和生理功能。33.用一定的低温
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效应”。香蕉在保鲜过程中,主要因淀粉酶活性上升导致香蕉后熟加快,香蕉硬度下降。为研究不同冷激处理对香蕉后熟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下表:处理方式实验结果0℃
冰水处理不同时间(h)0℃冷空气处理不同时间(h)00.51201.52.53.5后熟软化所需的天数121823712192416有无冻伤状斑点-+++++++----注:-表示无;+表示有,+数量越多表示斑点越多。(1)淀粉酶和盐酸都能催化淀粉
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特点)。(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选取______________的处理方式和_______________h的处理时间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
想。(3)在实验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____对淀粉分解产物—可溶性还原糖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答案】(1).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2).高效性(3).处理方式、处理时间(4).冷空气处理(
5).2.5(6).斐林试剂(7).砖红色沉淀【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冷激处理方式和时间,因变量是后熟软化天数和有无冻伤状斑点;实验结果是0℃冰水处理时间越长,后熟软化天数越短,但冻伤状斑点越多;而0℃冷空气处理时间越长,后熟软化天数越短,但无冻伤状斑点。【详解
】(1)淀粉酶和盐酸(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2)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冷激处理方式(0℃冰水处理和0℃冷空气)和时间,根据实验结果,选取0℃冷空气处理2.5小时的冷激处理条件,对香蕉
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且不会使香蕉产生冻伤,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3)淀粉分解产物是麦芽糖,在实验过程中,可用斐林试剂对淀粉分解产物可溶性糖进行检测,水浴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点睛】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酶的作用机理,对照实验的分析和还原性糖的鉴定,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酶的作用机理和特性,分析
对照实验的方法,了解还原糖的鉴定。34.以下为夏季一昼夜实验记录所得曲线,图1为密闭玻璃罩内一昼夜某植物CO2吸收和释放情况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玻璃罩内一昼夜的CO2浓度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记录的最可能是夏季_______
_______(晴朗/阴雨)的一天的变化情况,图1中d时刻较之前CO2吸收速率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时增加玻璃罩内空气中CO2浓度______________(能/不能)增加光合作用速率。(2)从图1分
析,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对应图2曲线上的______________段。e点对应时刻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__呼吸速率(大于/等于/小于)。(3)图2中E点与D点相比,其叶绿体
中ATP含量______________,C3含量______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4)据图2分析,与实验前相比该植物在实验一昼夜后干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__【答案】(1).晴朗(2).叶片气孔关闭(3).不能(4).ce(5).DH(6).大于(7).增加(8).减少(9).增加(10).一昼夜后玻璃罩内CO2浓度降低,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解析】【分析】分析图1:bf段有光合作用,c
、e两点净光合速率等于0,a是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引起,c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分析图2: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
,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D、H点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该实验结果出现了“午休”现象,记录的最可能是夏季晴朗的一天的变化情况,图1中d时刻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关闭,吸收CO2吸收速率变慢,此时即使增加玻璃罩内空气中CO2浓度也不能增加光合作用速
率。(2)从图1分析可知,该植物ce段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有机物的积累,图2曲线上的DH段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有机物的积累。e点对应时刻整株植株净光合作用等于0,因有些细胞只有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要大于呼吸速率。(3)图2中E点与D点
相比,光照增强,光反应增强,叶绿体中ATP含量增加,C3的还原加快,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变,故C3含量减少。(4)据图2分析,一昼夜后玻璃罩内CO2浓度降低,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故与实验前相比该植物在实验一昼夜后干重增加。【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往往是考生的弱项,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要从题目所给的曲线的变化趋势来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并找出一些关键点,如: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只
进行呼吸作用的点、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以及光合作用最强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