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docx,共(10)页,1.93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864b82ca0a2c2526d4ce0f0148a3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命题人:万东审题人:黄勇斌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
卷(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
④图1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读后回答3~4题。3.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A.气候和地形B.土壤和气候C.植被和土壤D.地貌和植被4.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实地调查
[来源:Z&xx&k.Com]分析图2“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5、6题。[来源:学+科+网Z+X+X+K]图2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地面变干燥植物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下渗减弱,径流加强、
蒸发加强①5.图中数字①的正确内容是A.降水增加,蒸发减弱B.降水减少,蒸发加强C.降水增加,蒸发加强D.降水减少,蒸发减弱6.图中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科+网]A.植被B.水文C.地形D.降水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
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4—15题:7.“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
烟除尘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
、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
答10-11题10.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A玉米B小麦C大豆D高粱11.“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A东南风B东
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读我国黄河下游剖面图和长江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12~13题。1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A.径流量大B.河水含沙量大C.同为地上河D.剖面形状都为V型1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蓄水以调节洪水流量,减轻泥沙淤积B.蓄水减少荆江河段的年过水总量C.蓄水以利于加固荆江堤防D.通过蓄水对荆江河段裁弯取直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km,天然落差1324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33万
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据此完成14~15题。14.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③水位季节变化大④河流落差大⑤水库移民
较少A.②④B.①②C.③④D.④⑤15.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②增加年径流量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出“南繁北
齐”的特点,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郑州直线距离数千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便在同一方言区,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莆田话、闽南话、客家语系等,彼此差异很大。据此回
答16-17题。16.方言的形成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共同性17.形成南北方言特点差异的地理环境因素是①北方多高原和平原,地势平坦,联系方便,交往交流多②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
利交往③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出行少④南方经济发达,需要多种语言交流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8-20题18.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A.春季B.秋季C.冬季D.夏季19.目前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该现象产
生原因的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C.水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20.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太阳辐射强B.热量充足C.水源丰富D.土壤肥沃2
1.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A.平原广大B.冬季风强烈C.降水少D.太阳辐射弱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千米的科协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河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
据此回答22-25题。22.亚马孙地区有世界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对其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粗放的畜牧方式经营方式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D.过渡引水灌溉23.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
大③受寒流的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平原面积广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24.亚马孙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
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25.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而保存完好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的影响不大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知行合一是地理学习的最佳方法。思南中学地理实践社的社员们利用假期时间对家乡甲、乙两处景观进行考察,调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6.同学们在对甲景观进行调研时,得出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内力作用C.流水溶蚀D.流水堆积27.
调研发现甲所在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气候干旱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8.乙图为本区域土家族,苗族特色
民居,该民居反映了当地的()A.气候环境B.地形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共享单车在中国迅猛发展,主要覆盖年轻群体。共享单车在地域分布上,一线城市占比55.1%;二线城市占26.8%;三线城市占比12.3%。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有桩
式”公共单车和“无桩式”公共单车(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9.影响共享单车地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技术B.市场C.原料D.动力30.共享单车的长期发展,对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C.缓解城市环境压力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31.“无桩式”公共单车使用时,使用者是利用手机中特定电子地图找车、还车,这主要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C.网络技术和人T调查D.地
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2.下列省区中与
“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①四川②河北③福建④辽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3.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
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3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点是()A.清洁能源比重上升B.原油比例大幅下降C.煤炭消费总量下降D.能源类型逐步减少35.我国能源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②能源需求总量下降③有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
常规能源利用率将下降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
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A0~20kmB.20~40kmC.40~60kmD.60~80km37.“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A.植被覆盖率较高B.风力侵蚀作用较弱C.地下水流向荒漠地区D.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38.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B.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C.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D.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群,主要居民有巴布亚人、美拉尼西亚人、西非几内亚人等
,也有4万多外来的居民。巴布亚新几内亚沿海地区多见A形茅屋,高度可达25m,上半部装饰着抽象的图案,下半部用编织的草席做墙,后部逐渐倾斜到达地面,屋顶覆盖茂密的茅草。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群局部地区地
理位置及A形茅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A形茅屋高度可达25m,其主要功能是()A.信息传递B.仓储C.安全防卫D.娱乐40.A形茅屋坡度较大,下半部用编织的草席做墙,这样建造可以()A.抵御台风,抗震抗倒B.
便于排水,通风防潮C.就地取材,防风保暖D.扩展用地,排除积雪第Ⅱ卷(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是滦河、辽河的
发源地之一,清朝在此设立皇家“木兰围场”。由于清末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至建国初期已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经过三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80%,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生态环境
显著改善。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材料二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图。材料三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受自然条件制约,造林成活率不足10%,后来林场采用高床育苗(如图)等技术措施,使树苗成活率显著提高。(1)说出塞
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4分)(2)简析塞罕坝林场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3分)(3)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采取高床育苗的优点。(3分)(4)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价值。(4分)42.阅读图文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榴莲属于纯热带作物,榴莲生长的日平均气温需在22℃以上,主要生长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海南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榴莲要在终年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结果,即使在赤道地区,海拔600m以上的高地也不能种植或结果。昆明一家公司在泰
国南部港口城市宋卡(位置见下图)建榴莲加工厂,生产冻干榴莲和速冻榴莲果肉,出口到中国。与泰国提前采摘然后催熟的方式不同,马来西亚待榴莲成熟,自动脱蒂后收集。这样保留了榴莲最自然鲜美的滋味,但是只能存放2—3天,过时果皮裂开
易变质,极不方便长途运送。马来西亚榴莲种植规模小,产量少,品质高。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市场,马来西亚将扩大榴莲种植规模。(1)根据榴莲的生长习性,说明我国国内榴莲供应严重依赖进口的原因。(2分)(2)试分析该公司在泰国南部宋卡
建榴莲加工厂的有利条件。(4分)(3)试分析马来西亚榴莲比泰国榴莲品质好且价格高的原因。(3分)(4)在马来西亚扩大榴莲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吉林西部气候较干旱,却呈现出湖
沼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
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沼、水库进行补水。(1)分析吉林西部沼泽众多的原因(4分)。(2)描述松花江松原市河段的水文特征。(5分)(3)说明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对该地自然地理环境有利的影响。(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