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武汉专题】

PDF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1.660 M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武汉专题】.pdf,共(22)页,1.660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4769515021724ff406acf5a639c0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化学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与生活、科技、医药、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节期间燃放的焰火的颜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

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B.14C可用于文物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C.港珠澳大桥桥梁采用先进的抗腐蚀方法,钢铁桥梁被腐蚀是氧化还原反应D.“新冠抗疫”中,用于消毒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氯的含氧酸盐【答案】B【解析】【详解】A.春节期间燃放

的焰火的颜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A正确;B.14C与12C互为同位素,B错误;C.钢铁桥梁被腐蚀,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为氯的含氧酸盐,D正确;故选B。2.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HClO的结构式

:HClOB.2NaS的电子式为:C.中子数为176,质子数为117的Ts核素符号:176117TsD.用电子式表示2NaO的形成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A.HClO为共价化合物,氧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氯原子各共用一对电子,结构式

为HOCl,A错误;B.2NaS为离子化合物,书写电子式时同种离子不能合并,电子式应为,B错误;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176,质子数为117的Ts核素符号:293117Ts,C错误;D.用电子式表示2NaO

的形成过程:,D正确;故选D。3.安全意识对我们的生产生话非常重要。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C.不慎将强酸沾到

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3NaHCO溶液冲洗D.贴有这些标识的物质应与贴有这个标识的物质分开放置【答案】A【解析】【详解】A.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A错误;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

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B正确;C.不慎将强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3NaHCO溶液冲洗,C正确;D.易燃品、爆炸品应与氧化剂分开放置,贴有这些标识的物质应与贴有这个标识的物质分开放置,D

正确;故选A。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元素符号XYZRTW原子半径(nm)0.1600.0890.1020.1430.0740.099主要化合价222、4、6327、-1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A.离子半径:223TXRB.相同条件下,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TZC.Z、W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ZD.Y与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Z主要化合价是-2、+4、+6,则Z是S元素

;X、Y主要化合价是+2价,说明它们是第IIA的元素,由于原子半径:X>Z>Y,则X是Mg元素,Y是Be元素;R主要化合价是+3价,原子半径:X>R,则R是Al元素;T主要化合价是-2价,Z原子半径小于Y,则

T是O元素,W主要化合价为+7、-1,则W是Cl元素。【详解】A.X是Mg元素,R是Al元素,T是O元素,它们形成的离子分别为Mg2+、Al3+、O2-,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的核电荷数越

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T2->X2+>R3+,A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Z是S元素,T是O元素,它们是同一主族的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O>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T)>H2S(Z),B

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强于S,高氯酸酸性强于硫酸,C正确;D.Be与Cl形成的化合物BeCl2,其中Be原子的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故选D。5.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K、Cl、23CO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4NH、2Fe、3NOC.含有大量3HCO的溶液中:4NH、K、24SO、OHD.遇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无色透明溶液中

:K、3NO、24SO、3Fe【答案】A【解析】【详解】A.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无色溶液呈碱性,Na、K、Cl、23CO无色且能大量共存,A正确;B.pH2的溶液呈酸性,2Fe、3N

O酸性环境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3HCO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3Fe为黄色,不符合无色透明溶液,D错误;故选A。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A.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B.“NaOH溶液显碱性,23NaCO溶液也显碱性”可推出“NaOH属于碱,23NaCO也属于碱”C.由“Mg在2CO中燃烧生成MgO和C”可推出“Na

在2CO中燃烧可能生成23NaCO和C”D.由“2222322NaO2CO2NaCOO”反应可推出“2222322NaO2SO2NaSOO”反应也能发生【答案】C【解析】【详解】A.铝表面有致密氧化膜,

可以保护内部金属,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A错误;B.23NaCO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B错误;C.由“Mg在2CO中燃烧生成MgO和C”可推出“Na在2CO中燃烧可能生成23NaCO和C”,C正确;D.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硫酸钠22224NaOSONaSO,D错误;故选C。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有①323NaHCO(s)NaCO(s)NaOH(aq)饱和石灰水②NaOH(aq)HCl(a

q)23Al(s)NaAlO(aq)Al(OH)(s)过量③22NaNaONaOH氧气水点燃④AlHCl(aq)233FeO(s)Fe(s)FeCl(aq)高温⑤2

