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0.051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10.05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744b02f9a7a7bb7e57a77ace75918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六安一中2022~2023学年度春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

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2.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溶蚀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A.峰林、孤峰、峰丛B.孤峰、峰丛、峰林C.峰丛

、孤峰、峰林D.孤峰、峰林、峰丛3.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的原因是()A.水热条件较差B.缺乏可溶性岩石C.地表植被茂密D.风力侵蚀强烈【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根

据所学知识,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降水丰富,喀斯特地貌广布,B正确;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干旱,主要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A错误;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主要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

以风成地貌为主,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上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溶蚀形成,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接受溶蚀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

蚀程度较重,接受溶蚀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接受溶蚀时间最早,所以溶蚀程度由重到轻为孤峰中的石灰岩、峰林中的石灰岩、峰丛中的石灰岩,D正确,排除ABC。故选D。.【3题详解】根

据所学知识,喀斯特发生条件包括:岩石具有可溶性、水量较大且具有溶蚀力等。对比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差,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A正确;北方存在大量石灰岩,有可溶性岩石,排除B;地表植被和风力侵蚀对

喀斯特地貌形成影响较小,排除CD。故选A。【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唐代

诗人胡玢曾写过诗句《桑落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结合下图,从地理学角度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数家新住处”位于①岸B.适合建河港的是②岸C.“古岸崩欲绝”位于②岸D.①

处流速较②处要快5.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AB.BC.CD.D【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曲流处,凹岸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岸陡,适合筑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

适合建房。图中①岸为凹岸,②岸为凸岸。故D正确,A、B、C错误。【5题详解】①②连线处河道弯曲,凹岸水流急,被侵蚀,岸陡;凸岸处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岸缓。读图可知,①处为凹岸,流水侵蚀,岸陡;②处为凸岸,泥沙沉积,岸缓。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河流侵

蚀岸和堆积岸的判断:(1)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①判断左岸、右岸,顺着河流的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②判断侵蚀岸、堆积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转,即河流右岸受到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与之相反。(

2)河道弯曲,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以借助下图来识记凹岸、凸岸(河岸凸出的即为“凸岸”,凹陷的即为“凹岸”):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a表示风力

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海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6.A7.B【解析】【6题详解】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故

a表示风力侵蚀形成裸岩荒漠,①正确。黄土高原位于蒙古高原的东南方向,而该地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故b表示风力搬运将沙尘搬移到黄土高原,②正确。华北平原位于黄土高原东部,故c表示流水搬运将黄土向东搬运的过程,③错误

。d则表示流水搬运过程中的沉积作用,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与冲积扇,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由上题可知,c过程为流水搬运过程,流水侵蚀的黄土等物质随着流水一起流失,可能会

导致水土流失与泥石流,②③正确;沙尘暴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海啸主要自然原因主要由内力作用作用形成,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沙丘和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主要由流水的侵蚀作

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主要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如图为新疆某地新月形沙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若该地盛行西北风,则该照片的拍摄朝向是()A正北B.正西C.正南D.正东9.近年来,我国在西北地区沙丘、沙漠边缘植树种草,主要目的是(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调节气候D.净化空气【答案】8.D9.A【解析】【8题详解】若该地盛行西北风,根据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理,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可知图中左下角为西北方向,正下方为正西西,拍摄者朝向正东,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

化严重,沙丘、沙漠边缘植树种草可以防风固沙,减轻土地荒漠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存在差异,其主要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阻挡海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等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

①②③④四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302米B.410米C.480米D.505米12.河流自甲村至乙村河段的流向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北向东南D.自西南向东北【答案】10.C11.B12.C.

.【解析】【10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等高线越密集,流速越快,③地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等高距为50米,山峰的海拔为550-600米,甲村的

海拔为150-200米。相对高度的范围是350-450米,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图中没有指向标,所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河流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所以是由甲流到乙处。所以自西北向东南;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等高线越密集

,流速越快。河流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下图示意从赤道—温带—亚寒带—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季节最容易辨别甲乙两种植被类型的是()A.春夏季B.盛夏季C.夏秋季D.秋冬季14.北京地区主要的自然植被是图

中()A.甲B.乙C.丙D.丁【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植被示意从赤道到两极的典型植被景观,其中甲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丙为寒温带针叶林;丁为极地苔原。热带雨林分布区终年高温多雨,景观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生长茂盛,秋冬季节

植被落叶,景观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秋冬季两种植被最容易辨别,D正确;夏季两种植被不易辨别,ABC错误。所以选D。【14题详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

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

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热条件不同B.土壤性质不同C.海陆位置差异D.水分条件差

异16.骆驼刺所生长地区的植被特征是A.植被稠密B.种类繁多C.群落结构简单D.叶面宽大17.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A.储水B.防风C.给养D.隔热【答案】15.D16.C17.A【解析】【15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图1是热带草原上的植被,图2

