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60.029 KB
  • 2024-09-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17)页,60.0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70274f06f753f6af87c53ed7c78f5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民乐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

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

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

的特点。“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具备成为一名真正欣赏者的

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

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就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烦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1.下列关于

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B.“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

极大的自由。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B.

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D.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总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B.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C.

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经学中解放出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经过8年持续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

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展望未来,中国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的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

线。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推进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摘编自《脱贫攻坚中国说:消除绝对贫困目标达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腾讯网2021年2

月25日)材料二: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又以在脱贫攻坚之战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改变着奔腾的中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有学上”是起点公平。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

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是“一人一策”精准关照每一个个体的突出成果。“上好学”指向教育提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以及万名教师援藏援疆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好校长

好老师跨越山海,扎根乡村,倾情教育。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教育在脱贫攻坚路上为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就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精准扶贫贡献出无穷的教育智慧。“扶贫必扶智”“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扶知、扶智、扶志,教

育脱贫攻坚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既要送温暖又要送信心,既要扶教育之贫又要通过教育扶贫。扶贫不再是简简单单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升级配套

,而是从人开始,在“志”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从内心树立起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在“智”上帮助人们提高致富能力。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教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为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重要保障。(摘编自钟曜平

《教育脱贫攻坚筑基伟大复兴》,《中国教育报》2021年2月25日)材料三: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称,过去8年来,中国在扶贫方面投入了近1.6万亿元。在2月21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表示要坚持扶贫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实现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

效衔接。“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使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世界银行中国区主管马丁·雷泽对法新社表示。法新社称,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极端贫困率从1990年的66.

3%下降到2018年的0.3%。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完成了义务教育,达到了全球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报道称,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

标,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摘编自《外媒:中国吹响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号角》,《中国青年报》2021年2月25日)4.下列对脱贫攻坚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1亿农村贫

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做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还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开展评估等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C.脱贫攻坚战包含了教育脱贫,脱贫攻坚与教育发展相互作用,一方面脱贫攻坚促进了教育发展,另

一方面教育又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D.脱贫攻坚战使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脱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获得多家外媒的高度评价。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

、社会帮扶等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但这些精准扶贫的经验不能够生搬硬套。B.摆脱贫困包括摆脱物质的贫困和摆脱意识、思路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重要,更值得重视,因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C.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与人民

群众的正确实践相结合,使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这会为打赢乡村振兴战役提供宝贵的经验。D.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得知,中国的极端贫困率在28年间下降了66%,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6.我国在

教育脱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桃花蝴蝶刘诗伟那棵桃树生长在我们老家的台坡口。春天,一树粉红的桃花遮云蔽天。祖母坐在柴垛旁的矮椅上,

睡着了,花白的头发蒙一层桃花筛落的光斑。她的藏青棉袄泛白,颜色接近柴草;皮肤干皱,已然融入三寸小脚下泥土的灰黄与安宁。一片花瓣闪闪飘下,一只白蝴蝶飞在祖母和桃花之间。我背着书包出了堂屋,看见桃花、祖母与蝴蝶,不由愣

住。那景象让我迷狂而惊异。但我没有叫唤祖母,正要悄悄离开,不料,祖母喊了一声我的乳名,我即刻停下,笑嘻嘻地向祖母走去,在她膝前蹲下,把头递给她。她抬手摸过我的头顶,熟练地在我的额头亲吻一下,说:“记得,下回莫忘了。”我勾着头,连连点头……谁也

没有见过自己祖母如花芳华。我七岁那年,祖母六十五岁;那时的人老得快,祖母已是白发、缺牙的老态。我以为天下的祖母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隔壁家的杨奶奶说,她见过祖母的年轻,那时,祖母刚嫁过来,一张鹅蛋脸,粉白红润,抹过油的黑头发用木簪绾在后脑勺,身子饱满,两只小脚走起

路来像铁杵一样咚咚咚地敲在地上。那片花瓣在空中闪闪飘下,让人联想到蝴蝶的由来:祖母头上的木簪换成了一枚蝴蝶银簪。祖父带我去过姑爷爷家,我在那里见过这枚银簪。姑爷爷住在两里外的珠玑街上,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的

