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3.22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bdd67d4fa0286adc189e03dcd6f9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太康一高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期月考(一)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中
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2.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
.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答案】1.D2.B【解析】【分析】【1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知,江苏省东南部大片地区多高等级城市,经济发达,对人口的拉力强,人口密度大于800人/km2,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正确;北部人口密度整体小于南部,A错误;读图可知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于西部内陆,B错误;中
部人口密度在400-600人/km2,小于东南部(人口密度在800人/km2以上),.C错误。故选D。【2题详解】M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多盐碱地和沼泽地,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开发历史较晚,因此人口密
度相对较小,B正确;M地区为平原地形,A错误;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C错误;M地附近是低等级城市,城市数量少,经济欠发达,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不会相当严重,D错误。故选B。【点睛】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了新
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1)超大城市: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2)特大城市:城市人口500至1000万;(3)大城市:城市人口100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4)中等城市:城市人口50至100万;(5)小城市:城市人口
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1945年,该市人口仅约1000人,到1960年骤增至20万。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城市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年19
80199019921993200020102020总人口数/万人73.894.196.9233.7250.6290.4278.1城市化率/%55.4872.9673.8140.5642.9663.5972.4
83.1945~1960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4.2010~2020年期间,该市()A.城镇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主导产业【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表
中数据可知该市1945年人口约1000人,到1960年,该市总人口突然骤增至20万,增加了接近20万为人,根据材料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最有可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C正确;1945年到1960年共10多年人口自然增长不会那么快,A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行政区划变动,B错误;产业结构调整不会使人口增加速度那么快,D错误。所以该题选C。【4题详解】据表中数据可知2010-2020年期间,总人口从290.4万减少为278.1万人,人口总量不增反降,说明人口为负增长,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值,表明当地有大量人口迁出,迁出人口以青壮年
为主,因此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加剧,C正确;三次产业占比以及产值状况,材料以及表格数据没有体现,BD错误;根据2010年、2020年总人口和城镇化率计算城镇人口增长约为9.1%,A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老龄化
定义: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如果某地区的人口表现出强烈的选择迁向某一吸引中心的倾向,则该地区称为吸引中心的吸引地区。“飞地式强势吸引地
区”指不是紧邻吸引中心分布,但受吸引中心吸引作用较强的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北京的“飞地式强势吸引地区”可能是()A.上海B.吉林C.河北D.广西6.影响“飞地式强势吸引地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交通B.自然资源C.气候D.经济【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上海的经济发展
水平高于北京,故不可能成为北京的“飞地式强势吸引地区”,A错误;吉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北京,距离较近,且与北京不相邻,可能成为北京的“飞地式强势吸引地区”,B正确;河北与北京相邻,不符合“飞地式强势吸引地区”的要求,C错误;广西距离北京过远,成为
北京“飞地式强势吸引地区”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B。【6题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D正确;结合“飞地式强势吸引地区”的定义可知,自然资源、气候、交通都不是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经济因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7.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8.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
构优化9.该市支柱产业是()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答案】7.B8.D9.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的相关知识。7题详解】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
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8题详解】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
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
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的【【9题详解】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
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常住人口的概念,并且能够注意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曲线的异同。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0.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该地区最可能()A.属热带雨林气候B.地势起伏小C.
河流自南向北流D.盛行东北风11.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甲—行政因素B.乙—历史因素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答案】10.B11.D【解析】【10题详解】读图,城市各功能区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仓储区,呈摊大饼式向外扩展。城市交通线呈环形
放射状分布,说明该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起伏小,B对。热带雨林气候区不产苹果,A错。丙处是工业区,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自北向南流,C错。工业区位于东北部,应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不会盛行东北风,D错。故选B。【11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
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乙为高级住宅区,远离市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环境因素;丙为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环境因素;丁为仓储区,占地面积大且需要便利的交通,布局在郊外的交通干线两侧,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合理安排工业
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
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下图是某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前后建筑布局及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改造前,该街区商业布局的特点是()A.商住混合B.功能分区明确C.零星分散
D.呈放射状分布13.改造后,该街区()A.服务范围变小B.居民生活不便C.特色街区消失D.商业趋于集中14.该商业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A.产业结构调整B.环境污染治理C.空间格局优化D.交通网络变更【答案】12.A13.D1
