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1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5.360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共(8)页,25.36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b98f4e0b69b38ad052bc38962582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

禹之后于杞。”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优先考虑血缘宗亲关系B.褒奖创建西周的功臣C.尊崇远古文明的开拓者D.安抚夏商王室的后裔2.古代雅典实行非法提议的指控制度,即任何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提议不合理或与现行的法律条文相悖,就可以对其进行起诉;如果判决为合法,则继续使

用,反之,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对原提议人处以惩罚。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人文主义思想空前繁荣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民主政治具有制度保障3.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它是有官无吏的特殊衙门,该机构任职的,无定员,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

,最多时达十一人。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D.同平章事4.2019年,英国朝野因脱欧争议而对峙,议会反对党通过对首相约翰逊发动不信任投票;来试图施压政府达成共识

。如果约翰逊通过投票;就将继续留任该党领袖及英国首相。由此可见,英国首相A.由所在党选举产生B.只能对所在党负责C.权力受到一定制约D.处于"统而不治"地位5.汉高祖发布求贤诏,广招德行贤明之人;吕后聘请商山四皓前来辅佐太子等,此后,便

不断有皇帝征召士人来做官,被授予很高的官职,朝廷还常征聘文人学者到京师来做博士,皇帝亲自征聘便成为最为尊荣的仕途之路。材料反映了A.察举制在汉初就出现了B.打破了阶层的限制,实现了平民阶级的晋升C.打破了血缘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D.反映汉初的无为而治的思想6.秦统一后,贵族—地主集

团构成了民间统治精英的主体,他们身在民间而又行使部分统治职能。宋代,士绅—地主集团逐渐取代了贵族—地主集团。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统治疆域扩大B.政府加强社会控制C.科举制度的发展D.宗族势力潜滋暗长的的7.东

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鉴于当时地方州郡举荐人才大多有名无实的弊端,规定年四十以上方有资格参与推荐,并制定“诸生试家法(经书),文吏课奏“的考课方案,称为“限年试才”。该方案的实施()A.有利于

东汉政府扩大统治基础B.造成了门阀士族势力不断壮大C.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察举制不足D.普遍提高了官员队伍执政能力8.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包括帖经,诗赋、策论三场。第一场要求对儒家经典(治国安邦之道)十分熟悉;第二场要求文学、文化素养;第三场要求能对现实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

见解。这一做法A.使古代科举制度趋于完善B.有利于选拔实用型人才C.有利于社会尚学风气形成D.凸显选拔制度公平公正9.罗马法学家提出的原则与理论,都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罗马人的"重要兴趣是发现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古罗马法

①关注社会现实②法律溯源悠久③崇尚自然法理④保护私有财产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0.《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决罚不如法者,笞三十,以故致死者,徙一年。即杖麤(同“粗”)细长短不依法者,罪亦如之。”据此可知,《唐律疏议》()A.符

合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B.规范了唐代法律审判程序C.约束司法官员用刑的权力D.体现援法定罪的法制原则11.曹魏时期修律,废除自商鞅变法时确立的以法律形式强制父子兄弟分家析产的规定,鼓励父子兄弟不分家而共享财产;又仿《周礼》,以“八议”入律,即给“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官僚以法律

特权,有罪先请,议而从轻。这些法律规定()A.彰显法律与伦理的根本对立B.适应了门阀士族的发展壮大C.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D.维持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稳定1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变化,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科道合一②礼法结合③台谏合一④律例合编A.①②③④B.

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④②①③13.清朝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元朝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具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B.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具有传承性C.中国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D.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做主14.周恩来说:“中国

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主要是由于A.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B.我们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C.我们实行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D.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之一。下列各项中,与这一制度无关的是A.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B.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C.内蒙古建立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族青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6.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新疆实行藩部体制,严格限

制与内地交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并在新疆“修浚河渠,建筑城堡,广兴屯垦”,实行与内地相同的赋税制度,设立义塾,教授《千字文》、《论语》、《诗经》等。这些举措A.开启了新疆经济近代化进程B.杜绝了各列强对新疆的侵略C.强化了当地居民的国家意识D.使新疆开始归属

于中央管辖17.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美苏等国围绕基金配额、黄金配额减免、银行配额等问题展开博弈。在美国支持下,苏联正式挤身国际金融体系四强之列;苏联同时承认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领导地位。这表明A.美苏都不能无视对方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B.美苏企图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称霸各自的世界C.美苏冷战时期在政治经济上一直处于对抗状态D.苏联在美国的扶持下加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18.唐朝前期,许多逃户流亡他乡,成为“客户”;唐玄宗时期,宇文融受

命检括户口,共检出“客户”八十余万,令其在居住地重新附籍。由此可推知,宇文融括户()A.抑制了土地兼并B.增加了政府收入C.破坏了均田制度D.推动了农民迁徙19.北宋建立初年,对于两税征收,一般是根据旧例征取实物。但此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要“以麦折钱”,有时

