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1.206 MB
  • 2024-10-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5)页,1.20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43b65f65b69f053e070b3d9486663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列出土在同一时代的青铜器,可以推断()A.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性特征B.黄河流域与长江流

域有文化的交流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的图片,可知四川三星堆、湖南炭河里遗址和河南殷墟的青铜器具有相似之处,说明南北方存在文化交

流,B项正确;材料强调共同之处,而多元性强调不同,排除A项;“十分频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丝绸之路汉代才开通,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将贵族集团移民至各地建国,每一分支进族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王室支持以及表现此支持的政治

礼仪,是他们建立统治权的业要支柱。由此形成的文化网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各国交往的规范以及彼此认同的媒介。据此可知,分封制A.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力B.加剧了地方的独立倾向C.增强了民族文化向心力D.密切了

贵族的血缘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分封制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动荡,但是分封制使得中原文化随着受封的人员来到了封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强化了地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C项正确;分

封制设立之初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排除A项;分封制设立之初强化了西周和地方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血缘联系日渐薄弱,排除D项。故选C项。3.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

,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认为是

否吞并燕国取决于燕国人民是否高兴。根据材料“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并结合所学可知,墨子认为军队不可以在春天和秋天出征,春天会荒废百姓的耕作种植,秋天会荒废百姓的收获。由此可知,孟子和墨子的主张都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与不战要符合民意,未体现对

战争持反对的态度,排除A项;孟子的主张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排除B项;“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只与孟子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汉书》记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

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A.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B.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C.保障了正常农业生产D.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可知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A项正

确;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是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是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5.汉画像石被誉为雕刻

在石头上的“绣像汉代史”。下面两幅“牛耕图”意蕴生动,儿童呆萌可爱,让人心生爱怜。由此推断,汉代()【的A.人物画成为绘画的主流B.注重劳动技能习得C.农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牛耕图’

意蕴生动,儿童呆萌可爱,让人心生爱怜”和两幅画像石的内容可知,反映了汉代时期儿童在田间随着大人劳作的情形,在这一劳作过程中使得儿童逐渐习得劳动技能,这说明汉代注重劳动技能习得,B项正确;材料中的画像石反映的是汉代的农耕情况,而且材料也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人

物画成为绘画的主流,排除A项;汉代时期,耕作技术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汉代的农耕情况,没有涉及商业的相关知识,无法得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所示为《史记》和《汉书》部分篇目的内容摘选。据

此可知()篇目《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货值“人富而仁义附焉”“贵谊而贱利”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汉武帝“尤敬鬼神之祀”“雄才大略”A.价值判断影响史家的历史评述B.时代变迁决定

历史评述C.历史评述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D.历史评述缺乏客观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史记》和《汉书》在货值、游侠、汉武帝等方面的评价不同,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受两位史家价值判断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评价的不同主要与两位史家价值判断有关,与时代变迁关系不大,而且“决

定”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评价的不同主要与两位史家价值判断有关,与阶级立场关系不大,排除C项;历史评述具有一定客观标准,而非缺乏,排除D项。故选A项。7.南朝时,朝廷中的制局小司、外监、舍人等品级较低的官员虽多为寒门却往往被委以将相之权,而原有的将相之职并未废弃且多由士族担任。琅琊王氏出

身的太尉王俭感叹自己“虽有大位”但权力却不及舍人。这反映出A.士族丧失政治特权B.南朝政制混乱失序C.君主专制有所加强D.三省制度框架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原有的将相之职虽然仍由士族担任,但其权力却常常不及品级较低的寒门官员,反映出君主专制有所加强

,C项正确;士族丧失政治特权与“原有的将相之职并未废弃且多由士族担任”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南朝政制混乱失序,排除B项;三省制度框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

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答案】A【解析】【详

解】材料体现的是中书令姚崇直接发布行文要求地方官员执行政令,说明的是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A正确;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C排除。故选A。9.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它的内容中“关于选择

原理的明确记述”,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作者为A.王祯B.贾思勰C.徐光启D.沈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

