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共(14)页,49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14bf1a8e2a2d34b63caefa1ec21db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研究表明,溶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霜打”后的青菜格外“甜”,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霜打”后的青菜细胞中不再含有自由水B.“霜打”后的青菜细胞内结合水增多,抗寒能力增强C.“霜打”后的青菜细胞内
多糖水解,细胞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D.该现象为青菜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2.人体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是在肝脏细胞中由58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下图是凝血酶原激活后凝血的示意图。其中R、T、I分别代表不同的氨基酸。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A.凝血酶的激活需要高尔基体参与B.凝血酶和凝血酶原的肽键数相同C.凝血酶和凝血酶原的空间结构相同D.凝血酶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3.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可被吡罗红
染成红色B.核酸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碱基之间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C.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两类核酸,遗传物质都是DNAD.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
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检测结束后,应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B.往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直接摇匀并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来鉴定是否含有还原糖C.C.检测蛋白质时,将NaOH溶液和Cu
SO4溶液混合后加入到样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紫色D.对该野果切片进行脂肪检测时,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5.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乙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
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乙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乙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成过多的产物甲6.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DNA具有多起点同时开始复制的特点,在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
NA的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DNA上Ori多于染色体的数目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C.DNA子链延伸过程中,起作用的复合体是DNA聚合酶D.一个细胞周期中每个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快速合成7.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
是()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都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
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8.以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30℃时不相等B.光照相同时间,在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多C.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D.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开始减少9.癌细胞有多种检测方式。切取一块组织鉴定是否为癌细胞,下列最可靠的依据是()A.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否改变B.用显微镜观察细
胞原癌基因是否突变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改变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是否减少10.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3种类型,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C+、C、c基因控制。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
出现小翅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接近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5种B.基因C+、C与c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长翅个体
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D.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关于下图所示代谢过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过程叫做翻译,一个mRNA上可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B.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只位于DNA上,RNA聚合酶的结合
位点只位于RNA上C.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结合位点D.最先进入核糖体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在肽键形成时脱离氨基酸12.下图为果蝇体细胞中一个DNA分子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Ⅱ为无
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I、Ⅱ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D.若b、c分
别控制果蝇的白眼、红宝石眼,则b、c为等位基因1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和竞争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D.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
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14.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相依赖。在生命起源之初,究竟是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科学家提出了以下假说: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很可能是RNA,它兼具了DNA和蛋白质的功能,既可以像DNA一样储存遗传信息,又可以像
蛋白质一样催化反应,DNA和蛋白质则是进化的产物。下列事实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构成核糖体的rRNA具有催化肽键形成的功能B.细胞核内的DNA必须有RNA作为引物才能完成复制C.mRNA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四膜虫rRN
A的前体物能在没有蛋白质的参与下进行自我加工、剪切15.果蝇(2n=8)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称为单体,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增加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称为三体,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若让单体雄果蝇(基因型为a)和三体雌果蝇(基因型为Aaa)相互交配,下列对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子代中三体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4B.子代正常果蝇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3C.子代中单体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且所占比例相同D.子代中致死个体
所占的比例为1/1216.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DNA疫苗被称为第三次疫苗革命,医学专家将含病毒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注入人体表达后,使人获得免疫能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射DNA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B.病毒抗原基因在体内表达时需要RNA聚合酶C.病毒抗原基因与
质粒重组时需要DNA连接酶D.重组质粒在内环境中表达后引起机体免疫反应17.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自交
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C.该玉米单穗上的子粒基因型相同D.该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18.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
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可能患病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19.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
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B.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D.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20.下面为进食后血糖含
量随时间的变化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不断分解B.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氧化分解等C.AB段胰高血糖素分泌会逐渐增多D.D点后趋于稳定体现了不同激素的拮抗作用2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
由神经一肌肉接头(一种类似于突触的结构)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一肌肉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B.突触小泡的形成、乙酰胆碱受体的形成都与高尔基体相关C
.患者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异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D.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合成受阻22.下表中表示的活性物质与其作用的细胞及其作用的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组数是()组别活性物质相应细胞结果①抗原分子B细胞或记忆细
胞初次免疫②胰高血糖素肌肉细胞、肝脏细胞细胞内糖原水解③甲状腺激素几乎所有的体细胞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④神经递质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细胞兴奋A.1个B.2个C.3个D.4个23.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
疫病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24.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
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释放”的细胞
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有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25.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体为37.5℃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
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下图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本学说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段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B.bc段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cd段该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症
状D.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26.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
期D.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27.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
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28.细菌、放线菌、真菌、蓝藻、轮虫、小线虫、蛆绷、鼠妇等生物杂居在土壤中,他们的分布受土
质、土层、食物、季节、耕作措施等因素所制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生物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D.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
的主要因素29.研究者对某池塘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调查,图1表示鲤鱼的食物来源,图2为该池塘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体长为2.8cm
的鲤鱼群体来自藻类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C.若体长为4.2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0kJ的能量,理论上最多需要藻类提供3250kJ的能量D.据图,在藻类暴发季节,向该池塘中投放体长大于4.
