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pdf,共(7)页,652.3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0be4ff4bc014665bf764f6dd3f2c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2021-11阶考第1页共4页树德中学高2020级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命题人:王晓辉审题人:袁学民、曹芳、邓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草蛇灰线”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较
为常见的一种技法术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否定小说技法研究的状况依然存在,但“草蛇灰线”等技法术语进入了真正的研究之中,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在小说评点中这一技法术语的价值。据现有文献,“草蛇灰线”较早出现在唐代,唐人杨筠松撰堪舆书《撼龙经》已有提及。明人所撰《灵城精义》亦有记载
:“气脉何以分别?凡脉之行必须敛而有脊,乃见草蛇灰线,形虽不甚露而未尝无形也。”可见,“草蛇灰线”的使用较早出于古代风水典籍,指山势(龙脉)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态势。在诗文等文学领域,“草蛇灰线”较早出现于明末刘
宗周《圣学宗要》,用以指“圣学”相传中的时断时续的态势,扩大了这一术语的运用领域。此外,诗论、散文批评、戏剧批评中也借鉴了这一术语。在小说批评中引入“草蛇灰线”一语可追溯至明代“戏笔主人”所撰的《<忠烈传>序》,他认为:“意则草
蛇灰线,文则中矩中规,语则白日青天,声则晨钟暮鼓”。而金圣叹是最先在小说评点中较为广泛使用“草蛇灰线”这一技法术语的,翻检《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草蛇灰线”一词总共出现四次,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内涵。据此,我们从三方面对“
草蛇灰线”在小说批评中的使用进行探讨。首先是作为“结构线索”的“草蛇灰线”。《红楼梦》第八回在写及宝钗与宝玉互赏佩玉之后,脂砚斋的夹批为:“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以“金玉”作为贯串上下文的线索;又如第二十六回正文叙
及“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来吃,也是一样。”其后有评语:“闲言中叙出黛玉之弱。草蛇灰线。”作为“结构线索”之“草蛇灰线”,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前文对同一物象有意无意地反复叙写,至后文关键处加以点破,从而显露出一条非常清晰的贯串线索,给人以出
其不意的“蓦然阑珊”之美。而作为“伏笔”和“照应”的“草蛇灰线”法,在小说评点中更为普遍。毛氏父子在评点《三国志演义》中较早体现了此意蕴。在第二十一回叙及刘备得知公孙赞已死但不知赵子龙下落时,其后夹批写道:“不独玄德欲知其下落,即读者亦急欲知其下落,乃此
处偏不叙明,直至后古城聚义时方才出现。叙事真有草蛇灰线之奇。”隐喻式“草蛇灰线”在批评家笔下并不多见,但它给小说批评带来的影响却是重大的。细究而言,“草蛇灰线”的隐喻象征意蕴实为古代所谓追求“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的演绎形态之一,它延续
了在创作和批评中对“尚简用晦”之处加以不断指涉和发挥的传统。从上述各种用法来看,结构线索以及伏笔照应两种意蕴成为这一术语的主导内涵,隐喻象征仅为“草蛇灰线”意蕴的支流。正因如此,“草蛇灰线”在典型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批评中体现
更为普遍,而在诸如结构较为松散的《儒林外史》中表现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前者着眼于艺术手法的体现,后者偏重于意蕴内涵的解读。此三者共存于“草蛇灰线”这一术语之下,更多的在于外在形态上的共通性而非实质内涵的等
同性。(摘编自杨志平《论“草蛇灰线”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草蛇灰线”较早出现在古代风水典籍中,后成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较为常见的技法术语。B.“草蛇
灰线”引入小说批评可追溯至明代《〈忠烈传〉序》,书中认为它是指表意深刻、令人警觉。C.“草蛇灰线”在金圣叹的评点中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内涵,这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D.隐喻式“草蛇灰线”虽给小说批评带
来重大影响,但其实质与“草蛇灰线”的主导内涵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篇提出问题,其后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分析了“草蛇灰线”在古代小说评点中的使用。B.文章多次使用类比论证和道理论证分析小说批评中“草蛇灰线”的使用,具
有很强的说服力。C.文中第4段引脂砚斋点评《红楼梦》的内容,旨在阐明“草蛇灰线”能引发阅读兴趣的观点。D.文章第6段认为“草蛇灰线”与“春秋笔法”有关,肯定其具有指涉和发挥“尚简用晦”处的作用。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评点中不属于“草蛇
灰线”在“结构线索”方面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A.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草蛇灰线,拽之通体俱动。B.起首点明“嗜琴”,后“学琴”,终以“琴声”,通篇以“琴”作草蛇灰线之法。C.脂砚斋评《红楼梦》中
“元迎探惜”四春谐音为“原应叹息”,有草蛇灰线之妙。D.一僧一道在恰当的时间出现或隐形,宛如关节,草蛇灰线,贯穿全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不论在何处,树木之歌都源于生命间的关联。亚马
孙的植被多样性,是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可企及的。令我产生植物学上的目眩和兴奋的,莫过于一棵吉贝。环绕树干底部走上一圈,大约二十九步。树干胸径三米,是支撑万神庙的支柱的1.5倍。生态学家们估测这棵树的年龄在150岁至250岁之间。吉贝的高
大并不是因为久经岁月,它的树苗每年能蹿高两米,以牺牲木材强度和减少植物化学防御力为代价而快速拔高。这棵吉贝的树冠在离地大约四十米处形成了一个宽阔的穹顶,比周围的树木还要高出十米。任何将吉贝隔离开来单独看待的尝试,都被雨声驳斥了。每一滴落下的雨水,都像是一把小
