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7)页,3.50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9faef37a1d5e46ce048c0a1c8ffd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高一地理本试卷共12页,共100分,调研时长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照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1~45题
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火星大气稀薄,到火星上栖居首先要解决缺氧问题。2023年11月,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运用智能机器人采用火星陨石成功研制出新型催化剂,为利用火星上的水制备氧气提供了高效率、
低能耗的解决方案。下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火星和地球所在的最低层级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与地球相比,火星大气稀薄的原因可能是()A.自转周期短
B.距离太阳远C.质量与体积小D.公转周期长【答案】1.C2.C【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星和地球都是太阳系的行星,故其所在的最低层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C正确;太阳系层级低于银河系,而银河系层级低于可观测宇宙,A
C错误;由于地球和火星都是行星,地月系是作为行星的地球和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故地月系层级低于太阳系,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火星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得多,产生的引力小,所以表面只有稀薄的大气层,C正确;大气层的厚薄与自
转周期长短、距日距离远近、公转周期长短无关,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
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2023年12月9日,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鸿鹄卫星、天仪33卫星及鸿鹄二号卫星顺
利送入高度460km的预定轨道。完成下面小题。3.进入宇宙空间的三颗卫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4.自地面向上至预定轨道之间的大气()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C.各层均以对流运动为主D.天气现象
变化逐渐剧烈【答案】3.D4.B【解析】【分析】【3题详解】人造卫星是地球的卫星,故所处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选D。【4题详解】自地面向上至空间站460千米,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温度是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A错误。越往上大气越稀薄,密度越小,B正确。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
,C错误。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5.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5天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由地球进入环月轨道的历程中,嫦娥六号探测器()A.
逐渐脱离了地月系B.首先穿过了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C.将成为地球的卫星D.穿越地球大气层时气温多次波动【答案】D【解析】【详解】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后,实际上成为了月球的卫星,而并未脱离地月系,因为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及其卫星,A
C错误;探测器在发射升空时,会穿越地球的大气层,但首先穿过的应该是对流层,而不是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B错误;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下热上冷、平流层下冷上热、
高层大气由下向上气温先垂直递减再递增,因此气温发生了多次波动,D正确。故选D。2023年10月23日,中国海油宣布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煤层主要埋深2000米左右,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6.该大气田的煤层主要位于()A.地壳B.软流层C.地幔D.地核7.煤炭的根本能量来源于()A.火山喷发B.地壳运动C.太阳辐射D.太阳活动【答案】6.A7.C【解析】【6题详解】
地球陆地的地壳厚度在39-41km,而神府深煤层大气田埋深为2km,这个深度依然在地壳范围之内,A正确,软流层、地幔、地核都在地壳之下,该气田的深度不能到达,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煤炭是一种由远古时期的植物转化而来的化石燃料,因此煤炭的根本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C正确,与火山喷发、地壳运动
、太阳活动无关,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整个地壳平均厚约17千米。左图为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观测与预测图。右图为2023年11月23
日天文爱好者用手机拍摄的太阳照片,面积较大的太阳黑子在图中清晰可见。读图,宛成下面小题。8.据图可判断()A.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大年在2034年前后B.太阳黑子呈带状连片分布C.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黑子数超
过200个D.太阳黑子在白昼时数量多9.太阳黑子数量增多的时期()①地表的太阳辐射显著增强②电网受冲击的可能性较大③全球各地降水量普遍较多④地球观测到极光机率增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8.
