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11)页,223.7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94e0c1559ddd4f6108f15ec28ac8f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C.扩大
周朝的统治区域D.强化诸侯的归从意识2.《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
“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4.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
”“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已经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5.《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官吏在一年中
因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以上者,要被免职;病愈后,要被任命为新地吏(原来秦国以外的新占领地区的官吏)或被派去戍边,同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而任新地吏的官吏一样。这种做法A.意在解决官吏渎职的问题B.促进了中央集权统治形成C.给秦朝地方治理埋
下隐患D.表明秦朝重视疆域的治理6.董仲舒高扬“崇儒更化”旗帜,寻找到与地主制经济最相契合的文化形态一涵盖阴阳家及法家的新儒学。之后,汉代帝王在实际运用中,大都儒法兼采,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
乎!”由此可知汉代儒学A.具有包容性和政治张力B.尚未确立天下独尊的地位C.适应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7.妇女的贞节观念,在明代书籍方面,有《内训》《古今列女传》;法律方面,明太祖下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
后不改节者,族表门间,除免本家差役”。又令地方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立牌坊,用以奖励贞节。这表明这一时期A.开始确立了妇女的贞节观念B.社会风气恶化须严加整饬C.程朱理学深刻影响社会生活D.妇女饱受封建礼教的摧残8.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
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A.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B.实现了儒学
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D.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9.重庆大足宝顶石刻是南宋时形成的一座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在诸多佛教塑像中,却出现了“报父母恩重经相”石刻群,成为颂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恩重如山、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A.儒家历来有积极入世的情怀B.儒学中的天命思想不断延续C.佛教因果轮回观念深入人心D.理学道德教化功能得以凸显10.针对统治者暴政,孟子指出,“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而黄宗羲则指出,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
,敞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据此可知,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发展体现在A.突出了对个别暴君的抨击B.明确了推翻君主制度的方案C.超越了对君主个体的批判D.突破了儒家人本思想的窠白11.顾炎武
批判专制统治者的政治哲学,指出“自古用蛮夷攻中国者,始自周武王”;重申并发扬了孟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的观点,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姓之兴亡。这表明顾炎武()A.违背传统
儒家思想B.否定封建君主制度C.提倡人道主义原则D.有鲜明的革命意识12.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
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作者相关表述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A.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体系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实现了
“天理”与“人欲”的统一13.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这一变化是雅典A.教育发达的反映B.经济发
展的结果C.文化繁荣的原因D.民主政治的产物14.在苏格拉底看来,时人所过的生活是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心灵的空虚、生命的“无向”和伦理道德水平的下滑,让人们感到悲哀与无奈。人们对金钱、权利的欲望使得人们感到疲惫与不安。苏格拉底的主张A.具有一
定的理性精神B.强调把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C.体现人人平等的理念D.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反思15.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指出“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主旨类似的是A.“习惯能
造就第二天性”B.“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C.“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D.“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1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
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17.有学者认为,就宗教改革的直接遗产而言,不管教会是仍
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西欧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的18.18世纪,德意志地区掀起
了“中国热”,如普费弗尔的《寓言与故事》中根据中国孝道故事改编的诗歌,劝谕世人孝敬父母;维兰德在小说中借鉴《赵氏孤儿》的故事,虚构了一个勤政爱民的贤明君主形象——梯芳,颂扬他充满儒家精神的治国方略。这些文学创作()A.意在批判和改造欧洲社会B.扭曲了中国文化国际形象C.使儒家思想融入
新教伦理D.客观上推动了全球贸易发展19.有些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的自然哲学,试图将世俗伦理从神学与教权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开明君主,试图将绝对主义王权从暴政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自然经济,试图将国家经济从腐败与衰落中解放出来。这表明当时他们A.积极表达
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B.认为中西方文化一脉相承C.深刻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对中国文化有着理性认识20.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
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21.《九章算术》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主要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
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沟洫开挖和土方工程的修筑纺织与制造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这表明《九章算术》A.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B.是世界上最早的应用数学C.是农业生产的百科全书D.标志
着古代数学体系成熟22.据学者研究,杜甫在唐代诗坛地位不高,其诗歌在当时流传也不广泛。北宋中期,以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推崇杜甫,认为其诗寄托着深痛沉郁、忧国忧民的意志,蕴含着义理和法度。因此,杜甫的地位迅速提高,被誉为“诗圣”。这反映了北宋中期()A.诗歌创作更受推崇B.民族社
会矛盾尖锐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崇文抑武风气浓厚23.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
的。“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
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24.隋末以来,民众自残手足的现象屡有发生,时人称为“福手福足”。唐太宗不得不在贞观十六年下令对这些自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
,严惩自残者。唐太宗此举意在A.宣扬儒家伦理纲常B.确保民众身心健康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全力推行严刑峻法2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
