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1.117 MB
  • 2024-1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共(24)页,1.11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cb2ec215c2e3f98e74717ec0bedf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本题包括⼩题沫沫江⻄省南昌市南昌⼀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考化学试题考试时⻓: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1C-12O-16Na-23Ba-137⼀、选择题(15,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HgS),积变⼜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丹砂B.“烧之成⽔银,曙岭烟沉中的雾是溶胶,能产⽣丁达尔效应朝坛雾卷熬胆矾铁釜D.”⼀种⽓”,该过程发⽣了置换反应“,经⽕焚炼为”涉及

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天⼯开物》中凡⽯灰2.⼀种阳离⼦与多种酸根离⼦构成的盐称为混盐化硝酸钙];⽽复盐则是指含有多“”,如氯[“”种简单阳离⼦和⼀种酸根阴离⼦的盐,如,据此,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A.B.CD.纯碳

新材料碳纳⽶泡沫中每-183,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B.“C.“碳纳⽶泡沫是碳纳⽶泡”不能透过滤纸”碳纳⽶泡沫和⾦刚⽯的性质完全相同D.“4.碳纳⽶泡”与⽯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在海

洋碳循环中A.该循环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2+2氧化物B.碳酸氢钠的电离⽅程式为NaHCO3=Na++“”C.该循环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D.钙化作⽤的离⼦⽅程式之⼀为Ca+=CaCO3↓5.分类法是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种常⽤科学⽅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中所含氢原⼦的个数将酸分为⼀元酸、⼆元酸等②碱性氧化物⼀定是⾦属氧化物③根据能否产⽣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SiO2与NaOH溶液反应⽣成Na2SiO3和H2OSiO故是

酸性④能A.B.②③②④6.,C.①②④D.②③④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分类组合碱酸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纯净物A氯⽔B纯碱胆矾C盐酸D液氯A.AB.BC.CD.D7.粗盐提纯过程中所涉及的下列操作⽅法不正确的是ABCD粗盐

溶解滤去沉淀pH测酸化后溶液蒸发溶液溶液A.AB.BC.CD.D8.在指定条件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能⼤量共存的是A.溶液:、、、B.强碱性溶液:、、、C.使紫⾊⽯蕊变红的溶液:、、、D.溶液:、、、9.;放置,使⾯团产⽣⽓体,形成孔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例加⼊温⽔中再加⼊⾯粉搅拌成⾯团

2KAl(SO4)2·12H2O+3Na2CO3=2Al(OH)3↓3Na2SO4+K2SO4+3CO2↑21H2O下列洞。放置过程发⽣反应:++。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成物均为电解质放置过程发⽣的反应中B.放

置过程发⽣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从物质的分类⻆度来看,油条配⽅中的明矾、碱、盐均为盐D.2Al3++3=2Al(OH)3+3CO2反应的离⼦⽅程式为↓↑10.下列各组中两稀溶液间的反应可以⽤同⼀个离⼦⽅程式表示的是()A.K2CO3将溶液滴⼊H2SO4溶液中;将CaCO3加⼊HNO3溶

液中B.CH3COOH溶液与KOH溶液;盐酸与NaOH溶液NaOH溶液与MgSO4溶液()D.Ca(HCO3)2()Ca(OH)2;aHCO3与Ca(OH)2溶液⾜量11.Fe新型材料纳⽶级粉在空⽓中易⾃燃,它能⽤作⾼效催化剂。实验室

采⽤还原法制备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Fe⾼温制备纳⽶级B.FeN2的过程中通⼊的,属于胶体可作保护⽓获得的纳⽶级C.FeCl2·nH2O粉⽔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纳⽶级固体加热脱FeFe粉⽐普通粉更易与氧⽓反应12.下列离⼦组加⼊相

应试剂后,发⽣反应的离⼦⽅程式正确的是选项离⼦组加⼊试剂离⼦⽅程式ANa+、Ba(OH)2溶液2Na+++Ba2++2OH-=BaSO4↓+2NaOHBH+Cl-、⾜量⽯灰乳2H++2OH-=2H2OCK+、NaHSO4溶液+2H+=H2O+CO2↑DAg+NO、少量盐酸Ag++Cl-=AgCl