门楣上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他们是一对怪老头,分明乐意坐在一起,可坐在一起又很少说话。姑爷爷从内衣口袋取出一枚银簪,放到祖父面前。那银簪是一只蝴蝶,既精致又光亮……祖父对姑爷爷说:“留着吧,总是个念想。”姑爷爷回应:“我这身体怕是扛不了多久,拿去给嫂子,我

也落心。”接着两人都不说话,碰一下杯,不说话,再碰一下。离开时,祖父把银簪又放在姑爷爷座位前的桌上。正月初二,姑爷爷来我家拜年,后来我知道,这是延续姑奶奶在世的礼俗。他来了,照例在堂屋的方桌上放一盒茶。然后,他走到祖母面前,拿起祖母的一只手,把银簪放在祖母手里。祖母一看,

连忙大呼:“这使不得!”姑爷爷捏住祖母的手,说:“嫂子,它陪了我几十年,也让它陪陪你。”祖母再看那银簪,眼泪就哗啦一下奔涌而出。一天,我看见祖母身上歇了许多桃花,手里正抚摸着那枚银簪。祖母告诉我:蝴蝶银簪是姑奶奶的陪嫁,姑奶奶叫刘春桃,十八岁出嫁,不满十九岁就成了烈士……我听到这里,呆望着无

边春天的深处。祖母还沉浸在从前没有回来,叹息一声说:“你的姑奶奶不满十九岁,像一朵桃花儿,又像一只蝴蝶……”我问祖母:“姑奶奶怎么闹革命的?”祖母说:“跟大姑奶奶学的。”我问:“还有大姑奶奶?”祖母说:“大姑奶奶走得更早,蝴蝶银簪就是她留给小姑奶奶的陪嫁。”我问:“大姑

奶奶怎么走的?”祖母吻我的额头,让我快去上学。到我七岁时,小姑奶奶已牺牲三十四年。往事中的大姑奶奶、小姑奶奶凝固在那段时空里……那是充满血色的岁月,祖母不讲,外人只能简略讲述。大姑奶奶在武昌上学,因为闹革命牺牲了;小姑奶奶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党的地下通讯员,被“白匪”刺死在桃树下。现

在时间又过去半个多世纪,祖母早已去世,我的记录也只能如此简略。时间让繁密过往成为简史,尽管我童年时不断用想象填补那些故事。只是,这种想象反过来又常常加重对于过往的怀想。当年,隔壁杨奶奶跟祖母是说私心话的朋友,祖母每次生病,她都守在祖母的床边;她说她来生也做祖母的邻居;父亲出

生后,杨奶奶喂奶,湾子里的人送米送鸡蛋;祖父送父亲读私塾,先生不收钱;父亲学医,先生倒付工钱。祖母极瘦。晚上她坐在竹床边,弯成一道弧线,可以清晰看见前胸、两肋和后背的骨头。我不晓得别人的祖母是不是这样

,但记得父亲说过:祖母是一个不幸的母亲,他是祖母的第六个孩子,前面五个都死了,最大的不满两岁。为什么?不单因为穷,娘吃不饱没奶水,娃儿病了买不起药;主要是为了两个小姑子,她们都是孩子,祖母要照顾她们闹革命。我看着祖母头上发亮的银簪,想起祖母必须摸过她的孙儿们的头才让他们离

开……那里有祖母如花如蝶的岁月。我一生沉迷于那幅图景:祖母坐在桃树下,桃花灿烂,祖母如土,一只白蝴蝶在祖母和桃花之间飞。为什么是桃花与蝴蝶?在祖母的年代,平原上草木芜长,唯有这两样是世间罕有的绽放与娇艳,是生命的

密语,是离世的安魂曲……它们那么轻盈而亲切,让人永远无法全然抵达和拥有。(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我”七岁时为时间节点,写了晚年的祖母,回忆大、小姑奶奶,意在以

孩子的视角冷峻地观照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经历。B.小说借助杨奶奶之口讲述祖母的故事起到的作用,与鲁迅《祝福》中卫老婆子讲述祥林嫂再嫁后的状况所起作用有相似之处。C.小说中对祖母的几处肖像描写,不仅细致刻画出祖母的外貌

形态,让形象具体可感,更借前后样貌的改变,暗示出祖母的人生遭际。D.小说显著的特点是时空交织,实虚穿插,引领读者感受一个革命家族半个多世纪家风传承的同时,领略沧桑变化的历史厚重感。8.文中多次写到“蝴蝶”,请简要分析其意蕴。(6分)9.作为革命题材作品,小

