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试题.docx,共(10)页,787.3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74a250b461074ec83a28c84061cba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4月份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选必三第1-3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处于赵、
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山国文化()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
文化的认同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2.下表所示列举了汉语中“文化”的词源分析。它们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词项词源分析“文”“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化”“改变”“文”+“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文化”(“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文治和教化A.人文精神B.道法自然C.崇德尚贤D.自强不息3.“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大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是因为()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B.中华文明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C.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古国D.文化力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中4.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思想()A.消极避世,毫无可取之处B.反对挑战和利用规律C.有利于天人关
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5.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
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6.西晋时,一些佛门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A.改变了西晋的
宗教政策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7.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外族进入中原。中国文化受到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背景下,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
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A.强调“天人感应”B.加速国内民族交融C.推动理学的形成D.利于商品经济发展8.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赐赠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居多,如明宣宗特赐《四书大全》《五经》等书。这种交往()A.
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9.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引用经典语句阐述其思想,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四书章句集注》)、“修其心,治其
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王安石)等。从中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体现的是()A.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B.传统文化焕发新机C.政府重视传统文化发展D.古今文化的融合10.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示意图,这说明近现代
中国思想发展历程()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11.希腊词Apoikia(殖民地或子邦)字面上的意思
是“远处的家”,这些Apoikia是独立机构:母邦组织移民群体,从自己的成员中挑选一位正式的领导,来监督新土地的分配,并且该领导者将长久地被尊为创立者。这些殖民地的建立()A.标志着希腊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提高贵族阶层的地位D.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12.古罗马历史学
家塔西佗经常带着共和时代贵族政治家的挑剔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他曾感叹道:“世界的局面改变了,浑厚淳朴的罗马古风业已荡然无存。政治上的平等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信念,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望着皇帝的敕令。”材料表明塔西佗()A.
主张恢复传统政治体制B.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C.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理念D.维护君主敕令的权威性13.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
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A.解决粮食问题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14.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人和既非“人”也非“奴隶”的人,前者侵犯
后者的处罚较轻,后者侵犯前者则处罚较重。由此可知,该法典()A.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实用价值B.摆脱了宗教因素的影响C.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D.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15.从欧洲中古时期大学兴起初期的课程设置看,它主要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在“七艺”中
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A.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矛盾并存B.基督教会和宗教学说有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C.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成为主流D.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16.“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
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澌灭殆尽,赖有阿拉伯文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翻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
西方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7.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
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18.某学者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如果没
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西斯廷教堂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取材于《圣经》故事。当时罗马教会把人的肉体诅咒为“灵魂的牢狱”,而画家把所有人物
无论圣贤,还是魔鬼一律画成健美的裸体。这反映出()A.艺术由质朴走向高雅B.倡导权利平等的理念C.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批判D.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20.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
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为新教做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21.杰里·本特利在《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为了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22.19世纪初,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大多出自一些罪犯(来自英国)之手,其中有个设计师曾犯伪造罪,但由于他的贡献,其头像还印在澳
大利亚5元钞票的票面上。这说明()A.英国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殖民开发B.贩卖黑奴是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C.殖民扩张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社会动荡D.澳大利亚人口结构转变得益工业革命23.加利福尼亚州的合恩角记录了千百万中国劳工的痕迹:他们沿着峭壁往下降,来到离河面
400多米的地方工作,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材料表述的是()A.华工对美国西部开发贡献巨大B.美利坚国家的建立得益于华工C.美利坚人民牢记华工的贡献D.华工推动了美国工程技术发展24.右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的存在,同时也使印度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
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殖民者的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C.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25.台湾作家杨渡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
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26.下表所示为拉丁美洲八个国家2021年混血人口比重,这八个国家在历史上曾是印第安人集中分布
的地区。造成八国现今人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印欧混血种人占总人口(%)国家印欧混血种人占总人口(%)巴拉圭95巴拿马65洪都拉斯90萨尔瓦多86厄瓜多尔约77尼加拉瓜69委内瑞拉58哥伦比亚60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B.黑奴贸易C.美洲土著民族交融D
.殖民扩张27.据统计,2000年的美国跨族婚姻已经达到310万宗,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在填写族裔时干脆就填“美利坚族裔”。而2000年的跨国婚姻产生了700万“多种族人”,种族、民族、族群界限引起了美国社会种族分类定义的改变。由此可见()A.族群混杂造成了美国社会动荡B.跨族通婚促
进了美国族裔融合C.美国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D.跨族跨国通婚破坏美国的一致性28.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郭嵩焘建议政府应参加国际协作组织,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
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工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29.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决定
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内容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历史学家们就一份新的全国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30.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这反映了()A.“逆全球化”逐渐成为时代潮流B.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C.世界经济体系被西方国家主导D.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完善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
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
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支平《从
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
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摘编自《
李大钊全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5分)(2)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积极应对?(5分)(3)依据材料
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3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可以说,罗马法达到了世界古代法的最高峰。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
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罗马法有谚曰:“法学家创造了罗马法”。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
民族”,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治来维持。——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材料二古代罗马人认为,社会要受法律的支配,法应当是针对所有人的,是公平、正义的,是社会的最
高权威,任何人都得依法生活,即法享有绝对的权威,即使皇帝也不例外。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
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法学汇纂》为蓝本的。罗马法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
制度、私人权利平等原则等,都毫不例外的给后世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摘编自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罗马法发达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并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影响。(9分)33.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欧洲移民的主要目的地目的地时间范围移民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
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材料二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年份移民增长数(万)年份专利证书增长数1851—185437.9~42.81851—1856757~23151863—186617.6~31.91863—18673781
~123011879—188217.8~78.91880—188312926~211961898—190322.9~85.71898—190320404~31046——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
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