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20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x,共(7)页,197.0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b1763cf95f5a31d91afac5bf1c3a3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唱和.(hè)瓦当.(dàng)墁.地(màn)接榫.(sǔn)B.戗.兽(qiàng)穹.宇(qióng)柁.墩(tuó)斗拱.(gǒng)C.额枋.(fāng
)房檩.(lǐn)切削.(xuē)水榭.(xiè)D.椽.子(chuán)琉.璃(liú)轮廓.(kuò)轴.线(zhòu)答案B解析A项,“当”应读“dāng”;C项,“削”应读“xiāo”;D项,“轴”应读“zhóu”。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正确的一项是()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B.针对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痼疾。C.某
些媒体从业人员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D.这场文艺演出,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直指人心,使各民族文化元素水乳交融....。
答案D解析A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错对象。B项,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不合语境。C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不合语境。D项,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使用正确。3.下列各
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圆明园的装饰物都是精雕细琢的瑰宝,而类似十二生肖兽首的铜像在欧洲比比皆是,所以联军不仅没珍藏,反而当作普通装饰散失。B.“致儿童时代”丛书首发式暨作家见面会将在8月份的书展上和读者见面,届
时六位作家将亲临现场朗读经典作品,并和读者们互动。C.有人认为,为战场环境和实力所限,赵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长平战胜秦军,因此廉颇即便不被赵括替代,继续带兵,也难逃失败的命运。D.有关部门对严重违法失信的公路、水路客运经营
单位和驾驶员,要建立失信记录,多次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要记入行业“黑名单”。答案C解析A项,结构混乱,删去“散失”。B项,搭配不当,将“和读者见面”改为“举行”。D项,成分残缺,在“违法违规”后加“行为的”。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
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
工。,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A.不但要“人饰”,而且要“天饰”B.“天饰”为主,“人饰”为辅C.不是“人饰”,而是“天饰”D.“天饰”与“人饰”深度融合答案C解析从论述的话题来看,语段论述的是中国园林创造“全
由天工”。从语句“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可知,“天工”的特点就是如自然一般,无人工刻画痕迹。C项,“不是……而是……”表示“天饰”与“人饰”的取舍关系,强调了“天饰”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
本。这个结论完全符合本文段的中心话题,并与首句“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的观点保持一致,上下文语意连贯。A项的“不但……而且……”强调“人饰”与“天饰”的递进关系,B项强调“天饰”与“人饰”的主次关系,D项强调“天饰”与“人饰”
的互补关系。所以选C项。5.榫,常用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请根据下面的图示,给“榫”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参考答案榫是在传统木质结构的建筑或家具中,在梁与柱之间,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突出的部分。6.观察右面丰子恺漫画《建筑
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参考答案内容: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启示:①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②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意思对即可)二、课外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材料一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
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早在《诗经》中就用“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在《诗经》记录的内容中,除周代的社会生活,还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中
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仅屋顶就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传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尤其在园林建筑中,如亭、台、楼、
阁、堂、榭、轩、舫等,不一而足,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古人还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等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肌理及光影色彩,使其产生大小高低、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
感受。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的特点。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
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檩、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
此,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古人还创造了“斗拱”结构部件和“材分”的模数单位,进而定型化加工和组装,从而简化了单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很早就迈进了标准化、模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的阶段;同
时,设计与营造有了明确的分工,设计师和工匠们可以更加专注于空间的总体布局和整体的艺术效果。从清代皇家御用建筑师“样式雷”世家,到蜚声江南的“香山帮”传人,再到至今依然活跃在西北地区的河州工匠。从人文传承角度来说,正是这些传统建筑工匠使中国建筑一直延续、传承不辍。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环境,
