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周测化学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67.000 KB
  • 2024-09-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周测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周测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周测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周测化学试题.doc,共(15)页,26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875e6499ca0d2b9d4a4b82ec314a5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铜仁一中高一年级防疫期间“停课不停上第七次周考化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i14S32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次电池放电时将电能

转化为化学能B.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煤燃烧时并不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答案】A【解析】【详解】A.二次电池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和光能,故C正确;D.镁条燃烧时发光、放热,即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正确;答案选A。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在火力

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气不能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是二次能源,A选项正确;B.电能是二次能源,且使用方便、应用广泛,B选项正确

;C.以煤为燃料,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为:(煤)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C选项错误;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选项正确。答案选C。3.下列选项中的所有元素组合,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又能形成

离子化合物的是()A.H、N、OB.Na、Cl、OC.H、S、OD.K、C、O【答案】A【解析】【详解】A.H、N、O可形成共价化合物NHO3,可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A项符合题意;B.Na、Cl、O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B项不符合题意;C.H、S、O只能形成共价化

合物,C项不符合题意;D.K、C、O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

为共价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铵等铵盐是离子化合物,如本题A项H、N、O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但是B、D选项的元素包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

离子键。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①CaCl2和Na2S②Na2O和Na2O2③CO2和CS2④HCl和NaOH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据此

判断。【详解】①CaCl2和Na2S中都只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②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③CO2和CS2中都只有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④HCl中只有共价键,NaOH中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化学键类型完

全相同的是①③,答案选B。5.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A.A+n+48+xB.A+n-24-xC.A-n+24-xD.A+n+24-x【答案】D【解析】【详解】R原

子的质量数为A,设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为N,则R的质子数为(A—N),由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可知(A—N)+24+n=x,解得N=A+n+24-x,则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A+n+24-x,故选D。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

Z、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考古时利用W的一种同位素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Z的质子数分别是W、X的质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单质可以与WX2发生置换反应B.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WX2与ZX2C.原子半径:Y>Z>R;简单离子半径

:Z>X>Y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Y与R形成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Y【答案】B【解析】【分析】考古时利用W的一种同位素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W为C;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Y、Z的质子数分别是

W、X的质子数的2倍,则Y的质子数为6×2=12,Y为Mg,Z的质子数为8×2=16,Z为S,R的原子序数最大,R为Cl,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Mg、Z为S、R为Cl;A.Mg与CO2点燃下发生置换反应

生成MgO、C,故A正确;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的石灰水不能鉴别,故B错误;C.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Y>Z>R;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且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Z

>X>Y,故C正确;D.Mg为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Mg,故D正确;故答案为B。7.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的关系可能是:(1)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2)不同元素的原子,(3)两种不同的分子,(4)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5)一种原子

和一种离子,(6)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其中正确的是()A.(1)(3)(4)B.(1)(3)(5)C.(1)(2)(5)D.(1)(2)(3)(4)(5)【答案】A【解析】【详解】(1)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1)正确;(2)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或电子数)一定不同,

(2)错误;(3)H2O和NH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3)正确;(4)Ne原子和H2O分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4)正确;(5)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其质子数、电子数一定不同时相同,(5)错误;(6)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含有的质子数、电子数一定不相同,(6))错误;所以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

子数和电子数,可能是:(1)(3)(4);故答案为:A。8.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A.若HmXOn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

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Z与Y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若HmXOn为强酸,则X为氮元

素,氨水呈碱性,故A错误;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X为Li、Z为Na、Y为Be、W为Mg,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属于强碱,故B正确;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为X、Z可能处于ⅣA族、ⅤA族、ⅥA族,对应的Y、W处于ⅤA族、ⅥA族

、ⅦA族,若W为P元素,则磷酸属于中强酸,故C错误;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X为B、Z为Al、Y为C、W为Si,Z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碳酸,氢氧化铝不能与碳酸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9.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

电池原理示意如图。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B.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O2+2CO2+4e-=2CO32-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D.电极

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H2+2OH--2e-=2H2O【答案】B【解析】【分析】此装置为燃料电池,H2、CO失电子,则电极A为负极,O2为正极;电解质溶液无OH-,则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详解】A.反应CH4+H2O3H2+CO,C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

到+2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每消耗1molCH4转移6mol电子,A错误;B.B为正极,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B正确;C.电池工作时,CO32-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故C错误;D.电解质没有OH-,负极

反应为H2+CO+2CO32--4e-=H2O+3CO2,D错误;答案为B【点睛】注意此原电池的电解质中没有OH-,为易错点。10.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

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A.用B、C、D分别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B.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min)D.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增大

的【答案】A【解析】【详解】A.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v(B)=0.6/2molLmin=0.3mol·(L·min)-1,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