BaCl(aq)23SSOBaSO氧气点燃⑥22MgCl(aq)Mg(OH)(s)MgO(s)石灰乳煅烧⑦34Δ232FeONaOHAlAlONaAlOaq高温溶液A.2个B.3

个C.4个D.5个【答案】C【解析】【详解】①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H2O,Na2CO3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两步反应均能实现,故①正确;②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NaAlO

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故②错误;③钠与氧气点燃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两步反应均能实现,故③正确;④Al与Fe2O3高温发生铝热反应生成

Al2O3和Fe,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故④错误;⑤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故⑤错误;⑥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Mg(OH)2不稳定,加热分解为M

gO,故两步都可以实现,故⑥正确;⑦铝与四氧化三铁高温条件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两步反应均能实现,故⑦正确;①③⑥⑦正确,故选C。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利用3FeCl溶液腐蚀铜质电路板:3222FeCuCu2FeB.32CaHCO溶液

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2332HCOOHCaCaCOHOC.将足量的氯气通入2FeI溶液中:23222Cl2Fe2I2Fe4ClID.将2SO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2223SO2ClOHOSO2HClO【答案】A【解析】【详解】A.利用3FeCl

溶液腐蚀铜质电路板:3222FeCuCu2Fe,A正确;B.32CaHCO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2233232HCO2OHCaCaCO2HO+CO,B错误;C.足量的氯

气通入2FeI溶液中,Fe2+、I-比例为1:2,离子方程式为23223Cl2Fe4I2Fe6Cl2I,C错误;D.2SO气体与NaClO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A。9.生物浸出是用细菌等微生物从固体中浸出金属离子,有速率快、浸出率高等特点。氧化亚铁硫杆菌是一类在酸性

环境中加速2Fe氧化的细菌,其浸出ZnS矿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浸出过程中,反应I和反应II两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在反应I和反应II两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元素只有H、ZnC.反应II的方程式:3222FeZnSZn2FeS

D.理论上反应I中每消耗21.12LO可浸出26.5gZn【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I和反应II两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在反应I和反应II两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为O、Fe、S,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元素有H、Zn,B正确;C.由图中转化可知反应Ⅱ的方程式为2

Fe3++ZnS═Zn2++2Fe2++S,C正确;D.没有注明标况,无法根据气体体积计算,D错误;故选D。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三周期的四种主族元素。W和X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X与Z同族,且Z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Y的周期序数等于主族序数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B.X、Z具有相同的最高价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ZXYD.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答案】B【解析

】【分析】Y的周期序数等于主族序数3倍,Y为Na元素,X与Z同族,且Z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X是O元素,Z是S元素,W和X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是N元素。【详解】A.Y的氢化物NaH是由Na+

和H-构成的离子化合物,A正确;B.S的最高价为+6价,O无最高正价,B错误;C.O2-、Na+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O2-大于Na+,O2-、Na+有2个电子层,S2-有3个电子层,S2-半径较大,简单离子半径大小2-2-+SONa,

C正确D.O与N、S、Na可形成NO、NO2、N2O4、SO2、SO3、Na2O、Na2O2的二元化合物,D正确;故答案选B。11.用A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31molFeCl溶于水形成的胶体中含有AN个3Fe(OH)胶体粒子B.227.

8gNaO中含有阴离子数目为A0.1N,与足量水反应时电子转移了A0.1NC.常温常压下,21.8gDO中所含中子数约为AN个D.等质量的CO和2N含有的分子数目均为AN【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是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1molFe

Cl3溶于水形成的胶体中含有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AN,A错误;B.22NaO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组成,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7.8g=0.1mol78g/mol,227.8gNaO中含有阴离子数目为A0.1N,22NaO与足量水反应方

程式为22222NaO+2HO=4NaOH+O,1mol22NaO转移电子数为AN,227.8gNaO与足量水反应时电子转移了A0.1N,B正确;C.1.8gD2O的物质的量为1.8g20g/mol=0.