说没有详写大、小姑奶奶两位烈士,而集中笔墨写了祖母,对此你怎么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

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弱冠..举秀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稍迁国子博士,领尚书仪曹郎中,转中

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国史。迁国子祭酒,转秘书监、兼七兵尚书。迁太常卿。孝庄初,太尉元天穆北讨葛荣,以琰之兼御史中尉,为北道军司。还,除征东将军,仍兼太常。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

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帝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赠

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曰文简。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

,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尝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自以为不及也。(

《魏书·李琰之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B.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

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C.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D.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其中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B.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C.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

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前者,意被地方举荐。D.谥或谥号,是古代皇帝、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琰之早年淡泊,无意功名

。曾游河内北山,有归隐之意;出来做官,也是受人举荐。B.李琰之虽为文人,却尚武德。常说他家世是将帅之种;为官后很喜欢射猎,以示威武。C.李琰之喜欢读书,不求虚名。他说搜寻奇闻异见,是其本性所为,所以从不觉得劳累。D.李琰之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王延明以博学闻名,却虚心向他请教,自认为

比不上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九日登高王

昌龄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谩说陶潜篱下醉[注],何曾得见此风流。[注]《晋书·陶潜传》:“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从大处落笔写出长安形势,下句具体点出登高处所、时间与天气状况。B.颔联以“雨歌”带出“仙菊润”,以“霜飞”带出“御梨秋”,描写细致入微。C.颈联描写节日风俗和欢宴场面,烘托诗人眷恋家乡、思念亲人和渴望归隐之情。D.本

诗中“皇州”“仙菊”“天苑”“御梨”等意象,暗含对圣人之治的叹赏之意。15.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与情感内涵。(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2)《琵琶行》中乐曲激越雄壮,把琵琶女的情感潮流推向高潮的句子是“,”。(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Ⅱ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

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

,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_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

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融入爱护着警戒超世绝伦B.投身珍藏着警惕超凡脱俗C.融入爱护着警惕超世绝伦D.投身珍藏着警戒超凡脱俗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

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

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

仰望天空D.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20.下面是某某中学的高一学生小亮写给王教授的自荐信,其中格式和表达方面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尊敬的王教授:我叫小亮,愚兄小明是您从前的学生,他对您的人品学识赏识有加,使我对您仰慕已久,希望您

收我为徒。您的几部著作我已全部购买惠存,今寄上作文一篇,恭请拜读,不胜感激!2021年3月20日高一学生:小亮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6分)2019年起,盲盒在国内开始火爆。天猫国际2019年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能

力榜单》显示,近20万名消费者一年花两万元用来集盲盒,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一年买盲盒耗资百万元,盲盒仅在天猫上的销量就同比增长189.7%,成为当代年轻人最烧钱的爱好。随着盲盒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大量购买盲盒。《法治日报》记者在社交网络搜索“首

盒”“盲盒上瘾”“端盒”等关键词后发现,许多网友已在盲盒上花费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目前,盲盒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有业内人士认为存在一定的投机与盲目炒作。相关产品投机性已成市场关注的热点。盲盒模式尽快进入监管视野,是许多民众所期待的。四、写作(

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十多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在课本中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张良、范增、蔺相如、廉颇、苏武等,也认识了不少文学人物,如曹操、周瑜、林冲、鲁智深、王熙凤、杜十娘、祥林嫂、孔乙己等,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物,如奥楚

蔑洛夫、保尔·柯察金、于勒、玛蒂尔德、别里科夫等,无论真实的还虚构的,都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你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任意选取两个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副标题为“与之比较”的人物评论。横线上需填写的是你选取的人物名字。要求:结合材

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民乐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B(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选项混淆概念。从文章最后来看,“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

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可见“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是一个概念。C项,“‘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错误,选项把范围扩大。文中只说到“忘言得意”论“给文

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未提及给“创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D项,“‘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根据文章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的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

而不是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2.B(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错误,“可直接证明……”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可直接证明”的应是“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

术的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3.C(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

,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有误,选项无中生有。从原文中推

不出“……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这一结论,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3分)A(“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表述不严谨,缺少了前文限定性的内容“我国现行标准下”。)5.(3分)D(“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于文无据。)6.(6分