A9.C【解析】【8题详解】读图示坐标可知,上一个太阳黑子峰值出现在2023前后,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11年,因此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大年在2034年前后,A正确;从图中无法判断太阳黑子呈带状连片分布、太阳黑子在白昼时数量多,BD错误;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黑子数在170个左右,C错误。故选A。【
9题详解】太阳黑子数量增多的时期,即太阳活动活跃时,会出现太阳风暴,一种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和强磁场扰动,可能对地球的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高能粒子的撞击和强磁场的扰动,太阳风暴可以导致电力设备故障、电网短路、能源供应不稳定等问题,②正确
。太阳活动活跃时极地高纬度地区可能出现极光,④正确;地表的太阳辐射不会显著增强,①错误;可能出现异常天气,降水量不一定较多,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
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完成下面小题。10.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
球提供()A.充足的液态水B.光热资源C.生产能源D.适宜的大气11.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以太阳活动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B.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光波段C.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石油、煤炭、核能等能源D.太阳
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答案】10.B11.D【解析】【10题详解】生物生长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同时生物生长需要合适的温度环境条件,这也是太阳辐射提供的热量所决定,因此“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符
合题意;太阳辐射并不能直接为地球提供液态水和适宜的大气,排除AD;太阳辐射能够提供生产能源,但不是该谚语所体现的,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太阳辐射以电磁波(不是太阳活动)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A错误;太阳辐射被称为短波辐射,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
可见光部分,B错误;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石油、煤炭(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能转化而来),但核能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C错误;太阳辐射能通过各种转化成为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主要动力,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能是维
持地表温度,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下左图甲为恐龙化石,乙为三叶虫化石,下右图为地质年代表(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关于图示化石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生物主要在海洋活动B.乙生物主要在陆地活动C.甲、乙生物都生活在暖湿时期D.甲生物出现时间晚于乙生物13.研究古生物化石有助于()①研究气候变化②研究海陆变迁③研究生命进化过程④研究地球的起源A.①②
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2.D13.A【解析】【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甲图为恐龙化石,恐龙活跃于中生代,生活在陆地上,乙图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主要活跃于古生代,生活在海洋中,AB选项错误;
从图中来看,中生代时期暖干为主,C错误;明显恐龙要晚于三叶虫,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研究古生物化石可以有助于研究地球气候的演化、研究海陆变迁、研究生命的进化过程等,但和研究地球起源无关,因为地球起源之初几乎没有古生物存在,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
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不同地质时代,自然地理特征出现明显不同,影响不同生物演化。重庆酉阳县板溪镇花石村拥有目前
南方最大的叠层石群。这些形成于5亿年前的暗色石头上分布有或密集或分散的各种花纹,其中的“圆形”花纹就是远古原核生物蓝藻留下的生命痕迹(见下图)。这些“石中花”横切面多是圆形,纵切面是圆柱形。完成下面小题。14.花石村叠层石群形成时期是()A.寒武纪B.泥盆纪
C.侏罗纪D.第四纪15.远古原核生物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的突出意义表现在()A.形成煤炭资源B.塑造浅海环境C.改变大气成分D.产生旅游资源16.远古原核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的生物是()A.哺乳动物和古人类B.爬行动物和始祖鸟类C.蕨类植物和裸子植
物D.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答案】14.A15.C16.D【解析】【14题详解】花石村叠层石群形成时期是距今5亿年前,属于早古生代,形成时期是寒武纪,A正确;泥盆纪是晚古生代,侏罗纪是中生代,第四纪是新生
代,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大爆发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释放O2,这一过程使得大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C正确;与形成煤炭资源、塑造浅海环境关系不大,AB错误;产生旅游资源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不属于再地球演化历程中的突
出意义,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远古原核生物使得生物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演化出了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叠层石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蓝藻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
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蓝藻生长具有向光性,随着沉积物不断增多,蓝藻需要不断向海洋表层移动来寻找光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赖以生存;随着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层叠石形成。图1
为距今约1.45—1.01亿年的景观复原图,图2为地质年代表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1所示景观最可能出现在()A.寒武纪B.白垩纪C.侏罗纪D.第四纪18.该地质时期()A.为重要成煤期B.气候寒冷潮湿C.被子植物繁盛D.两栖动物
出现【答案】17.B18.A【解析】【17题详解】结合材料知,图1为距今约1.45—1.01亿年的景观复原图,结合图2所示地质年代表,此阶段应属于白垩纪,故选B。【18题详解】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为重要的成煤期,A正确;读图可知,此时植物高大茂密,气候温
暖湿润,B错误;中生代为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C错误;两栖动物出现在古生代晚期,D错误。故选A。【点睛】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读图“某同学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问题。19.图中所示岩石圈的范围是()A.①B.②
C.③D.④20.④圈层为()A.坚硬的岩石B.固体金属球C.岩浆发源地D.纵波消失处21.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
地核B.地幔C.软流层D.地壳【答案】19.A20.B21.D【解析】【19题详解】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才构成岩石圈,读图可知,①代表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读图可知,④圈层由固态铁镍
