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高三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答案.pdf,共(7)页,1.21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2e6e5aa539e67e751ced652329b2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生物答案(共7页)第1页2023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叶绿体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A正确;B、液泡中含有色素如花青素等,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B错误;C、溶酶体可消化衰老损伤的
细胞器,C正确;D、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比外膜多,D正确。2、【答案】B【解析】A、新冠病毒不是细胞,不能体现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A选项错误;B、制备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需要将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
细胞,B选项正确;C、病毒进去机体主要存在靶细胞内,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清楚病毒,C选项错误;D、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是细胞,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选项错误。3、【答案】B【解析】A、剧烈运动中,机体仍然可以保持体温恒定,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选项错误;B、运动员射门过程中为了维持机
体平衡,小脑中的运动平衡中枢兴奋性提高,B选项正确;C、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变为葡萄糖补充血糖,C选项错误;D、抗利尿激素为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D选项错误。4、【答案】C【解析】A、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变化,A正确;B、高Na+环境使内流Na+增多,动作电位会变大,B正确
;C、动作电位下降支的产生原因是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引起K+外流导致的,C错误;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两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5、【答案】D【解析】A、密闭发酵实验,酵母菌将有机物转化为酒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
得能量,A错误;B、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在上清液中加入预冷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后静置2-3min,B错误;C、在“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将外植体的1/3~1/2不能倒插入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C错误;
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为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和0.01g/mLCuSO4溶液,D错误。6、【答案】C【详解】①氧气、生长激素、乙酰胆碱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唾液淀粉酶位于消化道,而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不属于内
环境,①错误;②ATP和NADPH所含元素为C、H、O、N、P,受体和载体的化学本质都为蛋白质,其组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生物答案(共7页)第2页成元素一定含C、H、O、N,所以C、H、O、N等元素是ATP、NADPH、受体、载体的组成元素,②正确;③无子番茄的获得
需要利用生长素,属于无性生殖,③错误;④在调节泌尿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扩大,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缩小,④错误;⑤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应用了物理模型,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了数学模型,二者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⑤正确;⑥性
引诱剂诱捕主要通过改变性别比例而降低种群数量,⑥错误;⑦性激素分泌异常导致母鸡性反转,其性染色体组成不变,⑦错误。故错误的有①③④⑥⑦五项。故选C。7、【答案】D【解析】A、图甲所示过程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由
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A正确;B、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HIV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向有①②③⑤过程,B正确;C、④和⑤表示RNA复制和逆转录,正常细胞中不会发生,C正确;D、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DNA上
有基因序列和非基因序列,非基因序列是不转录的,D错误。8、【答案】D解析:A、O元素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A错误;B、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B错误;C、生态系统中,使CO2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C错误;D、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D正确。9、【答案】D【解析】A、大肠杆菌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上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而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A错误;B、大肠杆菌为环状DNA,
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C、第四次复制产生Ⅰ、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7,C错误;D、由题可知,T=a,故C=m/2−a,复制n次,需要的C=(m/2−a)(2n−1)个,D正确。10、【答案】B【解析】A、四倍体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父本产生含有一个染色体
组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含有三个染色体组,A正确;B、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体无关,无纺锤体着丝粒也能分裂,B错误;C、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但并不是绝对一颗种子都没有,原因是在减数分裂时,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受精后产生种子,C正确;D、第二次授粉是因
为花粉中含有生长素,可以刺激子房膨大形成果实,D正确。11、【答案】D【解析】A、根据题意,将两种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成抗CTLA-4和抗PD-1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生物答案(共7页)第3页的双克隆抗体,
则分子双抗能结合一个CTLA-4分子和一个PD-1分子,A正确;B、双克隆抗体能同时结合CTLA-4和PD-1,所以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减少副作用,B正确,C、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所以同时用CTLA-4和PD-1免疫后提取B淋巴细胞,
不能融合成同时分泌两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双克隆抗体与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受体不能被特定分子结合,从而使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D错误。12、【答案】B【解析】A、图中培养基B上的抑菌圈最大,所以最有效的抗生素是B培养基中的抗生素,A正
