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易混易错归纳与专练(人教版必修1)》易错易混17 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解析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49.837 KB
  • 2025-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一化学易混易错归纳与专练(人教版必修1)》易错易混17 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一化学易混易错归纳与专练(人教版必修1)》易错易混17 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一化学易混易错归纳与专练(人教版必修1)》易错易混17 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一化学易混易错归纳与专练(人教版必修1)》易错易混17 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解析版).docx,共(11)页,249.83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758e3b50edb816eed069487a4a04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易混易错归纳与专练(人教版必修1)易错专题17电解质的电离与导电的关系易错点一不理解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易错典例】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Ⅰ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Ⅱ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氯化镁固体是非电解

质B.氯化镁溶液是电解质C.氯化镁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D.氯化镁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答案】C【解析】A.MgCl2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B.MgCl2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MgCl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

可以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故C正确;D.MgCl2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睛】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本身可能不导电,如NaCl固体,但NaC

l是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后熔融状态导电即可,又如HCl气体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能导电,HCl是电解质;③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Fe能导电,但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解题必备】电解质溶

液(或电解质受热熔化)导电的本质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受热熔化)能够导电是因为电解质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发生电离的结果。而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能够导电。【变式体验】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

法。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要使灯泡变亮,广口瓶内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③氯化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答案】③④【解析】若要使灯泡变亮,则需广口瓶内的物质中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③氯化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中都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

离子,所以能导电;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中都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故选③④。易错点二不了解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易错典例】例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

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电解质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H2SO4电离出的离子导电D

.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答案】A【解析】【分析】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虽是强电解质,但由于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详解】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

不断减弱,是由于生成的BaSO4是电解质,但溶解度较低,电离出的离子很少,导电能力较低,A项错误;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此时Ba(OH)2与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项

正确;C.BC段加入的稀硫酸逐渐过量,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C项正确;D.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D项正确;答案选A。【解题必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变式体验】(2020·中宁县中宁中学高一期末)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B.溶液的导

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任何电解质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答案】A【解析】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故A正确;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

子浓度有关,与溶液中离子种类无关,故B错误;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而不是无任何电解质,故C错误;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会生成难溶的硫酸钡和难电离的水,所以导电性会先减弱,硫酸过量之后,导电

性又增强,所以,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而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的是易溶易电离的氯化钡,所以,溶液导电能力一直很强,灯泡一直明亮,故D错误;答案选A。易错题目专练1.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矿物成分(单位:mg•

L﹣1):Ca﹣60.00、K﹣39.00、Mg﹣3.10、Zn﹣0.08、F﹣0.02等,则对此泉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不能导电②能导电③是电解质④是混合物A.②③B.②C.②④D.①④【答案】C【解析】矿泉水含有钙离子、钾离子、镁离子等离子,所以矿泉水能够导电;矿泉水含

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②④正确,C满足题意。答案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B.BaSO4不溶于水,其水溶液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的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24−C.液溴

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发生电离,故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所以CO2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电解质的强弱和溶解

度无关,BaSO4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2-4,故B错误;C.液溴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导电能力的强弱与参与导电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的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如果浓度很小,导电能力也可能比浓的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弱,故D正确。答案选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B.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与Cl-C.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醋酸溶液导电性强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

氯化氢不能导电【答案】D【解析】A.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为酸,如硫酸氢钠属于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才是酸,故A错误;B、NaCl在水中电离成Na+和Cl-,电离过程不需通电条件,故B错误;C.

硫酸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强,极稀的硫酸溶液和醋酸浓溶液比,可能硫酸导电性差,故C错误;D、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盐酸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但是液态氯化氢中只有分子不能导电,故D正确;故选D。4.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

.向醋酸溶液中滴加少量KOH溶液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D.向盐酸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钡是强碱,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下降直至为零,然后随着稀硫酸溶液的滴

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导电性变化大,故A不符合题意;B.醋酸是弱酸,向醋酸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导电性变化大,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是强碱,向澄清石灰水中

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下降直至为零,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又会逐渐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较大,故

C不符合题意;D.盐酸为强强酸,向盐酸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和水,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大,导电性变化不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5.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A.1.0L0.1mol/L醋酸B.2.0L0.2mol/LH

2SO3溶液C.0.1L0.2mol/LH2SO4溶液D.0.5L0.1mol/L盐酸【答案】C【解析】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可移动电荷总浓度有关,A.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所以0.1mol/L的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B.亚硫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

部分电离,0.2mol/LH2SO3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2mol/L;C.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完全电离,0.2mol/L的硫酸中氢离子浓度是0.4mol/L;D.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完全电离,0.1mol/L的盐酸中氢离子浓度是0.

