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信阳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答案.pdf,共(8)页,194.87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1a0b1dd790017141deb7d6d8c47a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权力尚未集中,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不足,所以才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
的“畿服之制”,B正确;选项A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选项C只是对题意的重复而不是解释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西周时期中央王朝控制
能力不足而必然要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等制度来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时代,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条堤坝,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很强的
组织管理能力,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A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最晚距今4300年,还应该是原始社会,B错误;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700--2200年,与材
料时间不符,C错误。3.【答案】C【解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要财产相悖,冲
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4.【答案】B【解析】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缓和
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B项正确;利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屯田,没有助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项错误;屯田制的推行,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产生活的条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
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汉代出现保护土地占有的“契”,并且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说明这是国家对土地占有的保护和确认,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故选B;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于商鞅变法时期,排除A;材料仅反映了“契”的出现,并不能体
现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排除C;“契”的出现是对土地私有的保护,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方式,并不能说明小农经济最终确立,排除D。故选B。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8页6.【答案】B【解析】民众生活受到
气候的影响是表面原因,故A项错误;民众的生活对市场依赖大,反映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中舟是运米的交通工具,不能得出舟楫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故C项错误;平江府的农业种植商品化和专业化不能代表整个宋朝,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说明地主对农民的控制较为松弛,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故D正确;材料反映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无法体现“普遍存在”雇佣关系,排除A;农村中出现了
自由雇工制,但经营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的小农经济,B项“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北方农业的情况作对比,无法得出“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朝,在
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联系所学清朝农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8.【答案】C【解析】“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洋务派主要官员认为,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对抗外商侵夺,表明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商战
成为“对外交往中心”,A项错误;洋务派的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项错误;洋务派主要官员主张“华商自立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方针,D项错误。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附股人(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
…无稍立异”可以看出清政府以立法形式放宽对设厂的限制,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甲午战后戊戌变法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列强和官僚资本,故排除CD。10.【答案】
B【解析】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表明中共“二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故选择B;材料没有涉及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强调的是“当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党
的中心工作,只是强调了“当前革命的对象”及革命步骤,排除C;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排除D。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33年正处于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时期,中央苏区政府粮食调剂局通过高买低卖的方式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有利于
赢得广大民众的拥护,故A项正确;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影响下,苏区反“围剿"并未取得胜利,排除B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实行的粮食税政策,排除C项;中央苏区的经济政策并不能影响全国粮食市场,排除D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3页,共8页项。故选A。1
2.【答案】D【解析】在北伐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要到农民中去”、“军队与农民相结合"的主张,表明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表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故选择D;只是强调“把农民运动看作与军事工作同样重要”,没有确定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排除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肯定了党领导农民革命
的重要性,排除B;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C。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9年初”、“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日军深
陷战争泥潭,消耗极大,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表明以空间换时间战略的显著成效,故选D;渴望迅速结束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成效显著,故排除A;日军进攻锋芒虽然被打压,但日军还有能力组织大规模扫
荡破坏,我国还没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故排除B;战略防御阶段的时间是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该时间点晚于战略防御阶段,故排除C。14.【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即公元1946年,抗日战争于1945年8月
取得胜利,A项错误;纸币由“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属于中共在解放区发行的货币,不可能在全国流通,B项错误;面值大小与货币贬值并没有直接关系,C项不对;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5.【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外资在华
创办工厂数量呈现迅猛下降的趋势,时间范围是在1912年——1915年,此时,中国民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波及到经济领域,国人大力提倡国货,抵制洋货,以发展民族实业,实现民族的富强,而这场运动直接导致了外国商品在华销售量锐减,其工厂数量也大幅度减少,故选C
。A错在“最终解体”,当时处于正在解体的过程中。实业救国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与表格时间不吻合,排除B。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也排除。【考点定位】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16.【答案】A【解析】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各党派、各革命力量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思想主张,故选择A;《井冈山的斗争》作于1928年,涉及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八个方面,排除B;《论人民民
主专政》是毛泽东于新中国成立前夜发表的著作,在其中确定的也不再是民主联合政府,而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排除C;1956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4页,共8页年的《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排除D。17.【答案】C【解析】根据“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可得出当时中华民国模仿美国政体的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故C正确;袁世凯后来称帝,因此“都具有西方民主观念”的表述错误,排除A;中华
民国并不是联邦制的国家,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8.【答案】A【解析】1905年抵制美货、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以及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卷烟业的发展都与抵制外货运动有关,即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民族卷烟业的发展,A正确;1905年属于清政府统
治时期,排除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排除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排除D19.【答案】D【解析】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
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D项正确;ABC说法均与材料信息不符。点睛:本题考查了史学研究的相关内容,解题时要求学生结合选项和材料加以作答。20.【答案】C【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时间
是1959~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三年自然灾害也是经济困难的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属于客观原因,故B项错误;而从195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成为引发粮食短缺和饥荒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
的时间为1966~1976年,此时尚未爆发,故D项错误。2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1953—1954年仍处于建国初期,经济尚不发达,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比较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
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
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答案】D【解析】1956—1966年,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照搬苏联经验,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