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B项正确;王祯是元代《农书》的作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徐光启是明代科技著作《农政全书》的作者,排除C项;沈括是宋代科技著作《梦溪笔谈》的作者,排除D项。故选B

项。10.宋代城市的市场交易己从固定的“市”渗透透到“坊”,渗透到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并扩展至城墙外,连城墙外的附郭草市也被纳入城市市场之中。由此,不少附郭草市脱离了乡村管辖制度,并入以坊、厢管辖的城市体例。这表明宋代A.城乡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B.官府对商业的管控更加严厉C.城市市场空间

布局发生巨变D.城市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说明宋代的商品交易市场突破了空间限制,说明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C项正确;是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变化,而非城乡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排除A项;官府对商业的管控有所松弛,而非更加严厉

,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表是北宋政府宰辅出身比例的统计衣(单位%)。这反映出北宋时期高官家庭中官家庭低官家庭平民前期2526.7810.737.5中期24165.335

4.67末期23.512.341.2362.96合计24.0617.465.1953.3A入仕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平民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D.宰相权力日益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政府宰辅出身比例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平民出身占比增长迅速

,反映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项正确;此时仍然是科举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出身,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相权的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12.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

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基本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C.保障了各民族政权长治久安D.植根于各个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都有多个民族,“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都是为了迎合各个民族发展的不同而采取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措施,植根于各个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D项正确;“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不是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也没有保障了各民族政权长治久安,排除AC项;“四等人制”造成了各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排除B项。故选D项。13.宋朝开始建立的伦理道德规范,受异质文化的冲击

,在元朝处于王纲解纽与重建的状态,这从元杂剧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并且常常成功的现象中就可看出。明初,有官员向朱元璋建言禁止“元氏旧俗”“以厚风化”,得到朱元璋赞同。这些现象主要说明元朝A.理学的官方正统地位尚未确立B.戏剧社会教化的作用式微C.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对开放性

D.理学日趋僵化导致纲常不正【答案】C【解析】【详解】“宋朝开始建立的伦理道德规范,受异质文化的冲击,在元朝处于王纲解纽与重建的状态”,所以元朝整个社会也就星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色彩。“元杂剧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就体现了这一点,元朝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对开放性,不利于

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建立,故明初有官员向朱元琐建言禁止“元氏旧俗”,C项正确;理学在元中期成为官学,排除A项;材料“元杂剧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自由追求”是在强调元朝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开放性,而非戏刚社会教化功能削弱的问题,排除B项;理学倡化是在明清,排除D项。故

选C项。14.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研究上述问题的出发点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

达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可知,朱熹通过格物,对这些领域的细致观察,到达天理的阶段,达到对天理的认识,C项正确;“揭示规律

”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心学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C项。15.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其集中分布与政治和国防密切相关。据此推断,下图中卫所集中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应在A.AB.BC.CD.D【答案】B【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其集中分布与政治和国防密切相关”,并结合图示,可知京师之地为要害之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部有女真、蒙古鞑靼等,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疆。为了加强北方军事防御,在京师附近较多卫所,增强军事实力,B项正确;此时南方相

对稳定,排除A项;明代,中朝关系是宗藩关系,排除C项;北部是少数民族主要活动区域,排除D项。故选B项。16.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秦、汉、唐、宋先后有7位皇帝进行封禅,以证本朝“受命应天”。而明清两代却无一帝王封

禅,明成祖以“在德不在封禅”驳回朝臣提议,清乾隆帝抨击封禅之举乃“矫诬(虚妄)侈大之事”。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宗教迷信思想淡化B.君主集权体制空前强化C.理性务实政风形成D.以德治国观念得到实践【答

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明清时期的皇帝认为封禅无助于国家的统治和治理,对于封禅的提议予以回绝或抨击,说明此时君主专制加强,无需借助封禅彰显帝王权威,B项正确;明清时期的宗教迷信思想并没有淡化,排除A项;明清时期没有皇帝进行封禅是因为君主专制的

