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共(3)页,33.68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5541df726c6ec9d45a48df03c998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在‘玩儿’的审美活动中规定了‘文玩’的本质属性”错,由第段“‘文玩’之‘文’,是器玩至关重要、至为根本的质的规定性”可知,规定“文玩”本质属性的是“文”而不是“玩”;同时,结合文章结尾部分的“一言以蔽之,‘文玩’即‘
文’心‘玩’趣”,可得出结论,“文”才是心,“玩”只是趣。】2.D【文章没有运用比喻论证。】3.B【A项,“其作为‘物’的属性已经消失了”错,据原文第段“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C项,“最能体现出‘文玩’的审美价值”错,原文第段“
‘文玩’多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是‘文’的物质载体”,以及“精湛的传统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往往赋予‘文玩’器物一种独特的美,是‘文’的审美表现”。D项,说法有误,“文”与“玩”的关系说反了,应该是“‘玩’是‘文’的载体和表现,‘文’是‘玩’的核心和统帅。”】
4D5○1照应(紧扣)题目;一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设置了悬念,激发了阅读兴趣;(2分)②写王淡人的“钓鱼”,展现了他自得其乐、闲适恬然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洒脱不拘的性格;(2分)③王淡人钓鱼时的闲散,与后面的“急公好义”的美德,形成对照,突出了他的独特个性,丰富了人物形象。(2分)
(一点2分,答满三点得5分)6.语言含蓄深婉。(2分)既写出了王淡人清苦淳朴、恬淡自然的乡村生活,(2分)又赞扬了王淡人作为医者对待生命、救济患者如春雨润物,宁愿满架秋风,一生清贫,也不愿放弃内心坚守的高贵品质。
(2分)7.C.句意:潘鼎新阻止他,众人议论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于是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群议”是后句的主语,与后句不可断,排除AD.“敌垒”是固有词语,不可断,故选C。8.A.“因为身体生病”错,是以生病为借口。9.B
.“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错,原文“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已右,恒悒悒”,主要是对刚任职就比自己官位高而感到郁郁寡欢。10.(1)改隶,变动隶属;麾下,部下;尝,曾经;夷,扫平。(每点
1分,句子大意1分)(2)比,等到;短衣,正穿着短衣;启来意,使者禀告来意;却,拒绝。(每点1分,句子大意1分)参考译文: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当初跟随向荣讨伐广东敌寇,升补为千总。后变动隶属张国梁的部下,跟从张国梁攻克镇江、丹阳,曾经一天扫平敌寇营垒七十多个。张国梁拍着他的后背说:
“你很勇敢,我都惭愧不如!”累积战功做到了副将。国梁死了,代替他统领他的部队。同治初年,率领三千人镇守镇江。亲自镇守六年,对待士兵有法度规矩,士兵乐意为其任用。光绪元年,赴贵州担任提督。光绪七年,调回广西。第二年,借口生病回家。过了两年,法越之战爆发,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
,派遣使者前去催车速行。等到(到达的时候),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带着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禀告来意,冯子材拒绝了。后来,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过了一年,朝廷命他协助办理广西边外的军事,那时候苏元春作督办,冯子材认为他新入仕途任官职就
在自己之上,总是忧郁愁闷。听说谅山有警事,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己焚烧镇南关后退兵。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就命令修筑长墙,聚集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勤军驻扎在后为掎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
制人。潘鼎新阻止他,众人议论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于是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法军全部兵力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把守关口!”士兵气势振奋,法军攻打长墙非常紧急,炮声震动山谷,
积聚在阵地前的枪弹有一一寸左右厚。同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斩杀
了几十名法军将领,追击到关外二十里返回。过了两天,攻克文渊,被赏赐。越南百姓早已苦于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确定剿除北圻的策略。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
导。冯子材于是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朝廷没有回复,只得班师回复。离开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己。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30里。命他督办钦、廉边防事务,晋升为太子少保,不久,死去。年纪
八十六岁,谥号勇毅,朝廷准子建立祠堂祭祀。11.D逮奉圣朝逮是等到的意思12.AB决是迅速C晦是每个月最后一天D未有知其修者修:长13.B窜是使动用法使。。。。。。逃避14选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15.B.“头
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檗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鼻酸的程度。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
浸泡在苦水之中。16.答案:塑造了一位未老先衰,却又功业未成、处境凄苦清贫的诗人形象。(3分)首联的“霜落素丝”,表明诗人惊讶于自己的未老先衰。颔联的对镜“聊自笑”(苦笑),感慨无法活得长久一些,以及颈联的一副村夫山民打扮
描述,表现了诗人未老先衰却又功业未成、处境凄苦。(3分)17(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
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2)《逍遥游》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此小大之辩也。”(3)庄子的《逍遥游》中,以宋荣子
为例,说明他还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紧接着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两句点出了真正的“逍遥游”应该持有的状态。(4)《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
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6)《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18.B过江之鲫,意思是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且纷乱。贬义,词意色彩不当。雨后春笋,
意思是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蓄势待发,蓄,积聚,储存。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厚积薄发,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不合语境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登峰