↓A.AB.BC.CD.D13.单质到盐转化关系可表示为:下述转化关系不正确是14.Cu2+Mg2+Al3+Ba2+H+Ag+SOHCOOH-NO某⽆⾊透明的溶液中含有、、、、、、、、、中的三种离⼦,若向其中加⼊⽯蕊溶液,溶液显

蓝⾊,且滴⼊盐酸⽆⽓泡产⽣,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是A.Ag+HCONOB.Ba2+OH-NO、、、、C.Mg2+Al3+SOD.Mg2+SOOH-、、、、15.将0.1Ba(OH)2溶液分为两等份放⼊烧杯中,分别向其中滴⼊0.1的H2SO4和NaHSO4溶液,两份溶液导电能⼒随滴⼊溶液体积

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MgMgOMgCl2MgSO4B.NaNa2ONaOHCH3COONaC.CCO2H2CO3Na2CO3D.SSO2H2SO3CaSO3、,离⼦⽅程式。⑤A.曲线②代表滴加NaH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B.bC.a点之前,溶液中发⽣的离⼦反应⽅程式为c两点对应的溶液均为中性、D.曲线①说明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导电能⼒强于稀Ba(OH)2溶液(⼆填空题本题包括5⼩题,共55分)16.1按要求填空NaClAgNO3()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现象:2N

aHCO3,离⼦⽅程式_。()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现象:,离⼦⽅程式_3(),括号内为杂质()铜粉铁粉:除杂;所加试剂,离⼦⽅程式_。4FeSO4(CuSO4),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所加试剂17.①⽯

墨、②氯化钠、③蔗糖、④稀硫酸、NH4HSO4溶液、⑥碳酸氢钠、⑦氢氧化钡溶液、⑧冰醋酸、⑨氯化氢、⑩铜1(,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2:()写出少量⑥和过量⑦在⽔中发⽣反应的离⼦⽅程式_。3⼀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随时间()某兴趣⼩组的同学向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属于⾮电解质的是AB①段发⽣的反应的离⼦⽅程式为。()BBa(OH)2②处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有填离⼦符号。()③下列化学反应的实质与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填字⺟。ABa(OH)2H2SO4B.aOHH2SO

4C和KOH与HNO318.NaClNa2SO4Na2CO3.,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溶液中混有、溶液和淀粉胶体应的实验过程如图:()写出(化学式和基本实验操作:试剂①;操作①;操作④。2NaCl:()区分淀粉胶体和_溶液的⽅法是。3A

()沉淀为。4:()加⼊试剂②产⽣沉淀的化学⽅程式_。19.某化学兴趣⼩组甲、⼄两位同学为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进⾏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装置进⾏测定。称取⼀定质量的待测样品于锥形瓶中,反应前先打开弹簧夹,通⼊()甲同学⽤。,⼀段时

间的N2,然后关闭弹簧夹,接上总质量为mg的⼲燥管,再打开分液漏⽃的活塞,滴加稀硫酸进⾏反应。待锥形瓶中不再有⽓泡产⽣,关闭分液漏⽃a的活塞,打开弹簧夹,再通⼊⼀段时间的N2,然后取下⼲燥管称得其质量为ngb()①洗⽓瓶中盛放的液体是N2写名称。②第⼆次通⼊的⽬的是

。③甲同学设计的该实验装置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误差。如何改进?。2:()⼄同学⽤图中所示⽅法和步骤进⾏实验Na2CO3(xy)通过该⽅法测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2+Cu2+。⽤含Ag+和的代数式

表示−SONO20.XYZ三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分别是Ba、、中的某⼀种,阴离⼦分别是Cl、、、、中的某⼀种。现进⾏以下实验:①将三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的三⽀试管中,只有X盐溶液呈蓝⾊。②分别向三⽀试管中加⼊2mL稀盐酸,发现Y盐溶液中产⽣⽩⾊沉淀Z盐溶液⽆明显现象。回

答下列问题:()根据XYZ1上述事实,推断这三种盐的化学式:,,。()若2+Cu2+、g+对应的盐都为硝酸盐,将其混合配成溶液,选择合适试剂,将这三种离⼦逐⼀沉淀分离。其流程图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溶解性表阴离⼦阳离⼦Ba2+Cu

2+Ag+Cl-溶溶不CO不不不SO不溶微S2-溶不不1①沉淀的化学式为。C②若为Na2S,且它与B的阳离⼦相同,则试剂B的名称是。江⻄省南昌市南昌⼀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考化学试题考试时

