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27)页,38.2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0da08d38841a33a69c6ea09ab09a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吕氏春秋》记载:“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
为秕(不饱满的籽实)。是故其耨(除草农具)也,长其兄而去其弟(秕)。”这反映出古代小农经济的重要特点是()A.因地制宜B.注重农时C.精耕细作D.生产落后2.据考古发现统计,至今已发现的东汉牛耕图遗迹有60多处,
分布于许多地区,北到辽宁、内蒙古,西到新疆、甘肃,南到四川、贵州、广东、福建,东到山东、江苏等地。这说明当时()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B.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C.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得到了抑制3.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
文武成宣……氏于字,则孟孙叔孙”。由此推论“巫、卜、祝、史、匠、陶、屠”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行业D.谥号4.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
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A.抑商政策废弃B.中外交往频繁C.商业贸易繁荣D.边疆治理加强5.许倬云指出:汉武帝时代,政府用重税劫夺工商业财富,打击城市经济,中产以上皆破产,以农村为基础的农舍手工业遂成为生产日用品的主力。地方产品经过帝国铺设的全国道路网,发展为一
个全面的资源交流网。该学者认为,汉武帝时代的政策()A.阻碍了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助推官营手工业确立D.压缩了民间市场的需求量6.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近处的一座纪念了酋长拉普这位土著英雄,远处的一
座则纪念了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的船队的主要贡献是()A.南行最远到达好望角B.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C.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D.开辟到达印度新航线7.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8.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A.最早开辟到达亚洲
的新航路B.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C.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D.曾占领了中国香港和台湾9.经过长期的殖民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期间与英国进行过激
烈殖民争夺的列强主要有()A.葡萄牙、西班牙、德国B.葡萄牙、荷兰、美国C.意大利、西班牙、法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1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
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11.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
具的改造或发明”,□□□,“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该段材料□□□内容应该是()A.新型的工厂制度产生B.血腥圈地立法的推行C.农村经济的不断凋敝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2.18世
纪以前,英国政府明令禁止进口印度纺织品,并采取了保护性的粮食政策。19世纪以来,政府逐渐取消了纺织品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原料的进口税率,并规定谷物可以自由进口。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
世界市场的拓展B.工业化进程的推动C.殖民帝国的形成D.自由贸易思想的出现13.美国1873年、1884年和1893年三次经济危机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不断破产和生产的集中,其中1880~1890年美国钢产量增加了1/3,钢铁工厂却减少了1/3。对此现象的
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对经济危机抵御力强B.垄断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D.美国不重视传统工业发展14.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中心的格局。出现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英国工业生产速度减缓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遍确立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5.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
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石油产量的增加得益于()A.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B.电力的广泛运用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16.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
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
设施建设17.下面的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国家总人口(万)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48%52%法国(1851年)约360075%25%美国(1850年)约230087%13%①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人口的流动②英国之外的国家工业化
没有起步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④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③④18.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7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A.农村革
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19.下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年度18921893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
价值(海关两)582.5万两457.4万两511.4万两561.8万两692.9万两844.4万两796.7万两1307.5万两1291.8万两A.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较高B.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C.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D.商品
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20.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
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21.有学者认为,维新派的政治改革理想代表着中国的
未来发展方向,但在当时似乎条件尚不具备:中国最近的发展方案……既不能也无法退回到旧有的轨道,也不可能沿着康有为的指点继续前进,该学者主张()A.走渐进改革道路B.走革命之路C.走康式维新之路D.中体西用2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
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2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C.加剧了外国
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24.1878年12月14日《申报》记载: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此材料可印证()A.