组成,因此④圈层为固体金属球,是内核,岩浆发源地为软流层,纵波消失于古登堡面,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此处的地壳厚度大于33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10km,说明震源位于地壳之中,不可能位于地核、地幔、软流
层之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从上到下:地壳、地幔、地核,其分界面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
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3.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
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向下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一般认为,软流层是熔岩(岩浆)的主要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因此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上地幔,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3题详解】熔岩主要分
布在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是莫霍面,而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间的界面,A错误;莫霍面两侧均为固体物质,因此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B错误;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因此莫霍面作为地壳的下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较大,C错误;由于莫霍面之下的物质更加致密,因此地震波在该界面向下传播时速
度明显加快,D正确。故选D。【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
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吉林省吉林市迎来今冬首场大规模雾凇(俗称树挂)。天地之间,江水如镜,江面雾气袅袅,两岸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
菊,松花江畔化作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如图)。完成下面小题。24.雾凇的形成,涉及的地球圈层有()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水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的主体是海洋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D.大
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甲烷【答案】24.A25.A【解析】【24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树木等物体上凝华而成,故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①②③正确,没有涉及岩石圈,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
A。【25题详解】海洋是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水的最大源地,A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错误,故选A。【点睛】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
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2023年10月26日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奔赴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神舟十七号飞船升空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名称与特点对应正确的是()A.①—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B.②—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①—对流层—天气现象较复杂多变D.
③—高层大气—大气多为水平运动27.航天员出舱活动可能面临的威胁有()①宇宙射线强②太阳辐射弱③流星体撞击④大气压强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8.空间站轨道高度均选择在400千米左右,有利于()A.减少月球对设备的影响B.利用电离层传输无线电信号C.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D.保持空间站内外的气压相同【答案】26.C27.B28.B【解析】【26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固体杂质主要集中于该层,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C正确,A错误;②是平流层,由于下部冷上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B错误;③是高层大气,大气
稀薄,先垂直运动,再向散逸,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据材料信息,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可知,中国空间站位于距地表400~450千米高度,应该处于高层大气,由于距地面远,空气稀薄,宇宙射线强,流星体
撞击的风险大,①③对,B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减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受到地球的引力小,大气压强小,②④错,AC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高层大气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正确
;与减少月球对设备的影响,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保持空间站内外的气压相同无关,A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对流层的范围约为地面以上至12km处,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该层大气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墨脱县(29°N,95°E
)位于西藏东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墨脱县气候资料。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年均温(℃)平均降水量(mm)日均最高温(℃)6—8月9—11月6—8月9—11月161108.0418.1242729.墨脱近地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③C.④D.⑤30.墨脱日均最高温夏季低于秋季,是由于夏季比秋季()A.降水多,云量大,①弱B.降水多,云量大,②强C.降水少,云量小,③强D.降水少,云量小,④弱31.上海市(31°N
,121°E)年均温约为18℃。与上海相比,墨脱年均温较低是由于()A.纬度高,太阳辐射强B.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C.纬度低,太阳辐射弱D.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强【答案】29.C30.B31.B【解析】【29题详解】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反射
作用,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地面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故墨脱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题详
解】依据墨脱县气候资料可知,墨脱夏季降水丰沛,远高于秋季,云量大,大气反射作用(②)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少,故夏季日均最高温低于秋季,B正确,ACD错。故选B。【31题详解】上海市(31°N,121°E)年均温约为18℃,墨脱(2
9°N,95°E)年均温16℃,与上海相比,墨脱年均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墨脱平均海拔1200米,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较差,导致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B正确,D错;与上海相比,墨脱纬度
低,太阳辐射应较强,AC错。故选B。【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近地面大气主要