小的鼓槌,敲打着叶片的鼓皮。植物的多样性被“可听化”了,植物在鼓手的节奏下歌唱着。每一物种,包括吉贝本身,以及生活在其巨大身影下的许多其他物种,它们的叶片都会在雨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反映着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在雨滴的撞击下,飞行的苔藓孢子伸展出它们的叶片
,发出滴答声。一片约手臂长度的海芋叶子,呈现出细长的心脏形,在表面雨滴滚落之后,依旧突突作响,余音不绝。邻近的植物有着盘子一样坚硬的叶子,它接住了雨滴,发出密集的啪嗒声,犹如金属火花四下飞溅。香罗桐灌丛顶端萌发了一簇簇披针形叶子,每一片都在雨
水冲击之下抽搐着。声音苍白、沉闷,不像硬质的叶片那样强硬,亚马孙鳄梨树叶上的声音听起来低沉却澄净,有着撞击树木般的质感。这些声音来自吉贝的林下植物,它们植根于吉贝葱茏延伸的树枝之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之中
。滴落在林下的水滴先前已经穿过了树梢的层层树叶。树梢的叶子,大多表面光滑,具有锋利的尖端或如同细丝般的叶尖。这些滴水叶尖,能汇集雨水,在叶尖形成大颗的“泪珠”。每隔几秒,叶子就会释放“泪珠”。周而复始,叶片就这样洒落雨水,保
持自身干燥,以减缓那些喜爱潮湿的真菌和藻类的生长。这些森林上层的滴水叶尖,把原本就不小的雨滴放大,并将雨滴传递到下层植物的皮肤上。下层的叶片能汇集更多的雨水,并使水滴更快地下落。下层林间的雨声韵律,取决于上层吉贝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林下叶片那五花八门的形状、大小、厚度、质地和软硬,增添了声音的纹
理。在吉贝的树冠上,动物的叫声覆盖了植物的韵律。或是哀哀悲鸣,或是喃喃低语,或是高声嚎叫,或是冲冠怒吼,每一种声音都有其代言人。一只叉尾妍蜂鸟的翅膀快速扇动着,留下残影,发出鞭子破空一般的锋利咻咻声。寄生在吉贝枝干上的凤梨长着厚实多肉的
莲座状叶片,在叶片之间,一只蛙咕咕地叫着。轻快的歌声唤醒了几十只藏匿在其他空中凤梨灌丛之中的蛙。与滴水叶尖相反,凤梨科植物直立的叶片和花筒能储存雨水。每株凤梨的叶基间隙可以容纳约四升水,由此成了雨蛙和其他数以百计物种的繁育地。每一公顷的森林半空中所生长的凤梨
科植物,可以储水五万升,而其中大多数存储量都集中在吉贝巨大的树干和树枝中。因此,吉贝就是空中的湖泊。高二语文2021-11阶考第2页共4页把自身融入生命网络,吉贝和整个群落凭借这一点,在严酷的森林里生存下来
。吉贝的根和叶上是共生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在那里,成员之间的界限和身份变得模糊不清。凤梨植物上,生活着上百种真菌、原生动物、海绵、甲壳动物和蠕虫,它们依靠青蛙在池塘里穿梭旅行。在一个更小尺度上,真菌和细菌骑坐在纤毛虫上游荡。这些生物和飞行昆虫的幼虫,在凤梨科植物上的积水中排泄,制
造了氮等植物营养物质,凤梨因此拥有了自己的肥料场。(摘编自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树木之歌》,朱诗逸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亚马孙,吉贝树的年龄、木质强度和化学防御力并不能与其高大的树形成正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树苗生长的速
度较快。B.下雨时,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光滑度和软硬度等性状决定了雨声的不同特性,同时反映着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C.喜潮湿的真菌和藻类不易在上层树梢叶子上生长,因为这些叶子大多光滑尖细,比下层叶子更快
传递雨水,以保持自身干燥。D.把自身融入生命网络,整个群落才得以在严酷的森林中生存下来,凤梨、青蛙、真菌、细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证明这一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
了突出亚马孙的生物多样性,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方法,语言既准确又生动形象,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性。B.雨打在吉贝下的各种树叶上的声音,吉贝树冠上各种动物鸣叫的声音都显示着生物多样性的可听化,因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声音的多样性。C.文章介绍了一个以吉贝为中心的繁杂
生物群落,按照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层层递进,充分说明了亚马孙生物多样性的特点。D.“令我产生植物学上的目眩和兴奋的”“轻快的歌声”“真菌和细菌骑坐在纤毛虫上游荡”,这些语句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欣赏与赞美之情。6.在吉贝的群落中,树木之歌来源于哪些
生命间的关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两分硬币(日)黑岛传治“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藤二缠起妈妈来了。“问问爸爸,看叫买不。”“说行哩。”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
日子难过。尽管是答应冷琴了,需要把堆房翻腾一遍,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绳儿。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孩子们把这种玩法叫作“撞嘎嘎”。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
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两个人一起撒,轮流让自己的陀螺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算输了。“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也给俺买个新的陀螺吧。”藤二缠着妈妈。“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净
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甩过的陀螺好,又舍不得拿钱给弟弟买陀螺。“嗯。”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不会有的。”说到这里,
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绳儿时,藤二又贪婪地摸弄起铺子里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陀螺来了。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起别的来短那么一尺左右。那是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的。“多少
钱一条哇?”“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算八分钱……”“是啊。”“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直到妈妈催藤