⻓: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1C-12O-16Na-23Ba-137⼀、选择题(本题包括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

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丹砂(HgS)烧之成⽔银,积变⼜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种⽓溶胶,能产⽣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了置换反应D.《天⼯开物》中“凡⽯灰,经⽕焚炼为⽤”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

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银,即HgS发⽣分解反应⽣成⽔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A错误;B.⽓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性质,可发⽣丁达尔效应,B正确;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铁

与铜离⼦的置换反应,C正确;D.⽯灰⽯加热后能制得⽣⽯灰,同时⽣成⼆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正确;故选A。2.⼀种阳离⼦与多种酸根离⼦构成的盐称为“混盐”,如氯化硝酸钙[];⽽“复盐”则是指含有多种简单阳离⼦和⼀种酸根阴离⼦的盐

,如,据此,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NH4)2Fe(SO4)2含亚铁离⼦、铵根离⼦和硫酸根离⼦,含两种阳离⼦和⼀种酸根阴离⼦,是复盐,故A不符合题意;B.含钙离⼦、

氯离⼦和次氯酸根离⼦,含两种阴离⼦和⼀种阳离⼦,是混盐,故B符合题意;C.K3[Fe(CN)6]含钾离⼦和铁氰根离⼦,是配位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Mg(OH)Cl含镁离⼦、氢氧根离⼦和氯离⼦,是碱式

盐,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3.纯碳新材料“碳纳⽶泡沫”中每个泡沫约含有4000个碳原⼦,直径约为6-9nm,在低于-183℃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纳⽶泡沫”是⼀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B.“碳纳⽶泡沫”不能透过滤纸C.“碳纳⽶泡沫”和⾦刚⽯性质完全相同D.“

碳纳⽶泡沫”与⽯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碳纳⽶泡沫”只含有⼀种元素,属于碳单质,故A错误;B.“碳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直径约6-9nm,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胶体,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C.“碳纳⽶泡沫”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

性,⾦刚⽯没有磁性,⼆者性质不同,故C错误;D.“碳纳⽶泡沫”只含有⼀种元素,属于碳单质,与⽯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故选D。4.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固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循环过程中未涉及氧化

还原反应B.碳酸氢钠的电离⽅程式为NaHCO3=Na++C.该循环减少了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D.钙化作⽤的离⼦⽅程式之⼀为Ca2++=CaCO3↓【答案】A【详解】A.⼆氧化碳和⽔在叶绿树作⽤下光合作⽤是氧化

还原反应,则该循环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碳酸氢钠在⽔中电离产⽣Na+、,故其的电离⽅程式:NaHCO3=Na++,B正确;C.该循环减少了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正确;D.根据反应图象分析,钙化过程中转化为、H2CO3,H2

CO3分解产⽣CO2、H2O,与Ca2+结合形成CaCO3沉淀,所以钙化作⽤的离⼦⽅程式之⼀为:Ca2++=CaCO3↓+CO2↑+H2O,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5.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种常⽤科学⽅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根据酸分⼦中所含氢原⼦的个数将酸分为⼀元

酸、⼆元酸等②碱性氧化物⼀定是⾦属氧化物③根据能否产⽣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④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成Na2SiO3和H2O,故SiO2是酸性氧化物A.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根据酸分⼦中电离产⽣氢离⼦的个数将酸分为⼀元酸、⼆元

酸等,①错误;②所有的碱性氧化物⼀定是⾦属氧化物,②正确;③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③错误;④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成Na2SiO3和H2O,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④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②④,故合理选项是B

。6.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分类组合碱酸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纯净物A氯⽔B纯碱胆矾C盐酸D液氯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CO不是酸性氧化物,氯⽔为混合物,A错误;B.碳酸钠是盐,不是碱,B错误;C.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盐酸是混合物,C错误;D.分类

正确,D正确;答案选D。7.粗盐提纯过程中所涉及的下列操作⽅法不正确的是ABCD粗盐溶解滤去沉淀测酸化后溶液pH蒸发溶液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粗盐溶解时⽤玻璃棒搅拌溶液可以加速溶解,故A正确;B.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

故B错误;C.测溶液的pH时,要将⼀⼩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上,⽤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然后和标准⽐⾊卡对照,故C正确;D.蒸发溶液使⽤的仪器是蒸发⽫,蒸发过程中需要⽤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溅,故