是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图3是荒漠地区的植被,这三个地区的水分条件差异明显,导致植被形态差异,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骆驼刺根系发达,说明当地气候干旱,应该是荒漠地区,所以当地植被稀少,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叶面较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题

详解】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地区,该地降水较少,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储水,A正确。故选A。茶树是富锰植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22年11月29日,“中国茶”申遗成功,我国再添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南方的红

壤比较适宜茶树的生长。下图为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19.在土壤形成过程中()A.成土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决定了土壤肥力高低B.岩石风化的

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负相关C.地貌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D.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20.与黑土相比,南方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原因是南方地区()A.土质疏松,草原为主,提供腐殖质少B.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C.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土壤发

育差D.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对土壤破坏大【答案】18.A19.D20.B【解析】【18题详解】土壤中的锰元素属于矿物成分,所以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矿物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影响土壤的质地,A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B错;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C错,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与黑土所分布的东北地

区比,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降水更多,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B项正确;南方地区以森林植被为主,A项错;南方地形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C项错;人类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故种植水稻不是南方红壤

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D项错。故选B。【点睛】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下图为某地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的21.下列关于图示四类沉积物对土壤特征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有机质养

分含量多少B.影响矿物质养分元素种类C.影响土壤颗粒的粗细质地D.影响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多少22.根据沉积物分布推测,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类型依次为()A.砾质土、壤土、砂土和黏土B.黏土、壤土、砂土和砾质

土C.黏土、壤土、砾质土和砂土D.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答案】21.C22.D【解析】【分析】【21题详解】图示四类沉积物分布位置不同,影响局部土壤特征差异,图示能够体现的是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会影响土壤的质地特性,C正确。图示不能体现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矿物养分元素、土

壤的微生物含量差异,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物容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堆积细小风化物,成土母质颗粒较细。因此,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

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土壤类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貌和沉积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1.母质:所谓母质就是土壤形成之前的物质,这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2.气候:

气候要素主要是温度和降水。风吹雨打、冷热交替本身是风化的形式;3.生物: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主要是植被,它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4.地形: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地形的温度和降水条件不同;5.时间:沧海桑田,时间决定土壤形成

和发展的程度。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受寒潮影响,1月12日早晨,山东大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等地最低气温降至—10~—12℃,局地低于—12℃;江淮至江南东北部地区—6~—

8℃,0℃等温线位于江南南部。读“我国不同自然灾害入侵路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表示寒潮入侵路径的是()A.甲B.乙C.丙D.丁24.寒潮和台风共同的天气特征是()A.沙尘暴B.大风C.干旱D.强烈降温25.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A.随时做

好防寒工作B.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C.海上船只及时回港D.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答案】23.A24.B25.B【解析】【23题详解】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偏北的风,故甲表示寒潮路径,故A正确;乙丙丁都不是从偏北方来,不是寒

潮入侵路径,BCD错误。所以选A。【24题详解】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沙尘暴等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5题详解】根据所学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可知,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及时

做好应对寒潮来临的准备,B正确;随时做好防寒准备工作和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是平时的措施,不是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AD错误;寒潮对海上船只影响不大,故C错误。所以选B。【点睛】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

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乙C.干热风、暴雪、沙

尘暴强冷空气D.干热风、寒潮、冻害迅速入侵27.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答案】26.A27.C【解析】【26题详解】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甲是因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可判

断为春旱;乙是冬季风盛行强冷空气入侵,会出现降温现象,可判断为寒潮;丙是春季,且接近沙源地,可判断为沙尘暴。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题详解】准噶尔盆地春季灌溉用水少,人口、城市少,A错误;东北平原

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春旱不严重,B错误;东南丘陵,地表径流多,春旱和沙尘暴少,D错误;而华北平原春旱、寒潮和沙尘暴都发生次数较多。C正确。故选C。【点睛】华北平原出现春旱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一、自然原因:1、从雨带移动

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2、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3、春季农业用水增加。主要仍受西北风影响,东南风带来得水汽少,降水少;4.河流刚结束枯水期,径流量小。二、社会原因:1、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

增加;2、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读等震线图,完成下面小题。28.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9.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震源B.烈

度最小C.可能是震中D.震级最大30.若甲地为震中()A.震级a>b>c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处大C.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D.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答案】28.D29.C30.C【解析】【28题详解】地震发生时,纵波使人上下颠簸,横波使人左右摇晃,因纵波传播

速度比横波快,故人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正确,ABC错误,故选D。【2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震源应位于甲地的地下深处,A错;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中距离有关,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因此甲处烈度较大,B错;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为震中,而甲地所处位置与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基本一致,C正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此同一次地震,所有的地区震级都一样,D错。故选C。【30题详解】同一次地震,震级都一样,因此a=b=c,A错;②处比①处距离震中远,与③处距离一样,因此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

定比①小,与③相差不大,B错;若甲地为震中,其地震烈度必然最大,C正确;若甲地为震中,据图可知,①处比②处距离震中近,因此①处比②处先感觉到地震,D错。故选C。【点睛】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图1是由侵蚀作用形

