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251.000 KB
  • 2024-09-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精准解析】.doc,共(13)页,25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69d72049ce4387de66f8fcce5df05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Ⅰ卷选择题(共12题,48分)1.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

种做法A.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B.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D.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作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

决。”可说明秦国对司法审判的过程处理非常详细,反映出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B项正确。秦统一六国是通过武力兼并的方式,与司法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司法程序规定具有可操作性,不是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司法程序的严格并不能保证审判的公正合理性。故D项错误。2.中国古代宗

族的宗规里往往包含: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族里、训诫子孙等原则,并对一些严重触犯宗规的行为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这反映出古代宗规A.扰乱了社会秩序B.取代了法律制度C.传承了伦理观念D.保证了家族团结【答案】C【解析】由“中国古

代宗族的宗规里往往包含: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族里、训诫子孙等原则”可以看出古代族规重视家庭的伦理观念,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题干族规重视伦理,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B项中“取代法律”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中“保证家庭团结

”与“并对一些严重触犯宗规的行为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不符。【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中国古代宗族的宗规里往往包含: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睦族里、训诫子孙等原则”的理解,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主要考

查宗族中的伦理观念。3.西周立礼义,等贵贱,礼中又置乐,音乐配合不同礼仪,但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等都是音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的主要功能是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统治B.辨别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C.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

D.和谐贵族关系,构建平等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据材料“立礼义,等贵贱”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与辨别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等贵贱”

“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等贵贱”不符,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而不是构建平等社会,故D项错误。4.拓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农民生活

的殷实富足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汉代拓片反映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图景,也就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就形成的小农经济模式,故B项正确;从秦汉以来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不是小国寡民,材料呈现的不是国,而是家庭状态,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

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故C项错误;棉花的传入是宋末元初,在汉代并不存在棉花,故D项错误。5.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这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

”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因此B选项错误;夏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因此D选项错

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C.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D.增强区域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

按照过去的文化区域划分行政区划,这样有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故D项正确;汉代的地方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后来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故A项和C项错误,汉初是郡国并行制,此时州是地方行政机构,显然不是延续,故

B项错误。7.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

地位B.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配合政治统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唐代设置道举的原因是唐代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唐代皇帝选择老子为其始祖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巩固统治服务,确立李氏王朝统治的正统性。故答案为D项。道举考试并不影响明经科,所以并未动摇儒家

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唐朝此举的意图不在于推动文化多元发展,排除B项;科举制的确立已经冲击了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排除C项。8.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A.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B

.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C.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D.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答案】A【解析】由“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故本题答案选A项;“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应该是使土地租佃关系不断发展,BC不选;D项中“人身依附关系”题干中没有提及,不选。【名师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信息“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即不抑制土地兼并、使得大土地私有制发展。9.唐前期,府兵制盛行。府兵即

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B.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

C.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D.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答案】D【解析】题目中未提及中央与地方间关系的演变、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故排除A、B;由题目中“府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募兵……由政府……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等信息可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加重了政府

的财政负担,故C项的说法错误;由题目中“府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募兵……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等信息可知唐中期以来,均田制遭到破坏,国家可支配土地日渐不足,被迫调整征兵政策,故选D。10.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来看,颜元

对宋元以来儒者的轻视,认为他们做妇女态,只要能报君王一死即是最好的。体现出宋元以来理学的空疏无用,故A项正确。从行文语气来看,并没有赞扬的意思。所以B想错误。从材料中也并未体现反对理学统治地位的内容,故C项错误。新内涵更是谈不上,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核心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1.17、18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这表明当时()A.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C.文明交流具有对等特点D

.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表明当时东西方文明相互影响,文明交流具有对等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题干信息提到当时东

西方文明相互影响,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兴起,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中国则没有,排除;D项,中国当时封建社会比较稳定,社会没有转型,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

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2.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

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C.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禁令之下……

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可知,在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间贸易继续推行,反映了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且海禁政策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

海禁政策瓦解,而是强调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排除C。明代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而不是没有真正实行过海禁,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海禁……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学生正确理

解材料信息,得出海禁政策没有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Ⅱ卷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是中国封建租佃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宋会要》说:“乞令两淮州县,取民户见输之课,计其多寡,分画疆畎,而立契券,随亩增租,以其余给与佃人,庶革广占之患,从之。”宋代的佃户,租约满期,交租完毕,佃户可以另行租种别的地主的田地,有的还可以“或习学末作”甚至“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二、三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宋代由于各地区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在生产落后的地区,较多的实行着劳役地租,而在生产发展比较快的地区,间有折钱收租的。当然这仅是个别的现象,普遍通行的却是实物地租,实物地租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摘编自关履权《宋代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材料

二明清时期永佃制已经开始在民间得以普遍流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永佃制主要体现为民间习惯法规范的创设和实践,官方通过法律对此制的调整直至清雍正年间才逐渐展开。就对明代永佃制的考察结果来看,民间已存在大量证明永佃关系成立的租佃契约。其中,万历、天启年间刊刻的《万书萃宝》

《学海群玉》《增补素翁指掌杂字全集》等书对反映永佃关系的契约格式有着相对详细的记载。具体而言,佃户在不拖欠地租的前提下,具有永久耕作和自由退佃的权利,田主无权随意撤佃;同时,佃户缴纳定额地租,“倘遇丰荒,租谷不得增减”;另外,有些田