2:1,A正确;B.物质A为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B错误;C.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瞬时反应速率,C错误;D.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则2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逐渐减小,C表示反应速率的值逐渐增大,D错误;故答案为:A。11.可逆反应3A(g)+B

(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6mol/(L•s)B.v(B)=0.3mol/(L•s)C.v(C)=0.5mol/(L•s)D.v(D)=0.2mol/(L•s)【答案】B【解析】【详解】都转化为用B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然后再

比较大小,A.V(B)=0.6mol/L?s3)=0.2mol/(L•s);B.V(B)=0.3mol/(L•s);C.V(B)=0.5mol/L?s2)=0.25mol/(L•s);D.V(B)=0.2mol/L?s2)=0.1mol/(L•s),显然

选项B中速率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因此合理选项是B。12.有甲、乙一起做了水果电池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甲问,乙答,不正确的是()实验次数电极材料水果品种电极间距/cm电压/mV1锌铜菠萝39002锌铜苹果36503锌铜柑橘38504锌铜西红柿37505锌铝菠萝3650

6锌铝苹果3450①甲:实验6中的负极反应如何写?乙:铝为负极:Al-3e-===Al3+②甲:实验1、5电流方向为什么相反?乙:实验1中锌为负极,电子由锌经溶液流向铜;实验5中铝为负极,铝失去电子,电流由锌经导线流向铝③甲:水果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乙:只跟水果的品种有关;④甲:水果电池中的

铜电极可以用硬币代替吗?乙:可以。A.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原电池中,根据两极材料活泼性不同,判断正负电极,电路中电子或电流的移动方向;据此分析解答。【详解】①锌、铝和水果形成原电池时,铝易失电子作负极,则锌作

正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Al-3e-=Al3+,①正确;②形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易失电子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所以实验1中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电子由锌经导线流向铜;5中铝比

锌活泼,铝为负极,电流由铝经导线流向锌,②错误;③根据图表知,当1、2比较时,电极材料相同,水果不同,导致电压不同,所以电压与水果有关;比较1、5时,水果相同,电极材料不同,电压不同,所以电压与电极材料有关,③错误;④甲:硬币属于合金,活泼性小于锌,

水果电池中的铜电极可以用硬币代替,④正确;符合题意只有选项②③;故选B。1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经2min后测得D

的浓度为0.5mol·L-1,c(A)∶c(B)=3∶5,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方程式中,x=1B.2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0.75molC.2min时,A的转化率为50%D.反应速率v(B)=0.25mol

·L-1·min-1【答案】C【解析】分析: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v(D)=0.5/2molLmin=0.25mol·L-1·min-1,B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mo

l·L-1·min-1,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知道,x=2,设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n,生成D为2L×0.5mol·L-1=1mol,则3A(g)+B(g)⇌2C(g)+2D(g)起始nn00转化1.5

0.5112minn-1.5n-0.511c(A)∶c(B)=3∶5,则1.50.5nn=35,计算得出n=3,以此来解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x=2,故A错误;B.2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3mol-1.5mol=1.5mol,故B

错误;C.2min时,A的转化率为1.53×100%=50%,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反应速率v(B)=0.522molLmin=0.125mol·L-1·min-1,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14.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A.

向Al(OH)3沉淀滴加NaOH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B.饱和Na2S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出现浑浊,说明元素非金属性Cl>SC.将铜丝插入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体系中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形成了原电

池D.饱和食盐水中滴入浓硫酸析出食盐晶体,说明浓硫酸吸水放出大量的热【答案】D【解析】A.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B.饱和Na2S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出现浑浊,可知有S生成,说明C

l2的氧化性大于S,即元素非金属性Cl>S,故B正确;C.将铜丝插入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体系中形成了Zn-Cu原电池,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故C正确;D.饱和食盐水中滴入浓硫酸析出食盐晶体,体现浓硫酸有吸水性,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无关,故D错

误;答案为D。15.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1mol·L-1盐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选项碳酸钙的状态实验温度/℃A粉末10B粉末30C块状10D块状30A.AB.BC.CD.D【答案】B【

解析】【详解】相同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1mol•L-1盐酸反应,反应物相同,接触面积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粉末状碳酸钙,温度为30℃,故选B。16.100mL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

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因为锌片是过量的,所以生成氢气的总量由盐酸的量来决定。因题目要求生成氢气的量不变,则外加试剂不能消耗盐

酸。【详解】A.加入浓盐酸,必增加了生成氢气的总量,A项错误;B.加入少量的氯化铜溶液,锌片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少量铜,覆盖在锌的表面,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且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总量,B项正确;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会稀释

溶液,降低反应速率,C项错误;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会稀释原溶液,降低反应速率,D项错误;答案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7.有下列物质:①金属铜②NaOH③I2④MgCl2⑤Na2O2⑥氩气回答下列问题:(1)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存在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⑥(2).③(3).④(4).②(5).⑤【解析】(1)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已