)①“一人一策”的精准关照,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有学上;②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扎根乡村教育;③通过教育,在“志”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树立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通过教育,在“智”上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就业能力、致富能力。(6分;答出一点给2

分,其中③点答出“/”前后任意一点即可)7.A(“冷峻地观照”错)8.①“蝴蝶”指“蝴蝶银簪”,是革命传承的象征,是缅怀亲人的寄托。②暗喻着青春、生命和生活的自由美好。(6分,每点3分)9.①详写祖母,既表现了对烈士的缅

怀,又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作用,丰富了主题;②烈士的事迹散布于祖母的言行中,留下“空白”,引人遐想,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③通过祖母表现烈士,使革命者的形象更有血肉感亲近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6分,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0.B11.D(解析:谥号有

褒也有贬)12.C(解析:由原文“岂为声名劳七尺也”可知“故从不觉得累”错。)13.(1)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吧?”(给分点:雅、异、其,句意

通顺1分)(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附】文言译文: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他为神童。族父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

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吧?”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他)同于自己的孩子。少年时,李琰之被推荐为秀才,不愿前往。曾经游历河内北山,便产生了隐居的念头。恰逢彭城王勰征他为行台参

军,苦相邀请。不久又被李彪推荐兼任著作郎,编修国史。逐渐升迁为国子博士,领任尚书仪曹郎中,转任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编国史。又升任国子祭酒,转任秘书监,兼七兵尚书。升任太常卿。孝庄帝初年,太尉元天穆北伐葛荣,任命李琰之兼御史中尉,任北道军司。师还

,升任征东将军,仍兼太常职。李琰之出任卫将军、荆州刺史。不久,兼任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很快又加授散骑常侍。李琰之虽以读书耕种作为自己谋生之业,但他每次与人谈到家世,总是说我家本是将种,自己还说自己身上还带有

关西风气。等他到州上任之后,非常喜好射猎,用来显示威武。尔朱兆进入洛阳,南阳太守赵修延以李琰之是庄帝外戚,诬告李琰之打算逃奔萧衍,袭击州城,于是李琰之被抓了起来,赵修延便自己代理州中事务。城内人斩了赵修延,还是推举李琰之到州上

任。出帝初年,朝廷征拜他兼任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李琰之于永熙二年(533)逝世。朝廷赠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称文简。李琰之少年机警,擅长言谈,经史百家书籍无所不看,朝廷遇到疑难事情经常征询他的意见。李琰之

经常说:“崔广博而不精湛,刘精湛而不广博,我既精湛且广博,学识包括二人之长。”崔、刘指的是崔光、刘芳二人。评论的人赞同他的学识渊博,不赞同他的学识精湛。当时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李琰之又夸耀自己的文章,

堂姨兄常景只是微笑,并不附和。每当官休之日,总是闭门读书,不交来接往。曾经对人说:“我喜欢读书的原因,不是求取身后之名,只是奇闻异见,是我心之所好,所以我孜孜不倦、搜寻探讨,欲罢而不能。哪里是为了自家声誉

而劳碌七尺之躯呀?这是天性,并不是强己为之。”李琰之前后两次任史官,无所编撰。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但是每有疑难问题,总是找李琰之为其辨析,自认才识不如李琰之。14.C(“渴望归隐”这一分析与原诗语境不

吻合,属于节外生枝的错误)15.①上句运用典故,意思是不要说陶潜饮酒而醉的逸事,即眼下有比之更具诗意,令人愉悦之事。(3分)②下句用反问,意思是没有人见过今日登高的风韵,抒发了重阳登楼的欢欣、喜悦之情

。(3分)16.(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7.B;解析:1.由“去经商,去从政,去……”可知,第一处空缺强调自身亲历去做某事,而“融入”仅仅强调自身与环境相容,故选择“投身”。

第二处空缺前“守护……精神的园地”可知不能用“爱护着”,“爱护着”应该是具体的、形象的人或者事物,故选择“珍藏着”。“警惕”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是强调人自身由内到外的一种感觉。而“警戒”更侧重外在的、客观的,指

向于人的自身,所以此处选择“警惕”。“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第四处,是形容“精神之天”,这是脱离凡俗的高雅境界,应使用“超凡脱俗”。18.D;本题中,前面说“在他们看来,无论

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后面说“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由此可知,语段主要强调“精神”“灵魂”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且根据上下文来看,括号处应该是表假

