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131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1.13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3384bcd6cc0af8437d69d807f817b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选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

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

符合题目的一项)1.周公建侯卫的结果是以前殷酋邦中的王族、百姓及其部落酋邦组织受到排挤,而不再过问社会事务。取而代之的也不是原封不动的周人的或另外的部落血缘组织,而是一个“中央管理机关”,即周王室或诸侯政府。这一变化()A.导致了诸侯势力坐大B.强化了宗族血缘关系C.构建了众星捧月局面

D.完善了国家政治形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周公建侯卫的结果是,之前的“殷酋邦中的王族、百姓及其部落酋邦组织”被破坏,取而代之的不是“原封不动的周人的

或另外的部落血缘组织”,而是“中央管理机关”,这一变化说明周公建侯卫有助于血缘管理到地域管理的转变,这一变化完善了国家政治形态,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央管理机关”可知,这一变化不能说明诸侯势力坐大,排除A项;根据材料“取而代之的也不是原封不动的周人的或另外的部落血缘组

织”可知,这一变化并未说明强化了宗族血缘关系,排除B项;众星捧月局面主要是指周王室和诸侯的关系,材料没有涉及这一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记录文献出处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

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A法家思想得到落实B.开辟文书治国先河C.官僚政治不断发展D.行政管理制度严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材料“有事

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体现的是秦朝法律明确规定行政事务必须及时请示、立刻执行,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的是当时的行政管理制度严密,D项正确;材料与落实法家思想的落实无关,材料内

容主要体现的是管理制度的严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行政管理制度,非文书治国,排除B项;官僚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有一定任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为中外朝制度的示意图。该制度()A.是君权相权博弈的产物B.不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发展C.削弱

了九卿的实际权力D.剥夺了三公直接上报的职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令

”“侍中”“常侍”是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中朝,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成官僚机构“外朝”,九卿有事不向三公报道,而是上报到中朝,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所以,中外朝制度是君权相权博弈的

产物,A项正确;中外朝制度属于君主专制范围,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中外朝制度削弱的是相权,而非九卿的实际权力,排除C项;据示意图可知,没有剥夺三公直接上报的职能,排除D项。故选A项。4.公元前406年,在阿吉纽西战役中,雅典的25条战船沉没,许

多水手丧命。八名将军因为没有营救遇难水手而集体遭到控诉。公民大会拒绝将军家属提出单独审判的请求,而且不允许他们为自己辩护。材料可用于说明雅典()A.将军已丧失民众信任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C.公民大会有至上权威D.政治运行缺乏约束机制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直接民主下,民主意志高于法律,说明公民大会缺乏约束机制,D项正确;将军并未完全失去民众信任,排除A项;雅典政体也有

法制保障,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C项。故选D项。5.在英国,18、19世纪的议会至上原则,随着行政权力的增强实际上已被抛弃了。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因为议会的大多数动议由内阁提出

,对于这些内阁的动议和提案,作为群体的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这一局面反映了英国()A.君主立宪制仍待完善B.权力制衡遭到破坏C.宪政体系下权力重构D.政党政治受到阻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19世纪和20世纪

以来(英国)。据材料“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可知,英国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内阁的权力得到了增强,而议会的权力相对减弱,这反映了英国宪政体系下权力的重构

,C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政治权力的重构是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内阁和议会之间权力制衡关系的变化,不能说明权力制衡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的权力重构是政党政治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6.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

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推动法国权力结构发生异变B.法国由封君

封臣制向议会制共和转变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推动法国民族意识觉醒D.打破教会思想束缚引发欧洲宗教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96年至1301年(法国)。据本题材料“法国国王腓力首

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王权势力上升,逐渐大于教权,12至14世纪西欧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着王权的不断强化,逐渐摆脱教权的控制,影响权力结构发生异变,A项正确;14世纪时法国并

未确立议会制共和政体,排除B项;民族意识往往同民族和国家追求独立有关,材料中没有关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史实论述,排除C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为一幅版画,刻画了1939年根据地农民出工的情景