1mol/L;综上所述,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C项,故答案为C。6.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

.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石灰乳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答案】D【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由亮变熄灭,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说明产生沉淀,然后又变亮,说明

所加溶液是电解质,则A、两者不发生反应,灯泡不会熄灭,故错误;B、发生H2SO4+2NaOH=Na2SO4+2H2O,没有沉淀产生,灯泡不会熄灭,故错误;C、Ca(OH)2+2HCl=CaCl2+2H2O,灯泡不会熄灭,故错误;D、H2SO4+Ba(OH)2=BaSO4↓+2

H2O,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灯泡熄灭,继续滴加Ba(OH)2,Ba(OH)2是电解质,灯泡会变亮,故正确。答案选D。7.某同学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Cl固体中没有离子B.图2中NaCl在电流作用下电离出了大量的的离子C.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D.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答案】D【解析】A.氯化钠中存在离子

,但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故A错误;B.氯化钠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不是电流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故B错误;C.氯化钠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是水电离

出的离子,故C正确;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钠是电解质,但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故D正确;选D。8.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液体的导电能力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闭合开

关K后,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乙醇溶液是非电解质B.闭合开关K,往溶液中通入2SO,随着气体的通入,灵敏电流计示数增大,说明2SO是电解质C.用蔗糖溶液替换乙醇溶液,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也不发生偏转,说明蔗糖是非电解质D.闭合开关K,向烧杯中加NaCl固体,固体溶

解,由于不发生反应,故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C【解析】A.当开关K闭合后,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乙醇溶液不导电,则乙醇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B.闭合开关K,往溶液中通入2SO,2SO与水反应生成23HSO,23HSO电离

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使溶液导电,说明23HSO是电解质,但2SO不是电解质,B项错误;C.用蔗糖溶液替换乙醇溶液,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也不发生偏转,说明蔗糖溶液不导电,则蔗糖是非电解质,C项正确;D.闭合开关K,往烧杯中加入NaCl固体,氯化钠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溶液能导电,所以灵敏电流计指

针发生偏转,D项错误。答案选C。9.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如图中的曲线可近似表示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的是(用电流强度I表示)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答案】C【解析】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2OH−+2H++24SO−===BaSO4↓+2H2O,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中的Ba2+与OH−浓度会减小,导电能力降低至几乎为零;当加入硫酸过量后溶液中H+与24SO−浓度会增加,溶液的导电能力又会增强。10.滴有酚酞的Ba(OH)

2溶液显红色,在上述溶液中分别滴加X溶液后有下列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装置X溶液现象I盐酸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IINa2SO4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IIIH

2SO4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A.实验I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H++OH−===H2OB.实验II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Na+与OH−C.实验III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

泡逐渐变暗,说明发生了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D.将实验II中Na2SO4溶液换成CuSO4溶液,现象与原实验II中的现象相同【答案】D【解析】A.显红色的酚酞,Ba(OH)2溶液显碱性,滴加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H++OH−

=H2O溶液红色褪去,故A不符合题意;B.Ba(OH)2与Na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Ba(OH)2+Na2SO4=BaSO4↓+2NaOH,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Na+与OH−,故B不符合题意;C.H2SO4与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Ba2++2OH−+2H++SO42−===BaS

O4↓+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氢氧根浓度逐渐减小,红色逐渐褪去,故C不符合题意;D.CuSO4与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Ba(OH)2+CuSO4===BaSO4↓+Cu(OH)2↓,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

,氢氧根浓度逐渐减小,红色逐渐褪去,与Na2SO4的实验现象不同,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点睛】本题重点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液的导电性主要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上述实验中灯泡

的明暗程度能够表明溶液的导电性,因此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滴加X溶液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是否变化。11.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A.为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B.为向H2S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C.为向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D.为向蒸馏水

中通入HCl气体【答案】B【解析】A.H2SO4与Ba(OH)2发生中和反应,产生BaSO4和水,使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几乎为0,溶液不导电,后当Ba(OH)2溶液过量时,B

a(OH)2电离产生离子,又使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增强,A正确;B.向H2S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发生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变,因此溶液的导电性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C.NaCl

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随着水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因此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C正确;D.向蒸馏水中通入HCl,HCl在水中电离产生H+、Cl-,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当形成HCl饱和溶液时,离子浓度达到

最大值,溶液的导电性不再发生变化,D正确;故答案为B。12.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则:(1)加水的烧杯为________。(2)向烧杯C中加适量A中的溶液后,溶液的导电性会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答案】(1)B(2)减弱【解析】三个烧杯中只有B中没有发生电解质电离,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当加水时,KCl发生电离而导电;稀硫酸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24SO−与Ba2+生成BaSO4沉淀,H+与OH−生成H2O,从而使溶液

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1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试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通入CO2前,灯泡________(填“亮”或“不亮”)。(2)开始通入CO2时,

灯泡的亮度________。(3)继续通入过量的CO2,灯泡的亮度________。(4)下列四个图中,_____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答案】(1)亮(2)先变暗后熄灭(3)熄灭后

又逐渐变亮(4)D【解析】(1)灯泡亮,因为Ca(OH)2溶于水后完全电离出离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比较大,故灯泡亮。(2)灯泡先变暗后熄灭,因为发生了CO2+Ca(OH)2CaCO3↓+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3)灯泡熄灭后又逐渐变亮: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4)由于通入CO2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一开始导电能力逐渐下降,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所以选D。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