09mol,每个D2O中含10个中子,所以含有中子数为0.9AN,C错误;D.CO和2N的质量未知,无法计算分子数目,D错误;故选B。12.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鲜花褪色氯气具有漂白性玻璃片B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

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有Na,无KC向某溶液中先加KSCN溶液,再滴氯水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红溶液中一定含有2FeD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2FeCl溶液、NaI溶液中溶液分别呈无色和棕黄色还原性:2IBrF

e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是氯气与鲜花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鲜花褪色,A错误;B.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光排除干扰,无法确定溶液中无K,B错误;C.向某溶液中先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再滴氯水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2Fe,C正确;D.2Fe、3Fe均有颜色,将少量的溴水滴入2FeCl溶液,溶液呈无色描述错误,D错误;故选C。13.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实验,下列不能达

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3NaHCOC.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少量2Fe(OH),先打开止水夹a,一段时间后再关闭aD.用图4所示装置验证3NaHCO和23NaCO的热稳定性,Y中物质是2

3NaCO【答案】A【解析】【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HCl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HCl易挥发,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的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B.二氧化碳、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生成碳

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氨气极易溶于水,导气管没有插入液面以下可以防倒吸,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用于吸收尾气,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3NaHCO,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C.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少量2FeOH,先打开止水夹a,则2442FeH

SOFeSOH=,2H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a,由于继续产生2H,A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将A中溶液压入B试管中,发生4242FeSO2NaOHFeOHNaSO=,且整个体系中处于2H的还原性氛围中,能够防止2FeOH被氧化,故能达到

实验目的,C不符合;D.外管温度高,内管温度低于外管,Y中物质是23NaCO,用图4所示装置验证3NaHCO和23NaCO的热稳定性,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故选A。14.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100mL5.0molI盐酸恰好将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

收20.05molCl,恰好使其中的2Fe全部转变为3Fe,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A.23FeOB.34FeOC.45FeOD.57FeO【答案】C【解析】【详解】n(HCl)=0.1L×5.0mol

/L=0.5mol,由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可知,氧化物中含有n(O)=12n(HCl)=0.25mol,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5mol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Cl3,因n(Cl-

)=0.5mol+0.05mol×2=0.6mol,则n(Fe3+)=13n(Cl-)=0.2mol,所以氧化物中n(Fe):n(O)=0.2:0.25=4:5,故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Fe4O5,故合理选项是C。15.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

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3Al、3Fe、2Mg、2Ba、4NH、Cl、24SO、23CO、OH,现分别取100mL的两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气体448mL(标准状

况)气体,无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甲。②向甲溶液中通入过量2CO,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1.02g固体。③第二份加足量2BaCl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的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到11.6

5g固体,向滤液中加入3AgNO溶液又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①可知源溶液存在离子为4NH,其浓度为0.02mol/LB.原溶液一定存在ClC.原溶液肯定没有3Fe、2Mg,一定含有Na且N

a0.02molnD.3244NH:Al:SO2:1:5nnn【答案】C【解析】【分析】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4N

H,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浓度为:c(4NH)=0.02mol=0.2mol/L0.1L;无沉淀生成,则一定不含有Fe3+、Mg2+;②向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即为Al(OH)3,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由于Al3+与23CO不能大量共存,所以

一定不含有23CO,Al3+和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NaAlO2溶液,向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即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1.02g固体即为氧化铝,根据铝元素守恒,得到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n(Al3

+)=2×1.02g102g/mol=0.02mol;c(Al3+)=0.02mol=0.2mol/L0.1L;③第二份溶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24SO离子,无Ba2+。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

,得到11.65g固体即BaSO4的质量是11.65g,物质的量为:n(BaSO4)=11.65g÷233g/mol=0.05mol,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24SO的物质的量是0.05mol,c(24SO)=0.05mol÷0.1L=0.5mol/L;综上可

知,一定含有的离子是:4NH、Al3+、24SO,其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L、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还含有钠离子,一定不含Fe3+、Mg2+、Ba2+,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详解】A.由①可知原溶液存在离

子为4NH,其浓度为0.2mol/L,A错误;B.由分析可知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存在Cl,B错误;C.原溶液肯定没有3Fe、2Mg,任何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4NH、Al3+、24SO,其浓度分别是:0.2mol/L、0.2mol