主或会收取押租。而对于元代已经萌生的“一田二主”之现象,明代逐渐盛行之,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土地转租之情形尤其居多,甚至还出现“一田多主”的现象。——张亮、杨清望《民国时期永佃制的结构与功能新探》材料三中

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

,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统一经营并不削弱家庭承包的自

主权,而将为家庭承包分散经营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有助于发展集体经济。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

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的

租佃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永佃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答案】(1)历史背景:宋朝政府采取“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

地买卖频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任答两点即可)特点: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租佃者人身依附关系弱化;地租形态多样化。(任答两点即可)(2)明清盛行永佃制、定额地租制、押租制、转租制(一田二主和“一田多主”)。(任答三

点即可)(3)同:实质都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作用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异:前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产物;后者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产物。【解析】【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政策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五代以来农业不景气,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特点,根据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租佃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稍能买田宅二、三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

户而去”、“······较多的实行着劳役地租,······间有折钱收租的。······普遍通行的却是······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反映的信息可知特点: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租佃者人身依附关系弱化;地租形态多样化。(2)变化,根据材料二“明清时期永佃制已经开始在民间得以普遍流行”、“另外,有些

田主或会收取押租”、“明代逐渐盛行之,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土地转租之情形尤其居多,甚至还出现“一田多主”的现象”可知,明清盛行永佃制、定额地租制、押租制、转租制(一田二主和“一田多主”)(3)相同点,根据材料二“佃户

在不拖欠地租的前提下,具有永久耕作和自由退佃的权利,田主无权随意撤佃”及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是国家所有但农民拥有使用权,因此两者实质都是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因而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

发展。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清时期永佃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产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产物。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

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核,讲效率,有升迁,体

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

,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

展的进步。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示例1: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

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

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等

多角度论述,至少3个方面,每个层面。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示例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顶峰。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纵向发展角度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必拘泥于全

部答出所列出的几个朝代,能够任意时期(其中必须包含隋唐时期)即可,但是答出的三个时期要能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证充分,每一个时期的论述应能说明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非单纯的罗列史实。示例3: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

展的主动性。(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

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主动性

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论述能从不同的方面,如政治上、思想上等,说明权力过分集中导致的危害。史论结合,不同的方面都能举出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论点。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

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的角度提炼观点,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

实从经济(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情况(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思想(法家思想)、商鞅变法的影响等角度论述说明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也可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总结其总体趋势,相应提炼观点。结合汉朝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选官任官制度等相关史

实论述说明。另外也可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提炼观点,结合秦朝到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述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

强导致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请考生在第15、1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涂黑。15

.材料北宋汴京与各州县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宋真宗年,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共有公租房23300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文钱。当时汴京一名中下层市民日均收入约200文钱。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各设“

勾当店宅务”一名(负责人)“勾押官”各三四名(副手)“掠房钱亲事官”(业务人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包括旧管入库簿、月纳簿、退赁簿、赁簿、欠钱簿、纳钱历、减价簿、出入物料簿、欠官物簿等。官府对租赁店宅务

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店宅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在汴京拥有房产的市民均不得租赁;同时禁止租赁者转租房屋。对租户自行改建房屋、添修部分建筑物产权归宿,官府亦立法加以规范。规定:“赁官屋者如自备添修,店宅务无得旋添漱钱,如徙居者并听拆随”。——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

度》(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意义。【答案】(1)设置专门机构,并立法规范管理;管理制度细致完备;规模大、租金低,具有廉租房性质;注重防止腐败,以保证低收入者租住。(2)作用:有利

于增加政府收入;向城市中下层市民提供基本住房,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细致完备的管理制度,反映出宋朝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具有相当的现代性与先进性。【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公租房23300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

0~500文钱……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即可从设置专门机构、立法规范管理、管理制度细致完备、规模大、租金低、注重防止腐败等方面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增加政府收入、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治理体系先进性等方面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作用。16.材料粟特和回鹘是两个古代的西域民族,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安史之乱后,形势动荡,战争频发,粟特胡商被迫舍产弃业

。而“安史之乱”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岀回鹘″。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自756年起的80余年间,回鹘共向唐朝倾销了上百万匹马,换回了2000多万匹丝绸,这些丝绸都转运西方销售,获利颇丰。由于回鹘在内

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当时的马绢交易中有不少粟特胡商参与,成为回鹘汗国的贸易代理人,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

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新唐书·陆羽传》记载:《茶经》成书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摘编白杨蕤、王润虎《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1)棍据材料,概括唐代西域商人活动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域商人活动。【答案】(1)变化:盛

唐时以粟特商人为主,安史之乱后以回鹘商人为主;商人活动的主要依托由地理条件转向政策条件;粟特人交易的商品以丝绸为主,而回鹘商人兼营茶叶并向中原地区贩卖马匹;受粟特商人的影响,回鹘人的经济活动由畜牧业转向

商业。(2)简评: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唐代陆上丝绸之路发展;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对西域控制。【解析】【详解】(1)根据“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

,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安史之乱’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出回鹘。’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

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概括归纳答案。(2)西域商人活动促进了内地和西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根据“由于回鹘在内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

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可知回鹘商人在西域有特殊地位,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提炼出答案。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