经达到2电子或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的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则不存在化学键的是氩气,答案选⑥;(2)由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金属铜中含有金属键,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还有极性键,单质碘中碘原子与碘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氯化镁中只有离子键,过氧

化钠中含有离子键,氧原子与氧原子之间还有非极性键,因此只存在非极性键的是单质碘,答案选③;(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只存在离子键的是氯化镁,答案选④;(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氢氧化钠,答案选②;(5)根据

以上分析可知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是过氧化钠,答案选⑤。18.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在空气中燃烧时呈

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加热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元素名称:A______B_____C_____D______(2)D元素位于周期表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族,AB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3)写出AB2与C2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

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碳(2).氧(3).钠(4).硫(5).第三周期VIA族(6).O=C=O(7).2CO2+2Na2O2=2Na2CO3+O2(8).【解析】【分析】A

、B、C、D为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是C元素;C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则C是Na元素,C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则B是O元素,D是S元素

。【详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C元素、B是O元素、C是Na元素、D是S元素,故答案为:碳;氧;钠;硫。(2)D是S元素,其质子数为16,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6个电子,处于第三周期第VIA族,AB2为CO2,空间构型为直线型,其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VIA族;O=C=O

。(3)AB2为CO2,C2B2为Na2O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4)C2D为Na2S,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用电子式表

示Na2S的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19.如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请回答:(1)若C为稀H2SO4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做负极,则A电极可使用___________,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C为CuCl2溶液,Zn是负极,Cu极发生____反应,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3)CO与H2反应还可制备CH3OH,CH3OH可作为燃料使用,用CH3OH和

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c电极为____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线路中转移2mol电子,则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_L。【答案】(1).石墨(或较铁不活泼金属)(2).2H++2e-=H2↑(3).还原(4).Cu2++2e-=Cu(5).负(6).CH3OH−6e-+H2O=CO2↑+6H+(7).11.2【解析】【分析】(1)若C为稀H2SO4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铁和石墨

(或较铁不活泼金属)构成原电池,铁做负极;(2)锌、铜和CuCl2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铜单质;(3)甲醇燃料电池,甲醇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图示据电子流向可知,电极c

为负极;根据O2+4e-+4H+=2H2O反应,若线路中转移2mol电子,则消耗氧气0.5mol,从而计算出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详解】(1)若C为稀H2SO4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作负极,电

极反应为Fe-2e-=Fe2+,A为正极,可使用石墨(或较铁不活泼金属),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其电极反应为:2H++2e-=H2↑,故答案为:石墨(或较铁不活泼金属);2H++2e-=H2↑。(2

)锌、铜和CuCl2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导致锌逐渐溶解,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铜单质,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答案为:还原;Cu2++2e-=Cu。(3)根据

电子流向可知,电极c为负极,甲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电极d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1mol氧气在反应中得到4mol电子,若线路中转移2mol电子,则消耗氧气0

.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负;CH3OH−6e-+H2O=CO2↑+6H+;11.2。【点睛】燃料电池中,燃料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0.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的体积为累计值,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

、3~4、4~5min)反应速率最大___,原因是___。(2)哪一段时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原因是___。(3)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___。(4)如果

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Na2CO3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___。【答案】(1).2~3min(2).锌与盐酸反应放热....,溶液温

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3).4~5min(4).随着盐酸(或H+)消耗,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5).0.1mol/(L·min)(6).A、B【解析】【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大,从表

中数据看出2min~3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原因是Zn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4min~5min收集的氢气最少是因为随反应进行c(H+)下降;根据v=ct计算反应速率;根据影响化学反

应速率的因素以及氢气的量取决于H+的物质的量。【详解】(1)从表中数据看出2min~3min收集的氢气比其他时间段多,虽然反应中c(H+)下降,但主要原因是Zn置换H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故答案为2min~3min;锌与盐酸反应,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2)4min~5mi

n收集的氢气最少,是由于虽然反应中放热,但主要原因是c(H+)下降,反应物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故答案为4min~5min;随着盐酸(或H+)消耗,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3)在2~3min时间段内,n(H2)=0.11222.4/LLmol=0.0

05mol,由2HCl~H2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υ(HCl)=0.010.11molLmin=0.1mol/(L·min),故答案为0.1mol/(L·min);(4)A、加入蒸馏水,溶液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H+的物质的量不变,氢气的量也不

变,故A正确;B、加入氯化钠溶液,减小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H+的物质的量不变,氢气的量也不变,故B正确;C、加入NaNO3溶液,减小盐酸的浓度,但此时溶液中含有硝酸,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故C错误;D

、加入Na2CO3溶液,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盐酸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H+的物质的量减小,氢气的量也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A、B。【点睛】先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每个阶段的反应速率快慢,分析出速率先加快后减慢,再分析其原因与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