成的几座“天生桥”。材料二:图2为我国政区简图。(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____;海蚀桥____;喀斯特溶蚀桥____;风蚀桥____。(2)指出图中戊处典型的地貌名称____;该地区

适合农耕,简述其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3)简析③地貌广泛发育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答案】(1)①.乙②.丁③.丙④.甲(2)①.三角洲②.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态奇特,适合发展旅游业等;不利影响:坡

度陡,土层薄,肥力低;地表水缺乏,多旱灾,农耕条件差;地形崎岖,地下多溶洞,不利于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修建【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的四天生桥”和政区简图为材料,涉及“天生桥”的位置、河流入海口的地貌及成因等相关知识

点的考查,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黄土桥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由图2可以看出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故会出现黄土桥景观;海蚀桥是沿海地区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对应图2中位于海南岛沿

海地区的丁地;喀斯特溶蚀桥是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和广西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根据行政区轮廓和位置可以看出,图2的丙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喀斯特地貌典型;风蚀桥是我国西北地区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对应图2中的甲地,甲地位于新疆,风力作用强烈。【小问2详解】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戊位于河流入海口,河

流携带的泥沙随着地势变缓、流速减慢,在此处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河口三角洲由泥沙长期堆积而成,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所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有利于农耕。【小问3详解】影响类问题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

作答。③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峰丛、峰林、溶洞等景观,可以依托其独特且多样的景观发展特色旅游业,提高地区经济收入;但由于喀斯特地貌区多为地势陡峭的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喀斯特地区交通线路等基础设施修建困难,且由于山区坡度大,导致土壤贫瘠,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此外,由

于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形成,地表多裂隙、地下多溶洞,故径流会沿着地表下渗至地下,导致该地地表淡水资源缺乏,不利于生产生活。3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我校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以下为

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第一站来到皖西大别山区,开展“植被生长、土壤发育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下左图)和“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

表示的是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局部地区植被破坏,会导致环节____(填序号)增强。(2)从左图中获知____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因素还包括____地貌、生物、时间和人类活动。(3)为了观察土壤的垂

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上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乙为____层,丙为____层。与甲层、丙层相比,乙层颜色较____(填“深”或“浅”)(4)大别山分布有大面积的野生

杜鹃花,四月是赏花的好时机。研学小组注意到该地____(填“南”或“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因为该坡为____(填“阳”或“阴”)坡。【答案】(1)①.地表径流②.下渗③.地下径流④.①(2)①.成土母质②.气

候(3)①.腐殖质②.淋溶③.淀积④.浅(4)①.南②.阳坡【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理研学小组收集的地理信息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水循环、土壤、山地坡向对植被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

力。【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①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③为地下径流;当局部地区植被被破坏后,会导致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固体基岩上层是风化基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

屑就是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除此之外,还有气候、地貌、生物、时间、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土壤的形成。【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土壤主要的发生层:图中土壤各层由上而下依次是: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岩石层。故甲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丙为

淀积层。淋溶层土壤颗粒较粗,主要由砂粒和粉砂粒组成,因此容易溶解于水的矿物质会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流失,颜色较腐殖质层和淀积层要浅一些。【小问4详解】大别山位于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和热量条件相对

较好,因此南坡的杜鹃花会率先绽放。3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____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在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多发于____季节。(2)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三部分组成,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____(填序号),无风、少云、干暖的天气现象出

现在____(填序号)。(3)受台风强降水的影响,下列地区易发生山体滑坡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皖南山区C.珠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4)简述台风的主要危害。【答案】(1)①.西北太平洋②.东南沿海③.夏秋(2)①.②②.③(3)B(4)狂风、暴雨、

风暴潮【解析】【分析】本题台风为背景材料,涉及台风多发地区、台风的组成、台风在我国主要影响的地区以及台风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一般认为台风的形成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4

、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而能够提供上述条件的最好的地区在太平洋热带海域,再加上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造成西北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地区。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与台风的成

因有关,随着台风不停自转影响的区域主要是我国东南沿海。【小问2详解】②为风墙,在此地气流主要是以上升气流为主,随高度增高气温变低,达到降水条件,所以产生丰富降水;③为台风眼,台风眼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增高不易产生云雨,所以在这里无风无雨。【小问3详解】山体滑坡一般发生在丘

陵、山地地势垂直高差大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A错误;皖南山区高差大,易发生滑坡灾害,B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不满足条件,C错误;华北平原纬度位置过高,受台风影响较小,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滑坡灾害,D错误。故选B。

【小问4详解】台风的危害主要是其带来的:狂风:可吹毁地面建筑、对地面基础设施、人员安全造成较大危害;暴雨:短时间大量降水,产生洪涝灾害;风暴潮:对港口设施、人员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点睛】台风是中低纬度沿海

地区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主要通过狂风、暴雨、风暴潮对人类产生危害。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