D正确;故选B。8.在指定条件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能⼤量共存的是A.溶液:、、、B.强碱性溶液:、、、C.使紫⾊⽯蕊变红的溶液:、、、D.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在硫酸氢钾溶液中,硫酸根离

⼦与钡离⼦反应⽣成硫酸钡沉淀,不能⼤量共存,故A错误;B.在强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与镁离⼦、碳酸氢根离⼦反应,不能⼤量共存,故B错误;C.使紫⾊⽯蕊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四种离⼦在酸性溶液中不发⽣任何反应,能⼤量共存,故C正确;D.在氯化钡溶液中,钡离⼦与硫酸根离⼦、碳酸根离⼦反应,不能⼤

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9.油条的做法是将矾、碱、盐按⽐例加⼊温⽔中再加⼊⾯粉搅拌成⾯团;放置,使⾯团产⽣⽓体,形成孔洞。放置过程发⽣反应:2KAl(SO4)2·12H2O+3Na2CO3=2Al(OH)3↓+3Na2SO4+K2SO4+3CO2↑+21H2O。下列有

关判断正确的是A.放置过程发⽣的反应中,反应物和⽣成物均为电解质B.放置过程发⽣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从物质的分类⻆度来看,油条配⽅中的“明矾、碱、盐”均为盐D.反应的离⼦⽅程式为2Al3++3=2A

l(OH)3↓+3CO2↑【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中的酸碱盐和⽔均是电解质,⽽⼆氧化碳是⾮电解质,选项A错误;B.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C.KAl(SO4)2·12H2O和Na2CO3都是盐,所以油条配⽅中的“明矾、碱、盐”均属于

盐,选项C正确;D.根据原⼦守恒电荷守恒,反应的离⼦⽅程式为2Al3++3+3H2O=2Al(OH)3↓+3CO2↑选项D错误;答案选C。10.下列各组中两稀溶液间的反应可以⽤同⼀个离⼦⽅程式表示的是()A.

将K2CO3溶液滴⼊H2SO4溶液中;将CaCO3加⼊HNO3溶液中C.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NaOH溶液与MgSO4溶液D.Ca(HCO3)2溶液(⾜量)与Ca(OH)2溶液;NaHCO

3溶液与Ca(OH)2溶液(⾜量)【答案】D【解析】【详解】A.K2CO3为可溶性盐,拆成离⼦形式,CaCO3为难溶性盐,不能拆成离⼦形式,故两个反应的离⼦⽅程式不可能相同,A不符题意;B.CH3COOH是弱酸,不能

拆成离⼦形式,HCl是强酸,拆成离⼦形式,故两个反应的离⼦⽅程式不可能相同,B不符题意;C.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反应⽣成BaSO4和Mg(OH)2两种沉淀,NaOH溶液与MgSO4溶液反应只⽣成Mg(OH)2

⼀种沉淀,故两个反应的离⼦⽅程式不可能相同,C不符题意;D.Ca(HCO3)2溶液(⾜量)与Ca(OH)2溶液反应,Ca2+、OH-、按物质的量之⽐为2:2:2即1:1:1反应,反应的离⼦⽅程式为Ca2+

+OH-+=CaCO3↓+H2O,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量),反应完且需要等物质的量的OH-,⽣成的等物质的量和等物质的量的Ca2+反应⽣成CaCO3↓,反应的离⼦⽅程式为Ca2++OH

-+=CaCO3↓+H2O,故⼆个反应的离⼦⽅程式相同,D符合题意。答案选D。11.新型材料纳⽶级Fe粉在空⽓中易⾃燃,它能⽤作⾼效催化剂。实验室采⽤还原法制备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制备纳⽶级Fe

的过程中通⼊的N2可作保护⽓B.获得的纳⽶级Fe粉,属于胶体C.FeCl2·nH2O固体加热脱⽔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纳⽶级Fe粉⽐普通Fe粉更易与氧⽓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纳⽶级Fe粉在空

⽓中易⾃燃,氮⽓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故A正确;B.纳⽶级Fe粉成分单⼀,属于单质,不属于胶体,故B错误;D.纳⽶级Fe粉⽐普通Fe粉接触⾯积更⼤,更容易与氧⽓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B。12.下列离⼦组加⼊相应试剂后,发⽣反应的离⼦⽅程式正确的是选项离⼦组加⼊试剂离⼦⽅程式ANa+、Ba(OH

)2溶液2Na+++Ba2++2OH-=BaSO4↓+2NaOHBH+、Cl-⾜量⽯灰乳2H++2OH-=2H2OCK+、NaHSO4溶液+2H+=H2O+CO2↑DAg+、NO少量盐酸Ag++Cl-=AgCl↓A.AB.BC.CD.