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这就可以排除B、C两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分析A、D两项来看,这两项涉及“心神”“意识”“精神”“灵魂”,而括号前面说“物质……”“生活……”,可见括号

中要说的应是与“物质”等相对的内容,“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这就排除A项,故选D项。19.C“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

“在”,这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天空和土地……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前后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A项,“天空和土地……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前后照应不当;B项,“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D项,“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

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20.(1)“愚兄”改为“家兄”;(2)“赏识有加”改为“非常钦佩”;(3)“惠存”改为“收藏”;(4)“拜读”改为“指教”。(5)时间和姓名位置调换。“愚兄”为谦辞,用于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

自我谦称。材料中用来称自己的哥哥,不正确,应改为“家兄”。“赏识有加”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高度重视或赞扬。多用于前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材料中用于自己对老师,不得体,可改为“非常钦佩”。“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

赠人照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材料中指自己收藏了教授的作品,不得体,可改为“收藏”。“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材料中用来指教授读自己的文章,不得体,应改为“指教”。21.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起,盲盒经济火爆;②上瘾现象普遍;③投机、

炒作行为值得警惕;④盲盒模式要尽快进行监管。22.切题立意:1.刘邦项羽:不同格局,不同结局。2.祥林嫂与孔乙己:同是套中人,被侮辱与损害者。3.张良和范增:大智慧与小聪明。4.杜十娘和祥林嫂:叛逆者与屈从者。5.王熙凤与奥楚篾洛夫:不同国度,一样善变。6.林

冲和鲁智深:果断从事,敢想敢做;切忌优柔寡断。例文:大智慧和小聪明——张良与范增之比较人物评论世人皆以为,张良和范增,均为腹有良谋,胸怀韬略的智者,但我独以为:范增所谓的智慧,只能是小聪明;而张良之智,堪为大智慧。范

增之智,其实是小聪明;而张良之智,堪称大智慧。范增不能像诸葛亮一样,隆中一对,茅庐未出而三分天下,使项羽拳拳服膺其雄才伟略。而是仅凭小聪明,用虚妄的望气之说,激怒项羽,身为谋士,不重人谋重鬼神,难怪项王会轻信刘邦卑辞巧

语而改变主意。他的小聪明,还体现在自作主张。鸿门宴上,在项王默然不应时,他私自授意项庄刺杀刘邦。这和矫诏有何区别?令出私门,乾纲独断,以亚父身份,视君王为傀儡,不仅不智,而且是愚而自用。张良披肝沥胆,不离不弃,但生性多疑的刘邦,惊疑问道:“君安与项伯有故?”若

换做是范增,定会拂袖而去,或是大呼“信而见疑”。但张良不愠不怒,而是耐心解释,打消其疑虑。张良之智,在于深谙君王心理,知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朝乾夕惕,隐忍宽宏,最终赢得了君王的信任。张良的智慧还在于随机应变,而放增拙于应变。鸿门宴上,险象环生,张良“猝然临

之而不惊”,他私召樊哙;在刘邦独自脱身后,只身虎穴,且能顾全大局,巧妙周旋,便宜行事,足见其大智大勇。而项庄舞剑,项伯翼蔽,范增竟如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其拙于应变,何谈大智?因此,两人虽然都是各自阵营的智囊,但一个能为君王言听计从,视为股

肱,成就大业;一个壮志难酬。这里面,固然有项羽和刘邦器度、谋略的高下之别,但和两位谋士的智慧、器度不无关系。我们虽然不是张良、范增一样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们对于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谋事大有裨益。古人说,“大巧若拙”。今人刘震云也说,“聪明人做老实事”。是的,真正

有大智慧的人,从不逞小聪明。大智慧的人,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像张良一样努力试着去改变、应变。从不心存侥幸,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他们从不因为一时失利,就像范增一样,怒气而怼,撂挑子,而是冷静思考。他们懂得

审视自我,审视他人,因势利导。从来不会像范增一样,孤高自许,只能处于C位,只有自己“是高山而非溪流,是人杰而非草芥”,别人都是“竖子”、鼠辈,最终自己孤立自己,使自己与周围的世界绝缘,不屑于与他人同框,也与成

功失之交臂。臧否人物快意事,鉴古知今后世师。“照我思索,能认识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沈从文)。但愿我们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从中汲取智慧,成就自我!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