国强国。这些义利观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C.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D.冲击了传统的纲常伦理26.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
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27.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的
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7名,超过了三分之一。当选的徐特立(共产党员)立即声明,请求“退出”,并按原选得票多少,递补了一位非党人士。这一举措A.推动了解放区行政区的设置B.适应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需
要C.调动了农民参政议政的热情D.促进了边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28.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国内高等教育进行文理分校、理工分院的改革调整,使高等院校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到1952年底,全国有工业院校4
7所,农林院校33所,师范院校34所,医学院32所。这次改革调整()A.改变了中国义务教育落后的面貌B.重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29.1846年,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廉价粮食的竞争压力,以畜力、水力或
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器陆续出现。英国兰索姆梅公司除有搅土器、打禾机之外,还制造了300多种各式各样的犁。到1870年,英国的农业产量增加了一倍。这反映了A.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B.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C.工业时代英国发明创造很多D.工业化和贸易自由推动
农业发展30.有学者认为:“权力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是东西方冷战的两个方面,而且两者密不可分。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和处理外交的方式等个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冲突,加快了冷战形成的过程。”在他
看来冷战A.源于制度与利益的冲突B.是美苏领导人执着追求个人权力所致C.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D.因东西方采用相反方式处理外交加剧31.1921年,俄共(布)颁布法令,进一步肯定了农民土地的占有形式,反对国家无故收回农民的土地。同年12月,俄共(布)又提出“三原则
”:毫不动摇地保持土地国有化、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给农村居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由此可见,当时苏俄A.以商品货币关系刺激农业生产B.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以发展农业C.农民土地私有制仍然普遍存在D.力图冲破日益僵化的计划体制32.有学者将美、墨
、加三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1992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6年)、美墨加协定(USMCA,2020年)的负面清单承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比较。由图可知A.北美地区经济集团化受挫B.加拿大对外资的态度越来越开放C.美国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高D.墨西哥对外资持更加
谨慎的态度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
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
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摘编自杨翰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材料二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位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
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成为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
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以斯密型增长的区域经济体为背景的观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
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先秦到秦汉人殉与俑殉盛衰情况曲线——摘编自王元朝《先秦秦汉从人殉到俑殉习俗演变与比较研究》上述曲线是学者对先秦、秦汉时期历史现象发展轨迹的分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现象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简要阐释。(趋
势可以从一个或多个阶段进行分析概括,阐释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佛教东传,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初始之时,佛教与汉代盛行的黄老思想认同,有化胡之说;至魏晋时,佛玄合流。然而,这时期的
佛教比较注重繁琐的章句解释和经院式的研究。到了唐代的惠能才把佛教从繁琐的章句中解放出来,把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变成对现世生活的重视,把心外佛变成心内佛,显扬大众化、平民化的禅宗,才确立真正中国的佛教。惠能首先推翻了佛祖的权威,打破了外在的偶像崇拜,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
的内心,就可成佛。……其次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向传统的经典学习。——《惠能的佛教革新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比较》材料二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番大革命。若把西方马丁路德们的宗教革命来与相比,我们不能不说毕竟是
中国禅师们高明些。六祖(惠能)平日教人,并不看重念佛诵经,更不喜欢习禅打坐,也不教人出家修行,只把人心的知见,完全从外在、他在的对象中越离,而全体回归到内在、自在的纯粹知见即心本体上来。——钱穆《中国思想史》(1)根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宗兴起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禅宗与路德新教的共同点。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3年下半年,盟国开始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美国强调要建立一个以美苏
、英、中等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大国要在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丘吉尔称应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下设几个区域性委员会:一个是太平洋地区,一个是美洲
,还有一个是欧洲。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主张建立一个包括美、英、苏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欧洲委员会处理欧洲大陆的安全问题。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永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目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
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红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最终达成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实质性问题。此后,国际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仍面临诸多的挑战。——摘编自卞秀瑜《二战战时美苏英三大国对战后世界和平的构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盟国准备
创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国际和平组织在运行中面临的挑战。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
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
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
科学。1687年,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
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
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