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475.063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pdf,共(9)页,475.06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2fd15e2c32630bd8933413d69418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第页(共8页)1大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金州区专用)命题人:张锐王富辉李海晶校对人:栾桂芳钱兴怡张微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出的答案填

写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它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我国已有物权法、合同法等众多民事法律,为什么还要编纂民法典?人大代表孙宪忠说:“民法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数量庞大,但不能毫无章法地堆放

在一起。”孙宪忠认为,民法典以“典”命名,就意味着要把庞大的民法规范和制度按照一定的逻辑整合为一体,以此来消除其中的漏洞、矛盾和重复,为社会提供统一和谐的法律遵循。(摘编自《民事权利保护即将进入法典时代》,《人民日报》2020年5月23日

)材料二:在所有法律中,与个人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恐怕就是民法。法谚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个人都是整个的国家。它道尽了一部民法典应有的旨趣与精神。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是保护私权利的法律总汇,被誉为“半部宪法”“社会生活的百

科全书”。每个公民“从摇篮到死亡”,均需接受这部法典的约束。大到国家土地制度,小到百姓家庭婚姻,这部法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问世,对法治社会建设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不难想象,如此庞杂的法典,立法也是多少年磨一剑。我国曾多次启动民

法制定工作,并在实际中采取了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的方式,制定了婚姻法、合同法等多部法律。作为权利法,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确认和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另一方面,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广泛。它应当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自我管理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

现代化提升。从目前公布的一些法条来看,民法典草案亮点不少。比如,草案中打破世界惯例,人格权独立成编,落实“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宪法要求。人格权编不仅规定了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等,还重点规定

了隐私权和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第页(共8页)2个人信息保护权等。这一创新既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缺陷,又展现了中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的重要贡献。再如,侵权责任编草案规定“自甘风险”——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自担风险;“自助免责”——追小偷过程中,小偷若摔伤或突发心脏

病离世,无需赔付医药费、丧葬费;未对自养动物采取安全措施或饲养禁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需担责。这些规定,回应“痛点”,体现进步,符合普通人对法理法情朴素的需求,彰显个人权利与时代精神。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

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自然法认为,法律是发现的,不是发明的或制定的。换言之,法律应该是人们在交往与互动中进化出来的关于权利边界的最优解。当然,民法典每一法条最终如何呈现,将是多种考量与多方博弈的结果。以权利与正义为尺

度,打造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良法,是大家共同的愿景与追求。(摘编自陈盛香《民法典,你的法典》,《江西日报》2020年7月9日)材料三:中国依然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集合有1260条内容,涉及

民众生活的诸多领域,可比肩德国的民法典。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法律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这部民法典不仅吸收了法律研究的成果,还融合了许多实践经验,并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42万中国人的100多万条建议和意见

。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实际,法典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保护个人信息和互联网虚拟财产的相关段落中,还体现在禁止高利贷和保护环境的条款里。备受习近平主席重视的“绿色原则”也首次被写进了民事法律。与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在民事立法中运用了一个

实际上很简单的成功秘诀,那就是:精确的观察力、常识、不同领域的不同声音、科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建议。有了民法典,中国也将与其他国家更加兼容,对外国投资者也更有吸引力。中国要实现最大限度的兼容,还要以灵活开放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发展。所以,

这部民法典不是终结。它将保持与时俱进,为今后的改革和发展留下空间。当一些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逆潮流而动的时候,中国依然在开放向前。这部突破性的民法典说明,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其兼容性与日俱增。(摘

编自尼尔斯·贝尔格曼(德国)《民法典与改革——中国的兼容性与日俱增》,《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0年5月2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B.按照一定的逻

辑将数量庞大、毫无章法的民法规范和制度整合为一体,将为社会提供统一和谐的法律遵循。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第页(共8页)3C.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创新之举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缺陷,所以对法治社会建设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D.民法典的兼

容性不仅体现在与其他国家民法典兼容上,更体现在新时期的中国面对未来、面对世界的开放态度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法典中“自甘风险”“自助免责”等系列规定,彰显了个人权利与时代精神,体现了对民情民意的关注和回应。B.亚里士多德认为,

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必定是良好的法律,是人们在交往与互动中进化出来的关于权利边界的最优解。C.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涉及民众生活诸多领域,不仅吸收了法律研究成果,还融合了许多实践经验。D.民法典虽然在世界立法领域有重要贡献,但在充满挑战

