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23届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187 MB
  • 2024-10-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荆门市2023届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门市2023届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门市2023届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荆门市2023届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6)页,1.18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0767fb2314bd089e19a50dbd095a7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命题学校:宜昌一中审题学校:宜昌一中考试时间:2023年5月19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东周时期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表

明时间事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A.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新

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C.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D.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2.汉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下图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与左边狂奔而来的牛相斗,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这类画像石A.印证铁

犁牛耕的推广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3.大中六年(852)三月,唐宣宗想免除其舅郑光的两税,遭到中书门下的反对,理由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随户杂徭,久已成例。”这反映了当时A.中枢决策体系呈现完善化趋势B.科举制

促使士族阶层走向没落C.赋税征收蕴含一定的公平原则D.两税之外的苛捐杂税项目繁多4.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

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约着皇权5.清朝前期,西南各省山区和丘陵得到开发。下表为其部分年份

的耕地面积(单位:千亩)。据此推知,这些地区省份顺治18年(1661年)乾隆18年(1753年)四川118845957云南52117543贵州10742573A.劳动效率迅速提高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C.人地矛盾根本解决D.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增强6.魏源视

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为华夷秩序,将英国的扩张比作传统战事,认为除“兵”之外,中国一切皆胜英夷,只需学好兵工便仍能扬武功于海国,这种观念贯穿于《海国图志》的撰述宗旨。材料可用来说明A.统治阶层不愿探索救亡道路B.西方冲击下民族危机的严峻性

C.近代中国思想转型的艰巨性D.魏源初步认识到西方崛起缘由7.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呈现这一分布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地区工人

人数所占比例上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汉口1335017.1%福州32404.15%广州1030013.58%其他地区973412.07%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

差异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8.1938年10月24日起,截止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多万人,货物100多万吨,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教育资源

,人民群众从武汉的撤离被称之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事件A.决定了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走向B.是国共两党团结努力铸就的奇迹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9.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

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倡议1961年4、5月间,刘少奇带领工作组,到湖南进行了40多天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对经济困难形势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此举旨在A.反思“大跃进”运动的弊端B.落实调

整经济的八字方针C.从根本上杜绝“左”倾错误D.扭转国民经济的落后局面10.2002-2007年,全国共有309个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对外友协举办建交纪念会及各

种大型活动358次,开展文化交流项目180多个,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展览活动超过500场次。这A.拓展了对外交往的空间B.推进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C.实现了外交的重大突破D.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11.某学者认为,远古时期,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

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该学者意在强调A.文字是进入文明时代重要标志B.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C.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D.不同文明之间存在

着交流互鉴12.《中国孤儿》是1775年伏尔泰所著的剧本。在《中国孤儿》中,伏尔泰借成吉思汗之口表达了对中国帝王的崇敬之情,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我看到他的文化,教育了整个人类;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

法,治国不需要征诛,治人只凭着风化。伏尔泰意在A.极力推崇中国文化B.宣扬中国君主专制C.打击法国割据势力D.讽刺法国专制王权13.英国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在纺织业上获得先发优势,但在染布工艺上存在巨大缺陷,而德国凭借稳定的工业染料

和染色法大大提升了其纺织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发展。德国由此开启了新一轮工业革命。这说明A.德国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B.核心技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C.轻工业与重工业协同发展D.德国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14.