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妈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闹。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赶上收割稻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里上了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不。”“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
子!”妈妈带着生气的口吻说。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一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跤的了。”“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
哼,比人家的都短呀!”“抻也长不了——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嘿,一抻就长了。”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
。藤二自从买了陀螺绳儿,到孩子们中间去转陀螺,就慢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的短很多。这使他感到不开心。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的绳儿比谁的都短。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抻绳儿。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上,揪住两头用力抻,
嘴里仿佛在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高二语文2021-11阶考第3页共4页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来玩着陀螺。后来,一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
就要落山,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牛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嗯。”“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吓了一大跳,颤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
里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在牛
棚里跑来跑去。牛轭打烂了,六尺扁担也打断了。三年过去了。“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
不给他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是省下两分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有删改)【注】此文作于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写“孩子们‘撞嘎嘎’”“串乡的摔跤班子”“上了轭的牛拉磨磨粉”“麻雀又会来吃稻子”等,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B.小说中“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
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C.“夕阳穿过竹窗棂”“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等属于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寂的氛围,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D.“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类似《祝福》中祥林嫂说阿毛的事情,“妈妈”念叨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妈妈”因儿子死
去的悲伤。8.简要分析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的作用。(6分)▲9.小说的悲剧看似是一个偶然事件,其背后却由多种社会因素决定,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心术(节选)(宋)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
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
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一静可以制百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善用兵者使之无
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3分)A.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B.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
/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D.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泰山,又名岱山,为五岳之一,古代帝王一般都亲自到泰山上祭祀天地。B
.烽燧,古代边境报警时点燃的烟火。夜间举火叫“烽”,白天放烟叫“燧”。C.斥堠,也作“斥候”,是中国古代军中职事,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D.黄帝,少典之子,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战争
的正义性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义”、“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是不利的。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胜利,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隐蔽我方的短处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C.