4.C【解析】【分析】【12题详解】改造前,都是上住下商的综合建筑,A正确。功能分区不明显,B错。商业还是集中在整条街,不零星分散,C错。没有呈放射状,D错。故选A。【13题详解】从图片可以看出,改造之后,服务范围没有变化,A错。建立居民生
活区,和商业区分开,方便了居民生活,B错。改造后,还保留有一定的特色街区,没有消失,C错。改造后,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商业趋于集中在一个区域,D对。故选D。【14题详解】改造后,将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既给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为有利于商业活动的集聚,促进商业区品位、服务能力的提升
,空间结构得以优化,C正确。改造后,产业结构没有变化,A错。没有体现环境污染的治理,B错。交通网络没有变化,D错。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随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分
区。在中国,年轻人的“双城生活”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北京和燕郊(河北三河市的一个镇)、上海和昆山、广州和佛山………上班族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双城记”,每天都在上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双城生活”一族选择在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主要原因有①市区就业机会多,人
均收入高②市区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③市郊房价较低④市区、市郊间通勤耗时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燕郊、昆山、佛山等类似城市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应注重①增加用地供应,扩大“双城生活”一族规模
②加大户籍限制,减缓人口城镇化进程③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商业街、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④增加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5.C16.B【解析】【分析】本题以“双城生活”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
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5题详解】上班族选择在市郊居住,主要考虑的是提高收入,降低支出,增加储蓄,故①③正确;郊区社会福利制度也可以完善;市区、市郊间通勤耗时比较长。故②④错误。故选C项。【16题详解】增加用地供应,扩大“双城生活”一
族规模,会加剧城市化问题,降低居民幸福感;加大户籍限制,减缓人口城镇化,使农业人口不能融入城市,使城市缺乏活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商业街、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既能扩大就业和缩小“双城生活”人群规模,又能方便居民生活;增加教育机构,既方便于居民,又减少了城郊之间学生
人口流动,缓解交通拥堵。故③④正确,选B项。睡城,指位于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一般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近,且与中心城区通过交通干道进行联系。下图示意某大城市的卫星城昼夜人口变化。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17.图示四个卫星城中的睡城最可能位于中心城市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18.下列关于图中卫星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西北方向卫星城功能区可能为住宅区B.东北方向卫星城功能区可
能为工业区C.西南方向卫星城可能布局商住混合区D.东南方向卫星城功能区可能为商业区【答案】17.A18.C【解析】【17题详解】睡城是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人口集中在夜间,所以人口数量昼少夜多,据图可知,位于
中心城市的东北方向,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西北方向卫星城人口昼多夜少,功能区可能为工业区或商业区,A错误。东北方向卫星城人口昼少夜多,功能区可能为住宅区,B错误。西南方向卫星城人口昼夜均多,可能布局商住混合区,C正确。东南方向卫星城人口昼夜均少,可能布局仓储中心
,D错误。故选C。【点睛】卫星城是指在大城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密切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以上的城镇。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外围的卫星城称作子城,具有吸收母城
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在中国,卫星城是指在中心城市或城区附近的城市、城县和城镇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19.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
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答案】19.D20.B【解析】【19题详解】根据题干的提示“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可知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山货和腌腊制品。安徽位于内陆,多山,位于亚热带,食物易腐烂变质,因此多山货和腌制食品。海鲜不多;牛羊肉多位于中国草原广阔的地区,安徽草原较少。故选D【20题详解】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与与安徽省南
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是在福建、澳门,评剧多常见于华北、东北地区,秦腔分布在陕西,泥草房多分布在东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故选B下图为“某乡村规划效果图(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农村用地类型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A.居住用地B.农业用地C.行
政用地D.休闲用地22.该乡村民居多灰瓦白墙,推测该乡村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3.促进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A.充分利用农业耕地,大面积种植有机粮食作物B.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林木,改善乡村环境C.扩大创意田园面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
业D.充分利用河湖水域,发展渔业【答案】21.B22.D23.C【解析】【21题详解】根据材料农村用地类型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农田和创意田园,即农业用地占地面积最大,故本题选B。22题详解】灰瓦白墙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特色,南方气温高、雨水多,白墙可以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灰瓦
坚固且耐腐蚀性强。同时,白墙、灰瓦搭配一起有非常美观。因此该乡村最有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东北最典型的东北民居样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而两间房或五间房都是三间房的变种。房子坐北面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
需要,这一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建筑格局的风格最后演经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风俗习惯,甚至还发展成带有等级性质的封建规则,A错误;华北平原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多数是平房,房屋结构以木柱托梁架檩,支撑椽条和轻瓦屋顶,以青砖墙、生砖墙、石墙及夯土墙维护北、东、
西三面,南向开门有窗户。低窗台,窗户过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棂格、糊纸,现在多作死扇窗,安大玻璃,屋内光线充足。室内砌有土炕,与灶相通。炕上铺席,席上铺毡,上置矮桌,可进餐或待客。屋顶多是人字形(俗称两面坡),坡斜度平缓。除瓦顶之外,还有在椽条上垫细树枝抹泥做
顶的。为省工结实,关中平原及山西民居建筑屋顶多取一面坡式。北方汉族院落组合多作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B错误;云贵高原典型建筑是吊脚楼,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促进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扩大创意
田园面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C选项符合题意;充分利用农业耕地,大面积种植有机粮食作物说法错误,有机粮食在我国销售受到阻碍,排除A;该地区地势地平,不适合发展林业,排除B;该地区河湖水域面积较小,不适合发展渔业,排除D。故选C。【点睛】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地形,
气候,交通,资源自然因素中的气候、河流、水源;人文因素中的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多兴建
于明末至民国时【期,现存1800多座,为多层建筑,墙体厚实坚固。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碉楼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A.地表崎岖B.土壤肥沃C.洪涝多发D.多滑坡泥石流25.早期,当地居民建碉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①居住②防风③防洪④防匪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