2cm的鲤鱼,可尽快控制藻类数量30.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10
0%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研究发现,细胞能严格有序的增殖与细胞周期中存在保证
核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多个检验点有关。只有相应的过程检验合格,细胞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图1表示细胞周期简图及相应检验点位置,字母表示时期,已知核DNA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1)下列实验材料
中可用于研究图1过程的是(填字母)。如果让你开展有关细胞周期的实验探究,你首选的实验材料是(填字母),理由是。a.人体造血干细胞b.人口腔上皮细胞c.蛙的红细胞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e.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f.人的宫颈癌细胞(2)图1中检验染色
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的检验点是,此检验点对有丝分裂的意义是。(3)研究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可使A时期细胞顺利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图2表示MPF在细胞周期中的活性变化,请据图描述MPF的活性变化规律是。请推测若将A期细胞与去核的B时期细
胞融合,可引起的结果是。32.构成稻米的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当前农业栽培的水稻直链淀粉的含量差异较大,主要有高含量、中高含量、中等含量、中低含量和低含量等品种。目前,针对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差异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假说。假说一:该性状受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E/e)控制,每个显性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假说二:该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a1-高含量、a2-中高含量、a3-中等含量、a4-中低含量、a5-低含量),这
些基因彼此间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若假说一成立,写出中等含量直链淀粉水稻的基因型是,让杂合中等含量水稻进行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为检验假说二是否成立,某研究小组利用不同含量直链淀粉的五个纯种品系水稻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低含量水稻中低含量水稻→F1为中低含量水稻实验二:中等含量水稻×中高含量水稻→F1为中高含量水稻实验三:实验一中F1实验二中F1→F2为中等含量水稻:中含量水稻=1:1实验四:实验二中F1高含量水稻→F2为高含量水稻①由实验结果推测,复等位基因a1、a2、a3、
a4、a5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若走对跑为显性,可表示为a1>a2依此类推)②关于中高含量水稻的基因型有种,让实验三F2中的中高含量水稻随机交配,子代中a5的基因频率为(3)某同学设计了用中低含量直链淀粉水
稻进行自交的方案来检验上述两种假说成立与否。请评价该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33.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
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作用于B细胞。B
细胞可增殖分化为。(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33.因定点整合可替换特定基因,该技术可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苯丙酮尿症是由PKU基因突变引起的,将正常PKU基因定点整合到PKU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染
色体DNA上,替换突变基因,可用来研究该病的基因治疗过程。定点整合的过程是:从染色体DNA上突变PKU基因两侧各选择一段DNA序列HB1和HB2,根据其碱基序列分别合成HB1和HB2,再将两者分别与基因HSV-tkl、HSV-tk2连
接,中间插入正常PKU基因和标记基因neor,构建出如图所示的重组载体。重组载体和染色体DNA中的HB1和HB2序列发生交换,导致两者之间区域发生互换,如图所示。(1)构建重组载体时,常用的工具酶有。该实验用小鼠
胚胎干细胞作为PKU基因的受体细胞以培育出转基因小鼠,除了胚胎干细胞能大量增殖外,还因为胚胎干细胞(2)为获得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可将小鼠囊胚中的取出,并用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会贴附在培养瓶的表面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3)用图中重组载体转化胚胎干细胞时,会出现PKU基因错误整合。错误整合时,载体的两个HSV-tk中至少会有一个与neor一起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已知含有neor的细胞具有G418的抗性。HSV-tkl、HSV-tk2的产物都能把DH
PG转化成有毒物质而使细胞死亡。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依次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双重选择下,存活下来的是的胚胎干细胞,理由是。(4)将筛选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小鼠,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若小鼠说明PKU基因成功表达。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
卷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ADCDCDBCCCBADC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BDBCADBDDBCBAA31(每空1分,共7分)(1)adf(2)d(3)材料最容易获取(4)检验点5(5)确保染色体能够平均
分配到子细胞中(6)MPF活性在B时期先增大后减小(7)使A时期(G2期)细胞进入B时期(M期)的时间提前32(第6问,2分,其他每空1分,共7分)(1)DDee、ddEE、DdEe(2)高含量∶中髙含量∶中等含量∶中低含量∶
低含量=1∶4∶6∶4∶1(3)a1>a2>a3>a4>a5(4)4(5)25%(6)可行。若子代出现中等含量的水稻,则假说一成立;若子代不出现中等含量水稻,则假说二成立33(第4问,4分,其他每空1分,共10分)(
1)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受体(2)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
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34(每空2分,共16分)(1)限制酶、DNA连接酶具有发育的全能性(2)内细胞团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细胞贴壁(3)正确整合(含neor而不含HSV-tk)能在含有G4
18的培养液存活说明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中含neor,能在含DHPG的培养液中存活说明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中不含HSV-tk(4)尿液中不含大量苯丙酮酸(不再患苯丙酮尿症或苯丙酮尿症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