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0)页,37.9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ba6a2c3662c8856e6b22dc453f22d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机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
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
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
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
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
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
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
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
《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
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摘
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
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
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
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村庄社会结构的改变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
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生儿子、娶媳妇、抱孙子”成为农民人生“三步曲”。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一直支撑农民人生意义的价值
失落,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化。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后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摘编自贺雪峰《我们
所看到的乡土中国》)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在农村、农业、农民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
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城市和农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显然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这就需要完善乡村的“包
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
转型。发展新农业,通过不断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
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看到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掌握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
已经绘就,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依靠“新”的思维,新的改变,去推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中新网2019
年12月2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
“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现代化绕不过去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
为现代化提供滋养。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基本秩序已经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改善。C.只要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就一定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D.只有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
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3.根据《乡土中国》这本书,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人们可以“眉目传情”“指石为证”,甚至连语言都是不得已采取的工具,只有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B.西洋社会里,任何个人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也无法逃于
这个团体之外,但社会圈子却也是富于伸缩性的。C.乡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修身”,所有的价值标准都不能超越差序的人伦而存在。D.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会有极大的可能,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如何,其
结构原则上却始终遵循一贯的差序格局。4.材料三的五个段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简要说明。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一观点在材料二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从梦想出发铁凝二十年
前,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生活在中国北方深山里的女孩子。当我荣幸地接到这次大会的邀请时,当我得知会议的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文明与暴力”时,不知为什么我首先想到了香雪这个渐渐远离我们的少女。那么,就让我从她
开始,进行我们的讨论。那时我是一家文学杂志的小说编辑,工作之余我在小说《哦,香雪》那样的一个叫苟各庄的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这苟各庄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而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伙同着几个女伴梳洗打
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现在她们是去看火车,她们是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了。火车带来了外边的一切新奇,对少女来说,它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那是山外和山里空气的对流,经济的活
泛,物资的流通,时装的变迁……都因这火车的停留而变成可以触摸的具体。火车上的人们永远注意不到这些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那洗净的脚和新换的鞋,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于是就有了女主角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
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带有磁铁开关的、样式新颖的、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做交易,交易成功,火车也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
和文化的象征,当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了香雪的心,不由分说地打破了她那小小的透明的心境。而她那怀抱铅笔盒的三十里的夜路便也可以看作是初次向着外界文明进军的行动了。这样的解释虽说浅陋,到底也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写作者的我,总觉得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火车不由分说地
带来了洋溢着工业文明气味的物质信息,还带来了什么呢?二十年之后,苟各庄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了。而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就不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
女店主。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了价值。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啊。但也因此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在这时,倘若我们跳出香雪当年仰望火车时的一片深
情,我们是火车上的一名乘客或者我们就是火车,也许我们会发现火车它其实也是一种暴力。什么是暴力?把它限制在我这篇发言里,相对于我前边描述过的农耕文明景象,暴力就是一种强制的不由分说的力量。雄壮的火车面对封闭的山谷,是有着产生暴力的资格的,它与生俱来的一种不由分说的力量。虽然
它的暴力意味是间接的,不像它所携带的文明那么确凿和体面。并且它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惊异永远大于其后产生的消极效果。火车在进化着乡村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扮演了暴力的角色。没有这些机械文明的入侵,贫苦的香雪们将永远是清纯透顶的可爱。可我想
说,这种看似文明的抵抗其实是含有不道德因素的,有一种与已无关的居高临下的悲悯。贫穷和闭塞的生活里可能诞生纯净的善意,可是贫穷和闭塞并不是文明的代名词。谁有权力不让香雪们走出大山富裕起来呢?而当初她们跳上火车,正体现了她们那压抑不住的活力。对新生活的
希望就埋藏在这样的也许是可笑的活力里。在今天,面对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的不断加深,我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要求也一再地扩大,写作者原本无话可说。我愿意拥抱高科技带给人类所有的进步和幸福,哪怕它天生有一种不由分说的“暴力”色彩。但我还
是要说,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并不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它从来都该是巨大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而这两种力量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互相依存难解难分,交替作战滚动向前。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更愿意关注火车以后的乃至磁悬浮列车以后的人类的精神动向,怎样阻挡人在物质引诱下发生的暴力——比方富裕起来的香
雪的有些同乡坑骗游客之行为即是一种新的暴力。怎样捕捉人类精神上那最高层次的梦想:唤醒这梦想或者表达这梦想,并且不回避我们诸多的焦灼与困惑。为什么许多读者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不认
为这仅仅是怀旧,我想说,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回望心灵的能力。有位我尊敬的老作家说过:在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想,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也已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