/L、0.5mol/L,可知4NH、Al3+的正电荷总量小于24SO负电荷总量,依据溶液中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则一定有Na+存在,若无氯离子存在,则0.2mol/L×1+0.2mol/L×3+c(Na+)×1=0

.5mol/L×2,解得c(Na+)=0.2mol/L,若含有氯离子,则c(Na+)>0.2mol/L,一定含有Na且Na0.02moln,C正确;D.由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的离子是:4NH、Al3+、24SO,其浓

度分别是:0.2mol/L、0.2mol/L、0.5mol/L,4324NH:Al:SO2:2:5nnn,D错误;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16.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形成的周期表经过了众多化学家的艰辛

努力,历经一百多年。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④⑦⑧形成的简单离子,其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2)推测⑤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

____(填字母)。A.最高正化合价为5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3NH弱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硝酸强D.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氢气化合(3)③④⑧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4)用电子式表示①与③

形成18e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5)由②、⑨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②、⑨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遇水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和一种碱性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6)在含有①、⑥、⑦简单阳离子的100mL溶液中,逐滴滴加5mo

l/L的NaOH溶液到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计算:①沉淀减少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②a点的数值为:_______mL。【答案】(1)23+S>FAl(2)CD(3)FO>S(4)(5)323NCl3HO3HClONH

(6)①.322Al(OH)+OHAlO2HO②.120【解析】【分析】根据周期表结构与元素所在位置,①~⑨对应的元素分别是①氢、②氮、③氧、④氟、⑤砷、⑥镁、⑦铝、⑧硫、⑨氯。【小问1详解】元素④⑦形成的简单离子分

别是F、3+Al,具有2个电子层且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半径大小顺序是3+FAl,元素⑧形成的简单离子是2S,具有3个电子层,电子层越多的简单离子半径越大,因此三种元素的离子半

径大小顺序是23+S>FAl。【小问2详解】A.元素⑤位于第ⅤA族,最高正价为+5,A是⑤具有性质;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B是⑤具有性质;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C是⑤

不具有的性质;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与氢气化合变难,N2在常温下不与H2化合,元素⑤在常温下也不与H2化合,D是⑤不具有的性质;故选CD。【小问3详解】③⑧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对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OS,③④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对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FO,因此三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S。【小问4详解】①③分别是氢、氧元素,氢原子有1个电子,氧原子有8个电子,两者形成的18电子化合物是H2O2,其形

成过程的电子式为:。【小问5详解】②⑨分别是N和Cl,符合要求的化合物是NCl3,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3NCl3HO3HClONH。【小问6详解】元素①、⑥、⑦简单阳离子分别是H、2Mg、3Al,逐滴滴加N

aOH溶液时,0~20mL为NaOH与H反应,没有沉淀生成,20~amL为NaOH与2Mg、3Al反应,分别生成沉淀物2Mg(OH)、3Al(OH),a~bmL为NaOH与3Al(OH)反应,使3Al(OH)溶解,bmL后剩余

2Mg(OH)。①沉淀减小时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2Al(OH)+OHAlO2HO。②根据图中数据知生成2Mg(OH)5.8g,生成3Al(OH)7.8g。设生成上述沉淀分别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1VmL、2VmL,列式计算得:2+21

31Mg+2OH=Mg(OH)2mol58g5molL×V10L5.8g1312mol58g5molL×V10L5.8g,1V=403+3132Al+3OH=Al(OH)3mol78g5m

olL×V10L7.8g1323mol78g5molL×V10L7.8g,2V=60因此a点的数值是20mL+40mL+60mL=120mL。17.A、B、C、D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1)若A、B、C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D为强酸或强碱溶液,当D为强碱溶液时,写出A中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C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若A、B、C的溶液均显碱性,C

为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①D的电子式为_______。②除去B固体中混有的C固体的方法为_______(填除杂方法的名称);若向B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D,则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3)若A为气体单质,D为

一种黑色金属单质。①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②一定条件下,D能与水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③将C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且3min后沉淀颜色不变。实验探究沉淀的组成。已知Fe(HCO3

)2在水中不存在。i.取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ii.向i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不变红。iii.向ii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立即变为红色。由此可知,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_____

__(填离子符号)。探究过程中发现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比Fe(OH)2_______(填“难”或“易”)于被空气氧化。【答案】(1)①.②.-2AlO+2H2O+CO2=Al(OH)3↓+-3HCO(2)①.②.加热③.变

