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53.984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0)页,53.9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faa38c4efd60e7e786d54a6380da5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在作者方

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

濡染的诗人。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我搞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

可,不必亲自操刀了。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

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

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也就是先把王维的诗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因为杜甫的七言律诗在盛唐以后是出类拔萃的;“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绝

是黛玉给香菱指定的第三本教科书。黛玉认为,有了这三本“教科书”垫底,再往上追溯读陶渊明的诗,读庾信、鲍照的诗,就有基础了,再过一段时间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香菱就可以成为诗翁了。这一观点,不仅是曹雪芹的观点,也是清代很多

作家、学者共同的观点。所以宋元明清以来,无数的诗歌读者,包括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他们在进行评论的时候以唐诗为主要评论对象。而他们学写诗歌,就像练书法时临帖一样,也是以唐诗为榜样。所以唐诗一千多年来,从唐代传到今天,是一代一代的读者不

断努力、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摘编自魏景波《唐诗经典的现代价值》)材料二: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

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

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族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

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

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问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

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摘编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注】应试者将自己

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呈送给有地位者,以求推荐,称为“行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唐朝,写诗是全民性活动,人人都会写诗,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诗作流传于世。B.唐诗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其艺术造诣登峰造极,更重要的是诗歌数量和诗人数

量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C.因为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所以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的进士考试,直接促进了唐诗的创作繁荣。D.唐朝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使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有利于诗歌的创作和流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世界级诗人,

还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孟、高岑、小李杜等卓有成就的名家。B.唐诗的繁荣兴盛,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得益于当时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C.《红楼梦》“香菱学诗”中的观点,代表了曹雪芹和清代很多作家、学者的观点:自宋以后学写诗,也以唐诗为榜样。D.后世读者读唐诗时,只要随时把带有时代因素的

理解填充进去,就能豁然开朗,与作者发生跨越时间的共鸣。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B.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C.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杨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5分)5.在评价唐诗的成就时,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近或者

相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这是帝国末日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关他参加香港1997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内容,最近被英国传媒公开。他在日记

中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香港《太阳报》报道了查尔斯日记的内容:一架英航747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我早已疑惑为何

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下面的头等舱。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告别仪式于傍晚时分在皇家

游艇旁的“添马舰”上展开。彭定康离开港督府与随员告别后,在下午茶时借家人登上游艇。他们黯然神伤,若有所失。彭定康抱着港督府的英国国旗上船,那面国旗是送别他的礼物……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我们出发到体育馆,在雨中参加豪华的仪式。毛毛细雨徐徐落下,所有东西都湿透了。我坐在讲台上,脚

下的红地毯变成湿淋淋一团糟,吱吱作响。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表演,聆听彭定康令人动容的演说。我喉咙哽咽,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在仪式进行中,我预感到当自己站起身讲话时,滂沱大雨就会倾盆而下。正如所料,当我走到演讲桌前的一刻,大雨随即猛降。我看着手上湿

淋淋、黏作一团的数页讲稿,尝试辨认文中的内容。我生平从未试过在“水中”发表演说,这是首次。事实上,没有人听到我说了些什么,因为大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太吵了。经过一轮情绪起伏后,全身湿透的我第一时间返回游艇,在出发参加

4000人的晚宴前先洗个澡。一如所料,当我浸在浴缸中时,烟花表演随即开始,在我整装待发时,表演亦已结束。盛大的晚宴上,我坐在中国外交部部长的身旁。在经过多轮祝酒后,我们离开宴会厅,等待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面,盘算着

如何令双方不失面子。在移交仪式每个细节的安排上,中国人也要争执一番。他们坚持要我走到一个房间拜会国家主席,英方上下对之强烈反对。最后我们同意折中方案,由我们分从两边进入一个房间,在中间碰头。国家主席和他的亲信与我们(即外交大臣、国防

参谋长与我)面对面而坐,宣读预先拟定的声明。我知道无可避免一定要回应,懊恼地左思右想,思量着说什么好,而又不会引发外交事件。我说了几句有关莎士比亚的轻松趣语,一行人就走向会展中心新翼的主礼堂——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

长路漫漫。为了移交仪式,这个会场被改成类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模样。我们发表演说后,江主席走到演讲来前发表讲话。此后,我们还要观看中国士兵上台,把英国国旗降下,升上中国国旗。在典礼结束时,我们合影留念,互相握手,然后从

不同门口离去。我们就此离开。码头上聚集了专程来送别的民众、彭定康的友人及前同僚。我紧随彭定康登上游艇,与他的几个女儿碰面,她们均非常激动及疲惫。“不列颠尼亚”号游轮徐徐驶离港口。我站在甲板上,一边眺望着缓缓远去的香港地平线上的景观,一边告诉自己

,在同一年告别这一切以及我心爱的游艇,是好事。可能吧。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他节俭、朴素的表现。B.查尔斯王子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管治的结束。C

.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疲惫的、沮丧的,同时带着对香港的留恋和对结束这一令其伤感场面的期盼,悄悄离去。D.“他们喝了茶定过神后”中的“定过神”“听罢随即奏起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激动哀伤”,说明查尔斯王子当时的心境是心神不定、沮丧的。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查尔斯的日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英国代表从英国启程前往香港参加交接仪式和离开香港的过程。B.在查尔斯的眼中,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漫长”的,这从正面表现了他情绪的低落沮丧。C.“我们耐着性子看完不同仪式及