的热量来源为()A.②B.④C.③D.⑥33.以下地理现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由于④增强B.朝霞和晚霞常呈红色是由于①增强C.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是由于⑦减弱D.高山冰雪覆盖区气温低是由于③减弱【答案】3
2.D33.C【解析】【32题详解】读图可知,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⑥表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为⑥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热量,大
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D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排除A。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使地面增温,不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热量来源,排除B。③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近地
面大气热量来源,排除C。故选D。【33题详解】⑦表示大气逆辐射,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减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下降快导致,C正确。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由于地面冰雪反射作用强,排除A。朝霞和晚霞常呈红色是由于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不是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排除B。高山冰雪覆盖区气温低是由于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不是减弱,排除D。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
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有同学在生活中发现了“点蜡烛
切洋葱,不流泪”的厨房小窍门。下图为点蜡烛切洋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4.下列四幅图能够反映洋葱附近空气环流的是()A.B.C.D.35.点蜡烛切洋葱能缓解眼睛不适的原因是()A.蜡烛上方气流变弱B.蜡烛处受热气压较高C.洋葱上方气
流下沉D.洋葱处受热气压较低【答案】34.A35.C【解析】【34题详解】点燃的蜡烛由于燃烧,使得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蜡烛处形成低压,蜡烛上方形成高压;而洋葱处温度较低,气流收缩下沉,使洋葱处形成高压,洋葱上方形成低压,
由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砧板处气流由洋葱流向蜡烛,砧板上方气流由蜡烛流向洋葱,形成热力环流将洋葱气味带走扩散,减少了洋葱气味。由此可知,A图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5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点蜡烛切洋葱使区域内形成热力环流,洋葱上方盛行下沉气流
,刺激性气味向下方运动并被热力环流带走,故能够缓解眼睛不适,C正确;蜡烛燃烧使气流上升运动,故蜡烛处形成低压,蜡烛上方气流变强,AB错误;洋葱处并没有火焰,故不会受热,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中秋节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如图为某年1月份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
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6.图中的四地气压值()A.甲地最大B.甲地小于丁地C.乙地最大D.丙地大于丁地37.根据图中气压差异推测,四地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上飘飞速度最快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38.甲地燃放孔明灯,最
可能的飞行方向是()A.向东南B.向西南C.向西北D.向东北【答案】36.C37.A38.A【解析】【3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的气压值为1015hPa;乙地位于高压中心,气压值为1030-1035hPa之间;丙地是低压中心;
气压值为985-990hPa之间,丁地为1010-1015hPa。气压值乙大于甲大于丁大于丙,故选C。【37题详解】水平方向飘飞速度最快,说明风速最大。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受风速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A正确。故选A。【38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根据所学知识,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东南(偏东方向),由于地处北半
球,因此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再结合摩擦力的作用下,甲地近地面吹西北风,孔明灯受北风的影响有可能向东南飞行,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
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39.判断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A.B.
C.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读图A可知,冷的地方上升,热的地方下沉,其环流与热力环流原理不符,A错误;由于裸地与草地热力性质不同,白天时,裸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草地升温
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应由草地吹向裸地,高空相反,图B中环流与之相同,B正确;夜晚时,谷地因地形封闭,散热不畅,气温较高,气流应上升,而图C中山谷气流下沉,不符合热力环流原理,C错误;由于城市人口产业集中,排
放的废热较多,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流应上升,而图D中城区气流下沉,不符合热力环流原理,D错误。故选B。【点睛】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如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40.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41.20时,M地
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A.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C.大、M地地面海拔较低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答案】40.A41.B【解析】【40题详解】根据14时等压线的分布,黄海地区东南方气压高于西北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
偏转,为偏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41题详解】.20时,图中M处等压线和甲地均为东南风,其中M处由于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且风从海洋吹来,摩擦力较小,因此风更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下左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下右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4
2.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43.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
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答案】42.B43.D【解析】【42题详解】由图2可知,甲地气压差异大,说明甲地近地面是高压,乙地气压差异小,说明乙地近地面为低压,所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地,A错误,B正确;①为高压,②为低压,大气等压面的判
读根据“高高低低”的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近地面气压和高空气压相反,③为高压,④为低压,故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③地比④地高,C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43题详解】图中①地气压高,所以①地可以为夏季的海洋和冬
季的陆地,若是夏季a应为东南风,若是冬季a应为西北风,c处正好相反,AC错误;①处为高压,故b为下沉气流,②处为低压,故d为上升气流,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