下图为墨西哥著名艺术家迭戈·里维拉1933年绘制的《帝国主义》。画作描绘了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周围的枪支和坦克,以及众多死去的统一美洲民众,画中右上角俯瞰一切的是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桑地诺。该画作揭示出当时A.金融危机引发拉美社会动荡B.殖民主义是拉美发展的障碍C.拉美地区民族

意识开始觉醒D.拉美人民抗美斗争走向联合15.从1922到1924年,经过货币改革,苏联切尔文(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1924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

土的切尔文”。这反映了当时A.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B.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C.苏联工业化取得成效D.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16.某学者在《大国政治与中国外交》中写道:在亚太地区,有“中、美、日”新三角和“中、美、日、俄"四角关系;在欧洲,既有“美、欧、俄”大三角,也

有“德、法、英”小三角,还有“德、俄、英、法”四角关系,等等。这种局势A.构成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调B.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反映出意识形态冲突的淡化D.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农业】(12分)

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

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材料二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破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

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

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

成本”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18.【中国近现代治边政策】(14分)材料一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

”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

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

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

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准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述清末治边政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8分)19.【现代世界经济秩序】(14分)材料一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

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使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随着欧洲

的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也过渡到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据《大国货币史》等整理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是大国之间的一项联合行为。具体地说,是在美国主导下的一项联合行动,而不像国际金本

位制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有44个国家参加,所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于1946年正式生效。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规则,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终目标是为商品、服务贸易自由化或取消国际收支管制创造一种环境。——摘编自李向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与美元霸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镑取代黄金称霸世界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20.【世界棉花产业演变】(12分)材料在人类历史上,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

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第一阶段:公元钱2000年-公元1600年,多级,分离。第二阶段;1600年以后,网络越来越集中在欧洲,但生产仍然分散。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生产网络集中在欧洲,一个多中心的棉花产业变成单极世界。——摘自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关于棉花产业演变趋势的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分析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Ⅰ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Ⅱ公元1600年-1780Ⅲ公元1780年-18602023年高三下学期

5月三校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据材料“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东周时期诸侯、士大夫

阶层逐渐崛起,实力增强、权力增大而冲击周王室地位,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选D项。2.B【解析】本题属于高考中“五育齐飞”的试题,图片“斗兽”体现当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的汉代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及阳刚之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故选B;题干材料无法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排除A;也未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C;图片很写实,也不是材料主旨,D错误,排除;故选B。3.C【详解】据题干信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结合所学知识,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

主的征税标准,开始以资产(土地)为主,而且扩大征税对象,包括王公贵族,体现出赋税征收蕴含一定的公平原则,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枢决策体系是否完善,排除A项;题干中是唐宣宗的舅舅,并非因士族衰落而不能免税,是征税标准的改变,排除B项;两税法简

化了征税项目,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据材料“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皇帝意欲打破祖制,放弃皇长子,另立太

子,遭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说明封建礼教与祖制对皇帝的权力具有制约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外戚势力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册立太子之争,与中央集权制度是否逐步走向衰弱,排除B项;内阁做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权

力,更不会享受决策大权,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西南各省山区和丘陵地区得到了开发,耕地面积呈现上涨趋势,而这些地区适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B项正确;耕地面积的增

加,不能得出劳动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人地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排除C项;耕地面积的增加,无法得出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据材料可知,魏源依然以传统的华夷观看待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据所学可知,魏源是鸦片

战争后中国为数不多的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他对近代中西关系的看法尚且局限更不用说一般的民众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近代中国思想转型的艰巨性,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统治阶级中先后出现地主阶级抵抗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一直在探索救亡道路,排

除A项;B项符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态,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据材料“中国一切皆胜英夷”可知,魏源尚未认识到西方崛起的缘由,排除D项。故选C项。7.D【解析】据上表,可知近代中国工厂工人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地区,说明通商口岸地区的自然经济最先遭到破坏,反

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故选D项。8.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24日,武汉会战即将结束,在宜昌沦陷前,中国将150万各类人员,100多万吨货物和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从武汉撤离,为以后抗战提供了兵员和物资,有利于接下来的持久抗战,D项正确;武汉一地不能

决定整个抗日战争进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生公司的贡献,并没有强调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日本全面侵华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C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据材料“1961年”“经济困难”等,可知此时我国正面临经济困

难,为解决这一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项正确;这一举措是为了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而不仅仅是反思,排除A项;“从根本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当时解决的主要是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0.A