的时代里,没有一部民法典可以保持永恒不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法律条款可能不会收进民法典的一项是(3分)A.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合同中涉及到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载明的时间即为提供服务的时

间。C.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D.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4.民法典为什么能够成功制定?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5.如何理解“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

个人都是整个的国家”这句话?民法典草案制定中对此有哪些体现?(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稻田里的等待周华诚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依然是轻飘柔软,里面

空空如也。天气渐渐转凉,本该是稻子灌浆的时候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隔着一条田埂,邻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清清爽爽,散开谷粒,显得低调又成熟。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周

一那天,父亲说:“我们的水稻不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不灌浆,对稻子来说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好几亩稻田,如果都是空秕,这一年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了半天,想不出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关系,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在

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那好,只能等了。”接下来,父亲每天都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

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我把他们的谷粒掰开看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第页(共8页)4了,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开花的时间,我们的水稻比他们早两天,但我们的还没有浆……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

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收割起来,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因是试种,面积不大,但说起来总归是不成功的例子,而汗水与辛劳的损失,就无从计算了。周四清晨,父亲又去拍了照片,问我:“你

觉得有变化吗?”我看了十几分钟。虽然稀稀拉拉有几株稻穗已开始散粒低头,可大多数依旧故我,真的像青春期里,那些不知轻重的孩子,只会执拗地挺着脖子,恨不得给他一下子。“好像,还是差不多。”我过了好一会儿,弱弱答道

。沉默好久,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些什么。今年的品种是我定的,我不能让父亲担心太多。我一字一句地斟酌:“爸,您放宽心,我们静观其变吧。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风险和变化,或许是一种更大的收获。”这是我真实的想法,但对于父亲,能算得一种安慰吗?即便算得,这安慰也是空洞的。而且我还没有预计这对于父亲的信心是否

有打击,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有什么会比自己田里没有收成更令人沮丧的呢?和庄稼待久了,开始有点迷信,有时会祈祷,希望丰收,因为知道有一些力量,是人力所不及的。农人常常觉得无力,因他所面对的是自然,自然是神秘的,也是无法预料的。比如干旱、洪涝、虫害、

病害以及其他农人眼里始料未及的状况,或许都会轮番出现。我常常觉得,草木自有草木福,由它们去吧。种田种久了,人的狂妄的自信心是会低下来的。低下来,得听稻子的话,听天的话。我记得幼时,多少次陪着父母一起,守在田埂上,守护涓

涓细流流进自家田畈;也曾拿着脸盆,在小小一方池塘里舀水入渠,为久旱的稻田送去甘露;当然更不会忘记,农忙时节割稻和插秧,怎样地挥汗如雨,累到像一条只会伸出舌头喘气的中华田园犬。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劳作里,人变得敬畏。种田人常常不明白

,这世上有些人的不可一世,是从哪里来的。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即是收获。即使是一把空稻,对我来说,也意义非凡。我们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所需要承受的失败风险,不正是

其应有之义吗?时间长了,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父亲,终于慢慢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会低头的水稻才有收成。我们离开城市回到水稻田,低下头,也是在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脚下的世界与生活。我们这一季的水稻品种,是沈博士研制的新品,一种长粒粳稻,与我们故乡历来种植的籼稻很不

一样,首先生长时间就不一样——这也便是为什么一埂之隔的邻居家的水稻已经散粒结实,垂下头,而我们的水稻仍执拗直立——当然,我们是后来才知道这一点,因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家的稻穗,终于也日渐低下头来;慢慢地显出成熟与内敛。秋天快到了,我们就在这样的时光里,耐心等待稻子成熟。(有删改)高

一语文期末试卷第页(共8页)5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稻田里的等待”一方面表示农人等待水稻灌浆、成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在等待水稻成熟的过程中,人也变得沉稳、成熟,而这才是最大的收获。B.文中提到试种黑糯稻“总归是不成功的

例子”,一方面说明此事给父亲造成了一些心理阴影,另一方面也照应了后文对“风险”的人生感悟。C.农人在长期的劳作中,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因而狂妄的自信心会低下来,会懂得敬畏。D.从去年试种“黑糯稻”到今年试种“长粒粳稻”都失败来看,“在种田这件事

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只是喜欢尝试而已。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不知轻重的孩子”比喻没有灌浆的水稻,可见对水稻“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情,如同父母看待子女。B.“会低头的

