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95.0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共(8)页,495.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65e42e806a7d4eee6a7d7ad90eb94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页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叠加,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对其直接臣属的

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天子并无实际的管辖权力B.西周礼乐秩序进一步强化C.中央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D.宗法关系加强了周室王权2.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

说明,当时A.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B.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C.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D.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3.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这体现了周代A.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B.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C.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D.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4.春秋末年,一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说明了A.官

僚政治初步显现B.君主专制权力强化C.家国政治影响深远D.分封制度彻底瓦解5.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大意如下)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A.战国时

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6.据《国语·晋语》记载,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管子·乘马篇》则记载:“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战国时期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的现象已经很严重。这种

变化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局面被打破B.商人与王公贵族关系较密切C.商业领域的坊市制度开始崩溃D.出现了许多区域性的大商人7.《论语》记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这反映出,《诗》A.汇集了孔子的思想精华B.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C.蕴含了全面的教育思想D.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8.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

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思想主张与该创作精神相符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兼相爱,交相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9.秦朝时,尚书是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司法审查大权也转由尚书和廷尉共同行使。这一变化说明A.汉武帝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秦汉政治制度之间缺乏传承性C.西汉的中央官

职实行分权制衡D.尚书已成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10.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

1.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还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北方防务B.打击强宗富豪C.防止割据再现D.建立专制统治12.汉朝前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至汉

文帝时谷价“每石数十钱”。这一变化反映出汉初A.粮食价格普遍较低B.农耕经济快速恢复C.商品经济空前发展D.农民依附关系削弱13.下表是目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分布情况A.北方牛耕使用比较普遍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出现结构

完备的曲辕犁D.统治者重视开发江南地区1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用贫求富,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远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

尔(2幅壁画)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这些观念反映了A.西汉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导致经济结构变化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D.司马迁主张农工商并重发展1

5.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A.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D.

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16.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

生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影响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17.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规模较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

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18.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

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19.从唐太宗到唐肃宗,皇帝私人秘书机构的职能逐渐从“文学侍从”发展到“专掌内命”的内相,架空中书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反映了A.文官政治色彩日益浓厚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弱化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D.宰相议政职能逐渐消失20.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

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21.“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

巨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右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A.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B.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C.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D.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高二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22.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A.抑制土地的兼并B.消除

封建割据基础C.壮大自耕农队伍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23.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

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24.唐政府规定,“(唐都长安东西两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据此可知唐朝的城市A.政治职能趋淡B.商业活动受限C.管理日益混乱D.功能十分完善25.甘肃

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的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

传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其中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5分)26.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

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

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材料三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

…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2)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

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3)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5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的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

“富国以农”“事本而禁末”。材料二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且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

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3)尽管在中国古代农民“春耕夏耘”,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

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2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

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材料二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据此说明儒

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4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孙思选(58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目睹民众缺医少

药,毅然放弃仕途,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以历代名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医药典籍,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先后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两字命名。该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他提

行医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精”,即精深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即对病家、对同道怀有一片赤诚之心。在治疗学方面,他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有比较突出的创造性。他还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卫生,强调妇科病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孙思邈与唐朝政府合作

开展医学活动,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尊其为“药王”,“箫鼓年年拜药王”,已成了孙思邈故乡人民千百年的习俗。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孙思邈的主要贡献。(7分)(2)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思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8分)历史答案1-5CBBAD6-10ADAAB11-15DBADC16-20DDCBB21-25BCCBD26.(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

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3)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27.(1)背景: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方式逐步产生;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小农经济模式出现;新兴地主在政治

上逐步掌握统治权;争霸战争需要发展农业生产。(2)特点:农业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3)原因: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农民的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赋役和徭役负担沉重;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受高利贷盘剥。28.(1)特征: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礼崩乐坏)。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6分)(2)根本要求: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适应:董仲舒吸收了法家和其

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这适应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4分)29.(1)编撰了医药学巨著《千金方》;与政府合作,推动了唐代医学发展;对我国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后世

传染病的防护提供重要借鉴。(7分)(2)淡泊名利;刻苦钻研医学,志向远大;救死扶伤,医德高尚;善于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8分,答出4点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