强化,而非理性务实政风的形成和实践以德治国的观念,排除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

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

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

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漕运寿终正寝。——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材料二英国运河的兴起时间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基本重合,其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促进下,

在短短数十年间成长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走完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

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大运河挖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并分别

分析原因。【答案】(1)特点:运河南北流域跨度广;运河开掘早,历时长。(符合题意即可)作用: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水上运输网,推动了沿河城市的兴起,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对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意义重大;有利于南北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2)共同命运:19世纪中后期,中

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走向衰落。原因: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运河;汽车、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海运的发展;黄河泛滥,运河水系被破坏;漕运的废除英国:运河标准不同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工业革命促进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运输行业竞争激烈。【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运河挖掘的特点主要包括挖掘的时间早、沟通了五大水系即流域跨度广等,历史作用则主要从经济方面(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政治方面(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

中央集权)和文化方面进行论述。(2)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主要强调二者均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即可,但各自的原因却不一样,要结合二者的国情不一样去分析,具体的原因在材料中也能找到,例如,材料一中的的“黄河改道、津满铁路通车先进交通

工具的出现”均可以作为大运河衰落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当时大量兴起的新式学校的急需,为满足社会对“新学”和“西学”的认知渴求,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译介新式教科书的运动,京师大学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

概况阶段概况备注起始阶段(从1898年创办到1900年7月停办)引进的教科书较为有限。《大学堂章程》规定:要建立编译局,翻译西方学堂教科书,以收实效。1898年7月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正式建立译书局。1.大学堂1902年设立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而广天下风

气”,调取江、浙等省官书局各种书籍。2.大学堂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材或者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学部成立前)。繁荣阶段(从1902年重建到1905年1月底学部成立)引进教科书的高潮阶段。上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

立。1903-1905年购买西方教科书总数574部,其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21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译学馆甲柜所藏书目共127部,除8部是中国书籍,其余119部全部是日本教科书,其余四个柜子的书目也是一样。趋缓阶段(从学部成立到1912

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1904年译书局和上海译书分局停办,1905年学部编译图书局成立,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摘编自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

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1: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示例1: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京师大学堂从创办之初,通过设立译书局引进并翻译西方教科书,一定程度上满足新式学堂对“西学”和“新学”的需求。《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进教科书进入高潮阶段。藏书楼、上

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立,大量的社会科学、人文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教科书引入国内。其中译学馆中日本教科书占比较大,这反映面对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学堂还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科书或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1905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清政府设立学部

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京师大学堂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京师大学堂对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和翻译,适应了近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综上可知,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

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论题2: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推动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示例2: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论题: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当时大量兴起新式学校的急需”以及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的时间阶段和引入教科书的频率可以得出观点:京师大学堂引进

西方教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论述:根据材料所列时间线和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大学堂引入西方教科书的背景和影响。如起始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

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京师大学堂从创办之初,通过设立译书局引进并翻译西方教科书,一定程度上满足新式学堂对“西学”和“新学”的需求。再如繁荣阶段:《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进教科书进入高

潮阶段。藏书楼、上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立,大量的社会科学、人文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教科书引入国内。其中译学馆中日本教科书占比较大,这反映面对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学堂还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科书或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

1905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京师大学堂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京师大学堂对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和翻译,适应了近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综上可知,

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的——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等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

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

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截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585.71万人,其中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呈增长趋势

。——摘编自李明欢《国际移民政策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谈谈古今移民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变化状况:人口数量有所增长;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人

口分布比例黄河流域减小,长江流域增大迅速,珠江流域也在增大;北人南迁。影响:助推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2)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经济实

力的增强。启示:移民应着眼于解决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不平衡问题;移民应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为出发点和归宿等。【解析】【详解】(1)变化状况:根据材料一,从人口数量上看,总量从约5900万增长到约9000万,可得到答案“人

口总数有所增加”;从人口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人口大幅度增长,最终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黄河流域的人口从总人口的七成降至三成多,珠江流域人口增长缓慢,可得到答案“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比例黄河流域减小,长江流域增大迅速,珠江流域也在增大;北人南迁。”影响:根据变化状况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到答案“助推了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2)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可得到答案“经济全球化