。版画所示的历史事件有利于()A.边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B.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成功C.解放区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农民出工的情景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有利于边区人民实现

当家作主的愿望,A项正确;农民出工情况无法直接促进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成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与解放区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无关,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8.1904年6月,陈独秀在《说国家》一文中说:“这主权原来是全国国民所共有,但是行这主权的,乃归代表全国国民的政府。”后来,陈独秀进一步指出:“所谓民权,所谓自由,莫不以国法上人民之权利为其的解,为之保障。立宪共和,倘不建筑于国民权利之上,尚有何价值

可言。”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反思西方民主C.批判封建专制D.宣传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的中国。由

“行这主权的,乃归代表全国国民的政府”到“立宪共和,倘不建筑于国民权利之上,尚有何价值可言”可得,陈独秀认为民权应该是建立在国民权利基础之上的政体中,这是对满清政府所谓的“预备立宪”及民主共和体制的反思和反对,所以其主张意在批判封建专制,主张实行真正的建

立在民权基础上的民主共和,C项正确;由“行这主权的,乃归代表全国国民的政府”可知,陈独秀主张国家应该代表国民的利益,而并非是强调国家至上,由“立宪共和,倘不建筑于国民权利之上,尚有何价值可言”可得,这同样是强调国民的权利,而不是国家至上,排除A项;陈独秀的主张本质上是对国内民主政体的反思,

而不是对西方民主的反思,意在使中国的政体真正成为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围绕“民主”展开,但并未提到“科学”,排除D项。故选C项。9.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

”,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B.晚清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晚晴的“预备立

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晚清民国艰难的宪政道路,故B正确。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没有突出宪政,故A排除。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不是本质,

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宪政10.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奸民”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

众,才能使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所谓“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A.重刑轻德B.严刑峻法C.崇尚耕战D.国富民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

可知,商鞅变法规定严明法度,禁止私斗,以权力压制民众,实行高压政策和重刑少赏措施,体现了重刑轻德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严刑峻法,与题干“唯以权力压制民众”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崇尚耕战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富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1.1981年,中

共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累计发行361.76亿元

。这体现了当时中国()A.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发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C.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工作重心是金融领域的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有利于国家筹集资金,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项正确;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

、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但材料未体现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此时中国的工作重心是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12.

漫画是一种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以下漫画反映的时期是()的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材料“中国经济向民营经济伸出了手,欢迎民营经济的加入”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

放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符合漫画内容,D项正确;建国初期本来就有民营经济,而不是“增加上民营经济”,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应该是逐渐将民营经济改造成国营经济,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单一

公有制经济,并未恢复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如图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说明了()A.统治基础的扩大B.崇尚教育的风气C.儒家思想的弱化D.重文抑武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至北宋(中国)。据图表可知,西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变化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有利于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A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晋至北宋时期官员寒门出身子弟的比重增加,不能得出这一时期是否崇尚教育,排除B项;儒家思想的弱化符合题干时段的史实,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北宋才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4.隋唐时期的

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下列能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文化中心位于关中C.门阀士族仍有影响D.南北经济水平悬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可知,隋唐政治受西魏、北周传统影响大

,而今陕西一带曾为西魏、北周统治腹地,大量北朝时期的豪门大族的籍贯集中于这一带,超过20%的宰相籍贯在今陕西省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门阀士族仍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隋唐时期通过增设宰相来分割相权,排

除A项;籍贯未必与出生地和接受教育的地区一致,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隋唐时期的文化中心所在,排除B项;籍贯所在地的经济水平与是否被拜相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明清时期,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

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避免监察官员因“不悉民情”而“陈肤泛之语”;同时监察官员因职司之故,熟悉地方吏治民生,被赋予举荐官员、表彰善政之责。这说明明清时期()A.监察体制趋于完善B.官僚机构相互牵制C.制度运行注重成效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政府常从治行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监察与行政体制相互

补充配合,有行政经验之官选任监察官员可避免“陈肤泛之语”,监察官员又部分承担了行政官员的职责,说明明清制度运行注重实际效果,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明清制度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无法体现监察体制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

