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00.5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共(17)页,10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f7ffb3e553ccab74df9fc57e00aa2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全卷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

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翻车,该

工具是由东汉末年的毕岚发明并由曹魏的马钧予以改进的,“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总是在不断完善的和进步的,翻车的发明也不可能使这一过程达到完善和终结,故B项错误;“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

翻车使用的仍然是人力而非自动化,故C项错误;翻车是对西周以来的灌溉工具如桔槔和辘轳等重大调整和改善,故D项正确。2.西汉的《汜胜之书》分为十八节。书中的前四节为作物栽培总论,概括了作物栽培中的总原则;第五至第十七

节是作物栽培分论,具体介绍了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的栽培方法。这说明西汉时期A.庄园经济占据主导B.农产品面向市场C.农业技术日益成熟D.商品经济较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

映了西汉的《汜胜之书》详细记录了作物的栽培方法,这说明当时农业技术日益成熟,故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庄园经济的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面向市场,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故D不符合题意。

3.“(16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该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A.农产品完全商品化B.传统农业结构变化C.农业经济逐渐衰退D.私营手工

业的进步【答案】B【解析】根据“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表明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种植经济作物,满足市场需要,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农民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自给自足,传统农业结构变化,故B正确;A、C不符合史实,排除;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西汉时,氾胜之提出了区田法,就是把土地划成数寸大小的小块,挖成沟坎,靠投入更多的劳动(例如多灌溉和多施肥)来获得粮食增产。由此可见,这种种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A.男耕女织B.脱离政

府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汉时,氾胜之提出了区田法,……靠投入更多的劳动(例如多灌溉和多施肥)来获得粮食增产。”可知,它符合精耕细作的内涵,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点睛】其备

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

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答案】A【解析】“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说明存在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萌芽关系的出现,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潮流主旨,排除。6.《

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B.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D.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答案】C【解析】古代手工业世代沿袭,保护了手工业发展,促进了生产力进步,属于影响方面,故A错误。根据“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可知古代手工业的传承特点是世代沿袭,其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狭隘性,这导致了各行业之间的

交流极少,自家的技术更容易传承给自家子弟,故C正确。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故B错误。古代手工业世代沿袭,确保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属于结果方面,故D错误。7.“吾国纱厂事业,自

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

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欧战”即指的是一战,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短暂的发展春

天,因此“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使纱厂规模不断扩大,当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据此分析可知②与④使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①不合题意与史实,③“官僚资本”的影响是在1936年以

后,时间与题干不合,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8.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

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

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表述了陕、甘、蒙等地的皮毛被贩运到天津制成了皮制品销售到内地。这正是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表现。本题选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表述

错误。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天津开埠后。天津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农村经济商品化。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高潮”,它的不同点是()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

本主义有依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出现就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从清政府到后面的国民政府,故C正确。10.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

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通商口岸“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可知,不是由于职能不完善,而是为适应西方经济侵略而开设,故A项错误;“增加城市负担”与材料“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

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可知,通商口岸满足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成为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基地,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通,尚达不到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程度,故D项错误。点睛: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

力和市场等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1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

解体④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洋布因其质优价廉占据中国市场,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洋布倾销中国市场不是由于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故①项错误。洋布倾销中国

市场不能反映国家制度的优劣。故②项错误。洋布倾销中国市场说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③项正确。土布无法和洋布竞争反映出手工生产难以和机器生产竞争。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排除ACD,

选B。12.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例如:赵文革、钱建国、孙计划、李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应该是A.钱建国B.李

跃进C.孙计划D.赵文革【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1949年建国,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8年大跃进,1966年文革开始,故年龄大小排第二的是孙计划,故C项正确。13.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

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A.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B.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C.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D.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经验【答案】D【解析】【详解】

深圳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地方法规,可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其内地其他地方提供借鉴,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经验。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引进外国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深圳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引进外资,排除C项。14.邓小平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此话体现了他主张A.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材料指出“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指出了实

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A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有效信息,排除B;实事求是的描述范围过于宽广,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未涉及外交政策领域,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联系所学我国改革开放的原因分析解答。15.习近平说: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是指()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D.改革开放的道路【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可知,这条道路是与改革开放有关系的,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选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时间不符合“改革开放

30多年”,排除;在共产党建立到1927年,共产党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是“这条道路”的准确含义,排除D。16.20世纪90年代,中国

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四大经济特区的创办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故选

B;1980年设立四大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7.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谈道,“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A.我国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C.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D.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是国家富强

的社会主义”这里显然强调社会主义本事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财富发展,故C项正确。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是中共十四大,故B项

错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是南方谈话之后,故D项错误。18.“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

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阶段C.加快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D.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带来最