【详解】据材料可知,“2002-2007年,全国共有309个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对外友协举办建交纪念会及各种大型活动358次,开展文化交流项目180多个,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展览活动超过500场次”,这体现了我国对外交往的空间拓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改革

,而是强调全国共有多少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排除B项;我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是20世纪七十年代,材料未涉及外交的重大突破,排除C项。故选A项。11.B【详解】根据材料“印度河谷地和

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可知,古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说明大河流域文

明具有一定相似性,B项正确;文字只能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似性,并未涉及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D项。故选B项。12.D

【解析】据材料“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法”可知伏尔泰极力夸赞中国帝王的开明、法治和民主,实际上是为了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诉求,故选D项;伏尔泰推崇中

国的君主制度只是他批判法国君主专制的手段和方式,并非真心推崇中国文化,排除A项;“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说明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并非君主专制,排除B项;伏尔泰夸赞中国的开明君主

制针对的是中央的君主制度,与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排除C项。13.B【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中英国曾一度在纺织业获得先发优势,后因德国染布工艺的领先而被超越,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获得高速发展,也与核心技术的突破密切相关,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德国纺织业竞争力提升,无纺织业

领先世界的表述,排除A项;材料提及德国轻工业带动重工业的情形,未涉及二者之间是否协同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带动工业化程度加深,德国是否率先实现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与材料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通过题

干标题《帝国主义》可知,此漫画针对帝国主义国家,就漫画的内容描述来看,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周围有枪支、坦克等武器,意在说明拉丁美洲独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这是导致拉丁美洲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B项正确;材料

无法体现金融危机引发拉美社会动荡,材料主要反映殖民主义阻碍拉美的发展,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史实,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拉美因殖民主义发展受阻,材料不能体现拉美人民抗美斗争走向联合,排

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据材料可知,1922年至1924年,苏联货币对英镑和美元基本稳定,同时在莫斯科出现“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的情况,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稳定了苏联的金融货币体系,A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货币与美

元的汇率基本稳定,不能得知美元贬值,且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推动了苏联货币体系稳定,没有涉及苏联工业化成效,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敌视和封锁,不能反映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排除D项。故选A项。16.B【

解析】据材料可知,大国之间的多边多角互动与制衡态势使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这种合作与制衡的态势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项正确;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指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平等地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参与国际事务,而材料强调的依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制衡,未涉及政治经济新秩

序,排除A项;大国之间进行合作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冲突淡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局势并不一定会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17.(1)原因: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政策推动。(

6分)(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2分)积极作用: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4分)18.(1)特点:有思想理论指导;海防与边防并重;政治体制与内地趋同;军政分离

,重视军事防卫。(6分)(2)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师夷长技。(4分)意义:凸显救亡图存决心;增强了国人的海权意识;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4分)19.(1)原因:世界主要国家金本位

制的确立;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中心;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镑在世界货币中稳定且信用较高。(6分)(2)特点:在美国主导下大国协商而成;建立了成套规则和专门机构。(4分)影响: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地

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制度化;推动了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4分)20.论题:世界棉花产业由多极分散走向以欧洲为主导的单极世界。阐释:近代以前,亚洲、中美洲、东非三

大地区各自独立地发展了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棉花在寒冷的欧洲大陆不易生长,因此欧洲被摈弃在三大中心之外。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棉花生产网络逐渐集中在欧洲,欧洲商人通过大型商业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加强了对印度棉纺织生产的控制,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带回

欧洲消费,或运往非洲购买劳动力运往美洲种植园中工作。欧洲用棉花联接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贸易体系。工业革命后,技术上的革新和蒸汽动力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棉纺织业的效率,欧洲从商人角色变成最大的制造者。欧洲棉纺织品销往世界,冲击了当地棉纺织业。总结:原来多极分散的棉花生产和

销售网络,变成了欧洲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趋势:印度从独立的棉花产业地沦为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