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小虫,也会唯恐避之不及。D.文章通篇起伏开阖,文中大量排偶句的纯熟运用,给人以排宕顿挫之感;文章名言硕论,络绎奔赴,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为文章增色不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10分)(1)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2)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高二语文2021-11阶考第4页共4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喜雨①杜甫南国②旱无雨,今朝江出
云③。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注】①史载,唐代宗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②南国:古代指荆楚地区。③《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14.下列对
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写作缘由,巧妙地呼应了标题,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B.颔联采用流水对格式,生动地表现了这场春雨从行云到下雨的迅疾以及惠农之深远。C.颈联写巢中燕子被
突降的大雨吓得高飞乱窜,树林里的鲜花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D.全诗质朴无华,却平中见奇,情蕴其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摹写雨景细致入微。15.诗眼是诗歌中最能体现主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
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说的“▲,▲”,与孔子所说“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相同。(2)《师说》中,韩愈针对士大夫耻于从师的现象,以“▲,▲”揭示了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3)《琵琶行》中,写作者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
后用“▲,▲”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少年读书则须考试,他们视考试为苦事,可受苦难的不只是考生,命题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最轻松不过,但其实不然。命题人深
恐为,不敢掉以轻心。出的题目不能太僻,亦不能太泛,要恰如分际,不刁钻,不炫弄,不空泛,不含糊,实在很难。所以在考生挥汗应考之前,命题人早已好几次了。()。不过阅卷百苦,尚有一乐。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为人所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
笑。最令人不愉快的卷子是字迹潦草的那一类。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也有人全页涂抹。有人颇艳羡美国大学之不用入学考。平心而论,我们的考生,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的考试还是不可废的。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寻找改善考试的方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令大家把考
试看作戕贼身心的酷刑!这才是的道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口诛笔伐汗颜无地良莠不齐颠扑不破B.众矢之的汗流浃背参差不齐颠扑不破C.众矢之的汗颜无地参差不齐坚不可摧D.口诛笔伐汗流浃背良莠不齐坚不可摧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
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阅卷工作也要受考验,不同于命题工作B.阅卷工作要受考验,和命题工作是一样的C.不但命题工作这样,而且阅卷工作也这样D.命题工作要受到考验,阅卷工作也这样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荒谬而
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B.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使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C.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D.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令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冬季有“喝酒能驱寒,保暖又养生”的说法。专家介绍,所谓喝酒养生,首先不一定特指白酒,红酒、黄酒均可。其次,要控制量,如果大量饮酒,会让血液循环加快,
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①▲,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等症状。冬天养生,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但洗脚水温度要适宜。太高的水温会破坏足部的皮脂膜,因此泡脚水温最好不要超过40℃。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泡脚时间也不是越
长越好,②▲,幼童和老人泡脚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成年人泡脚则不要超过半小时。一些网文提到可以在空气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醋等,这样,③▲,也能预防感冒。专家提示,加湿器滥用添加物,这种做法既不科学,更可能会引发呼吸系
统疾病。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
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认为,生活中要努力把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也有人认为,生活中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其实也是有其价值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2021-11阶考第5页共4页树德中学高2020级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答案1.B原文为“意则草蛇灰线”,表明“草蛇灰线”在此处指的是含意隐晦,不太明显。2
.DA项“层层递进的方式”错误,应为总分总的方式;B项文中未使用类比论证;C项文中引用脂砚斋的点评是为了证明“草蛇灰线”有作结构线索的作用。3.CC项以谐音为基础,使用的是隐喻式“草蛇灰线”。4.C“叶子大多光滑尖细”曲解文意,原文为“具有锋利的尖端或如同细丝般的叶尖”
,而并非“叶子尖细”;“比下层叶子更快传递雨水”错误。根据文意,应是下层叶片更快速传递雨水。5.DA.“为了突出亚马孙的生物多样性,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列数据……”错误,写作方法与目的不匹配,即第二段使用列数据等方法并非“为了突出亚马孙的生物多样性”
,而是为了突出吉贝的高大、生长快等特点;且未使用“打比方”的方法。B.“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声音的多样性”错误,推断错误,并非所有生物都有声音;C.“从上到下”“层层递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主要介了吉贝树冠下的植物、树冠上的动物、根叶上的真菌和细菌群落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并列,非层层递进,也并非