僚的相互牵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削弱,无法得出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6.美国里根总统(1981—1989年任职)的一位资深内阁成员亨利·萨维森曾说:“我们遵循的三个标准是:他是否

是里根的人?他是否是共和党人?他是不是保守的?或许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保证保守思想得到合适的代表。”这反映出美国()A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B.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C.国家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政府运行机制存在弊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

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里根执政时期,执政党对政府人员的党派身份十分在意,这反映出文官中立原则受到冲击,A项正确;分权制衡主要是指立法、司法和行政之间的关系,材料没有涉

及,排除B项;材料与国家权力结构和政府运行机制无关,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政府运行机制问题,材料主要和文官政治中立原则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它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嫉

妒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的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以下有关西方文官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特点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B.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在1883年C.政治和管理未能分离D.1870年,美国建立了文官制度【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结合所学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对政府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A项正确;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

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时间上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和管理分离,排除C项;.是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分析】【点睛】18.1854年.

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

立了文官制度。这种制度改革()A.完善了英国政党政治体制B.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C.促使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D.推动了英国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4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文官通过考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并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有利于政府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独立于党派之外,

文官改革与政党制度无关,排除A项;文官制度的确立对民主化起积极作用,排除B项;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因此,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与选拔专业的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1898年7月,礼部颁布的《遵义乡会试详细章程》规定,考试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

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等类,廷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则是四书义和五经义,严格按四书五经原文命题。这些规定()A.贬低了儒学的政治地位B.迎合了实业救国思潮C.清除了八股取士的影响D.与维新派的要求相符【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等类,廷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则是四书义和五经义,严格按四书五经原文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场

考试的命题范围是西学内容,这与以往的科考内容有别,说明清政府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侧重了对经世致用学问的考查。第三场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而戊戌变法的内容包括“废除八股文”,增加西学内容,但保留科举制,保留对四书五经的考查,所以这些规定与维新派的要求相

符,D项正确;第三场考试的命题范围仍是“四书五经”,并未贬低儒学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实业救国是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戊戌变法只是“废除八股文”,并未完全清除八股取士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分析】【点睛】20.下图为1

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下列对这一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②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③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④毕业考试结果成为授官依据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知

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进行教育体制改革,1903年张之洞署理两江时创办了两江师范学堂,是新式学堂的代表,该学堂讲授史地、文学、算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将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毕业考试结果成为授官依据,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1905年科举制废除,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①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

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B.国家直接从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D.我国

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退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C项正确;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在

1993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两项均应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是【点睛】22.在司法审判中,董仲舒为案件决断,把232个案例编成《春秋决事比》(判例法);没有类似案件时,他提倡儒经义理高于法律权威,以《春

秋》等儒家经典为指导,以儒经义理判决维护纲常礼教成其核心内容。这体现出()A.中华法系礼法结合的特点B.中国制定了最早的成文法C.律令儒家化的发展大趋势D.董仲舒法学家的杰出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

是:汉代中国。以《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指导进行司法判决,汉代法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律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体现出中华法系礼法结合的特点,A项正确;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

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较长的历史时期,无法体现大趋势的说法,排除C项;董仲舒首先是儒学家,材料主旨是董仲舒“春秋决狱”的特点,而非其个人贡献,排

除D项。故选A项。(答案来自原卷,本站保留建议)。23.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唐宋1处己(修身、励志)5372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

兄弟)3143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244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265从政1117A.唐宋时期家训内容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B.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衰落C.宋朝家训增多是受到理学走

向世俗化的影响D.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大大促进印刷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相比于唐代而言,宋代关于修身处世的内容增加,这反映了宋代理学逐渐世俗化的特征,C项正确;理论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宋代及以后封建伦理强化,排除B项;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家训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24.商

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A.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C.传统天

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社会民众的强大力

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B项正确;早期国家,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但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天命观的变化与传统天命观走向衰落的观点不符,排除

C项;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创,排除D项。故选B项。25.清史学家王钟瀚指出“有清一代,凡十三朝,历二百六十有七载,不可谓不久者矣;然细推其所以维系之故,除刑律外,厥为则例。大抵每一衙门,皆有则例,俾内外知所适从。”这

