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一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757.626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一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一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一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一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PDF版.pdf,共(5)页,757.62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464d830cd77fd4ab7bd5c4980bbe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大庆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1.张荫麟、吕思勉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

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由此可知()A.封建社会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B.家国一体的国家治理模式C.先秦政权尚未实现中央集权D.以血缘宗法构建政权组织2.印度佛教认为果报不论现报、生报或者后报都是个

人的事。传入中国后,慧远认为:一人得道,其功德“泽流天下,即使内乖亲子的关系,也不违其孝”;果报可以此生世世承负,也可在一个家庭内父子相承,代代承负果报。据此可知佛教()A.吸收儒家伦理逐渐本土化B.增强理论性思辨性日趋系统化C.传入中国之

后开始世俗化D.迎合统治者的需求不断政治化3.西晋王衍擅谈玄学,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顾炎武对此评论说:“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由此可知,顾炎武()A.呼吁知识分子反清复明B.主张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C.反对王阳明的心学理论D.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4.1954年6月30日,陈云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的汇报中说:“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具体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都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

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据材料可知,当时陈云主张()A.尊重市场价值规律B.全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注重国民经济平衡发展5.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议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这一变化反映了()A.质询专业

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B.议会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C.分权制衡保障民主与决策科学D.议会成权力中心掌握国家实权6.1921年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

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列宁旨在()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农村经济B.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7.1905年,江南船坞为改变经营状况,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独立出来,改为民营。1905—1911

年间,共造船舰136艘,相当于此前近40年总产量的9倍。1911年所造“江华”轮,质量超过同期英商祥生船厂的轮船。该船厂经营变化主要得益于()A.国家重视军舰的建造B.清政府财力的支持C.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8.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

趋势的时代主要因素是()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9.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属名门望族,但到宋代,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甚至

发展到后来,连僧道也可参加考试。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A.弱化了官员的政治素质B.铲除了特权阶层的根基C.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不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10.唐太宗年间,渤海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唐高宗年间,文成公主又派人向唐朝“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

许焉”。这一现象()A.映照了盛唐恢弘气派B.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C.提升了中央政府权威D.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第2页11.下面是《全球文明史》对1750年到1914年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历史主题的描述,其实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主题。下列选项作为补充,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运动兴起B.亚非拉民

族解放运动兴起C.全球新航路的开辟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12.明清时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手工业从耕织结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行业,其中以棉纺织业为典型。此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手工业

者对政府的人身隶属有所削弱,以民间市场为销售对象的专业性手工业兴起。这表明明清时期()A.雇佣劳动生产方式成为主流B.封建经济基础趋于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产业革新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弱化13.抗战时期的漫画《江西瑞金漫画通讯》(见图2)描写到:妻子收到了丈夫从陕北寄来的家书“战争让所有真正女

性感到可憎,可是,女性却一直被教导着宁要对于死去的男人的回忆,也不要耻辱活下来的男人”。该漫画表明()图2A.呼唤和平成为社会共识B.敌后战场演变为抗战主战场C.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深远D.民众思想自由受到严格限制14.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

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22人,占当时全世界的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7人,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

面均处于世界前列。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A.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B.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C.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D.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15.在北京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22)》指出,2020年以来,气候变化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止步,频繁发生的

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到粮食安全、加剧贫困与不平等,并助长疫病蔓延。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后果,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这表明()A.全球治理有待深化国际合作B.应对气候变化成为首要任务C.人类活动负面效应难以根除D.中国新型发展理念

影响提升16.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文中的“新起点”是指巴黎公社()A.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第一次真正地

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开始走向联合D.标志着无产阶级斗争由自发走向自觉17.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凯恩斯认为,“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丘吉尔认为,是“胜利者的蠢事”。列宁则认为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这表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B.导致封建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复辟C.是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源头D.使欧洲失去了对世界的影响

和控制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这反映出()A.对日本的处理加剧了美苏冷战B.大国利益

争夺影响了战后秩序C.苏联成为对抗美日的主要国家D.日本的侵略得到了应有的制裁19.1978年后,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

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这表明()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

.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20.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是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实现于精神领域,即“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分裂体现于现实领域,也就是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

的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契约观念开始出现B.世俗权力逐渐加强C.“民族情感”的缺乏D.庄园经济根深蒂固第3页21.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这反映了二者()A.实施仁政的诉求B

.和谐共处的理念C.以民为本的观念D.天人合一的思想22.古代雅典的官职津贴来自于城邦的库藏,但很多情况下,雅典的库藏不足以支付这种津贴。于是政治领袖们为了保证津贴,常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雅典(

)A.法律服从全体民众意愿B.经济基础难以支撑民主政体C.公民的参政热情并不高D.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漏洞23.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在世期间,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萨格拉什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广泛收集

地理、气象、造船、海流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聘请热那亚和加泰罗尼亚等地的航海人才为师。这些措施()A.促使葡萄牙成为殖民霸主B.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C.旨在发展本国的海事教育D.推动了葡萄牙的社会变革24.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有

人提出要搞经济特区货币,陈云建议:“特区货币如果大家坚持要搞,我提出两条,一条是特区货币发行权属于中央;一条是封关以后,特区货币只能在特区流通,不能在其他地方流通。”陈云这些建议意在()A.维护金融货币秩序稳定B.防止资

本主义的复辟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突破固有体制的桎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中叶以来,江南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苏州的繁

华带来了奢侈消费的风尚,使它成为当时的时尚之都,邻近的地区纷起仿效,奢侈消费风尚逐渐弥漫于苏松杭嘉湖诸府所属各县各市镇,并通过频繁往返于各地的商人为媒介,很快向各地散播。在奢侈性消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王公贵族和上层士绅。他们集特权和财富于一身,成为

晚明奢侈商业的最大受益者,并在权力的庇护下,抢占商机,与此同时,商人通过与士大夫相结交攀附,逐渐跻身士绅之列。这一潮流催生出晚明乃至整个帝制晚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绅商,这个阶层将权力与财富相结合,成

为明清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士大夫热衷于奢侈商业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可谓利弊兼有,而绅商形成的另一途径,即由商入仕,则可帮助我们解读何以中国商人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等材料二18世纪以来,英国消费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

大变化预示着现代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和精神愉悦。各种奢侈品如茶、咖啡饮品、食糖、郁金香、衣帽、珠宝、银质盘碟、精致家具以及其他新潮商品充斥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也被前所未有的刺激起来,

弥漫着整个英国社会。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奢侈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不断由贵族阶层下移到富有的中产阶级及社会下层。由于奢侈品多是与人们追求优雅、精致以及愉悦生活方式分不开的,所以奢侈消费追求直接刺激了奢侈行业的发展

。18世纪英国奢侈品制造业有丝绸行业、陶瓷工业,甚至到制鞋业、帽子业以及马车制造业等。18世纪英国最有名的两个金属制品中心是伯明翰和谢菲尔德,伯明翰以五金制品和小玩意闻名欧洲,谢菲尔德以刀叉制品闻名,其中伯明翰制造的各种工业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深

深烙上了“英国制造”的特性。——摘编自曹瑞臣《论海外奢侈品消费对近代英国社会的推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以来奢侈消费风尚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时期与近代英国奢侈风尚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17分)第4页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变迁历程——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

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

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

“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

体化运动评析》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

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1

)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8分)(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7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