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 历史.pdf,共(8)页,484.19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20ba26ab510e4840fddd04c94da6b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7页2023年06月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春季高2021级6月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陈小丽审题人:金智楠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传说中的伏義氏十一个氏族,皆以龙为图腾。神农氏所属的五个氏族,皆以火为图腾。祝融八族中,有以动物为图腾之虎氏,有以植物为图腾之芋氏。与图腾崇
拜同时或者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祖先崇拜。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A.人类己经出现了阶级社会雏形B.是部落战争掠夺财富的必然结果C.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D.人类过上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2.据《仪礼.燕礼》记载,燕礼是贵族上下级间的大规模宴
饮之礼,并有“祭脯醢”“祭酒”等祭天祀祖的程序,在燕礼上醉酒是失礼的表现。周公认为,纣王多次在燕礼上醉酒是殷商衰败之因。这本质上反映了商周之际A.祭祀是维系统治的工具B.王权借助神权和人伦维系D.燕礼醉酒加速了王朝更替C.君主权威富有神秘色彩3.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这一观点A.意在表明夷夏有别观念B.开启了华夏文明
多元一体的格局C.有利于文化认同的构建D.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进程4.《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中有一首题为《氓》的民歌,开始的部分说:“氓之蚩蚩,抱布(布币)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由此可知A.“布币”体现出战国时期贸
易中使用铜铸币B.当时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行业的商人C.该诗反映出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兴盛D.该诗反映先秦时期的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5.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杨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
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C.尚武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6.汉代,各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薄”。一切财政、
经济、教育、刑事、民事、盗贼、灾荒,每年有一个簿子,分项分类,在九、十月间呈报到中央,这叫做“上第2页共7页计”。这反映了汉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自主性受到压抑D.监察制度臻于完善7.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治理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据表可知,汉朝边疆治理机构管理范围职能
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A.呈现出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B.指导思想是修文偃武守在四夷C.方略是镇抚
相济和以政立教D.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点8.鸠杖,也叫王杖,是汉哀帝时期朝廷为老人特制的一种拐杖。《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王)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
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由此可知,汉代汉代鸠杖A.抚老政策更具教化的倾向B.传统手工业技艺有所发展C.孝道文化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D.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正渐趋完善9.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出现了大量荒废土地。
北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男子、妇女、奴婢,耕牛,甚至一些特殊群体(孤寡老人等)都能授田。其主要目的是A.发挥耕牛在农业中的作用B.获得门阀士族的大力支持C.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D.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负担10.东汉末年,地方州郡官员推荐人才的察举制
,因战乱“人士迁移”、地方个别豪强操纵崩坏。曹魏初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议现职官员、候补者、地方士人等级,作为中央选拔官员依据。这一变化第3页共7页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B.缓和了部分社会矛盾C.抑制
了豪强士族发展D.导致了选官权力下移11.下表所示为公元5世纪—6世纪南传佛教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传播情况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僧人法显411年,法显曾途径耶婆提国,有过短暂停留,后在其《佛国记》中写到:
耶婆提(爪哇或苏门答腊)“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印度高僧求那跋摩424年,求那跋摩该高僧应邀到阇婆国(爪哇)为王母和国王授戒,据其所言,该地佛教颇为兴盛。A.经历不同导致史实至今已不可能考证B
.该事件的真实情况尚需更多材料佐证C.求那跋摩的身份表明了其记述更真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获得历史事实12.宋代民间多有“销钱为器”的现象,将铜钱熔化铸成器皿谋利,“市井逐利者,销钱一缗可为数器,雠利三、四倍,率以为常。”还有许多人将铜钱作为实物资产来贮藏。这一现象A.