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台湾海峡是我国重要的海上通道,古鹿耳门港和厦门港是清代台湾海峡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港口,《台海使槎录》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日变化“内地(今福建省)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今台湾省)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下图示意古鹿耳门港
和厦门港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4.下图能反映古鹿耳门港“早东风”早晨吹东风的热力环流是()AB.C.D.45.清代我国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风力(顺风)进出厦门港的规律是()①早晨出港②早晨进港③傍晚出港④傍晚进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44
.B45.B【解析】【分析】【44题详解】古鹿耳门港位于海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受地面辐射散失热量的影响,夜间陆地气温不断降低,到早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较高,A图显示为陆地空气受热膨胀,A错误。海洋热量散失较慢,
气压较低,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东边的陆地吹向西边的海洋,为东风,而B图显示陆地在东侧,海洋在西侧,B正确。海洋热量散失较慢,气压较低,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西边的陆地吹向东边的海洋,为西风,C图陆地在东侧,海洋在西,且近地面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C错误。夜间陆地气温不断降低,到早晨
气温最低,空气冷却下沉,气压较高,而D图显示陆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D错误。故选B。【45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厦门港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部濒临台湾海峡,根据材料可知,该港口早上吹西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利于商船出港,①正确;
港口早上吹西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不利于商船进港,②错误,C、D错误。傍晚吹东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此时商船出港为逆风,③错误,A错误。傍.晚吹西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此时有利于商船进港,④正确,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海陆风相关知识点。第二部分(综合
题共55分)46.读太阳系模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八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是____,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E____;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之间。(写出行星名称)(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公转方向都是自____向____。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还有___
_、____。(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5)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原因。【答案】(1)①.水星②.木星③.火星和木
星(2)①.西②.东③.共面性④.近圆性(3)①.2②.太阳系③.太阳(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材料,设置5小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地球
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由近及远分别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读图可知,八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
E木星,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太阳系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除了同向性,还有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的共面性、公
转轨道都接近圆的近圆性的绕日公转运动特征。【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包括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小问4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
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图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小问5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原因有:日地距离适中及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着适宜的温度,使水主要以液态的形式存在,有利
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适当的引力,可吸附大量气体包围在地球表面,逐渐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47.通过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若模
式图(如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曲线③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若模式图(如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
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3)若模式图(如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③代表的不连续面是____;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请说出该圈层在大陆部分厚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____。(
4)简述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大的原因。【答案】(1)①.火星②.地球(2)①.日冕②.太阳黑子##黑子(3)①.古登堡面②.地壳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该层越薄)(4)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解析】【分析】本题以构建模式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考查太阳系结构、太阳大气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结合已学可知,小行星
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根据模式图分布,应该由①到④距离太阳越来越近,根据八大行星分布可知,③应为火星公转轨道,④则为地球公转轨道。【小问2详解】读图结合已学可知,太阳的大气层结构有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①②
之间为最外侧的日冕层,③④之间为最内层的光球层,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黑子(太阳黑子)。【小问3详解】读图结合已学可知,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若阴影部分为地幔,曲线③位于地幔以内、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
面,代表的不连续面为古登堡面,①②位于其之外,为地壳。结合所学可知,地壳与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或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小问4详解】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该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晴天多,降水少,地表接受