案】24.C25.D【解析】【24题详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雨季长,再加上地势低平,导致洪涝多发,因此当地建碉楼居住可起到防洪目的,C正确。该地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A错误。土壤不是影响建筑特点的因素,B错误。
该地地形平坦,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洪涝多发,且历史上社会动荡,当地居民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和财富,修建碉楼居住,并起到防洪和防匪的作用,①③④正确;
早期当地居民建碉楼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风,②错误。故选D。【点睛】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开平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户比民居开口小,
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
断。二、综合题(共3大题,26题18分,27题8分,28题24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的比值,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
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材料二: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对比图(1)说出上海市人口容量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答对2点即可)(2)有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引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不利: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有利”与“不利”分别答对2点)(3)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孤单(答对2点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人口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
平、地区开发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上海市是对外开发的前沿之一,对外开发程度高,可以利用外界的资源、人才、科技等发展经济;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之一,高等院校多,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环境容量大。(2)人口迁入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
利:大量人口迁入,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经济繁荣;较高的收入和较多的机会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流入上海,为上海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不利:现有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
大量人口的需求,造成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问题;就业岗位有限,人口密集、就业困难,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人口多,排放的生活废弃物多,造成环境污染等。(3)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用以供养老年人,造成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力短缺;有些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生活孤单。【点睛】27.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图甲表示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乙表示某城市
地租分布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a、b、c所表示的不同活动功能依次是____。(2)图乙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3)若要
在图乙中①、②、③、④处选建一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位置是____。【答案】(1)商业、住宅、工业(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其原因是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干道两旁,通达度相对较高。(3)③【解
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和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城市的不同地块地租水平主要受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远近
的影响。a活动的付租能力随着距市中心的远近变化剧烈,在市中心付租能力最高,应是商业区;b活动的付租能力随着距市中的远近变化较小,位于市中心向外,介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生活,b为住宅区;c活动的付能力随着距市中心的远近变化最小,
在市中心时的付租能力低于商业区和住宅,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付租能力高于商业活动和住宅活动,应为商业区。一般而言,根据距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小问2详解】在图乙中由各等值线的位置和交通线状况,可以判断出各等值线所代表的地价高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
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因此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水平越高,干道两旁,通达度相对较高,因此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仓储式超市要求的区
位条件:一是交通便利,二是占地面积大,地价较低。符合该条件的地点是③,距离交通干道近,而且地租等值线弯向高值区,地租水平较低。最适合建仓储式超市。其中①处位于工业区,②位于市中心,地租水平太高;④处离市中心远,且距离交通干道较远。因
此①②④地不适合建仓储式超市。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图”。(1)结合图示信息,评价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2)请在A、B、C、D四地中,指出化工厂的最佳地址,并分析理由。表为某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年份(年)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1004012482012100274132(3)据表,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4)随着城市
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将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建议。【答案】(1)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水运便利。(2)C地建化工厂。理由: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最小风频
上风地带,对城区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图为情境
,考查城市形成的条件、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结合材料,可以从地形和河流等角度考虑,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城市所在区域海拔较低,
主要在200米以下,以平原地形位置,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有河流流经,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水运条件。【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知C地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根据风频图,可知C地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地带,故在C地建化工厂对城区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反观A地,
位于市中心,D位于河流上游,B离市区较近,位于城区西北方向,不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与C相比,均不是建设化工厂的最佳区位。【小问3详解】由表格可知,蒸发量占比减少、地表径流占比增加、地下径流占比减小;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可推测,由于城市规模扩大,硬化的地面增加、建筑
物增加,使得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硬化地面增加,土壤减少、植被减少,地表蓄水量减少;硬化地面还减弱了地面以下土层的蒸发,导致蒸发量减少。【小问4详解】合理规划
城市道路,能提高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能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速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可减轻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