D【答案】D【解析】【详解】A.应该是Ba2++=BaSO4↓,A错误;B.⽯灰乳保留化学式,不能拆成离⼦形式,B错误;C.不能拆写为,C错误;D.Ag++Cl-=AgCl↓,D正确;故选D。13.单

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下述转化关系不正确是AMgMgOMgCl2MgSO4B.NaNa2ONaOHCH3COONaC.CCO2H2CO3Na2CO3D.SSO2H2SO3CaSO3【答案】A【解析】【详解】A.MgCl2与不能发⽣复分解反应⽣成

MgSO4,A项错误;B.Na与氧⽓在常温下反应⽣成Na2O,Na2O与⽔反应⽣成NaOH,NaOH与醋酸中和得到CH3COONa,B项正确;C.C与氧⽓燃烧得到CO2,CO2与⽔反应⽣成H2CO3,H2CO3与氧化钙反应得

到Na2CO3,C项正确;D.S与氧⽓燃烧得到SO2,SO2与⽔反应⽣成H2SO3,H2SO3与氢氧化钙反应得到CaSO3,D项正确;故选A。14.某⽆⾊透明的溶液中含有Cu2+、Mg2+、Al3+、Ba2+、H+、Ag+、SO、HCO、OH-、NO中的三种离⼦,若向

其中加⼊⽯蕊溶液,溶液显蓝⾊,且滴⼊盐酸⽆⽓泡产⽣,则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是A.Ag+、HCO、NOB.Ba2+、OH-、NOC.Mg2+、Al3+、SOD.Mg2+、SO、OH-【答案】B【解析】【详解】⽆⾊溶液中不存在有⾊的Cu2+;向其中加

⼊⽯蕊试液,溶液显蓝⾊,则溶液显碱性,含⼤量的OH-,⼀定不含Cu2+、Mg2+、Al3+、H+、Ag+、HCO,溶液为电中性,⼀定含阳离⼦为Ba2+,则⼀定不含SO,所以原溶液中存在的三种离⼦是Ba2+、OH-、NO。故选B。15.将0.1Ba(O

H)2溶液分为两等份放⼊烧杯中,分别向其中滴⼊0.1H2SO4和NaHSO4溶液,两份溶液导电能⼒随滴⼊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离⼦⽅程式;。,离⼦⽅程式。A.曲线②代表滴加NaH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之前,溶液中发⽣的离⼦反应⽅程式为C.a、

c两点对应溶液均为中性D.曲线①说明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导电能⼒强于稀Ba(OH)2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

O、NaHSO4+Ba(OH)2=BaSO4↓+NaOH+H2O,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与离⼦浓度成正⽐,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接

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浓度最⼩,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曲线②代表滴加NaHSO4溶液的变化曲线,A正确;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

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b点溶液中加⼊NaHSO4溶液时,实际上是酸碱中和反应,离⼦⽅程式为H++OH-=H2O,B错误;C.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c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溶液和⽔,都呈中

性,C正确;D.曲线①中a点之前溶质为Ba(OH)2,过了a点后溶质为H2SO4,浓度相同H2SO4对应的点纵坐标更⼤,导电能⼒更强,D正确;故答案选B。⼆填空题(本题包括5⼩题,共55分)16.按要求填空(1)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现象:,离⼦⽅程式(

2)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现象:,离⼦⽅程式(3)铜粉(铁粉):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4)FeSO4(CuSO4):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答案】(1)①.有⽩⾊沉淀⽣成②.Ag++Cl-=AgCl,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3)①.盐酸(或硫酸、或硫酸

铜溶液)②.Fe+2H+=Fe2++H2↑(或Fe+Cu2+=Fe2++Cu)(4)①.铁粉②.Fe+Cu2+=Fe2++Cu【解析】【⼩问1详解】向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成AgCl⽩⾊沉淀,离⼦⽅程式为:Ag++Cl-

