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湘鄂冀三省七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中图版答案.pdf,共(4)页,148.53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d2bf5a10a76e3e1c60399ece00632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4页)2020~2021学年度湘鄂冀三省七校联考高一地理参考答及试题案解析(中图版)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C2.A【解析】1.从材料可知,类地行星(Kepler-1649c)距
离地球约30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但位于银河系的范围,C正确。2.依据材料可知,是类地行星,因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可能有固态和液态水,A正确。“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是类地行星,说明这颗类地行星运行轨道是安全的,B错误。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公转轨道半径有可能大于日地距离,C错误。
无法判断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气,D错误。【答案】3.B4.D【解析】3.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排列顺序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可知,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金星与火星,B正确。4.根据题意可知,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该位于太阳和地球轨道之间,位于地球公转轨道
内侧的行星,即地内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D正确,A错误;冲日现象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可发生冲日现象,行星和太阳分别
在地球的两侧,说明地内行星不能发生冲日现象,B错误;火星位于地球轨道外侧,会出现冲日现象,但不会出现凌日现象,C错误。【答案】5.B6.A【解析】5.读图可知,图示有地月系、太阳系两个天体系统,B正确。6.地球位于“得天独
厚的位置”是指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有大气层的存在、地球质量和体积不是位置。【答案】7.A8.C【解析】7.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
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8.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即太阳位于纵坐标“2
”处,那么“生命宜居带”会向距离太阳较远的地方移动,刚好覆盖木星,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木星。【答案】9.B10.C【解析】9.由材料“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可知,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黑子会出
现在日面上,而根据所学可知,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光球层,B项正确。10.适宜发展光伏发电的区域太阳能资源丰第2页(共4页)富。新疆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少云,日照强烈;且纬度较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故其太阳能资
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C项正确。新疆处于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小,A项错误。新疆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空气相较于青藏高原并不稀薄,D项错误。新疆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但空气厚度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条件
较差,故B项错误。【答案】11.C12.D【解析】11.昆明最大太阳辐射量的月份是4月份,此时昆明雨季未到,春季晴天多,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导致4月份太阳辐射量大;上海最大太阳辐射量的月份是7月份,此时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气温高,云少,太阳辐射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导致7月份太阳辐射量大;两地
最大太阳辐射量的月份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气象,C正确。纬度差异不大,地形、海陆位置影响不大,ABD错误。12.昆明太阳辐射量年内变化幅度小于上海,主要因为纬度低,昼长变化小,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变化不大,因此太阳辐射量年内变化小
,D正确。植被、气温差异不大,昆明四季如春,云量少,ABC错误。【答案】13.D14.A【解析】13.耀斑会干扰地球磁场和电离层,影响磁场和无线短波通信,耀斑活动少时对二者的干扰也会减少,③④正确,故选D。1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我国夏季风的形
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而海陆气温的变化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动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故选A。【答案】15.A16.A17.D【解析】15.考查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液、气三态介质传播,而横波
只能通过固态介质传播,故地震发生时,潜泳的游客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感觉不到左右摇晃,A正确。16.根据材料可知,震源深度10千米,说明此次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17.考查地震
波的特点。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出现左右摇晃,故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D正确。【答案】18.B19.C【解析】18.读图可知图中的圈层属于水圈的湖水与冰雪,B正确。草原和森林属于生物圈,A错
误。森林与湖泊,属于生物圈和水圈,C错误。冰雪与森林,属于水圈、生物圈,D错误。19.湖泊中有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这涉及到的是生物圈,湖泊本身属于水圈的一部分,且湖泊的边缘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可知其涉及到了岩石圈。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湖泊”涉及到的圈层主要有生物圈、水圈以及岩石圈,故C正确。【答
案】20.D21.B22.D【解析】20.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
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第3页(共4页)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21.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B正确。22.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
层;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答案】23.B24.C25.D【解析】23.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哺乳动物;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24.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
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25.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是第四纪最重要的特征。二、非选择题:共4题,50分。26.(14分)【答案】(1)土星(2分)地球(2分)(2)日冕(2分)(太阳)黑子(2分)(3)地壳(2分)古登堡(2分)(4
)古生代(2分)【解析】(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小行星带内侧的曲线③为火星的公转轨道,外侧的曲线②为木星的公转轨道,那么曲线①为土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地球
的公转轨道。(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里及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里及外为地核、地幔、地壳,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
间为地壳,曲线③代表的是地核和地幔的界面,因此是古登堡界面。(4)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的时代是古生代,因此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古生代。27.(8分)【答案】(1)变化规律:随纬度增高而减小,(2分)随高度增高而增大。(2分)(2)差异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大(为丰富区),四川盆地太阳辐射量小(为贫乏区)。(2分)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偏少,光照强,太阳辐射量大;四川盆地降水量大,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较小。(2分)【解析】(1)读图可知,从北纬25°到北纬45°之
间,全球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增高逐渐下降;根据材料信息“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可推知,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太阳光经过的大气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越多,因此全球太阳总辐射量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2)青藏高原海拔高
,大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辐射量最大;四川盆地因地形和气候原因,一年中降水较多,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少。28.(10分)【答案】(1)中生(2分)爬行动物(2分)(2)中生代结束(2分)(3)陨星撞击
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与地球撞击会在地球表面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震动,引发森林大火,烟尘遮蔽阳光,植被难以生长,破坏恐龙的生存环境。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破坏了恐
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气候变化说: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气候逐渐转变为寒冷干燥的气候,第4页(共4页)导致恐龙灭绝。(任意观点言之有理得4分)【解析】(1)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2)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灭绝,此时期
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3)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恐龙食物匮乏,最终灭亡。不论哪个猜想都离不开恐龙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言之有理即可。29.(18分)【答案】(1)具有适宜的温度(2分)合适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2分)充足的液态水(2分)(2)大气
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宇宙辐射强。(任意答对三点得6分)(3)判断结论一:不存在生命。理由:木卫二体积和质量太小,大气层极其稀薄;远离太阳,温度极低,生命难以产生和存续;即使液态水也深处冰层之下,压力极大;科学探测并未发现真正
意义上的生命体存在。判断结论二:存在生命。理由:木卫二存在大量的液态水,水是孕育生命的必要条件;有大气层,而且还有氧气存在;内能的释放为生命提供热能;有与地球相似的元素构成;科学探测的新发现,如黏土质矿物的存在、海底可能有火山等,间接为生命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任意结论答对三点得6分)
【解析】(1)行星表面温度高低,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日地距离适中,所以地表有适宜的温度,距离太阳太近、太远,都不适宜生命生存,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2)火星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主要从液态水、大气、温度、土壤等方面分析
。(3)本题为开放式题目,如果认为木卫二上不存在生命,可从木卫二体积和质量太小,大气层极其稀薄;远离太阳,温度极低,生命难以产生和存续;即使有液态水也深处冰层之下,压力极大;科学探测并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存在等方面考虑。如果认为木卫二上存在生命,可从木卫二存在大量的液态水,水是孕育生命的必要
条件;有大气层,而且还有氧气存在;内能的释放为生命提供热能;有与地球相似的元素构成;科学探测的新发现,如黏土质矿物的存在、海底可能有火山等,间接为生命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