史试题参考答案第5页,共8页故①正确;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如“大跃进”等,也有重大成就,如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故②正确;期间中国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找到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故③错误;开局和后期经济态势较好,中期有问题,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2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这一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人民公社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故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1983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D项正确;我国在1993年中共十
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项错误。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全面展开”,B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项错误;25.【答案】D【解析】资本生产率就是投资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材料表明20世纪60~8
0年代,苏联资本生产率一直呈现负增长。其根本原因是受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具体表现为依靠行政命令来进行资源配置(包括资本的运用),这种粗放型经济导致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巨大,也即经济成本过高,使投资效益出现负增长。因此选D项。26.【
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美国驻苏联大使认为,认可美苏继续合作政策,利用苏联战后重建需要美国遏制其对外扩张政策。美国对苏政策合作与遏制并存,即“适当遏制”,故答案为C项;强调美苏意识形态大的结果是加强遏制,与材料主旨——适当
遏制不符,A项排除;强调美苏合作的结果是不遏制,而非适度遏制,B项排除;D项说法史实性错误,紧扣题干时间,二战尚未结束,美苏整体关系是合作,排除。27.【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处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
,英国这一法令的颁布有利于国内棉纺织业免受中印等国棉纺织品的冲击,从而为英国国内棉纺织企业在技术上的革新,并为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创造条件,B项正确;英国原始资本积累主要通过对外扩张、黑奴贸易等方式完成,A项错误;材料
所述法令只是禁止外来棉织品的输入,并不妨碍他国先进棉纺织技术的引入,C项错误;天主教禁欲主义主要实行于中世纪,这时期天主教禁欲主义已经被打破,并且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D项错误。2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
西方国家面对战争的破坏、传统优势地位的丧失和美苏两极的威胁,一方面完善本国资本主义,另一方面走向联合,故“修正民族国家”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6页,共8页是指欧洲开启一体化进程,D项正
确。A项,不结盟运动为发展中国家主导,排除。B、C均为西方国家完善资本主义的措施,排除。29.【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黄金总库成立的目的是“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恰恰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危机,故选A。30.【答案】
A【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材料“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的状况被打破”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而罗斯福新政也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故选A项。美国总统只有
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B错误;美国即使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C错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工业调整,D错误。二、材料题(共3小题,40分。其中31题13分,32题15分,33题12分)。31.(13分)【答案】(1)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
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有利于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3分)(2)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相似因素:两国法律传统浓厚;实践效果显著;解决统治范围扩大后的新矛盾。(6分)(3)启示:从国情出发;重视制度创新;完善法治;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等。(4分)【解析】(1)相同:根据材料
一中“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罗马皇帝控制了行省主要官员的任命,对行省监督也趋于严格”等信息,从两个制度建立的条件、发展历程、实际意义等方面,概括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2)相似:根据材料二中“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两国都各自以公告
、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等信息,从立法权、立法形式和本质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等方面,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似点。因素:根据所学知识,从两国法律传统、实践效果、解决的问题和实
质等方面,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均重视法治的相似因素。(3)启示: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立足国情,重视创新、不断发展和文明借鉴等方面,分析古今中外法治文明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32.(15分
)【答案】(1)共同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实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短期内保护了国内市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7页,共8页场发展。但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更加紧张;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
矛盾。(7分)(2)现象:世界贸易总体上以高于世界总产出的速度增长。原因: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4分)(3)原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中国改革开放深化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4分)【解析】(1)共同点:依据材料一中“美国……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实行美元贬值。”、“英国……对进口货物征税50%”、“法国……在提向关税的同时,率先在
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等信息可概括得出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影响: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从短期对国内市场发展有利、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更加紧张、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
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中“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的信息可从总体上得出此时出现的经济现象。原因:依据材料二中“1996年”等信息结合所学从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即可。(3)结合所学
从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方面分析中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的原因。33.(12分)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①论题明确。②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③对要素观点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论证史论结合,逻辑
严密。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①论题明确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③对要素观点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论证,逻辑关系较清楚。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①论题不明确
或没有论题。②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③对要素观点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识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准确,逻辑关系不清。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信阳高中2022届高二年级暑假回顾
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8页,共8页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混乱。【答案】参考示例一:论题:在向帝国时代迈进的过程中,重视法律作用是中西方趋同的表现。中国经历春秋战国割据纷争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以法治国,建立起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进入帝制时代。希腊城邦时代之后,迎来了罗马共和国。随着内部矛盾的激化,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罗马法进一步发展,成为维护帝国稳定的基石。由此可见,重视法律作用,向帝国时代迈进是远古时代中西方趋同的表现。
参考示例二:.论题:古代中西方都有着思想解放的时期,构成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中国古代,春秋晚期,道家、儒家思想先后出现。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
古代希腊雅典,出现了智者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运动,构成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随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王多德等思想巨匠涌现,为西方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说,古代早期中西方都有着思想解放的时期,是一个趋同的时期。参考示例三:论题:隋唐宋元与同时期的欧洲是第一次趋异时期。隋唐宋元
时期,中国政治上基本保持统一局面,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以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为代表的科技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政治上四分五裂,基督教神权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经济上处于农奴
制时期,生产较为落后;文化思想上,神学控制一切,因此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欧文明处于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是一次趋异时期。【解析】根据材料“但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初期,中西方文明彻底分道
扬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论题:隋唐宋元与同时期的欧洲是第一次趋异时期。论证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描述,如隋唐宋元时期,中国政治上基本保持统一局面,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不
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以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为代表的科技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政治上四分五裂,基督教神权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经济上处于农奴制时期,生产较为落后;文化思想上,神学控制一切,因此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最后
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生化,即这一时期中欧文明处于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是一次趋异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