=AgCl。【⼩问2详解】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复分解反应,强酸制弱酸,反应离⼦⽅程式为:HCO+H+=CO2↑+H2O,反应中可观察到有⽆⾊⽆味的⽓体⽣成。【⼩问3详解】Cu不能与盐酸、硫酸反应,

⽽Fe可以,故可以利⽤盐酸或硫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杂质,反应的离⼦⽅程式为:Fe+2H+=Fe2++H2↑;也可以利⽤CuSO4溶液除去铁粉,离⼦⽅程式为:Fe+Cu2+=Fe2++Cu。【⼩问4详解】除去FeSO4中的CuSO4杂质,可以将混合物溶于⽔后加⼊⾜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剩余的Fe

粉和⽣成的Cu,反应的离⼦⽅程式为:Fe+Cu2+=Fe2++Cu。17.①⽯墨、②氯化钠、③蔗糖、④稀硫酸、⑤NH4HSO4溶液、⑥碳酸氢钠、⑦氢氧化钡溶液、⑧冰醋酸、⑨氯化氢、⑩铜(1)其中能导电的是(填写序号;属于⾮电解质的是。(2)写出少量⑥和过量⑦在⽔中发⽣反应的离⼦⽅程

式:。(3)某兴趣⼩组的同学向⼀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AB段发⽣的反应的离⼦⽅程式。①为②B处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有(填离⼦符号)。③下列化学

反应的实质与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A.Ba(OH)2和H2SO4B.NaOH和H2SO4C.KOH与HNO3【答案】(1)①.①④⑤⑦⑩②.②⑥⑧⑨③.③(2)HCO+OH-+Ba2+=BaCO3+H2O(3)①.H++OH-=H2O②

.Ba2+、Cl-③.BC【解析】【⼩问1详解】①⽯墨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②氯化钠不导电,是电解质;③蔗糖不导电,是⾮电解质;④稀硫酸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⑤NH4HSO4溶

液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⑥碳酸氢钠不能导电,是电解质;⑦氢氧化钡溶液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⑧冰醋酸不能导电,是电解质;⑨氯化氢不能导电,是电解质;⑩铜能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则:其中能导电的是①④⑤⑦⑩;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⑥⑧⑨;属于⾮

电解质的是③。【⼩问2详解】少量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成碳酸钡沉淀和⽔,离⼦⽅程式为:HCO+OH-+Ba2+=BaCO3+H2O。【⼩问3详解】①溶液导电能⼒与离⼦浓度成正⽐,A、B段酸碱发⽣中和反应⽣成氯化钡和⽔,溶液体积增⼤导致离⼦浓度减⼩,溶液导电能⼒降低,其离⼦⽅程式为H++O

H-=H2O;②B处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即Ba(OH)2+2HCl=BaCl2+2H2O,则B点溶质为BaCl2,BaCl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即BaCl2=Ba2++2Cl-,所以B点溶液中主要

存在的离⼦有Ba2+、Cl-;③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强酸强碱发⽣中和反应⽣成可溶性的盐和⽔;A.Ba(OH)2和H2SO4为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但⼆者⽣成难溶性盐,故A不符合题意;B.NaOH和H2SO4为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且⽣成可溶性

盐,故B符合题意;C.KOH与HNO3为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且⽣成可溶性盐,故C符合题意;答案为BC。18.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Na2CO3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

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填字⺟)。;操作④(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试剂(填化学式)和基本实验操作:试剂①;试剂③;操作①。(2)区分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的⽅法是:。(3)沉淀A为。(4)加⼊试剂②产⽣沉

淀的化学⽅程式:。【答案】(1)①.BaCl2②.HCl③.渗析④.蒸发结晶(2)丁达尔效应(3)BaCO3、BaSO4(4)【解析】【分析】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由流程可知,操作①为渗析,分离出溶液中含NaCl、Na2SO4、Na2CO3,加⼊试剂①为BaCl2,操

作②为过滤,沉淀A为硫酸钡和碳酸钡,试剂②为Na2CO3,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碳酸钡,试剂③为盐酸,加⼊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操作④为蒸发结晶,可得到NaCl晶体,以此来解析;【⼩问1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试剂①为BaCl2,试剂③为HCl,操作①为渗析;操作④为蒸发结晶;【⼩问2详

解】由于胶体粒⼦发⽣散射,⽤⼀束光照射,胶体出现⼀条光亮的通路,溶液没有这种现象,这⼀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区分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的⽅法是丁达尔效应;【⼩问3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A为硫酸钡和碳酸钡;【⼩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试剂②为Na2CO3,该试