主要的影响是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阶段,故B正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故C错误。材料也不仅仅限于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故D错误。考点: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影响19.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A.这是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B.这一论断得到了认可并长期执行C.这表明人民对经济落后的现状极为不满D.这一论断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史实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

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解决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故A正确;B.依据史实可知八大的路线未能正确贯彻,故B错误;C.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办法,选项与主旨不符,故

C错误;D.依据史实可知中共八大分析了当前主要矛盾,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20.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

映了农业实际状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认识,涉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中的失误。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题干中图片属于文字史料,报纸有助于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的“虚假

”、C项的“没有任何史料价值”说法错误;从图片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可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对农业虚假的记录,故D项错误。21.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

归自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2.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

明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B.荷兰以商业为主,英国海外贸易规模大C.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D.英国靠海盗抢掠起家,荷兰以贸易获利【答案】C【解析】据材料“16世纪荷兰商船……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是没有武器装备的”,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荷兰远洋海运的造船成本低,但是没有武器装备,面临的风险大,故C正确;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达,这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当时荷兰的海外贸易规模较大,不是小商业,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故D错误。故选C。23.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

,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

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

洲的纽带【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排除A;“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人美洲”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排除B;材料反映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故C正确

;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名师点睛】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情况,不能错误的理解为西方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24.在1929~1933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

.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紧张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乱【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末日”就是感到绝望的意思,经济大危机对于生产以及生活等造成巨大的破坏促使当时的人民产生绝望的情绪,故C项正确;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下降、造成国际关系紧张以及社会动荡

不安,都不符合“世界末日”的信息,故A、B和D错误,排除。25.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

一致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其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看似矛盾实质目的是一致的,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相反,故B项和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20世纪

79年代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26.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B.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使美国社

会经济日益稳定D.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国家干预经济,减少了私人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性,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更好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27.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B.反对消费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反对全球化【答案】A【解析】凯

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干预经济,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凯恩斯主义并不反对消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凯恩斯主义反对经济自由放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凯恩斯主义不涉及全球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8.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

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从农民的言论可以看到农民失误的心情,显然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故B正确。29.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D.实行工业化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符合材料“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的描述,故选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货币关系,排除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工业政策均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列宁已经

去世,排除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以及特征来分析。30.有人曾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美国人们在物质满

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①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改变③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④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

富的精神生活,主要得益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故①③④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排除②。综上所述,排除ABC,所以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

分)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

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汉冶萍公司》。(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

象?【答案】(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可知家庭手工业生产逐渐面向市场;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可知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在手工业产生并发展,而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2)现象:根据材料二“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等信息可知,各地和各阶层对于近代工业和机器生产的好处,在认识上存在着差距;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种认识上的差距的,是各地近代化程度的不同和各阶级阶层

立场的不同,这是南北经济和思想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农业状况的一幅漫画。一位绅士(胡佛)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

了。材料二为了复苏经济,罗斯福提出“新政”,在短短3个月内连续向国会提出70多个法案。但从1935年至1936年,主要是共和党人担任法官的最高法院先后判定《农业调整法》等多种新政法令违宪,并多次暗示将要推翻《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障法》这些作为新

政里程碑的法令。为此,罗斯福总统于1937年提出了司法改革报告。……之后,最高法院对于商业领域的国会法令再也没有否决过,对其他领域的新政法令也极少再宣布无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任的罗斯福总统再次被国会授予他认为必要的成功进行战争的一切权力,此时总统对人力和

财力的控制,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闫家深《美国总统权力变化的轨迹及原因》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农业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应对上述问题时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

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1)问题:胡佛政府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农业危机愈演愈烈。举措:引导农民减耕减产,向农民发放补贴。结果:缓解了农业危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变化:总统的行政权扩大,国会的立法权、最高法院的司法权有所削弱。

影响:①打击了反对新政的保守势力,减少了新政的阻力;②为新政提供了法律保障;③有利于摆脱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美国应对第二世界大战。【解析】【详解】(1)本题据材料一漫画“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

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后果回答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农业出现了什么问题。再从农民减耕减产,向农民发放补贴等方面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应对上述问题时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再从缓解农业危机、农业的恢

复和发展等方面回答结果。(2)本题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总统于1937年提出了司法改革报告。……之后,最高法院对于商业领域的国会法令再也没有否决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任的罗斯福总统再次被国会授予他认为必要的成功进

行战争的一切权力……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总统的行政权扩大,国会的立法权、最高法院的司法权有所削弱等方面指出美国三权分立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再从减少新政的阻力、摆脱经济危机、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方面分

析上述变化产生的重大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

,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

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答案】(1)错误

: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生产力落后。)(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

发开放上海浦东;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解析】【详解】(1)错误:根据“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源:根据“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政策:根据“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得出新经济政策。突破:根据“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

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得出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结合所学,可从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分析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085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