浑浊(3)①.Cl2+2Fe3+=2Fe2++2Cl-②.3Fe+4H2O(g)高温Fe3O4+4H2③.Fe2+、2-3CO④.难【解析】【分析】A、B、C、D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1)若A、B、C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

合物,D为强酸或强碱溶液,当D为强碱溶液时,则A是铝盐,B是Al(OH)3,C是偏铝酸盐,D是NaOH溶液。(2)若A、B、C的溶液均显碱性,C为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是NaOH,B是Na2CO3,C是Na

HCO3,气体D是CO2。(3)若A、B、C的溶液均显碱性,C为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是NaOH,B是Na2CO3,C是NaHCO3,气体D是CO2,Fe3+遇SCN-会变为红色,Fe2+遇SCN-不会变为红色,Fe2+被H2O2氧化

产生Fe3+而使SCN-溶液变为红色。【小问1详解】A、B、C、D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A、B、C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D为强酸或强碱溶液,当D为强碱溶液时,则A是铝盐,B是Al(OH)3,C是偏铝酸盐,D是NaOH

溶液。A中含有阳离子是Al3+,Al3+的结构示意图为:;C是偏铝酸盐,向其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反应产生Al(OH)3沉淀和-3HC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H2O+CO2=Al(OH)3↓+-3HCO;【小问2详解】若A、B、C的溶液均显碱性,C为焙制糕点的发

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是NaOH,B是Na2CO3,C是NaHCO3,气体D是CO2。①CO2是共价化合物,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CO2

的电子式为:;②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所以除去Na2CO3中杂质NaHCO3可采用加热分解的方法;若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反应产生溶解度小的NaHCO3沉淀,因此看到溶液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C

O2=2NaHCO3↓;【小问3详解】若A为气体单质,D为一种黑色金属单质,则A是Cl2,D是Fe,B是FeCl3,C是FeCl2。①反应Ⅲ是Cl2与FeCl2反应产生FeCl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3+=2Fe2++2Cl-;②D是Fe,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Fe3O4、

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③C是FeCl2,将FeCl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且3min后沉淀颜色不变,说明该沉淀不是Fe(OH)2沉淀,i.取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说明其中含有2-3CO;ii.向i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不变红,说明其中无Fe3+;iii.向ii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立即变为红色,说明此时其中含有Fe3+,是Fe2+被H2O2氧化产生Fe3+,则原沉淀中含有Fe2+。综上所述可知:该白色沉淀

中含有Fe2+、2-3CO;探究过程中发现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变为红褐色。则说明该沉淀稳定性强,比Fe(OH)2难于被空气氧化。18.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1)写出装置A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2)B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3)F装置

的作用是_______。(4)E用于收集2Cl,请完善E装置并用箭头标明进出气体方向_______(5)为了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C装置23NaSO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6)氯气通入D装置饱和3NaHCO溶液中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氧酸,该实验证明氯

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填“盐酸”或“次氯酸”)。(7)加热2MnO和14molL稀盐酸混合物,无明显现象。可能是Hc或Clc较低,为探究Hc和Clc浓度变化对2MnO氧化盐酸的影

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将i、ii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答案】(1)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2)饱和食盐水(3)吸收尾气Cl2,防止污染空气(4)(5)SO23+Cl2+H

2O=SO24+2Cl-+2H+(6)盐酸(7)MnO₂氧化盐酸的反应中,c(H+)、c(Cl-)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₂氧化,c(H+)变化的影响大于c(Cl-)【解析】【小问1详解】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

成氯气,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答案: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小问2详解】氯气中含挥发出的HCl,用饱和食盐水除去,答案:饱和食

盐水;【小问3详解】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F是尾气处理装置,所以F中可以是NaOH溶液,用于吸收尾气Cl2,防止污染空气,答案:吸收尾气Cl2,防止污染空气;【小问4详解】Cl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长进短出,答案:。

【小问5详解】氯气有氧化性,能将23NaSO溶液中SO23氧化为SO24本身被还原为Cl-,离子方程式SO23+Cl2+H2O=SO24+2Cl-+2H+,答案:SO23+Cl2+H2O=SO24+2C

l-+2H+;【小问6详解】氯气通入水溶液会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能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比碳酸酸性强的盐酸,答案:盐酸;【小问7详解】盐酸中c

