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docx,共(8)页,1.13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d6d41b6c82f857dee7f6893d23c8e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选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
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
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周公建侯卫的结果是以前殷酋邦中的王族、百姓及其部落酋邦组织受到排挤,而不再过
问社会事务。取而代之的也不是原封不动的周人的或另外的部落血缘组织,而是一个“中央管理机关”,即周王室或诸侯政府。这一变化()A.导致了诸侯势力坐大B.强化了宗族血缘关系C.构建了众星捧月局面D.完善了国家政治形态2.下表中史料反映了秦代()记录文献出处有事请也,必以书,
毋口请,毋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A.法家思想得到落实B.开辟文书治国先河的C.官僚政治不断发展D.行政管理制度严密3.如图为中外朝制度的示意图。该制度()A.是君权相权博弈的产物
B.不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发展C.削弱了九卿的实际权力D.剥夺了三公直接上报的职能4.公元前406年,在阿吉纽西战役中,雅典的25条战船沉没,许多水手丧命。八名将军因为没有营救遇难水手而集体遭到控诉。公民大会拒绝将军家
属提出单独审判的请求,而且不允许他们为自己辩护。材料可用于说明雅典()A.将军已丧失民众信任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C.公民大会有至上权威D.政治运行缺乏约束机制5.在英国,18、19世纪的议会至上原则,随着行政权力的增强实际上已被抛弃了。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
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因为议会的大多数动议由内阁提出,对于这些内阁的动议和提案,作为群体的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这一局面反映了英国()A.君主立宪制仍待完善B.权力制衡遭到破坏C.宪政体系下权力重构D.政党政治受到阻碍6.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
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推动法国权力结构发生异变B.法国
由封君封臣制向议会制共和转变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推动法国民族意识觉醒D.打破教会思想束缚引发欧洲宗教改革7.如图为一幅版画,刻画了1939年根据地农民出工的情景。版画所示的历史事件有利于()A.边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B.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成功
C.解放区维护人民民主政治权利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8.1904年6月,陈独秀在《说国家》一文中说:“这主权原来是全国国民所共有,但是行这主权的,乃归代表全国国民的政府。”后来,陈独秀进一步指出:“所谓民权,所谓
自由,莫不以国法上人民之权利为其的解,为之保障。立宪共和,倘不建筑于国民权利之上,尚有何价值可言。”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反思西方民主C.批判封建专制D.宣传民主科学9.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
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B.晚清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10.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奸民
”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众,才能使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所谓“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A.重刑轻德B.严刑峻法C
.崇尚耕战D.国富民弱11.1981年,中共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
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累计发行361.76亿元。这体现了当时中国()A.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发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作用C.集中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工作重心是金融领域的改革12.漫画是一种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
的图画。以下漫画反映的时期是()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3.如图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说明了()A.统治基础的扩大B.崇尚教育的风气C.儒家思想的弱化D.重文抑武的政策1
4.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下列能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文化中心位于关中C.门阀士族仍有影响D.南北经济水平悬殊15.明清时期,政府常从治行
卓著的州县官长中选拔御史、给事中等监察官员,避免监察官员因“不悉民情”而“陈肤泛之语”;同时监察官员因职司之故,熟悉地方吏治民生,被赋予举荐官员、表彰善政之责。这说明明清时期()A.监察体制趋于完善B.官僚机构相互牵制C.制度
运行注重成效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16.美国里根总统(1981—1989年任职)的一位资深内阁成员亨利·萨维森曾说:“我们遵循的三个标准是:他是否是里根的人?他是否是共和党人?他是不是保守的?或许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保证保守思想得到合适的代
表。”这反映出美国()A.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B.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C.国家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政府运行机制存在弊端1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它
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嫉妒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的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以下有关西方文官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特点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B.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在1883年C.政治和管理未能分离D.1870年,美国建立了文官制度18.1854年.英国与俄国
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这种制度改革()A.完善了英国政党政治体制B.一定程度上降低
了英国民主化程度C.促使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D.推动了英国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19.1898年7月,礼部颁布的《遵义乡会试详细章程》规定,考试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
学校等类,廷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则是四书义和五经义,严格按四书五经原文命题。这些规定()A.贬低了儒学的政治地位B.迎合了实业救国思潮C.清除了八股取士的影响D.与维新派的要求相符20.下图为1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下列对这一学堂的叙述正确的
有()①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②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③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④毕业考试结果成为授官依据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③④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是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
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B.国家直接从各项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22.在司法审判
中,董仲舒案件决断,把232个案例编成《春秋决事比》(判例法);没有类似案件时,他提倡儒经义理高于法律权威,以《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指导,以儒经义理判决维护纲常礼教成其核心内容。这体现出()A.中华法系礼法结合的特点
B.中国制定了最早的成文法C.律令儒家化的发展大趋势D.董仲舒法学家的杰出作用23.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唐宋1处己(修身、励志)5372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143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244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265从政1117A.唐宋时期家训内容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B.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衰落C.宋朝家训增多是受到理学走向世俗化的
影响D.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大大促进印刷术的进步24.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A.
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25.清史学家王钟瀚指出“有清一代,凡十三朝,历二百六十有七载,不可谓不久者矣;然细推其所以维系之故,除刑律外,厥
为则例。大抵每一衙门,皆有则例,俾内外知所适从。”这侧面反映出清代()A.专制主义达到顶峰B.中央集权趋于完备为C则例编撰成就突出D.律令使用范围扩大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50分。)26.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料一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
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
交流史略》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
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
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27.考试选官是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
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1)甄录试为笔试……
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
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
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高中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三:西方的文官制度,从
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
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
其影响。(3)综合上述所有信息及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和近代中国公务员制三者间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概括近代中西方选官制变革的共同因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学者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简表学者评价出处徐蓝1688年政变因其和平方式而被英国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对绝对王
权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创造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世界近现代史1500一2007》刘成1832年前,英国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寡头政治形态,根本不是什么民主制度,只是由大贵族的少数人统治代
替了专制君主的一个人统治。随着时代的变化,贵族寡头制的历史合理性方面逐渐消失了,它的不合理性方面愈来愈明显。《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刘宗绪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实践表明,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18世纪工业
革命的发生和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世界近代史》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学者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