确;B、抗生素不会诱导细菌发生抗药性突变,抗性突变发生在抗生素选择之前,B错误;C、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变异是不定向的,C正确;D、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抗药性个体被选择出来,淘汰了不抗
药个体,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13、【答案】D【解析】A、过程①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实验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过程②用物电刺激或Ca2+载体激活重构胚,时期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B正确;C、“中中”和“华华”的遗
传物质不来自于代孕母猴,故性状不同,C正确;D、克隆猴的成功培育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14、【答案】D【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巴氏小体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形成,可以用碱性染料甲紫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后观察,A选项正确;B、当小鼠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
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则只有1条X染色不会形成巴氏小体,B选项正确;C、正常雌鼠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有两条X染色体,会形成巴氏小体,正常雄鼠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不会
形成巴氏小体,C选项正确;D、含巴氏小体的雄鼠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能是正常卵细胞与异常XY型精子受精,也可能是XX型异常卵细胞与正常Y型精子结合,D选项错误。15、【答案】A【解析】A、Drp1蛋白质磷酸化过程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其结合,这一
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Drp1蛋白质磷酸化也将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因而可以参加各种化学反应,A正确;B、小鼠体细胞不能发生减数分裂,只有成为卵细胞中的线粒体才有机会遗传给后代,B错误;C、化学信息主要来自于生物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缺氧环境不是化学信息,C错误;D、由题目信息得不到长期处于缺氧环境的小鼠的正常细胞与细胞癌变的关系,D错误。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生物答案(共7页)第4页16、【答案
】A【解析】A、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实验中没有体现出两重性,A错误;B、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通过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C、分析图中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的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说
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C正确;D、B组实验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13-4.0=9cm,GA3、IAA单独处理促进伸长作用分别是6.5-4=2.5cm、4.5-4=0.5cm,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GA3、IAA单独处理的倍数分别为9
÷2.5=3.6倍、9÷0.5=18倍。17、【答案】D【解析】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消耗等量葡萄糖,产生CO2(6+2)是消耗O2(6)的4/3倍,A正确;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
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丙酮酸转化为乙醇,B正确;C、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完全相同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D、供氧充足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利用的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D错误
。18、【答案】C【解析】A、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A正确;B、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B正确;C、食物是密度制约因素,其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C错误;D、人类活
动也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正确。19、【答案】C【解析】A、种植抗旱抗风沙的植被和制定合理载畜量,利用了自生原理(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和协调原理(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树种、考虑畜牧
养殖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放牧会导致地上生物量减少,中度放牧使植物将生物量向地下部分转移,B正确;C、食草动物和草之间为捕食关系,C错误;D、该草原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和
垂直结构,D正确。20、【答案】B【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25,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1/15,A为14/15,则AA=196/2
25,Aa=28/225,aa=1/225。A、由分析可推知Ⅱ2和Ⅱ3在乙病上的基因型都是Aa,故Ⅲ1(2/3Aa,1/3AA),人群中正常的男性28/224Aa,子代患乙病概率为28/224*2/3*1/4=1/48,A错误;B、Ⅲ3的基因
型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Aa/AA+Aa=28/225=1/8,为AA的概率为1-1/8=7/8,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8×1/2=1/16,患甲病的概率为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
病的概率为1/2×1/16=1/32,B正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生物答案(共7页)第5页确;C、Ⅲ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Ⅲ6为AaXbXb,Ⅱ3和Ⅲ6的基因型相同,C错误;D、乙
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患乙病,其基因型是aa,致病基因来自于Ⅱ2和Ⅱ3,Ⅱ2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Ⅰ1和Ⅰ2,而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3,所以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或Ⅰ2和Ⅰ3,D错误。21、【答案】(1)线粒体、细胞质基质(2分,
答全给分)光补偿点(1分)减少(1分)左移(1分)(2)h(1分)减少(1分)(3)NaHCO3(1分)NaHCO3(1分)右(1分)20(2分)(4)设置两组实验,实验组敲除M基因(或抑制M基因表达),对照组不做处理;将两组南瓜植株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植株的光
合速率(3分)【解析】(1)图甲中A点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细胞质基质。而B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称为光补偿点,在B点突然升高CO2浓度,短时间内NADPH的量会下降。若