的人间温暖和积极的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我们梦想着在物欲横流的生存背景下用文学微弱的能力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这梦想路途的长远和艰难也就是文学得以存在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梦想使我们不断出发,而路上的欢乐一定比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满足更加结实。(有删改)【注】本文为
铁凝于2002年7月在加拿大华裔作协主办的第六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研讨会上的发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时隔二十年,作者回顾《哦,香雪》时,深深地感到自己当年对“香雪”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B.小说《哦,香雪》中
的台儿沟的原型是现实生活中的苟各庄,香雪的原型则是作者当年房东的女儿。C.香雪虽然生活在闭塞的山村,但她敢于向外界文明进军,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D.作者认为文学有责任捕捉和表达人类精神上的最高层次梦想,并以微弱的能力捍卫这些精神价值。7.下列对
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在写香雪换铅笔盒的故事时,详细描写了她的动作和神态,与小说《哦,香雪》有异曲同工之妙。B.文章将二十年前苟各庄的闭塞与二十年后的发展进行对比,不仅增强了现实感,也深化了主题。C.文章结构清晰,从
引出话题到深入分析,再到提出问题和最后展望,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D.本文主题深刻,语言却平实自然,符合发言稿的文体特征,也使得文章更加贴近读者,容易引起共鸣。8.本文谈到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取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时,用了“惊险”一词,请联系课文《哦,香雪》,简要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9.栀子花文学社的同学阅读了本文后,打算为课文《哦,香雪》写一篇文学短评,经讨论,主题定为“火车·文明·暴力”,请围绕主题写出你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
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
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
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
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材料二: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
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宋若思
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E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看重、重视,与《琵琶行并序》中“商人重利轻别离”的“重”含义相同。B.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
“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C.为,表示被动,与《短歌行》中“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为”词义不同。D.卒,死,古代表示死的隐晦说法很多,如不禄、薨、崩,其中“薨”指帝王之死。12.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
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
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人也!”(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14.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5~16小题。杂诗十二首(其四)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
日,尊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一随往化灭,指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空名扬,庐陵王刘义真因不为少帝所容而被杀害。元嘉
三年,宋文帝为刘义真平反,恢复庐陵王封号,并追赠侍中、大将军等名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愿不知老”一句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B.“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既写出了诗人对骨
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C.“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表明诗人尽享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常常懒散放任,随心所欲。D.“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写出了受困于名利场的人承受煎熬,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的状态。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舍瑟而作”的动作中可以看出。(2)《邶风•静女》中,运用移情
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情感的句子是:,。(3)在《登泰山记》中,“,”是指出泰山南北两个河流的流入地点。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2小题。盛放的牡丹、鲜艳的色彩、朴素的材质……每个人的家里,或许都曾有过这样一条“国民床单”。小时候嫌它土,觉得与潮
流A;长大后却离不了。为什么看似土气的老床单,依然能够光彩不减,俘获大众的心?选择老床单,其实不失为一种眼花缭乱后的“返璞归真”。信息爆炸时代,选择困难症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通病。网购兴起,根据图片一键下单方便快捷,但时有踩雷;回到线下,看一看、试一试,
但总少了父母们“一摸便知”的生活技能;苦做攻略,发现不仅要考虑面料、颜色,还要匹配装修风格。于是,不如“回归原点”,走一条捷径——(甲),“父母严选”肯定不会错。亲民的价格、过硬的品质,也让老床单“经典永不过时”,总是能和消费者双向奔赴。如今,市场中的床上用品B,但
日子一久,便会发现:不同材质的床单各有优劣,都难以尽善尽美。相比之下,老床单便脱颖而出——质地厚实、结实耐洗,冬暖夏凉、透气吸汗,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高。这样的床单,谁能不爱?①复古风劲吹,怀旧成时尚,②老款式设计如今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青睐。③大红大紫、鲜花盛开,粗犷而浓烈的美学冲击,④
既有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韵味,⑤也有着“县城文学”的独特氛围感。⑥床单上的印花,大多是以国画大师设计为主,寓意美好。比如,印着凤凰和牡丹的,代表凤穿牡丹,富贵美满。可以说,选择老床单,不仅舒适,(乙),情绪价值满满。有人说,“每一条老床单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关于
家的记忆。”白天,我们可以是身披铠甲的勇士,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夜晚,我们希望在老床单的怀抱中,能回到那个被父母疼爱、被家人呵护的时光,安心、踏实、无忧无虑。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
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这样的床单,谁能不爱?”中“谁”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作用?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床单上的印花,寓意各不相同,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设计什
么,想寄托怎样的寓意?请依照画波浪线句子,仿写一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人是否可以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
的感受?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热烈、最璀璨的一段时光。有人认为,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有的人认为人可以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D2.C3.B4.①五个段落形成总分总的关系。②第一段总说,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依靠“新”来助推这
一观点。③第二、三、四段分别从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三个角度条分缕析。④第五段总结上文,重申论点,照应开头。5.①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②现代社会国家
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逐渐解体。③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题。6.D7.A8.①对从未出过家门的她而言,跳上火车与陌生人交易大胆且充满未知风险。②交易后被载到下一站,独自夜归面临诸多危险,后果充满不确定性。③体现了香雪的勇敢和冒险精神,也反映了她对梦想的执着追求。9.①火车在《哦,
香雪》中是连接深山与外界的象征,带来物质与精神的新奇。②文明在作品中与火车紧密相连,火车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流,更是文明的传播。③火车的出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这种暴力是一种强制的不由分说的力量,虽然间接,但对山村原有
的淳朴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10.CEG11.D12.A13.(1)(李白)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地说:“你,是(上天)谪居人间的仙人啊!”(4分)(2)县令(看后)又吃
惊又惭愧,行礼道歉说:“不知道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离开了。(4分)14.①文学天才,天赋异禀。②轻视财产,乐于施舍。③为人傲慢,放荡不羁。④一生漂泊,仕途坎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15~16小题。15.C16.后四句表达了诗人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的人生态度。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
“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鼓瑟希铿尔(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3)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A格格不入B层出不穷19.②老款式设
计如今也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⑥大多是国画大师设计(以国画大师设计为主)20.①强调普遍性,“谁”泛指人人。②强化语气,表达所有人都喜欢老床单的强烈感情。21.甲:购买(选择)老床单乙:而且还有好寓意(好兆头)22.示例:印着锦鲤跃龙门的,代表
步步高升,时来运转。四、写作(60分)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