其背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正如《周易·系辞上传》所言:“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以意指导形,以形反映意。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
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和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古人又讲求通过顺应四时
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陵寝建筑因山就势,极为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园林建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变化,这些都是和谐之美的体现。经过世代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观念意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如今,传统建筑以
其丰富而直观的艺术形象,依然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摘编自刘彤彤《中国传统建筑之美》)材料二当今的建筑学是在西方建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今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建筑美学就是从建筑学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国刚刚起
步,它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与建筑学不同的是,建筑美学的基础是建筑学,研究方向是美学。为何这些学科要从西方引进,不是本土产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建筑的认知与西方存在概念差异。中国人认为建筑的角色是“器”,它的价值是“用”,而非艺术品。由于中国建筑是把功能放在首位,建造房子是以
技能为支撑,而不是以美学为支撑(虽有个别建筑秉承了“艺”的理念,但仅仅是个别,并无过多传承可言)。所以,严格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没有西方那样的艺术家建筑师,而主要依靠工匠,凭技术来完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因此我们引进建筑美学,就是要用价值论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研究,
在对各种类型建筑进行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后,用美学原理阐释建筑审美的心理过程,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进而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达到指导建筑创作实践的目的。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
史文化遗产,不仅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学习,更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在弘扬过程中,文化自信不可或缺,要通过对传统建筑及文化和美学的深入研究,去加深对它的先进性的认识。如果不加以研究,就想当然地认为这种草创于原始社会、发展成熟于生产力低下的封建
社会的传统建筑,较之于当代的、以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为代表的建筑,一定是落后的,是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这样就永远不会发现它的先进之处,更不可能将这古老而智慧的研究纳入到当代建筑学的专业课程中。(摘编自马炳坚《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关键在搞好传统建筑教育》)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与西方建筑相比,我国的传统建筑历史更为悠久,技术更为高超,在形式上与西方建筑有着明显区别。B.作者所引用的《诗经》中以拟人手法形容建筑物的语句,意在证明从周代开始我国建筑形式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C.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既源
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多样,又与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有关。D.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的作用,传统工匠的巧手匠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绵延至今的最重要因素。答案C解析A项,“与西方建筑相比……”错误
,于文无据,文中相关信息为“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B项,“意在证明从周代开始我国建筑形式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错误,意在证明《诗经》中“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D项,“传统工匠的巧
手匠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绵延至今的最重要因素”错误,原文“由于中国建筑是把功能放在首位,建造房子是以技能为支撑,而不是以美学为支撑(虽有个别建筑秉承了‘艺’的理念,但仅仅是个别,并无过多传承可言)”,可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并无过多传承可言。8.根据材料一的相关
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西周时期的建筑特色,《诗经》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B.日本木质建筑至今仍以榫卯结构为主,抗震性优越。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C.按《周易》所说,道家的“形而上”,即
精神意识之所在,表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就是“意先于形”。D.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和为美”的观念意蕴,与当前追求和谐的价值观,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答案B解析B项,“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错误,于文无据。文章中相关信息“木结构采用柱、梁、檩、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
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但是体现不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9.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
