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同步备课】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最新人教版)》【同步备课】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案)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docx,共(6)页,148.61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74c23d7cb8327a108dd57f3a481fa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2.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
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前引入。1.问题: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
长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1米=100厘米。2.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1米=()厘米100厘米=()米9米=()厘米400厘米=()米5米=()厘米3.课件出示。(1)指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并估一估大约是多长。(2)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数学书的长、
宽、高。(3)引导学生测量时引出毫米。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发言,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师: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怎么办?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
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师:这时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一、探究新知,认识毫米。1.初步认识1毫米。师:观察刻度尺,你能
发现什么呢?【学情预设】除了以前所学的厘米外,每两个数字之间还有小格子。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思考: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课件展示: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
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揭示:1厘米=10毫米师:你的尺子也是这样的吗?请你数一数?学生自行在刻度尺上找出1毫米的长度和厘米的关系。2.进一步认识1毫米。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1)我们用的中性笔芯是用毫米作单位的,一般为:0.35毫米0.5毫米0.7毫米。(2)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3)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3.知识延伸:如果一把尺子没有零刻度,怎么量呢?总结测量时,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4.画一条比3
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比3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巩固练习1厘米=()毫米2厘米=()毫米10厘米=()毫米30毫米=()厘米四、课堂
小结、运用拓展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长度单位:毫米2.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用毫米作单位。3.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