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汤阴县五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共(9)页,313.92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4808d56fe858b302206e52d1e464f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卷选择题本卷共24题,每题2.5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信天游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当地生产、经贸几乎靠“脚夫”驮运。“脚夫”
以唱歌自娱排解劳累寂寞,于是形成了这种曲调优美的民歌.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由此可知()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当前,“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升级到产业互联网,
数据的作用要从促进消费形态的变化,转向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业态的诞生,真正成为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数据将打破原有产业、地域的界限,搭建起产业综合创新的平台,全球经济必然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创新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材料表明()①先进文化能够驱动经济的创新发展②文化通过
消费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③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④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深度融合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
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1922年,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
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的欧洲仿效拜占庭帝国。”这说明()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②民族文化最终要融人世界文化之中③文化创新不能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关于读书,有一幅漫画被很多人转发: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
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这告诉我们()①主动接受优秀文化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②人们阅读的厚度影响着精神世界的丰富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往往起决定作用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德国姓
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
国人也在“德国制造”中被重塑。可见()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7.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如韩国人一
直保留着在农历一月一日迎接新年的习俗;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把春节作为法定假日来庆祝;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发行了中国生肖邮票,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午;在巴西,有些人学中国人贴“福”字,以求新年好运。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
的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③有利于增进各国文化之间的理解,实现文化趋同④使中化文化渗透到发达国家,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
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主要反映出()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②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
族气派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非遣是一项技艺,一种艺术形态,一种文化活的形态。由光明网与斗鱼直播联合发起的“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将固有认知中
“高冷”的非遗,转变为年轻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让非遗活的成分与大众生活对接。这表明()①新的文化体验方式扩展了传统文化的传递方式②现代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③现代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④新的传播手段能自觉地
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唐代书法家李岂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郑板桥提出:“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表明()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③是否标新立异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④不同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伟大事业呼唤伟大文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有“
数量”缺“质量”,缺乏创意的跟风创作、追求形式的空心创作等浮躁倾向依然存在。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①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②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活力③聚焦时代主露,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
之先声④沉下心来,在超越现实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精品力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某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我们需要从中不断攫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从而推动中华文化
的发展。该观点是基于()A.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B.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C.漠视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动力D.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1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
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给丰厚斑驳的传统文化灌注进理念先进、气质清新的思想灵魂;采取开放包容、择善而从的态度,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这说明()①文化交流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文化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④文化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
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①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④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5.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袁隆平用杂交新技术重新定义了水稻生产,“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累计增产粮食数千亿公斤,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王选在激光照排领域的创新,让我们这个发明活字
印刷的国家再次引领时代潮流,在出版界掀起了一次新的革命。这表明()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发展先进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6.唐宋时期,
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经济、政治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②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
我所用”的原则③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④要全面继承和保护历史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如图),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
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①保留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指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④把握文化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
丽,气侯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多柔婉、细腻、灵捷、精明。这种现象说明()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不同区域文化既保留各自特色,又渐趋融合③自然条件差异决定文化差异④受地理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区域特征A.①②B
.①④C.③④D.②③19.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①文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文艺的力量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
华民族精神④要勇于创新,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20.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
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这给我们中国的启示是()A.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精神B.培育民族精神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C.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D.各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优秀的21.(多选)中华始祖文化作为中
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体现了()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始祖文化是
民族精神的结晶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C.弘扬始祖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D.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源泉与根本动力22.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
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具有其时代印记②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③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
梦提供精神支撑④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的提供现实路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3.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选项体现文化自信的是()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
革方案,拟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正在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致我们正在
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70个领域。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①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②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
力③提高听众辨别能力,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④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II卷非选择题25.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
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要会议。(40分)材料一大会一致同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一
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对“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的认识。(
15分)材料二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坚持文化自信的理由。(15分)材料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叉思想是觉的十九大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精华。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要干、要做、要实现、要落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叉伟大旗帜,主题鲜明、继往开皋、与时俱进。(3)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我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10分)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答案选择
题1-5BABBA6-10CADAA11-15CDCCC16-20CBBBC21AC22-24BAC非选择题25、(1)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都包含着创新的意义。②“一种理论,
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③“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说明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④“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体现了文化创新必须
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立足社会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坚持文化自信有利
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促进经济发展。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塑造人。树立
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产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坚持中特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升到了新的高度。③坚持中特社会主义思想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新
时代共同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