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教师用卷.pdf,共(8)页,742.06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87220f2d73265038565a82c292d4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试卷第1页,总7页2023级新高一学生学科素养测试卷(历史)试卷说明:1.建议时长:60分钟;分值:100分;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8分)1.墨子说:“农夫早出
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安定富足D.技术领先【答案】B【解析】材料未提及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相关的信息,与精耕细作无关,A项错误;材料描写农夫“耕稼树艺”
,从事农耕,妇女“纺绩积纴”,从事女织,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家庭中男女分工,辛勤劳作,但没有体现生活安定富足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材料未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技术领先”的结论,D项错
误。2.秦以前,一般人均可自称为“朕”。秦统一后,“朕”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皇帝的命令专称为“诏”,其印章专称为“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进行避讳。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凸显皇帝独尊B.保证皇帝独裁C.重建礼乐文化D.宣扬皇帝功业【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朕”“
诏”“玺”为皇帝专用,以及对皇帝名字的避讳,其主要意图都是凸显皇帝独尊,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保证皇帝独裁、重建礼乐文化以及宣扬皇帝功业的相关信息,B、C、D三项错误。3.苏轼曾在《论养士》中说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
出于科举。”其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指的是()A.世官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官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A项错误;科举制是隋唐时期至明清的选官制度,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选官制度,C项错误;汉朝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由郡县长官向朝廷推荐符合相应标准的士人,D项正确。4.下表为不同著作记载的两汉时期农业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著作概况《汉书·食货志》汉武帝时,搜粟都
尉赵过在陕、甘一带“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田多垦辟”。《后汉书》“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后汉书》王景迁庐江太守,“教用犁耕”,“垦辟倍多”。A.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B.犁耕技
术已经基本定型C.耦犁是牛耕主要形式D.政府注重犁耕技术推广【答案】D【解析】材料中不同著作记载的是汉代个别官员在部分地区推广犁耕技术的行为,无法说明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A项表述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的基本定型,与材料主旨无{#{QQABC
YCEoggAAABAARgCQQGACAEQkBECCKgGAEAAsAAByRNABAA=}#}试卷第2页,总7页关,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三个汉代官员教人们使用犁耕技术的事例,不能说明耦犁是牛耕主要形式,且材料未涉及耦犁
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根据材料“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以人挽犁’……(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王景迁庐江太守,‘教用犁耕’”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官员教人们使用犁耕技术
,这说明这一时期政府注重犁耕技术推广,故选D项。5.右图为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局部)。画中一位仕女闲坐在椅子上,服饰华丽,旁边有一位仕女在为其挥扇。该画将周昉的“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画风深刻地展现出来。这一作品反映出唐代(
)A.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B.艺术审美与时代潮流的统一C.不同民族的民俗交融D.女性觉醒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B【解析】仅凭《挥扇仕女图》不能说明唐代崇尚奢靡,A项错误;《挥扇仕女图》属于艺术作品,描绘了不同动作的仕女,显示出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展现出周昉“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画风,同时也显示了
唐代的繁荣强盛、女人以胖为美的时代潮流,所以说这一作品反映出唐代艺术审美与时代潮流的统一,B项正确;周昉的《挥扇仕女图》未体现关于民俗的内容,不能反映当时不同民族的民俗交融,C项错误;画作中描绘的仕女无法体现出女性觉醒,且周昉的《挥扇仕女
图》属于写实风格,不属于浪漫主义,D项错误。6.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A.享乐主义观念
成为潮流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的提高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D.文艺商品化、世俗化趋势【答案】D【解析】市民们观赏百戏和娱乐并不等于享乐主义,不能得出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的结论,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作品的具体内容,无法体现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是否提高,
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C选项错误;“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体现了文艺的商品化,市民们能够在瓦舍中尽情的观赏百戏和娱乐,体现了文艺的世俗化趋势,D选项正确。故选D项。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
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解题思路是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并注意对材料主旨的解
读。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在材料中无体现,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士人舆论对地方政事的影响力,且“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说法错误,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出身等级对行政能力的影响,且出身等级并不能决定行政能力,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
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可知,当地秀才对地方官员的态度取决于地方官员在科举考试中的功名,这反映了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D项正确。故选D。8.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下列各西域
疆域图朝代对应正确的是(){#{QQABCYCEoggAAABAARgCQQGACAEQkBECCKgGAEAAsAAByRNABAA=}#}试卷第3页,总7页A.①元朝;②清朝;③唐朝B.①清朝;②元朝;③唐朝C.①汉朝;②清朝;③唐朝D.①唐朝;②清
朝;③汉朝【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地图中的关键信息,根据所学知识,①图中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机构。②图中可以看到新疆、伊犁和乌里雅苏台等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在新疆设置了伊犁将军,由此可知这是清朝时期的地图。③图中可以看到西域都护府,这是西
汉王朝在西域设置的机构。所以,①对应的王朝是唐朝,②对应的王朝是清朝,③对应的王朝是汉朝,D项正确,故选D项。9.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的侵略,中国不同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下列近代中国各
阶级与其历史活动搭配正确的是()A.地主阶级——太平天国运动B.农民阶级——洋务运动C.资产阶级——戊戌变法D.无产阶级——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农民阶级领导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领导的是洋务运动,A、B项错
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是戊戌变法,C项正确;无产阶级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是辛亥革命,D项错误。故选C项。10.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
业②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③开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④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筹建了北洋
、南洋、福建等海军,开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这是中国早期经济、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尝试,①、②、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④与洋务运动无关,④错误;故A项正确。11.下图为19
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纱锭数量变化状况。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得益于(){#{QQABCYCEoggAAABAARgCQQGACAEQkBECCKgGAEAAsAAByRNABAA=}#}试卷第
4页,总7页A.民国建立使中国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B.列强对华投资规模扩大C.政府实行了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D.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答案】C【解析】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并未真正实现民主共和,A项错误;1914—1918
年处于一战时期,列强忙于一战,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B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13—1921年我国的棉纺织工业纱锭数量不断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积极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实行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才在南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2.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存在着亡国论的思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还有一部分人则鼓吹“速胜论”,幻想依赖外援迅速结束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内,
