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政治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7)页,28.9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83db7bfb1b5a52e740d37f5b7a268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上)阶段性考试(一)高2023级政治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
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8分。)1.青岛海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平潭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一座座跨海大桥的建成,使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人类的力量如此巨大,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随意征服和
改造自然?材料表明A.哲学可以指导人类正确改造世界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D.哲学推动着人类不断地思考问题2.2023年6月,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故里山
东曲阜举办。此次尼山对话的举办,旨在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照鉴数字文明的未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这说明()①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②具体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能推动哲学发展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促进人类的文明事业发展进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的“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个高境界,必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影响着整个人类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这说明()①生态文明建设须以“两山”理论为出发点②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意识指导实践就能发挥有效地能动作用④人
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两个结合”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由此
可见,“两个结合”()①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南④说明客观与主观要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因为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视觉是对
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而不是机械的复制,所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①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②错觉证明了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③错觉的内容
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错觉证明了意识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超级蓝血月全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天文奇观,是月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完美几何关系所带来的奇妙现象。根据天文学家的预测,下一次超级蓝血月全
食将在2037年出现,届时人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红褐色的月亮在深蓝色的背景下缓缓穿过地球的阴影。天文学家对超级蓝血月全食的认识是基于()①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③意识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
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数字化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推动设备、设施的数据采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以提升管理、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效率和能力。数字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也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数字技术在很多
领域能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甚至能完成人不能完成的工作。由此可见()①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数字技术发展最终目的②大脑结构复杂、组织严密,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③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终将代替人脑的思维④大数据新成果进一步印证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A.①②B.①
④C.②③D.③④8.讲到吃饭,大家自然会想到袁隆平,中国目前14亿多人口,每年粮食的需求可以说是海量也不为过。由袁隆平生前带领研究团队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实验的超级水稻“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达到3000斤以上,达到了绿色、高效、高产,这必将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从哲学的角度思考
,超级水稻实验成功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②哲学能为科学实验提供具体的方法③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主观能动性在超级水稻实验成功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9.新质生产力、村超等入选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代表
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这主要表明()A.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B.十大流行
语体现了意识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C.物质第一性,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时代生活实践的变化10.唯物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形态。下列观点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存在即被感知②天地合万物生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
一特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④→②→③11.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毛泽东称它们为的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下列观点能够正确体现“两个对子”
对立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理念的影子②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④牵牛要牵牛鼻子——解铃还须系铃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2023年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自此,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迈入动车时代。这趟驶向雪域高原的列车,是针对铁路沿线高原、高寒环境设计的。丽香铁路开通运营,对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体现的哲理是()①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都
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各个区域间的联系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云南整体最优目标的实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丰富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发展新境界,在哲学上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首次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
机理③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从此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④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走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新疆和田至若羌铁路与格库铁路、南疆铁路共同构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开通
运营后结束了塔里木盆地南缘且末、民丰等多地不通火车的历史,惠及边疆地区上千万各族群众,同时,作为便捷的物流通道,沿线核桃、红枣等可通过铁路直通运达外地。材料告诉我们()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人为事物联系具有鲜明
的“人化”特点③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能够建立新的联系④实践的多样性是事物联系多样性的根源.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
体性和协同性。以上要求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用整体的治理代替部分的整治②着眼于事物的局部,使每个治理单位完成自己的任务③统筹考虑,注重保护和治理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实现整体最佳治理效果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16.乡村治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乡村治理数学化水平,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围绕发挥数字技术在基层民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系统谋划,使各方面工作优化运转、协同整合,形成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合力。材料启示我们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需要()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优化倾向②重视部分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③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④注重人为事物联系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
结合起来”。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特别是某些国家试图通过脱钩断链、打压企业等方式极限施压,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对全球总供需平衡产生重大冲击。从国内看,近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
弱三重压力,亟待从供需两端发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长久之策,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因。1
8.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5年后,中国再次召开最高规格的全国性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此次大会总结了过去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指明了未来五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方向。目前生态环境保护正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很多地方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正由灌输、自发转为自信、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的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环境
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其中包括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大关系涉及国内和国际、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自然恢复和人为影响、具体措施和协同增效的关
系。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党中央应如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南省洛阳市作为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洛阳市始终将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筹考虑,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划建设等规划“多规合一”,探索
形成了文物和文化遗产利用的新“洛阳模式”。洛阳市按照“一址一策”的原则,在保证遗址本体绝对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上,探索创新保护展示模式,结合每述处遗址不同特点和不同环境,确定地面标识、模拟展示、覆罩展示等
方案,建设各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洛阳市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等,充分利用VR、AR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通过一系列探索与发展,一大批沉睡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正从地下“走”到地上。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洛阳市是如
何探索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利用的新“洛阳模式”的。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柴达木盆地昔日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人迹少”的茫茫戈壁,七十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该地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写下了波澜壮阔的绿色发展
诗篇。柴达木盆地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70年来,该地依靠一代代“植绿人”“死一棵我们种两棵,一定要把树种活”的干劲,在八百里瀚海之上不断“点绿”“扩绿”;发挥“净空、净水、净土和土
壤富硒”的独特优势,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业,打造黄色的戈壁“绿色”的产地;同时推进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完善服务设施,丰富和创新文旅产品,让更多人看见柴达木盆地的诗与美;挖掘“聚宝盆”的优势,积极推进
光伏发电和风电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打造高原盆地里的“绿色产业高地”。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柴达木盆地是如何写下波澜壮阔的绿色发展诗篇。21.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青年应坚守“永久奋斗”光荣传统,在平凡岗位
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生动展现出“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整体风貌。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
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说明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的原因。(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就如何实现上述愿景提出2条方法论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