侧面反映出清代()A.专制主义达到顶峰B.中央集权趋于完备C.则例编撰成就突出D.律令使用范围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王钟瀚指出清则例在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每一衙门都有则例,这从侧面反映了清代则例编撰成就

突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则例编撰成就突出,不能说明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而且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A项;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完备”的说法更无从得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律令使用范围

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50分。)26.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

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

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

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留学活动次数多;留学生素质较高;全面学习唐朝文化。影响:加强了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日本全面学习唐朝,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背景:有

识之士倡导到日本留学;清政府官方派遣;西方文化在日本传播较为广泛。积极作用:翻译西方书籍,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运动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助推政治民主化进程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

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日本)。特点:据材料“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可知,留学活动次数多;据材料“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可知,留学生素质较高;据材料“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

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可知,全面学习唐朝文化。影响:据材料“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可知,加强了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据材料“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补日本之短”可知,全面学习唐朝,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中

华文化的影响力。【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日本)。背景:据材料“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可知,有识之士倡导到日本留学;据材料“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

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可知,清政府官方派遣;据材料“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可知,西方文化在日本传播较为广泛。积极作用:据材料“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

、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可知,翻译西方书籍,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据材料“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

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可知,为中国革命运动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助推政治民主化进程。27.考试选官是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

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

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

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

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高中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三:西方的文官制度,从它产

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

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

所有信息及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和近代中国公务员制三者间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概括近代中西方选官制变革的共同因素。【答案】(1)特点:有明确法律规定;分类(或分级)考试;有不平等性(或性别歧视);分笔试和口试;注重对应

试者综合考查;考试及格才有任用资格。背景: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2)基本特点:不与政务官共进退;负责具体事务;政治中立;(无错)可长期任职。影响:

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但文官通过推荐产生,官员昏庸无能现象比较突出。(3)关联:中国古代科举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传到西方,对西方近代通过考试选用文官的做法,有一定影响。近代中国公务员制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科举制(或考试监察制)和西方文官制

度的精华。因素:不同文明(或中西方)的交流与互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

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可知,有明确法律规定;有不平等性(或性别歧视);分类(或分级)考试;据材料一“(1)甄录试为笔试……。(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

。”可知,分笔试和口试;据材料一“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可知,注重对应试者综合考查;据材料一“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可知,考试及格才有任用资格。第二小问背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制定的时代大背景是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这些法规草案都是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制定。【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初(英国

)。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据材料二“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可知,文官不与政务官共进退,负责具体事务,政治中立,可长期任职。第二小问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具有政治中立、负责具体事务、不与政务官共进退等特点,从保持政府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但文官通过推荐产生,官员昏庸无能现象比较突出。【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

代(中国和西方)。第一小问关联,据材料及所学,从科举制传入西方对其影响、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对传统科举制和西方制度的吸收等角度分析,即中国古代科举制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传到西方,对西方近代通过考试选用文官的做法,有一定影响。近代中国公务员制

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科举制(或考试监察制)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第二小问因素,据材料及所学,中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变革反映了中西互相借鉴与交流。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学者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简表学者评价出处徐蓝1688年政变

因其和平方式而被英国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对绝对王权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创造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世界近现代史1500一2007》刘成1832年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寡头政治形态,

根本不是什么民主制度,只是由大贵族的少数人统治代替了专制君主的一个人统治。随着时代的变化,贵族寡头制的历史合理性方面逐渐消失了,它的不合理性方面愈来愈明显。《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刘宗绪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是资

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实践表明,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发生和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世界近代史》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学者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阐述:17世纪,经济上日益强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历反复斗争,1

688年,发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自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综上所述,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不断扩大,王权不断遭到限制,君主立宪

制逐步形成。【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学者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根据材料“1688年政变因其和平方式而被英国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对绝对王权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创造

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可确定论题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阐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如17世纪,经济上日益强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历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自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综上所述,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不断扩大,王权不断遭到限制,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