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B.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D.中国传统经济的强盛25.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
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26.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
。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A.表明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27.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
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B.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钢为纲”的号召C.“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2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9.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人对“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质疑,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在“左”的积习束缚下,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中国发展的脚步迟缓下来
。这表明,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需要进一步()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0.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
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卷II(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材料一汉朝时,对外贸易的陆上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朝鲜、日本的“乐浪道”。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年羊以万数,赍金币希直数千巨万”。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设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
州,当时皇帝及相当一部分大臣认识到“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诏令:福建沿海口岸有南洋各国商舶到达,查验是否有“公凭”,如已经抽买(征税)、凭”回引”(纳税凭据)即可通行。——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材料
二重商主义出现于15世纪下半叶,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英国的海外贸易快速增长,英国商人相继开拓出俄国和北美市场,形成一个世界市场网络,英国逐渐习惯吃殖民地的糖,吸殖民地的烟、用殖民地的木材,并从奴隶贸易及转口贸易中的关税获利甚巨。18世纪后,英国绝
大多数出口产品都是工业品,其中大部分产品是纺织品,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为16.4%。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并最终废除延续了近3个世纪的《航海条例》,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从关税转为消费税。——摘编自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之探析》(1)根据材料
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海外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11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国际环境来讲,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
失败,迫使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要求“自强”。从国内环境来说,农民起义的冲击,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允许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于是洋务运动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材料二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
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
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1)洋务派兴
办了哪些军事工业(至少例举两个)?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8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6分)参考
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答】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
形成,根据材料“是以先生者美米,后生者为秕(不饱满的籽实)。是故其耨(除草农具)也,长其兄而去其弟(秕)”可以得出这是提高农产量的一种方法,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选C项;其余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D。故选C。2.【答案】B【考点】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答】依据材料可知,东汉牛耕图遗迹分布的地区广泛,这说明牛耕技术得到推广,即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逐渐推广,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牛耕技术得到推广,无法说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成熟,故
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牛耕技术推广到许多地区,没有涉及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无法得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3.【答案】C【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
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姓氏起源。【解答】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古代的一些姓氏源于分封的国名,有的王的名称源于他的谥号,材料中的“巫”“卜”等词都是古代的巫师,陶是手工业者,所以材料中的各种姓氏是源于行业。故选C。4.【答案】C【考点】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唐朝前期的鼎盛局
面【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根据材料“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可知,唐朝的长安为商业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经济交流频繁,这说明唐代商业贸易繁荣,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古代中
国的基本政策,唐代也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信息,无法体现中外交往频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商业的发展,与边疆治理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5.【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打击城市经济”,使农民家庭手工业“成为生产日用品的主力”,通过国家铺设的全国道路网,进行“全面的资源交流”,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项正确;阻碍了全国经济交流与材料
内容不符,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C项排除;压缩了民间市场的需求量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除。故选B。6.【答案】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
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C选项符合题意。达•伽马到达好望角,A选项排除。哥伦布发现美洲,B选项排除。迪亚士到达印度,D选项排除。故选C。7.【答案】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解答】A.西方王室勇于
冒险,只是促进因素之一,不可能是根本原因,排除。B.材料反映的事件就是指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正确。C.造船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宗教扩张的狂热是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原因。故选B。8.【答案】B【考点】荷兰的殖民扩张【解析】本
题主要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张,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造船业发达”“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表明这个国家是荷兰,它号称“海上马车夫”,故选B项;最早开辟到达亚
洲的新航路是葡萄牙,不是材料所说的荷兰,排除A项;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的是西班牙,排除C项。荷兰并未侵占我国香港,排除D项。故选B。9.【答案】D【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霸权主义。【解答】新航路
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A【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查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答】由材料“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可知,尼尔•弗格森强调的是消费需求的无限扩大,形成了消费社会,这是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即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
力,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排除B;人们盲目追求廉价的商品和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全世界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D。故选A。11.【答案】A【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新型的工厂制度产生。【解答
】A.工业革命使得新型的工厂制度产生并盛行,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推动了国家城市化进程,正确;B.该材料内容并非圈地立法运动,排除;C.农村经济不断凋敝,不符合史实,排除;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12.【答案】B【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主要原因”,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解答】18世纪以前,英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保护性的商业促进政策,为保护国内市场,对进出口采取了一些限制,工业革命要求英国去
获得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英国政府转变政策,积极推动贸易的自由化,B正确;ACD都是英国政府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英国自身经济的发展。13.【答案】B【考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垄断组织
。【解答】由材料中“生产的集中”“钢铁工厂却减少了1/3”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生产高度集中的现象,形成了垄断组织,而垄断组织的出现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材料中的“钢产量增加了1/3”,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美国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A项错误
。材料仅提及美国,没有提及其他国家的工业概况,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故选B。14.【答案】C【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解答】据材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
出现了多中心的格局”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国家发展促进了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生产增速,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并不是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
C。15.【答案】C【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石油生产量在19世纪末迅速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故C正确。化学工业的发展与石油开采有一定的
联系,但却不是其开采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石油开采量的上升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石油开采量的上升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故选C。16.【答案】A【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资本主