也有少数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为此,毛泽东发表了()A.《论持久战》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存在着亡国论的思想……还有一部分人则鼓吹‘速胜论’”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A项正确;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与材料
主旨不符,B项错误;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强调正确对待不同性质的矛盾,与抗日战争无关,D项错误。13.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历史评价随现实需要而不断变化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
可知,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D项正确;根据“十四年抗战”概念“更科学”,反映了历史认识越来越科学合理,故AB项错误;历史史实是客观存在的,C项错误。14.下表为中国建国初期部分行业的产量情况表,表格反映的情况主要得
益于()项目钢原煤电机床棉布1957年产量535万吨1.31亿吨193亿度2.8万台50.6亿尺与1952年相比增长近3倍增长98.596%增长164.4%增长7倍增长32.96%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一五
计划的推行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底,且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表格反映的情况无关,A项错误;表格中1952—1957年钢、原煤、电、机床行业的产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都属于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得益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推行,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经济的增长,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进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故选B项。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A.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C.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D.扩大对外经济的交流【答案】A{#{QQABCYCEoggAAABAARgCQQGACAEQkBECCKgGAEAAsAAByRNABAA=}#
}试卷第5页,总7页【解析】根据材料“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B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业集体化生产的情况,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对外经济无关,D项错误。16.下表为2018年在中国举行的部分重大国际活动的情况2018年名称主旋律主旨演讲4月8日—11日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改革开放《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6月9日—10日上合组织峰会弘扬“上海精神”《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9月3日—4日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11月5日—10日国际进口博览会市场开放《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据此可知,新时代的中国()A.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C.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D.积极反对恐怖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8年在中国举行的部分重大活动的参与国家有非洲等非中国周边国家,“重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表述错误,A项错误;材料时间
为2018年,而早在建国初期,中国就已经步入国际舞台,B项错误;从主旨演讲的标题可以看出这些重大活动倡导“共创”“命运共同体”“共命运”“共建”,这符合新型全球治理观,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恐怖主义”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17.(18分)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下是历史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①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②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③楚曰:“我蛮夷也
。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④“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A.春秋B.西汉C.北宋D.清代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
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1)请将材料一中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写字母)。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并指出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答案】(1)①B②D③A④C。(2)职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措施: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宰相权力;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
省六部制,分割宰相权力。【解析】(1)①根据材料一“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信息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对应的时代应为B项西汉;②根据材料一“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可知,元朝之后统一塞北的是清,对应
的时代应为D项清代;根据材料一{#{QQABCYCEoggAAABAARgCQQGACAEQkBECCKgGAEAAsAAByRNABAA=}#}试卷第6页,总7页“楚曰”“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信息可知,这描述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对应
的时代应为A项春秋;④根据材料一“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信息可知,对应的时代应为C项北宋。(2)职责:根据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宰相的主要职责是辅
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中朝以削弱宰相的权力,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以分割宰相的权力。18.(20分)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活动地点简明示意图。请从图片中任选两个地点,指出与地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进
行解读。(要求:史实正确,叙事完整,逻辑严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遵义: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6分)示例2: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这次会议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和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理
论准备。(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奋斗历程。首先,注意观察图片中出现的地名,如“北京”“西柏坡”“延安”“遵义”“瑞金”等。其次,从图片地名中任意选取两个地名,注意所
选取地点关联的历史事件自己应该比较熟悉。最后,再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从背景、时间、内容、作用等方面进行解读。如遵义,与遵义会议有关,可以这么解读,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
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
幼稚走向成熟。1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
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材料二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
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QQABCYCEoggAAABAARgCQQGACAEQkBECCKgGAEAAsAAByRNABAA=}#}试卷第7页,总7页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
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模式带来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8分)【答案】(1)影响:积极: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
国家的基础;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2分)消极:排斥市场经济,实行单一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受到严重束缚;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4分)(2)变化:从学习借鉴苏联到体现中国特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追求协调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工业化由滞后到迅猛发展。(每点2分,任答4点,共8分)【解析】(1)本问考查苏联模式带来的影响,要注意影
响的分析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即从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或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根据材料一“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
:根据材料一“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实行单一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受到严重束缚;“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2)本问考查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变化。关于“变化”的考查,通常可采用“从……到……”或“由……到……”的答题模式。根据材料二“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是从封闭走向开放;根据材料二“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可知,
变化是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追求协调发展;根据材料二“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材料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知,变化是农村工业化由滞后到迅猛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的变化有从学习借鉴苏联到体现中国特色。{#{QQABCYCEoggAAABAARgCQQGACAEQkBECCKgGAEAAsAAByRNABA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