水稻才有收成”一句运用了比拟修辞,而且语带双关,表面是写水稻,实际也暗示了做人的道理,内涵丰富。C.“累到像一条只会伸出舌头喘气的中华田园犬”一句,把辛苦劳作的农人比作中华田园犬,有对只会埋头种地的农人的讽刺之意。D

.文章夹叙夹议,叙述条理清晰,顺叙之中有插叙、有补叙,事情前因后果叙述分明;议论紧扣叙述,叙事中说理,水到渠成,自然而不做作。8.面对“开花早”却“不灌浆”的水稻,父亲的心情变化经历了哪些过程?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4分)9.文章结尾简短,但意蕴丰厚,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

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

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高一语文期

末试卷第页(共8页)6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偕予来者,学使陈公之子伯思、仲思。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

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B.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C.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

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D.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舆,本义是车箱,后泛指车,文中的“舆”与“假舆马者”中的“舆”都指车。B.床,古代一种可坐可卧的家具,与我们现在所言的只做卧具的“床”显然不同。C.乐天,白居易的字,古人出生后即由父母起名取字,也有的是成年后自己取字。D.穷,在文中是穷尽之意,与古人所言“诗穷

而后工”一句中的“穷”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游洞地处偏狭。作者陆行二十里后,舍舆换舟,舟行数里,又舍舟登陆,顺着狭窄小路登至山巅,又坠绳而下,经一番波折方得

见三游洞。B.三游洞声响独特。三游洞“三室”结构,洞中之石,扣之,声如钟;地上之石,撞之,声如鼓;人在洞内放歌,声音轰响;深溪则水声泠然。C.三游洞因人得名。三游洞因白居易及其弟白知退和友人元微之三人曾于此共游而得名,后欧阳永

叔和黄鲁直亦相继到此游览,且都留下诗文。D.三游洞带来遐思。作者因游洞而将自己与白居易等人做对比,感慨自己虽涉险来此却不能留名,与鸟虫无异;同时由人及洞,感慨洞之际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高一语文期末

试卷第页(共8页)7(2)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14.作者认为三游洞的“幸”与“不幸”分别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邹明府

①游灵武②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颈联一“藏”字运用拟人手

法,包含了雪大、路艰、人稀多种意蕴。B.诗人以雪藏行径、风透卧衣的描写暗示邹明府前程艰难、仕途终结。C.尾联写诗人想象邹明府到达灵武之后的生活场景,与前文形成照应。D.全诗语言质朴,没有一句正面描写,却塑造了一个高洁的清官形象

。16.诗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邹明府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高洁品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用“,”两句表明自己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2)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用“”来侧面烘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又用“”来正面描写其儒将风度。(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并没有对天姥山进行直接描述,而是通过瀛州的“”和天台山“”来衬托其有迹可寻和高峻巍峨的特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8~20题。“.特殊语言....”.不过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

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

,意义可以完全不同。“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其实这个筛子虽则有助于人和人间的了解,但同时却也使人和

人之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我们永远在削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第页(共8页)8足适履,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李长吉要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难怪他要呕尽心血了。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天的“匠”,已成

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B.他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D.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

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永远在适应语言,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李长吉呕尽心血,就是为了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何原文不采用这种表达

呢?(4分)21.下面文段是关于“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倡议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符合文体要求。(4分)①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③家乡的人物、景

致和习俗传递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④值得我们寻访探究。⑤为此我们打算组织同学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开展学习活动。⑥请同学们用适当的方式参与和关注家乡的文化生活,⑦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⑧若能为家乡文化建设建言献策,⑨我们表示

敬谢不敏。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2021年1月11日,由法国倡导的“同一个地球”峰会在巴黎召开。各国政府首脑、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以视频形式出席会议。此次峰会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

借机重启“绿色外交”,从而推动国际社会在保护自然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行动,共同致力于保护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生态。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也成为此次峰会的热点议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据要求写作。(60分)陈道明出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这个选项。但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天津人艺话剧团,他自言在人艺“跑了7年龙套,从来没有怨气”。他弹得一手好钢琴、会画画、钟情棋艺、偶尔做手工、喜欢鲁迅的

杂文……这些爱好让他的内心更为丰富、更为强大,也让他能更从容地处理好各种角色,成为演艺界人人称道的“老戏骨”。陈道明的人生经历和成就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