传统文化传承方法的一项是()A.充分认识建筑传统文化的意义。B.主动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C.用多种方式培养民族的文化自信。D.将传统建筑学和建筑美学纳入当代建筑专业课程。答案A解析A项,“充分认识建筑传统文化的意义”不属于建筑传统文化传承方法。“充分认识建筑传统文化的意义”只是在认识
上重视,但是不属于建筑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建筑传统文化传承方法包括主动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用多种方式培养民族的文化自信、将传统建筑学和建筑美学纳入当代建筑专业课程等。10.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建筑美学下定义。参考答案建筑美学是由西方引进的以建筑学为基础来研究美学的新
兴学科,其研究旨在用价值论美学研究建筑的方法,来阐释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进而指导建筑创作实践。11.根据材料一,请简要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体现。参考答案①形式美:屋顶形式多样,建筑类型多样,建筑与环境的安排形式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
受。②技艺美:营造技艺富有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突出,建筑体系标准化、模数化,工匠技艺高超且有明确分工。③意蕴美: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三、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在世界建筑史上,我国的
文物建筑,大部分是由木料做成,这与“用石头”写成的西方建筑史大为不同。在面对雷电灾害时,西方石制建筑不易被雷击,雷打掉了石头的边角,损坏是物理性的,()。为了避免文物建筑被焚毁,我们必须研究其易于遭受雷击的原因。首先,时
常遭到雷击的文物建筑,其地理位置分布有着很强的。风水理论是古人对建筑物选址的重要依据,而风水理论的理想环境主要是由山和水构成,因此,现存的文物建筑大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上或建在土壤电阻率有突变的山脚边,大部分文物建筑周围还有河、湖、池塘、泉水等,这些因素使得文物建筑容易受到雷电侵袭。其
次,为了体现建筑的,文物建筑大多建有高耸的屋脊,多以坡顶为主,且坡度较大,建筑顶部的屋脊、挑檐、走兽等都是建筑物上部的尖端,从雷击规律看,这些都是易于被雷击的部位。此外,我国的文物建筑支撑结构多为粗大
木料,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不少建筑原有的绝缘性能被破坏,当雷雨来临时,有可能部分使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风险;还有部分木材内部材质疏松,含水量低,极易燃烧。此类建筑一旦遭受雷击,易引起木质构件起火。1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别出心裁规律性富丽堂皇洗礼B.独树一帜独特性富丽堂皇侵蚀C.别出心裁独特性雄伟挺拔洗礼D.独树一帜规律性雄伟挺拔侵蚀答案D解析第一处,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根据语境说的“大部分是由木料做成,这与‘用石头’写成的西方建筑史大为不同”,此处强调我国的文物建筑自成一家,故选用“独树一帜”。第二处,规律性: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
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独特性:是指事物独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特性。根据后文“现存的文物建筑大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上或建在土壤电阻率有突变的山脚边,大部分文物建筑周围还有河
、湖、池塘、泉水等,这些因素使得文物建筑容易受到雷电侵袭”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大多”,故选用“规律性”。第三处,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宏大。雄伟挺拔:形容建筑物壮丽高大、直立高耸。此处根据后文的“高耸”,推知此处强调的应
是壮丽高大、直立高耸,而不是华丽宏大,故选用“雄伟挺拔”。第四处,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此处强调的是遭受破坏,故选用“侵蚀”。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在遭受雷击后,引发的往往不
只是物理损坏B.而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不像西方的石制建筑,常常会因为遭受雷击而被焚毁C.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遭受的不仅仅是物理损坏,还很有可能引发火灾D.而西方石制建筑的优点,中国的木制文物建筑却不具备答案C解析A项,应先说“物理损坏”,
后说“遭受雷击”,与上文“损坏是物理性的”和下文“被焚毁”不对应。B项,该句只说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被焚毁”,前半句不能承上句的“物理损坏”。D项,该句说的是中国的木制文物建筑不具备西方石制建筑的优点,这句话既不能承上文中的“物理损坏”,也与下文中的“被焚毁”不衔接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雷雨来临,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机会。B.雷雨来临,有可能部分使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风险。C.当雷雨来临时,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增加了雷击的概率。D.当雷雨来临时,部分有可能使木材潮湿,增加了雷击
的可能。答案C解析原句错误:缺少主语,应在“有可能”前填上主语“下漏的雨水”;语序不当,“部分使木材”应改为“使部分木材”;搭配不当,把“风险”改为“概率”。A项,“提高……机会”搭配不当,把“机会”改为“概率”
。B项,语序不当,“部分”位置不当,“部分使木材”应改为“使部分木材”;“提高……风险”搭配不当,把“风险”改为“概率”。D项,主语残缺,语序不当,把“部分有可能使木材潮湿”改为“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15.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徜徉在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与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尽人皆知。对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参考答案错误改正第一处:顿生瞻仰、思念之情顿生敬
仰、思念之情(或去掉“瞻仰”)第二处:对于他的助手至于他的助手(或将“对于”改为“而”)16.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假如你是导游,请向游客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某个建筑,要求抓住其特征,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语言准确、简明、生动,1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