表演”一句,充分说明查尔斯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D.“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高度概括了香港交还给中国时这位王子的留恋。8.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我唯有独自慨叹,这是帝国的末日……”的含意?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中一再浓墨重彩写雨势,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第二段也写到了雨:“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体

会两文写“雨”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20分)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

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

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途径)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

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

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

则由得士也。”选自《墨子·尚贤上》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

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11.下列关于文

中画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者,指与君王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前后左右侍奉君王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B.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位。C.国,指

诸侯国;郊,指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远鄙,指边远的小邑,“四鄙之萌”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D.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为九州,后九州泛指天下。12.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

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C.墨子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

响及意义。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类比手法,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墨子·尚贤上》)(4分)⑵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语·学而》)(4分)14.第3自然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张周二秀才

谒宣州薛侍郎权德舆儒衣两少年,春棹毂溪船。湖月供诗兴,岚风费酒钱。上帆涵浦岸,欹枕傲晴天。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春天送别,以乐景写哀情,垫定全诗伤感的基调。B.颔联写饯别

,但有明月春风相伴,激起了大家喝酒吟诗的雅兴,潇洒超脱。C.颈联想象张周两秀才前行途中之景,景色开阔,暗示了张周两人前途美好。D.尾联劝慰两位少年不用担心羁旅愁苦,宣州侍郎贤能,定会赏识支持他们。16.临别之际,王勃说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说②“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权德舆说③“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大学毕业之际,你有三位好友,A回故乡做老师,B去另外一个城市参加求职面试,C将去西部做选调生(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你将王勃、王维、权德舆的诗来赠别ABC三位同学,他们分别会得到哪一位诗人

的诗,为什么?(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2)《老子》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

危害的句子“,”。(3)古人常用“百无一用是书生”来形容有才但浮夸的读书人,用《论语》中的句子说就是他们“________”,所以孔子提倡“_________”,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

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二、语言文字运用(12分)(一)请阅读《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节选部分,完成18~21题(共20分)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

觉得:托尔斯泰....地美丽。②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

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了。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

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

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

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分)A.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卓越关于B.无与伦比栩栩如生卓越关于C.无与伦比惟妙惟肖卓著对于D.异乎寻常惟妙惟肖卓著对于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5分)A.第①段中

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B.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C.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我认为他美丽主要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B.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C.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D.我认为他美丽

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21.比喻具有相似性,第③段黑体字部分运用比喻手法,请指出的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5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圣先贤的不少经典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如:①见

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请从以上列举的语句中选择两句并理解其内涵,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D2.D3.B4.①整体上为递进式论证结构。首先提出问题“唐诗何以成为经典”;然后分析唐诗成为经典的原因;最后得出“唐诗的发展过程就是其不断经典化的过程

”的结论。②主体部分为并列式论证结构。分别从数量(诗人、诗作)、艺术造诣登峰造极、风格多样、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等四方面分析唐诗成为经典的原因。5.①写诗成为全民性文艺活动。②诗歌题材丰富多样。③唐朝诗歌盛况

空前。6.【答案】A【解析】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头等舱,这是自身地位被降低的表现;7.【答案】A【解析】B项,“正面”错,感到“隆重庄严的交接仪式是‘豪华’‘漫长’的”应是“从侧面表现”。C项,“并不欣赏当时的演出,急于离开香港

”理解不准确,此处表现了查尔斯的沮丧情绪。D项,“留恋”概括不准确,“又一次长征,从我们的位置出发,可真长路漫漫”表达此时查尔斯是尴尬和无奈的。故选A。8.【答案】①查尔斯王子在前往香港的包机上坐在非

头等舱,这是自身地位被降低的表现;②此行前去参加把香港交还给中国的仪式,表明英帝国殖民管治的结束。9.【答案】两篇文章都通过对交接仪式当时的天气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在查尔斯王子看来,这场雨渲染了哀伤的气氛,能很好地表现他当时的心境。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10【解析】A11【解析

】C“国,指诸侯国”错,国,指国都。12【解析】B“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之士。13⑴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

。⑵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14.答案:墨子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人,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答案】15.A16.A②。因为朋友是归乡,对他的担忧要淡

些,主要是对他的不舍之情,愿我的友谊像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他,暗含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B③。因为朋友是去求职面试,命运掌握在他人手里,以用人单位能慧眼识珠来安慰朋友,不必担心旅途劳顿、往而无果,一定会求有所成。C①。因为朋友是去西部边远地区做后备干部,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但是我们的友谊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17.(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3)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18.A.【解析】“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不一样。“无以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

与它相比的同类东西。这里指托尔斯泰的美不是平常意义上的美,所以用“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

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才华杰出用“卓越”。“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和内容,用在名词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定语。“对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这里为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19.B.【解析】A改

换后句意不明,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两处作者不用代词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B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C前者表引用,后者表强调;D改后逻辑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

其“美丽”,然后⑥段过渡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20.C【解析】画线句的两处语病: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因为……”;搭配不当,“仁德的心灵”不搭配,应为“仁慈的心灵”。21.①把一个一个人物形象比作一粒粒的珍珠,体现比喻的相似性;②人物形象塑

造得鲜明饱满生动,这和珍珠圆润饱满的特点相似;③闭上眼睛人物形象就能立刻活跃,这和月光下珍珠闪耀的意境相似。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