促进了冶铸技术的提高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刺激了纸币交子的产生D.冲击了政府的专卖制度13.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
代A.统治者引领了饮食习俗新风尚B.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市民阶层兴起C.集体主义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D.门第观念淡化和阶层流动性的加强1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
…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的核心主张是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15.元姚燧评述:“大凡
今仕惟三途:一由宿卫(值宿宫禁担任警卫),一由儒(校官及品者提举),一由吏”。选举制还规定:蒙古人、色目人考两场;汉人、南人考三场。发榜时蒙古人、色目人在右榜;汉人、南人在左榜。这反映出元代A.轻视科举且有民族歧视色彩B.选官原则公平公正C.考试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
D.科举为主宿卫为辅16.明人王世贞(1526—1590)认为:“高皇帝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即狼戾如(王)振、(刘)瑾者,一颦而忧,再颦而危,片纸中夜下而晨就缚,左右无不鸟散兽窜,是以能为乱而不能为变也”
。这说明,明代A.初期制度设计缺乏对宦官的制约B.内阁行政高效有力地牵制了宦官第4页共7页C.灭亡教训催生出反专制进步思想D.宦官政治势力依附和借助于君权1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盐商往往通过奢侈消费来炫耀自己的金钱财力,如马氏兄弟重金搜罗书画金石,并无偿供文人学者阅读
品鉴。同时,为彰显自身雅趣,养士之风在盐商群体内盛行,吴门画派、扬州画派、桐城派等流派皆诞生于此。材料意在说明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促进江南文艺繁荣B.经济发展颠覆传统社会结构C.市民需求推动地域文化形成D.奢侈消费发掘传统文化意趣18.雍正在位时下令从通都大邑到僻
壤穷乡,州县地方都要施行读法之制,使“父老子弟递相告诚,知畏法而重自爱。”乾隆也曾发谕旨日:“诚以律例关系重要,非尽人所能通晓,讲读之功不可废也。”清代统治者重视宣讲旨在A.推动儒学传播B.完善法律体系C.保障吏治清明D.稳定统治秩序19.下列选项中,史实
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西汉)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盐铁官营为解决七国之乱提供了经济保障。B(唐代)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将租庸调分散至夏、秋两个季节收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南宋)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海外
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收入的主要财源。D(清朝时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乾隆年间)各省奏报民数共三万七百四十六万余名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五倍有奇。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动了人口增长。20.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
中,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A.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第5页共7页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2
1.公元前4世纪,雅典一位诉讼人在公民法庭上说:“如果你们中谁要问是什么力量把议事会召集起来,让人们参加公民大会,坐到法庭上,使旧官员顺利地向新官员交接权力,使城邦的整个生活得以维持,他将发现是法律和人们对法律的遵从;因为如果……每个人有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但城邦要解体,就连我们的生活也
将与荒野的禽兽无异”,他意在说明A.国家法律应由公民大会决定B.司法独立是实现民主的重要前提C.法律是雅典民主政体的保障D.集体利益为重才能维护城邦民主22.雅典的街头一个卖香肠的人问将军:我怎样才能成为您这样的大人物?将军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蛮横无理。幸运儿!
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这段对话表明A.权力滥用导致政局的动荡B.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漏洞C.雅典的公民缺乏个体自由D.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23.古罗马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损害水道者、偷水者等要受制裁”;“禁止邻人使用暴
力阻止下水道清扫和修理”;“洗羊毛活动必须在城外进行”;“赋予外国医生罗马市民权”等。表明罗马法A.重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B.贯穿环境保护的理念C.维护“人人平等”的原则D.体系完备、内容全面24.罗马
法规定,凡公民行为卑劣、从事卑贱职业(手工业者、斗兽员等)的人即为有污名者,将失去为他人作证和他人为之作证的资格、对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的财产管理和人身保护资格等部分权利。可见,罗马法A.随帝国疆域扩大有所调整B.规范个人道德修养至上C.重视公平公正行使公民权D.
理性与感性法治观交织二、材料解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制的世界地图,通幅纵168.7厘来,横380.2厘米,全图完全用中文
标注地名。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包括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此外,还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例如天地仪图、日月食图等。主图采用了16世纪世界地图编绘时流行的椭圆投影,大洲轮廓与实际海陆轮廓基本一致,但中国、美洲的经度误差较大,并且改变了欧洲以本
初子午线置于地图中央的传统,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中央,迎合了当时中国“天下中心”的观念。图中的中国部分,主要参考了《大明一统志》中的附图以及《广舆图》《古今形胜之图》等中国地图。第6页共7页《皇舆全览图》为清朝时期所绘的地图,是中国
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1708年,康熙帝下令编绘此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中国学者以及钦天监、理藩院等官员。据学者考证
,自清朝中叶至中华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图文天下一一明清舆地学要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利玛窦和李之藻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背景。(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坤舆万国全图》与《皇舆全览图》内容的差异,并说明这两幅地图的意义。(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
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并根据所学古代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
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述需有史实依据)27.[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子产(?一前522),又字子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晋、秦争霸时,郑为晋、秦所争。今晋、楚争霸,
又为晋、楚所争。国境屡为战场,自裹公以来几至年年有战事,故其大夫患之。”子产参与郑国政务时,高士奇将此时郑国的时局概括为:“族大宠多,俗淫而侈,又介于晋、楚之间,疆场日骇,民生垫隘,未易以为治。”子产鉴于礼已经无法挽救,故征之于刑书,以
法绳之。子产第7页共7页的立法“为民刑程,上下维辑”没有出现“乱狱滋丰,贿赂并行”之乱象。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
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摘编自姚晓盈《子产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践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子产改革的作用。(8分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