的日照时间长;由于当地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同样使得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当地地处30°N附近地区,其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使当地太阳辐射强。48.阅读图文资料(如图),回答下列问题。2023年12月1
日晚,北京市怀柔区、门头沟区等地均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极光现象,引发网友热议。北京某中学生在观看了相关新闻后,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进行了问题探究。问题1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太阳辐射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扰动地球大气层,产生极光现象。极光现
象发生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人们在全球各地均可观赏到绚丽的极光。的(1)该同学的探究笔记中有几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错误1____改为____错误2____改为____错误3____改为____问题2极光观测
地的天气状况如何?在北京拍摄到极光的天文爱好者们纷纷表示,虽然12月1日夜间天气寒冷,但是有利于观测和拍摄,在拍摄到极光照亮天空的瞬间,心情十分激动。表为该同学查询到的北京市怀柔区当天的天气资料。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风向2
023年12月1日2℃﹣8℃晴西北风1级(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该日夜间气温较低的原因。【答案】(1)①.太阳辐射②.太阳活动③.平流层④.高层大气⑤.全球各地⑥.中高纬度地区(2)当天天气晴朗,云层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
解析】【分析】本题以极关现象为背景,设置2小题,涉及太阳活动、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题、析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影响极光的是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并非太阳辐射;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因此极光现象发
生在高层大气中,并非平流层;由材料“北京市怀柔区、门头沟区等地均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极光现象”可知,极光一般仅在中高纬度地区可见,而并非全球可见。【小问2详解】夜间气温低为大气逆辐射弱导致。读表中天气信息可知,当天天气晴朗,云层薄,夜间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减弱,
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4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习大气相关知识时,用四个玻璃箱设计了对比实验(图1),在晴天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表)。下图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单(节选)。。温度计读数统计(单位:℃)玻璃箱10:1010:3010:50甲26283
0乙262728丙262932丁2628.531(1)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北京郊区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的热量条件。(2)为避免作物被高温灼伤,果农会将温室门和控
温口同时打开。请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2中标注气压,并绘制气流的运动方向。(3)甲、丙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双项选择题)A.晴天大气没有削弱作用B.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C.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少D.大气逆辐射有保温作用(4)要想让丙玻璃箱内的气温上升得更加明显,请列举两种可行的方法。
(5)该实验结束后,若将丙与丁放置在阴凉处,继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下降较快的是____,说明理由:____。【答案】(1)①.地面②.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2)(3)BD(4)延长在阳光下暴晒的时间,将
实验时间调整到正午太阳辐射更强的时候(可以用黑色薄膜包裹住玻璃箱)等。(5)①.丙②.由于土壤和水的热力性质差异(土壤比水降温快),故丙比丁气温下降速度快。【解析】【分析】本题目以热力环流为背景材料,设置5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在温室大棚内,地面长波辐射被阻挡,主要被温室大棚内部的大气所吸收,使温室大棚内部温度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热量条件较充足。结合
图1,可以判断,能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原理主要是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棚温度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小问2详解】温室内部温度高,外部温度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温室门和控温口打开后,内外气流相遇,冷空气向暖空气流动,即温室门气流流入,而不断进入的冷气流将暖气流抬升,从控温口流出。画图
如下:【小问3详解】读表,结合实验得出的结论分析,甲丙都在升温,但是丙升温更快。读图1可知,丙玻璃箱下有土,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于没土的甲玻璃箱,丙玻璃箱大气得到的地面辐射多,大气增温后大气逆辐射强于甲玻璃箱,同时也说明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BD正确,C错误
;晴天仍然有大气的削弱作用,A错误。故选BD。【小问4详解】想让丙玻璃箱内的气温上升得更加明显,可以延长在阳光下暴晒的时间,增加地面辐射,进而增加大气温度;或将实验时间调整到正午太阳辐射更强的时候,可以用黑色薄膜包裹住玻璃箱,提
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小问5详解】读图1可知,丁玻璃箱装的是水,丙玻璃箱装的是土,水的比热容大于土。该实验结束后,若将丙与丁放置在阴凉处,继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下降较快的是丙,原因是由于土壤的比热容较水的更小,释放相同的热量土壤比水降温快,故丙比丁气温下降速度快。50.等压线指气压相等的点在
平面上所成的线。如图为我国2023年11月某日16:03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甲地为____中心,丁地为____中心。(填“高压”或“低压”)(2)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大小____,并说明理由____。(3)在
图中用“→”绘制戊地的风向。(4)甲地天气状况为晴天,其昼夜温差较____。【答案】(1)①.高压②.低压(2)①.丙地风速大于乙地②.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3)(4)大【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202
3年11月某日16:03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等压面判读、天气系统与天气、风力和风向判断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中
间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丁地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小问2详解】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读图可知,丙处等压线较为密集,乙处等压线较为稀疏。因此丙地风速大于乙地。【小问3详解】戊南侧为高
压,北侧为低压,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偏北方,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形成西南风,如图中箭头所示:【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晴天云层薄(或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白天温度较高;夜间云量少,大气
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间温度低,因此甲地天气状况为晴天,其昼夜温差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