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二“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可得到答案“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根据材料二“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得到答案“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启示:启示类的题目一般从经验和教训两方面考虑。根据材料一,可得到答案“移民应着眼于解决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据材料二,可得到答案“移民应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为出发点和归宿。”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德国自由市汉堡,地处中欧,交通便捷,借助发达的水陆运输通道可快捷地到达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及中东欧广袤的腹地。此外,作为“(近代)欧洲大陆最英国化的城市”,汉堡一直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和频繁的人员往来。但是,在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飞速发展之时,汉堡的

城市污染和居住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1892年,源自印度北部的霍乱再次侵袭欧洲。8月15日汉堡出现第1例“疑似”病例;23日,疫情便已蔓延至全城。但是,直到8月24日,汉堡市政当局和首席医务官仍一直未告知汉堡市民采取预防措施,他们害怕此举会对汉堡的港口贸易造成巨

大损失,损害富豪政治集团的经济利益。到9月19日疫情得到控制,汉堡共有16944例霍乱病例,死亡8594人。——摘编自顾年茂:《1892年德国汉堡瘟疫大流行探析》材料二公共卫生学最早发轫于法国。但自大革命以来,其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却步履蹒跚。第三共和国初

期开始酝酿的公共卫生法案饱受争议,直到1902年才艰难出台。该法案虽规定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卫生委员会,但该机构可有可无,其存在极不稳定。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对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

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共计24万法国平民和军人死亡。政府在应对疫情时表现出的混乱无序和无能为力,暴露出法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存在国家投入不足、政府部门之间协作松散、缺乏统筹协调性、管控不力等弊端。1920年,公共卫生、社会救助与福利部正式诞生,从此以后,公共卫生及相关社会事务在政府机构中

占据一席之地,法国长期停滞不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摘编自肖晓丹:《西班牙大流感与法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探析1892年汉堡瘟疫大流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公共

卫生体系建设的特点和作用。(3)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答案】(1)原因:汉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污染和居住环境恶劣问题:对外经贸文化与人员往来频繁助推霍乱向汉堡传播;市政当局隐瞒

疫情和防疫不力,加剧疫情蔓延。(2)特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立法推进:在饱受战争蹂躏和致命疫情重创的背景下最终建立。(任答三点)作用:提升了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促进法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进步。(3)示例:强有力的公共卫生建设是遏制疫情的关键。18

92年市政当局忽视公共卫生管理,隐瞒疫情和防疫不力,加剧汉堡霍乱大流行:在吸取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肆虐教训的基础上,法国1920年正式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极大推进了法国此后的疫病防治工作。疫病流行与公共卫生是一体两面,只有充分重视公共卫生建设,方能有效控制疫病,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在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飞速发展之时,汉堡的城市污染和居住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可知,汉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污染和居住环境恶劣问题:根据材料“交通便捷,借助发达的水陆运输通道可快捷地到达

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及中东欧广袤的腹地”可知,对外经贸文化与人员往来频繁助推霍乱向汉堡传播;根据材料“汉堡市政当局和首席医务官仍一直未告知汉堡市民采取预防措施”可知,市政当局隐瞒疫情和防疫不力,加剧疫情蔓延。【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公共卫生学最早发轫于法国”可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根据材料“

第三共和国初期开始酝酿的公共卫生法案饱受争议,直到1902年才艰难出台”可知,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根据材料“该法案虽规定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卫生委员会”可知,立法推进:根据材料“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对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法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知,

在饱受战争蹂躏和致命疫情重创的背景下最终建立。作用:根据材料“公共卫生及相关社会事务在政府机构中占据一席之地”“长期停滞不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可知,提升了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促进法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进步。【小问3详解】本小

问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法德的疫情发展情况来看,强有力的公共卫生建设是遏制疫情的关键。关于阐释可从法德两国防疫措施建立的背景、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

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