从上到下的顺序。6.①“树木之歌”源于以吉贝为中心的各种植物之间的关联,这些植物生存在吉贝的树冠下;②“树木之歌”源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联,主要是以吉贝为中心的植物与树冠上的鸟类、树枝上的雨蛙等动物之间的关联;③“树木之歌”源于动植物与各种真菌、细菌之间的彼此关联。(每点2分)7.D由三个“就好了
”可知,“妈妈”念叨的内容主要表现的是她的悔恨。8.①从小说情节看,正是“两分硬币”造成了藤二的悲剧,“两分硬币”是小说情节的关键(线索);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妈妈”节省“两分硬币”是导致儿子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节俭的特点;③从小说的主旨看,“两分硬币”
竟然造成了悲剧,反映出当时下层人民的生存现状,发人深省。(每点2分)9.①家庭的贫困:妈妈为了节省两分硬币而造成悲剧;②生活的重压:孩子本该玩耍,但正赶上收割稻子要干活,这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出事时家人
都在忙碌,发现时为时已晚;③时代悲剧:这个家庭就是日本社会的缩影,社会剧变,农民贫困,时代的残酷造成了悲剧。(每点2分)10.C11.B烽燧,古代边境报警的烟火。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12.B“将我
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意思是说要“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非“隐藏”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进攻。13.(1)邓艾在蜀中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刘禅昏庸无能
,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着就被捆绑擒获,他(邓艾)本来就有(对刘禅)轻慢的态度,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缒,用绳子拴着往下放。固,本来。侮,轻慢,怠慢。大意2分)(2)我的短处,我掩盖起来搁置一边,敌方却一定要同我较量,怎么办呢?(“置”,搁置一边
,放在一边;“角”,较量;“奈何”,怎么办?大意2分)【参考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
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
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
,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
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付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
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
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
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
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
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
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
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14.C曲解诗意。本诗颈联选取巢燕和林花两个意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春色迷人,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喜雨”的愉
悦心情。15.本诗的诗眼是“喜”字。其理由如下:①久旱逢甘霖。经历长时间的旱情后终于盼来了一场春雨,诗人为农夫们感到无比高兴。②燕飞林花红。燕子兴奋地飞出去啄泥筑巢,林中的花显得更加鲜润迷人,见此撩人春色,诗人的喜悦又进了一层。③晚来声不绝。这场春雨下个不停,诗
人禁不住吟诗赞美。(如有不同答案,酌情给分。每点2分,共6分。)【诗歌鉴赏】史载,唐代宗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已巳乃雨。其时,安史之乱已平息两年。对于刚从战乱中远离出来的诗人杜甫来说,无异于喜从天降。
诗人写道,南国(古代指荆楚地区)久旱,自春无雨,正所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此情景,忧国忧民的杜甫内心自然也定是“如汤煮”了。也许是诚心感动天帝吧,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四月的某
一天,山川出云,天降大雨,从早到晚,纷纷扬扬,这真是“久旱逢甘霖”——人生“四喜”之一啊!诗人激高二语文2021-11阶考第6页共4页动地写道,天上刚刚乌云密布,雨点就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一直飘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时间整个南国都沐浴着这场迟来的春雨。此时,诗人定会慨然赞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场及时雨一下,檐前的燕子纷纷飞出去啄泥筑巢;林中的花儿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更加鲜艳美丽。这场雨啊,挽救了枯焦的禾苗,也慰藉了农夫的心。它就这样仿佛通人性一般,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纷纷扬扬,大概要下到夜深人寂的时候吧。诗人想,
平息了安史之乱,又何尝不是给广大黎民百姓下的一场及时雨呢?《孟子·梁惠王上》写道:“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指出,“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是啊,“雨露滋润禾苗壮”。如果统治者不征伐杀戮,而是广施仁政,那么天下百姓
不就能过上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了吗?想到这里,诗人更是喜不自胜!全诗语言质补无华,却情蕴其间;运用点面结合手法,摹写雨景细致入微。可谓著一“喜”字而境界全出。16.(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17.B“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众矢之的”:许多支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汗颜无地”:羞愧得无地自容。“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重点在水平。“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18.D括号前面讨论的是“命题工作”,因此应该以“
命题工作”为开头,这样才能和上文更衔接,因此,排除AB。“命题工作”和“阅卷工作”是并列关系,而“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所以排除C。故选D。19.B第一处语病,“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为人所绝倒”为
主客颠倒,应该是“试卷使人绝倒”,排除AC。第二处语病,“试卷……粲然皆笑”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不搭配,也可以理解为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是“试卷”,而“粲然皆笑”的主语应该是人,可以改为“四座传观,粲然皆笑”,排除AD。故选B。20.①体温迅速下降②要因人而异③既能加湿空气(每点2分
)21.①喝酒驱寒时不宜多喝。②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③加湿器里不要添“作料”。(每句1分,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