候又要“以钱折绢”。这一做法()A.导致农民弃农经商B.易加重百姓负担C.便于政府征收赋税D.满足了战争需要20.经过二三十年代剧烈的国际货币动荡,全球精英们就避免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确保货币汇率与

资本流动的稳定有序达成了共识。这一诉求的直接结果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建B.马歇尔计划的设计实施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署D.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21.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

织系列(如里社、保甲与的的行会等)……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基层管理的自治性逐渐消退B.基层管理中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C.基层管理官员

治理与士绅参与相结合D.基层管理的自治色彩较鲜明22.721年,唐玄宗令监察御史字文融主持括户(清查户口),又置劝农判官赴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土地。历经三年,共括出客户80余万,得客户税钱数百万贯。这一结果反映出当时()A.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B.商品经济严重影响农

业发展C.国家赋税政策违背时代潮流D.均田制度已基本上名存实亡23.过所是古代官方颁发的一种通关凭证,唐律规定“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若无公文,私从关门过,合徒一年”。唐朝的过所制度A.体现了加强社会管理的意图B.抑制了商业的正常发展C.推动了法治社会的初步形成D.反映

了开明开放的风气24.二战后,英国等欧美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制度安排抵消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从而前所未有地扩展了国家活动的领域,形成福利国家。据此可知,“福利国家”制度()A.有利于缓和资

本主义的社会矛盾B.解决了欧美国家分配不均问题C.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困现象二、主观题(共52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25.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即从四书五经原文中择句命题,敷衍成文。作文时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模仿古人语气进行发挥,而且要遵循固定的格式。四书义、经义的写作格式日益严格,由

一些规定的段落组成,其主体为四段对偶排比文字、八个部分,有“八股”之称。各省乡试中试者为举人,举人可直接赴吏部授官,也可继续参加会试。会试于乡试次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中试者随即参加由皇帝举行的殿试,重新排定名次,分三甲发榜,统称进士。进士大部分直接授官,二甲三甲中的一部分人经考选再入翰林院

学习深造三年,然后授职,称为庶吉士。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南北榜案”,后来科举会试遂分南、北两榜分别录取。——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二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认为科举不废,“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1905年,

清政府废科举后,严复、梁启超等学者对此表达过不同的意见。严复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造因如此,结果如何,非吾党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1910年,曾经激烈批判过科举的梁启

超在游历欧美,亲眼目睹西方国家借助科举制度改造成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成效之后感叹说:“夫科举非恶制也……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摘编自陈兴德《理性评价科举推进考试制度建设一兼论科举、八股的联系与区别》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科举

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影响明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界对废除科举制度持不同观点原因。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

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任命精通中国传统法律和西方法律的沈

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谕令“按照所陈各节”,“修改删并”,但“凡我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庶以维天理民彝不蔽。”在这次修订法律工作中,沈家本等秉承“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规定禁止刑讯、删减死罪条目,改革行刑旧制、禁革买卖人口、删除奴婢旧

制、统一满汉刑律、变通秋审制度,还制定了《商律》、《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法院编制法》、《违警律》、《大清新刑律》、《国籍法》、《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现行刑律》等新律。以上十个新律虽

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法文化,如引入西方的陪审员制度和律师制度,但由于清政府的迅速垮台,其中大部分只是颁布而未及实施即告废止。——《清末修宪与沈家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清末修律进行简要评价。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最初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布币、刀币、固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将各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使用。由于铜钱本身价

值低下,民间又有囤积或铜铸器皿的习惯,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作为辅币的使用。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于是明朝又恢复铜钱、纸

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摘编自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白银国有化,禁止白银外流,这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银圆券,但仍以失败告终。币制政策是国民党政权垮

台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根据地种类庞杂、折算不变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法定货币。——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1)据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货币制度发展历程的特征。(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诞生的背景。(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制度对社会治理的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皇权不下县”,县

以下的乡村社会设立一些非官方的乡村社会组织机构取代正式的国家机构。这些乡村组织不再是国家基层政权,也没有行政组织,而仅仅是一种地域单位。如宋朝的牌、甲、保明清时期的乡、都、村等。邻、里、保、甲长等都只是职役,并不是官职。这些乡

村组织由当地德才识兼备及家道富有的乡绅担任,负责协助官府办理乡村公共事务。士绅和宗族在乡村治理中占居着核心地位。…民国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乡村问题日趋恶化。以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为代表的知识

精英纷纷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最终没有获得成功。——摘编自苏海新吴家庆《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材料二毛泽东的乡村治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农民置于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地位,二是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三

是非常重视乡村的全面发展。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农民收入增长虽然不快,但其生活却是在不断改善,生活福利也在不断增加……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乡村治理现

代化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二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三是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摘编自邱春林《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封建社会乡村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出现的原

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中的一以贯之的做法,并简析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