提高CO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上升,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可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点应左移。(2)图乙f和h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fh之间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O2浓度在降低,O2浓度在
增大,O2浓度最大的是h点。j点在e点上面,中间的差值是此段时间内该作物呼吸作用的CO2净产生量,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3)两个装置中的幼苗不同,这是实验自变量,其他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测净光合速率时,A、B装置烧杯中溶液为NaHCO3,用来给光合作用
提供CO2。实验进行30分钟后,A装置进行光合作用强于呯吸作用,植物释放O2,所以红色液滴向右移动。B装置中红色液滴右移是环境因素(如气压等)对实验产生影响的结果,主要起对照作用,A装置同样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
三倍体西瓜苗的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值是(5.5-0.5)*2g/30分钟=10g/30分钟,所以净光合速率每小时为20g/h。(4)本实验的课题是探究光合产物是否能以蔗糖的形式转运出叶片,自变量是细胞膜上是否有蔗糖转运蛋白,因变量是植株的光合速率,无关变量是培养条件
。所以实验思路是:设置两组实验,实验组敲除M基因(或抑制M基因表达),对照组不做处理;将两组南瓜植株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植株的光合速率。22.【答案】(1)4(1分)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
体(2分,答全给分)次级卵母细胞(1分)(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2分)a、c(2分)(3)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2分,答全给分)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分,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生物答案(共7页)第6页答全给分)(4)1/2、3/4、1(3分
,答全给分)【解析】题图分析,图1中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乙表示卵原细胞,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趋势可知,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丁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图2中a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之比为1∶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和后期,c表示的数量关系代表的是体细胞的正常染色体和DNA数目,也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比为1∶2,但染色体数目为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e表示染色体和DNA数目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可代表成熟的生殖细胞。(3)诱导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有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等;制作“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
的变化”实验装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根据题意分析,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形成的精原细胞中的每一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一个含有32P,另一
个不含32P;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分开都随机进入两个精细胞,则产生的四个精细胞都含有32P;若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32P的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个精细胞,则产生的精细胞含有32P的有2个,占总数的1/2;若两个次
级精母细胞分别发生了以上两种情况,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有3个含有32P,占总数的3/4。23、【答案】(1)物种组成(1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非生物环境)(1分)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可写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可写成食物链和食物网)(2分)(2)
W1或A1+B1+C1+D1或A1+B1+C1+A2+B2+C2+D2(2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分)A2(1分)(3)1250kJ(2分)15%(2分)【解析】(2)分析图1可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W1=A1+B1+C1+D1,又因为D1=A2+B2+C2+D2,所以W1=A1+B1+C1+A2+B2+C2+D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2。(3)分析图2可知,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乙的同化量为200kJ,丙的同化量为30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30200×100%=15%。24、【答案】(1)翻译(2分)RNA聚合酶(2分)茎(2分)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
体*生物答案(共7页)第7页(2)(两端)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2分)识别序列(识别位点)(2分)(3)②pH为1.7的缓冲液(2分)常温(1分)③a、若A组的褐化程度明显小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
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2分)b、若A组的褐化程度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不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2分)【解析】(1)由图1可知,靶mRNA与反义RNA可形成互补的双链RNA发,则靶mRNA与反义RNA的碱基序列互补。形成的双链R
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或被RNA酶快速降解,不能完成翻译,会在翻译水平上抑制马铃薯内源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由于反义RNA可有效降低马铃薯内源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薯块的损伤褐化现象,所以反义基因应该在马铃薯块茎中表达,那
么该启动子应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启动基因的转录。(2)引物应该与目的基因的两端结合,则根据马铃薯POT33基因(两端)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在引物的5'端加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就能保证目的基因与运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
端,以满足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的需要。(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性溶液可能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实验分两组,A组是实验组,加入酸性溶液即实验材料里的pH为1.7的缓冲液,B组为对照组,加入清水,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加入酸性溶液,保存条件为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应该置于常温下保存。题干中多酚
氧化酶会使马铃薯块茎变褐,若A组的褐化程度明显小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若A组的褐化程度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不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