剂可以除去过量的试剂①BaCl2,故加⼊试剂试剂②Na2CO3后发⽣的化学⽅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19.某化学兴趣⼩组甲、⼄两位同学为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进⾏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上图所示装置进⾏测定。称取⼀定质量的待测样品于锥形瓶中,反应前先打开弹簧夹,通⼊⼀段时间的N2,然后关闭弹簧夹,接上总质量为mg的⼲燥管,再打开分液漏⽃的活塞,滴加稀硫酸进⾏反应。待锥形瓶中不再有⽓泡产⽣,

关闭分液漏⽃a的活塞,打开弹簧夹,再通⼊⼀段时间的N2,然后取下⼲燥管称得其质量为ng。①洗⽓瓶b中盛放的液体是(写名称②第⼆次通⼊N2的⽬的是。③甲同学设计的该实验装置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误差。如何改进?。(2)⼄同学⽤图中所示⽅法和步骤进⾏实验:Na2CO

3的质量分数。通过该⽅法测得样品中为【答案】(1)①.浓硫酸②.将反应⽣成的⼆氧化碳全部赶到⼲燥管中被碱⽯灰吸收③.在装碱⽯灰的⼲燥管后再接⼀个装碱⽯灰的⼲燥管,防⽌空⽓中的⽔分和CO2进⼊吸收装置⽽影响实验测定(2)×100%【解析】【

分析】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成⼆氧化碳,⽤浓硫酸⼲燥⼆氧化碳,最后⽤碱⽯灰吸收⼆氧化碳,根据⼆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同学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成碳酸钡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问1详解】

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成⼆氧化碳,根据碱⽯灰吸收⼆氧化碳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所以洗⽓瓶b中盛放⼲燥剂,该液体是浓硫酸;②为提⾼实验的准确性,第⼆次通⼊N2的⽬的是将反应⽣成的⼆氧化碳全部赶到⼲燥管中被碱⽯灰吸收;③甲同学设计的该实验装置中

,碱⽯灰有可能吸收空⽓中的⼆氧化碳、⽔蒸⽓,改进的⽅法是:在装碱⽯灰的⼲燥管后再接⼀个装碱⽯灰的⼲燥管,防⽌空⽓中的⽔分和CO2进⼊吸收装置⽽影响实验测定。(⽤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问2详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ag,,a=,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

0%=×100%。20.X、Y、Z三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分别是Ba2+、Cu2+、Ag+中的某⼀种,阴离⼦分别是Cl−、SO、NO中的某⼀种。现进⾏以下实验:①将三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的三⽀试管中,

只有X盐溶液呈蓝⾊。②分别向三⽀试管中加⼊2mL稀盐酸,发现Y盐溶液中产⽣⽩⾊沉淀,Z盐溶液⽆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事实,推断这三种盐的化学式:X,Z。(2)若上述三种阳离⼦Ba2+、Cu2+、Ag+对应的盐都为硝酸盐,将其混合配成溶

液,选择合适试剂,将这三种离⼦逐⼀沉淀分离。其流程图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阴离⼦阳离⼦Ba2+Cu2+Ag+Cl-溶溶不CO不不不SO不溶微S2-溶不不①沉淀1的化学式为。②若C为Na2S,且它与B的阳离⼦相同,则试剂B的名称是。【答案】(1)①.CuSO4②.AgNO3③.BaC

l2(2)①.AgCl②.硫酸钠【解析】【分析】根据离⼦是否能⼤量共存,推断物质中含有AgNO3、BaCl2,则另⼀种物质为CuSO4。X盐溶液呈蓝⾊,说明X为CuSO4;加⼊盐酸,只有Y中出现⽩⾊沉淀,说明Y是AgNO3,则Z为BaCl2。【⼩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X

的化学式为CuSO4,Y为AgNO3,Z为BaCl2。【⼩问2详解】①因为是沉淀是依次沉淀出来,通过表格,Ag+沉淀出来,⽤Cl-,Ba2+沉淀出来⽤SO,因此先加盐酸除去Ag+,沉淀1为AgCl;②溶液加⼊B是为了分离出的B

a2+,C为Na2S(分离出Cu2+),且它与B的阳离⼦相同,因此B为Na2SO4,名称为硫酸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