(H+)、c(Cl-)较低,不能被MnO2氧化,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₂氧化,MnO₂氧化盐酸的反应中,c(H+)变化的影响大于c(Cl-),答案:MnO₂氧化盐酸的反应中,c(H+)、c(Cl-)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₂氧化,c(H+)变化的影

响大于c(Cl-)。19.以冶炼铝的废弃物铝灰为原料制取超细α-氧化铝,既降低环境污染又可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已知铝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杂质SiO2、Fe3O4、Fe2O3),其制备实验流程如下:(1)为提高“浸取”效率,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

__(任写两条)。(2)浸取时Fe3O4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加30%H2O2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4)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3244422323232AlSONHSOHOAlONHNSOSOHOabc

煅烧(未配平),将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①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②KMnO4溶液褪色(4MnO被还原为Mn2+),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5)为探究硫酸铝铵的组成,称取15.72g硫酸铝铵[aAl2(SO4)3·b(NH4

)2SO4·cH2O]样品,将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并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氨水,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02g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05mol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铝铵的化学式为_______。【答案】(1)搅拌、加热(2)Fe3O4+

8H+=Fe2++2Fe3++4H2O(3)2Fe2++H2O2+2H+=2Fe3++2H2O(4)①.N2②.24MnO+5SO2+2H2O=2Mn2++52-4SO+4H+(5)Al2(SO4)3·2(NH4)2SO4·10H2O【解析】【分析】铝

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杂质SiO2、Fe3O4、Fe2O3)加稀硫酸,Al2O3、Fe3O4、Fe2O3转化为离子,SiO2不溶于硫酸,过滤,滤液中含有A13+、Fe2+、Fe3+,加双氧水,Fe2+被氧化为Fe3+,加入氨水,Fe3+转化为F

e(OH)3沉淀,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铵[aAl2(SO4)3·b(NH4)2SO4·cH2O],结晶、干燥、煅烧得到α-Al2O3,据此分析回答问题。【小问1详解】为提高“浸取”效率,常采取的措施是搅

拌、加热,适当升高反应混合物的温度等;【小问2详解】浸取时Fe3O4于硫酸反应产生FeSO4、Fe2(SO4)3和H2O,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

小问3详解】加30%H2O2溶液,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小问4详解】①aAl2(SO4)3·b(NH4)2SO4·cH2O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为NH

3、N2、SO2、SO3,分解产生的NH3溶于水,所以能够被NaHSO3溶液吸收;SO3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H2SO4,所以SO3也可以被NaHSO3溶液吸收,SO2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变为H2SO4,故最后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

是N2;②酸性条件下,KMnO4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锰离子,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MnO+5SO2+2H2O=2Mn2++52-4SO+4H+;【小问5详解】称取15.72g硫酸铝铵[aAl2(SO4

)3·b(NH4)2SO4·cH2O]样品,将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并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氨水,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02g沉淀,该沉淀是Al2O3,其物质的量n(Al2O3)=1.02g=0.01mol102g/mol;则在15.72g硫酸铝铵中含有Al3+的物

质的量n(Al3+)=2×2×n(Al2O3)=0.04mol;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05mol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产生BaSO4,其物质的量为n(2-4SO)=n(BaSO4)=0.05mol,

在15.72g硫酸铝铵中含有2-4SO的物质的量n(2-4SO)=2×n(BaSO4)=0.1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3n(Al3+)+n(+4NH)=2n(2-4SO),n(+4NH)=2×0.1mol-3×0.04mol=0.08mol,其中含有

水的质量为m(H2O)=15.72g-0.04mol×27g/mol-0.08mol×18g/mol-0.1mol×96g/mol=3.6g,n(H2O)=3.6g=0.2mol18/mol,根据物质

组成,结合元素守恒可知:n[Al2(SO4)3]:n[(NH4)2SO4]:n(H2O)=0.02mol:0.04mol:0.2mol=1:2:10,则该硫酸铝铵的化学式为Al2(SO4)3·2(NH4)2SO4·10

H2O。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5781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