造极,意思是登上顶峰,指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对象错误。杏林春暖,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杏坛之光,杏,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或用来比喻教育界。19.D。句中第一个错误是“据…显示”的句式杂糅,“据
”和“显示”二者只留其一。第二个错误是“至少„„以上”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去掉“至少”或“以上”20.C。根据前后语境,“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与后文“云诊疗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全区22家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开展在线问诊3万余例,约40万人受益”联系更紧密,A、B选项的最后都是
强调“示范区”,D选项的最后强调的是“宁夏”,衔接均不紧密。21【答案】(每空2分)①甲骨文中不但有“史”字②甲骨文中出现不同类型的“史”③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职权各异的史官。【解析】第①空前文讲甲骨文中有“史”字,后文讲还有
“大史”“卸(御)史”“公史”“西史”等词语,因此应填:甲骨文中不但有“史”字。第②空前文讲甲骨文中有许多“史”字,用字俭约,后文讲“史”字有分工,因此该处是表明甲骨文中有不同类型的“史”字。第③处前文讲,人们用甲骨文进行记录时不辞繁复,且甲骨文各有分工,而用甲骨文进行记录的人当是史官,因此该处应
是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职权各异的史官。22.作文解题本题属于单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模仿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命题形式,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意识。材料先通过《论语》中孔子对三个人的评价,确定“三仁”的评判基调。接着较为全面地介绍
了三位“仁者”的事迹,彰显了三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但殊途同归,无论何种选择最终都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审题关键在于“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行文中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权衡和抉择。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立意角度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层
面:一是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考生“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的选择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在三个人物中自由选择,重点是要写出相应的理由。二是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的理由”也是开放的,如写微子,可立意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远离非仁以成仁、良禽择木而栖等角度;选择箕子可着眼于能屈能伸、坚
守气节、厚积薄发、隐忍成仁等角度;选择比干可着眼于忠谏为国、宁折不弯、英勇无畏、杀身成仁等角度。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确定立意后,可在此方向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可旁征博引,论证论点。比如就微子“良禽择木而栖”这一方向,可以列举许攸投曹,魏征弃暗
投明等正面素材;就箕子“能屈能伸”的角度,可选择唐宣宗李忱,八大山人朱耷等人的事例;亦可选择相关名言警句,联想和思考都是开放的,能较好地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包含两部分,一是孔
子在《论语》中对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评价:殷有三仁焉。二是阐释微子、箕子、比干三人对殷纣王劝谏后不同的抉择和不同的结果。考生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出发,不得脱离材料,另起炉灶。2.典型任务的限制。“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
论”,表明写作者身份是中学生,面对的对象是全班同学,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是题目的典型任务,这一典型任务的关键词在“最”,有比较、权衡的隐含要求,故此必须在比较权衡中
凸显“最”字,重点突出一人,但也不可只评价其一而不及其他。“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文体限定为“发言稿”,要遵从发言稿的基本格式要求。3.价值判断的限制。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或去国离乡,
或装疯为奴,或强谏而死,抉择不同,结局各异。但由《论语》“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可知,命题人借孔子的话对三者做出了肯定评价,考生只需按照题目要求,在三者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即可,而不能肯定此就否定彼。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良禽择木,贤臣择主。2.包羞忍耻是男儿。3.远离非仁方成仁。4.万钟于我何加
焉?5.识时务者为俊杰。……偏题立意:1.为政当纳谏。(题目不是从为政者的角度设置任务的)2.“三仁”三伟人。(忽略“最”字,立意走偏)3.勇敢做自己。(忽略任务,随意立意)……范文展示鉴古知仁——读书会发言稿亲爱的同
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被选中为今天读书会的小组发言代表,我发言的题目是“鉴古知仁”,简单谈一谈我读完“殷末三仁”故事后的思考。殷商末年,纣王无道,“三仁”本欲规谏纣王,奈何纣王一意孤行,并未体会到“三仁”的劳苦用心。无奈之下,微子去国,箕子装疯,比干死谏。三人抉择不
同,虽然在仲尼先生眼中,他们每一位无疑都是“仁”的践行者,皆是足可赞颂的对象,但我更青睐于箕子先生的选择。微子劝谏之后,面对纣王的迷途不返,选择了去国离乡,这无异于一种逃避主义精神的体现;更不要说在武王伐纣后,微子竟然肉袒出降,尽管最后获封宋国属地,却毕竟有置国家
大义于不顾之嫌。而比干面对着纣王的一意孤行,一谏不成再次上谏,最后以身死谏,尽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收效寥寥。反观箕子,同样面对天下大乱、纣王无道的现实,他却能不断化解困境,最终达到了“仁”的理想状态。邦无道,箕
子挺身而出,劝谏国君。这是古往今来很多“仁”者面对家国困境时的自然选择,例如屈原的楚堂直谏,韩愈的止谏佛骨。可惜纣王并未能体会到臣子的良苦用心,一腔热血空留唏嘘。邦无道,君无道,如何?明哲保身待时机。箕子没有出走,也没有死,他选择了装疯卖傻,忍辱
偷生。有人可能觉得此举距离“仁者”甚远,殊不知,这才是一种人生智慧。舍生取义固然高尚,但是如果舍生并不能取到义,那么舍生就毫无意义。不如收敛锋芒,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留住生命才能有机会去追求道义。殷商国灭,纣王身死。箕子
没有选择像微子那样接受周王的“收编”,而是带着5000商地移民,远走朝鲜,“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建立了“箕子朝鲜”。推行商的礼仪制度,不向周称臣,周王室无奈之下只能以客礼相待之。他没有挽救纣王一人的性命,却在海外保全了商朝的
礼仪和制度。故此后世柳宗元才盛赞他: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三者齐备,真是当之无愧的“仁者”!历览前贤,借古鉴今。从箕子的身上我明白了真正的“仁者”所为该当如何。路漫漫其修远,鉴古之仁,成就今日。箕子的人生不可复刻,但其精神却足可光照千古,辉映后世!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某某某年某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