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 文综历史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0.218 K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 文综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 文综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 文综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 文综历史.docx,共(6)页,40.21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bf22e54fd2767d019a81b2865901b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三入学考试文综试题历史部分24.下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时代部落语言方言黄帝万国万语夏代诸侯三千地域性方言西周诸侯八百若干方言区域形成春秋战国

列国几十秦代“书同文”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C.铁犁牛耕的使用D.贵族等级体系瓦解25.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

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臼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A.贵族等级秩序败坏B.宗法制已不被认可C.诸侯竞争愈演愈烈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26.下表是关于秦朝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过秦论》(西汉贾谊)《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司马迁)《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

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C.历史解释带有强烈主观性色彩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27.西汉初年,政府明令禁止杀牛,重惩盗牛。东汉末年,“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

”。以上举措()A.折射出牛耕在全国普及B.适应了农业发展的要求C.可以有效缓解土地兼并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导向28.《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胃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纹;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徒三年;供养有缺,徒二年;居父母丧,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徒三年

;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流二千里;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29.宋代推行“官方标准契约”来

规范土地买卖与租佃关系。土地的典当与买卖,有“活卖”(可赎回)与“绝卖”(不可赎回),“官契”与“私契”等多种形式。这可用来说明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商品经济较为繁荣C.经济法律体系完善D.土地转让较为频繁30.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称中,汉朝“刺史”之“

刺”,本为临时派出刺探信息,后来“刺史”演变为州牧:清朝“巡抚”原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演变为省级常设军政机关。这表明古代A.地方行政机构演变具有随意性B.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C.临时委派官员能宣示皇权独尊D.中央强化监察以防范地方割据31.明后期苏州

官员黄希宪说:“吴中五方杂处,日食甚繁……吴所产米原不足供本地之用。”江南所需的粮食的一半是从湖广、江西及皖南运来。清雍正帝在朱批中也说:“朕知江浙粮米历来仰给于湖广。”由此可知当时()A.商品粮运输主要依赖运河B.江南农业发展衰退C.美洲高产农作物普遍种植D.经济区域分工加强32.清乾隆

年间朝廷编撰《皇朝通志》,其中地理志突破了以往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B.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C.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33

.魏源认为,历史进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也无穷极不变之法。由此可知魏源()A.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B.主张变法维新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D.对时局有所反思34.下表是民族实业家陈启源的生平简介。据此可知()183

4年生于以“农桑为业”的家庭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出洋谋生,经营纱绸,获利颇丰,却未尝废农桑之心,在考察外国机器之学时受到启发,拟回国仿制,改变家乡手工缫丝的落后状况。1873年在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缫丝厂

被政府下令关闭,后被迫将工厂迁到澳门(几年后迁回)。20世纪初广东全省机器缫丝厂达数百家,有女工十几万人。A.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B.逐渐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D.官僚资本压迫导致缫丝厂曲折发展35.甲午战争后,李

鸿章上书光绪帝:“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张之洞也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这反映出()A.李鸿章张之洞接受维新变法思想B.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有新发展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变法图强思想成为思想界主流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初,朱元璋在黄河流域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建立后,经过

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约4.322亿,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米、布等基本生活资料短缺,物价上涨,原来一人可以养活十人,而今却不可能了。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社会中除了勤力有业有生计者,还有比之前增长数十倍的游手好闲之徒。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社会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的比较及启示》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鼓励”性的人口生育政策成为主导,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中央决策者的关注。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开始调整人口政策,1973年7月国务院创立“全国

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人口增长速度降低,新生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国家投入新增人口的资金比例相应减少,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国家用于教育、医疗行业的资金或资源增多,家庭开支和抚养费相应减少,满足人们对

关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到70年代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分析

这一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表6所示是某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所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对外贸

易事件中的三例”及其概况。表6对外贸易事件概况茶马古道贸易以中国西南地区为起点,以马帮为主体的民间国际贸易;茶马古道贸易因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而兴,从唐及清不断发展,在二战中后期达到最大规模出口外销瓷贸易始于8世纪末,五代到宋初出现第一次高潮,宋元到明初不断发展,明朝中后期到清

朝前期的200余年被视为黄金时期,瓷器运销欧美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易从1842年到1930年,包括通过不平等条约的被迫开放的口岸和自行开放的口岸有100余个。加上列强租借地和非法窃据的地区,口岸贸易遍及10余省,尤以沿海、沿江的口岸为

重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对外贸易”,从表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4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

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

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

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6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42年6月初,日本向美国海军发动攻势,两军在太平洋上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较量,这就是著名

的中途岛战役。在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海军上下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于中途岛海战的作战计划制定仓促,漏洞百出。而在这次海战中爆发前,美军就了解了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部署。交战前日军把舰队分成5个相隔甚远的编队,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作战中,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自率战

列舰队出战,为保持无线电静默,自动放弃了对战役的指导。最终日本方面四艘巨型航空母舰被美国舰载飞机击沉,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日本海军一蹶不振,影响整个太平洋战局。——摘编自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中途岛海战》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7分)4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在旧式学堂接受启蒙。1914年,陶行知赴

美留学;1917年归国,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在陶行知等人的努力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不久,仅南京一地就出现了126所平民学校。他还组织编写了《平民千字课》,编辑出版了《平民丛书》《平民周刊》等。1927年3月,陶行知等人在南京北郊创办晓庄学校,提出了“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思想。1928年8月,晓庄学校已有8所中心小学、6所中心幼稚园、3所民众学校等。1936年年初,陶行知被推为“国难教育社”社长。1939年7月,在重庆附近创办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

944年10月,陶行知提出“(育才)校务会议是民主教育之组织……是为民主的学习而会议”。1946年7月,陶行知因病逝世。毛泽东写下挽联:“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摘编自《先生》(纪录片)(1)根据材料,指出陶行知作为“人民教育家”的主要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陶行知能够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原因。(9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