义经济发展的特点。【解答】不同宽度的铁轨不利于物资的长距离运输与贸易,说明当时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A项正确。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BD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故选A。17.【
答案】D【考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比较【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主要考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比较。【解答】垄断组织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①。②没有起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通过材料中的时间“185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完成促进了人口向城市的
转移,③正确。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程度高,农村人口比例最小,而法美工业革命开展慢晚,工业化程度低,农村人口比例相对较大,说明工业化程度影响农村人口比例,④叙述正确。18.【答案】D【考点】中国近代史综合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解析】本题考查民
国时期农村的土地经营状况。【解答】材料中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其所调查的县、村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农户仅占总数的0.9%,可见拥有面积较小耕地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绝大多数的比例,即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故D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广西不是农村革命根据地
集中的地区,故A错误;BC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D。19.【答案】C【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
答】据材料可知,1895年之后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了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的倾销,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高低,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材料不能体现出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故B与材料不符;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资本输出是列强主要的经济侵略手段,故D错误。故选C。20.【答案】D【考点】洋务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
监督、稽察和上司”中的“他们”是指士绅,士绅不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故A项错误;士子读经科考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士绅抵制“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弊病丛生,故D项正确。故选D。21.【答案】A【考点】中国近代化道
路的曲折性【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答】由材料信息“维新派的政治改革……但在当时似乎条件尚不具备”可知,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只是条件暂时不成熟。又由“无法退回到旧有的轨道,也不可能沿着康有为的指点继续前进”可知,该学者认
为不可能回到原有的专制之路,也不可能走康式激进改革之路,只能走渐进改革之路,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不可能走康式维新之路,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D项内容,故排除。故选A。22.【答案】D【考点】中
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解答】“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
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表明清朝统治者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故D正确;A与“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不符,排除;BC材料未体现,排除。23.【答案】D【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在通商口岸,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这些中国人发展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当时新的社会阶层。所以,该做法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D项正确;A项错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仅少量新式企业的开
办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C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出资本,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D。24.【答案】B【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考查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考查学生抓住关
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78年”、“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解答】由“1878年”、“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可知,这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
,故B项正确。《申报》不是中国近代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故A本身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洋务企业均由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不符合题干“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的内容,故C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在近代已经走向衰落,故D项错误。25.【答案】D【考
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与民族资本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解答】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初步统一了中国,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国民政府放弃各地土地税也主要是
为了防止地方分裂,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之一,故A项错误;题干中“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是主要部门,说明农村经济重要性高于城市,故B项错误;题干中讲国民政府放弃各地区农业税,并没有提及到农民税收多少,不能判断农民税收负担轻重,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国民政府失去了主
要的税收来源,财政收入下降,同时也失去了对全国农业的管理,不利于国民政府时期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D。26.【答案】D【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答】由材料信息和时间来判断,毛泽东对1958年经济战线上的“左”倾错误还是有一
定的认识和反思的,主张对“大跃进”进行调整,故选D项,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对“大跃进”的反思,但不是批评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C项中“有效清除”的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D。27.【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解答】根据材料中“全力保证钢
产量翻一番”可知当时全国的工作重心在“炼钢”。结合所学可知应是“大跃进”时期的全民大炼钢铁,C正确;AD明显与材料不符,排除;“以钢为纲”是“大跃进”的纲要主旨,排除B。故选C。28.【答案】A【考点】“一五”计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
一五”计划。【解答】“一五”计划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因此为了重点投资重工业,在国家经济还很困难时期,其他方面的投资必然不足或减少,故A正确;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肯定不是平衡,
故B排除;重工业发展同样需要基本建设,C项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D项中“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有悖史实,当时东北三省的许多工业城市得到迅速发展,故D排除。故选A。29.【答案】D【考点】改革开放【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主要对深化经济体现改革中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解答】从材料中,二十世纪八九年代,一些人对“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质疑,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在“左”的积习束缚下,改革开放迈不
开步子,说明当时存在部分人对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受左的思想束缚,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在思想要解放,实事求是,故D符合;材料中反映的是对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怀疑,认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因此要解放思想,故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首先在思
想上要解放,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没有提到国有企业增强活力信息,故排除。故选D。30.【答案】D【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答】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的“光荣退休”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商品经济体
制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20分,共
计40分)31.【答案】(1)变化: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政治目的到兼顾经济利益;出现专门的管理机构。(2)变化:从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机器工业品取代手工业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共同影响: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及影响力;推动周边国家或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地文化交流和联系。
【考点】中西方工商业发展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解答】(1)由材料一中“除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通往印度的‘永昌道’,在东北有去朝鲜、日本的‘乐浪道’”可得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由“
唐朝始设市舶使,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可得出现专门的管理机构;由材料“宋神宗诏令:福建沿海口岸......即可通行”可得政治目的到兼顾经济利益。(2)根据材料二“重商主义出现于15世纪下半...
...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从关税转为消费税”可知变化为从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机器工业品取代手工业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作答即可。32.【答案】(1)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形成了内忧外患的局势;洋务派掌握了地方大权;慈禧太后暂时支持洋务派。(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贡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政治近代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近代化;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的风俗习惯
,促进了思想的近代化。(3)说明: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后期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考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2)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3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的背景结合书本知识即可解答。(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贡献结合书本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作答即可
。(3)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产生的影响来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